轮胎装卸装置、轮胎安装方法及轮胎脱离方法

文档序号:3829765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轮胎装卸装置、轮胎安装方法及轮胎脱离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可使轮胎从车轮上脱离,并且,可将轮胎安装在车轮上的轮胎装卸装置、轮胎安装方法及轮胎脱离方法。
背景技术
典型的现有技术例如记载于日本特开平6-255328号公报中。在该现有技术中,被称为扁平轮胎等的刚性高的轮胎,由于难于通过人力进行从车轮上拆下和安装,所以使用 了被称为轮胎拆装机或轮胎交换机的轮胎装卸装置,这种轮胎装卸装置例如在日本特开平6-255328号公报上公开。在该现有技术中,将轮胎从轮缘部拆下时,使推压臂下降,使转盘处于转动状态,通过胎圈滚轮将轮胎的上胎圈部及胎侧部压下去,使转盘转动的同时,使上述上胎圈部落入车轮的凹形部。此时,上述胎圈滚轮为转动自如的自由状态,随着轮胎及车轮的转动而转动,当轮胎及车轮转动一周时,上胎圈部全周落入车轮的凹形部。然后,在车轮的上轮缘部和上胎圈部之间插入作为胎圈引导构件的支架头的突起部。此时,通过胎圈滚轮预先将突起部的插入点附近的上胎圈部压下去,使上述突起部的插入变得容易。并且,通过上述胎圈滚轮推压相对于该支架头的突起部的插入点在圆周方向180度相反侧的上胎圈部及胎侧部,通过操作人员将拆装轮胎用撬杠的顶部插入支架头附近的上轮缘部和上胎圈部之间,在以上胎圈部位于上轮缘部的上方的方式进行角位移操作的状态下,通过使转盘转动,将上胎圈部从上轮缘部拉向上方。接着,通过在轮胎的下胎圈部和上轮缘部之间插入胎圈滚轮的周缘部而使转盘转动,由此将轮胎压向上方,可从车轮上拆下轮胎。这样,在该现有技术中形成如下结构即使是扁平轮胎等刚性高的轮胎,通过ー个操作者也可将轮胎从车轮上拆下。另外,在将轮胎安装在车轮上时,使轮胎的下胎圈部从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入车轮内,将支架头安装在轮胎的上胎圈部车轮容易嵌合的位置。与此同时,使胎圈滚轮为锁定状态,以摆动臂的旋转中心配置在转盘的转动轴线上的方式确定位置后,将上述摆动臂的旋转锁定,使胎圈滚轮和摆动臂同时下降,在与支架头相比靠转动方向下游侧且在支架头附近的位置推压轮胎的胎侧部,形成锁定胎圈滚轮的状态,以使胎圈滚轮不能自转。在该状态下,通过使转盘转动,上述胎圈滚轮随着推压轮胎的胎侧部的状态而绕上述转盘的旋转轴线转动,通过支架头和胎圈滚轮使轮胎的上胎圈部嵌入车轮的上轮缘部的内側。这样,在该现有技术中形成如下结构在轮胎安装在车轮上时,将胎圈滚轮的转动锁定以随着轮胎的转动而维持推压状态,防止通过轮胎的弹性恢复カ而使上胎圈部从车轮的上轮缘部返回上方,即使是扁平轮胎等刚性高的轮胎,通过ー个人操作即可将轮胎安装在车轮上。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可安装在车轮上或可从车轮上拆下的轮胎,以扁平轮胎等刚性高的轮胎作为对象。但是,在为近年来用金属制钢丝或碳纤维等增强后的轮胎时,轮胎的刚性较上述扁平轮胎进ー步提高,将轮胎从车轮上拆下时,在与胎圈引导构件的卡定位置相反侧,即使为通过压装滚轮推压上胎圈部而压下去的状态,在车轮的上轮缘部和上胎圈部之间插入支架头的突起部,通过手操作在上胎圈部和上轮缘部之间插入拆装轮胎用撬杠,为了使上胎圈部从上轮缘部向上方脱离,必须由上述支架头的突起部及拆装轮胎用撬杠对上胎圈部作用大的力,因此会损伤轮胎的上胎圈部。另外,将轮胎安装在车轮上时,因为会形成胎圈滚轮用大的推压カ推压轮胎的上胎圈部的状态,所以由于与胎圈滚轮的滑动也会损伤轮胎。这样,如果上胎圈部损伤,则将该轮胎安装在车轮上时,上轮缘部和上胎圈部的紧贴性将会降低,存在难于长期维持适当的空气压的问题。另外,上述用钢丝或碳纤维增强后的超刚性轮胎,在与支架头相比靠转动方向下游侧且在支架头的附近位置被胎圈滚轮推压时,从该轮胎的上胎圈部开始至胎侧部及肩部发生大的变形而凹陷为大致U字形或大致V字形,存在上述钢丝及碳纤维断裂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轮胎装卸装置以及轮胎安装方法和轮胎脱离方法,即使是刚性高的轮胎,在防止轮胎损伤的同时防止钢丝及碳纤维等增强材料的断裂,可容易且快速地从车轮上拆下轮胎,而且可将轮胎安装在车轮上及使轮胎从车轮上脱离。本发明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可装卸地保持车轮的下轮缘部,绕铅垂的转动轴线转动驱动所述车轮,胎圈引导构件,引导下胎圈部及上胎圈部以使轮胎的所述下胎圈部或所述上胎圈部与所述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合,并且,引导与所述车轮的所述上轮缘部嵌合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使其从所述上轮缘部上脱离,以及胎圈滚轮,具有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面,绕包含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的ー假想平面内的轴线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接近所述胎圈引导构件且与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通过所述推压面从上方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推压面为在远离上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推压面。另外,在本发明中,上述推压面为形成随着远离上述转动轴线而直径变小的圆锥台的周面的推压面。上述胎圈滚轮优选通过上述推压面的一部分从上方推压安装在上述车轮上的上述轮胎的上述上胎圈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上述胎圈滚轮,被设置在包含上述转动轴线及配置上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的第I假想平面和包含上述转动轴线及上述胎圈滚轮的推压位置的第2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小于90°的范围。另外,在本发明中,还包括轮胎施压构件,具有在与配置所述胎圈滚轮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动方向下游侧且在与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从上方推压所述轮胎的板状的推压部。另外,在本发明中,优选所述轮胎施压构件,在从上方推压所述轮胎的状态下,随着所述轮胎的转动而移动自如。另外,本发明为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盘,能够装卸地保持车轮的下轮缘部,绕铅垂的转动轴线转动驱动所述车轮,胎圈引导构件,引导下胎圈部及上胎圈部,以使轮胎的所述下胎圈部或所述上胎圈部与保持在所述转盘上的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合,并且,引导与所述车轮的所述上轮缘部嵌合的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使其从所述上轮缘部脱离,以及拆卸滚轮,在接近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所述转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将与所述车轮嵌合的状态的轮胎从下方向上方推压。另外,在本发明中,所述拆卸滚轮,被设置在包含所述转动轴线及配置所述胎圈弓I导构件的位置的第I假想平面和包含所述转动轴线及所述胎圈滚轮的推压位置的第2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小于90°的范围。 进而,本发明为一种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干,在转盘上固定车轮,在所述车轮上装载轮胎,在使所述轮胎的下胎圈部与配置于预定位置的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与车轮嵌合,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位于所述车轮的凹形部,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与所述胎圈引导构件卡定,并且,通过胎圈滚轮,从上方通过推压面的一部分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所述胎圈滚轮配置在胎圈引导构件的附近,且与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具有形成随着远离所述转动轴线而直径变小的圆锥台的周面的所述推压面。而且,本发明为一种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干,在转盘上固定车轮,在所述车轮上装载轮胎,在使所述轮胎的下胎圈部与配置于预定的位置的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与车轮嵌合,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位于所述车轮的凹形部,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与所述胎圈引导构件卡定,并且,在通过胎圈滚轮推压轮胎的上胎侧部的状态下使转盘转动,从而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嵌入车轮内,所述胎圈滚轮在胎圈引导构件的附近且在与胎圈引导构件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绕包含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的ー假想平面内的轴线转动自如地配置,且具有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推压面。进而,本发明是一种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干,在转盘上固定车轮,在所述车轮上装载轮胎,在使所述轮胎的下胎圈部与配置于预定位置的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与车轮嵌合,通过具有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面的胎圈滚轮,在与配置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上述钻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预定的角度的位置,在通过所述推压面从上方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的状态下使转盘转动,从而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嵌入车轮内。进而,本发明为ー种轮胎脱离方法,其特征在干,转盘上将安装有轮胎的车轮固定,在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与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转动的同时从车轮上脱离,通过配置于接近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所述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拆卸滚轮,在将从车轮上脱离所述上胎圈部后的轮胎从下方向上方推压的状态下转动转盘,从而使下胎圈部从车轮的上轮缘部脱离。根据本发明,由于倾斜地设置具有形成圆锥台的周面的推压面的胎圈滚轮,所以可使胎圈滚轮的推压面的一部分以大的面积与胎圈部接触,同时在胎圈部的胎圈滚轮的推压位置,在与切线方向不同的方向胎圈滚轮不会对胎圈部作用大的滑动摩擦力。因此,即使 通过胎圈滚轮用大的カ推压胎圈部,胎圈滚轮也不会对胎圈部局部地作用大的力,而且,在偏离切线的方向胎圈滚轮与胎圈部滑动接触的滑动摩擦力小,可防止胎圈滚轮对胎圈部的损伤。因此,即使是刚性高的轮胎,在防止损伤的同时也可防止钢丝及碳纤维等增强材料的断裂,可容易且快速地从车轮上拆下轮胎,并且可在车轮上安装轮胎及使轮胎从车轮上脱离。根据本发明,由于以在包含转盘的转动轴线的ー假想平面内具有转动轴线的方式设置胎圈滚轮,所以即使将胎圈滚轮推压到轮胎的胎圈部、胎侧部上而进行推压,在胎圈滚轮的推压面与轮胎接触的位置,在偏离切线方向的方向也不会作用大的滑动摩擦力,即使是刚性高的轮胎,也可防止轮胎的损伤。根据本发明,由于在与配置胎圈滚轮的位置相比靠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且在与配置上述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上述转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设置具有从上方推压上述轮胎的板状的推压部的轮胎施压构件,所以将轮胎的引导构件进行卡定的位置的相反侧的区域通过推压部在广泛范围内推压从而将轮胎充分压下,可容易地将胎圈引导构件的卡定位置附近的上胎圈部从车轮的上轮缘部引导向上方。通过这样可防止用大的推推压カ使轮胎与弓I导构件滑动接触,可抑制轮胎的损伤。根据本发明,由于轮胎施压构件随从轮胎的转动而转动,所以轮胎施压构件不会对轮胎产生摩擦,由此可防止轮胎损伤。根据本发明,通过拆卸滚轮可将与车轮嵌合的状态的轮胎从下方推压向上方,所以在不使轮胎产生大的张力的情况下可使轮胎从车轮上脱离,由此可抑制轮胎的损伤,可容易地将轮胎从车轮上拆下。


本发明的目的、特色以及优点通过下述详细说明和附图可更加明确。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轮胎装卸装置的主视图。图2为从图I的上方看的轮胎装卸装置的俯视图。图3为从图I的左方看的轮胎装卸装置的左侧视图。图4为从图I的右方看的轮胎装卸装置的右侧视图。
图5为胎圈引导构件的放大立体图。图6为表示胎圈加压装置的侧视图。图7为表示通过胎圈滚轮对轮胎推压的状态的图。图8为支架加压装置中使用的轮胎施压构件的俯视图。图9为从图8的下方看的轮胎施压构件的侧视图。图10为从图8的剖面线X-X看到的剖面图。图11为从图8的剖面线XI-XI看到的剖面图。 图12A 图12E为用于说明使上胎圈部从上轮缘部脱离的步骤的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考附图对本发明进行更加详细地说明。图I为表示本发明的ー实施方式的轮胎装卸装置I的主视图,图2为从图I的上方看的轮胎装卸装置I的俯视图,图3为从图I的左方看的轮胎装卸装置I的左侧视图,图4为从图I的右方看的轮胎装卸装置I的右侧视图。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装卸装置I被用来实施轮胎安装方法及轮胎脱离方法。本实施方式的轮胎装卸装置I基本上包括胎圈部引导装置A、胎圈加压装置B和支架加压(mount press)装置C。首先,对胎圈部引导装置A的结构进行说明。胎圈部引导装置A包括转盘4、升降臂5、胎圈引导构件6、水平臂7和支柱8。转盘4搭载有车轮W,可装卸地保持该车轮W的下轮缘部WRl并绕铅垂的转动轴线LI沿箭头D方向转动驱动。升降臂5,可位移地设置于上升方向及下降方向。胎圈引导构件6设置于升降臂5的下端部。水平臂7保持升降臂5并在接近/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前后方向进行位移。支柱8以下端部的水平轴线L2为转动中心在接近/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方向滑动。上述转盘4具备装卸自如地保持与转动轴线LI同轴载置的车轮W的卡盘部40。该卡盘部40具有相对于转动轴线LI为轴对称的4个卡盘爪41,各卡盘爪41搭载于滑块43上,被双动气动气缸Cl在相互接近及远离的方向进行位移驱动。这些卡盘爪41从半径方向的外方夹持载置的车轮W的下轮缘部WRl,可使车轮W与转动轴线LI保持在同一轴线上。另外,使各卡盘爪41在相互远离的方向发生位移吋,车轮W的夹持状态被解除,可将车轮W从转盘4上拆下。在转盘4的基台53上设置有用于操作支柱8的倒置、倒立的支柱倾斜踏板PS,用于进行滑块41的开闭以及车轮W的固定、解除的夹持踏板PC、用于向胎圈推压方向、即接近基台53的方向推压胎圈拆卸部的叶片54,并且用于解除该推压力的胎圈拆卸踏板Pb以及用于指示转盘4的正转、反转动作的转动指令踏板Pr。图5为胎圈引导构件6的放大立体图。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是用钢铁或不锈钢形成的通过螺钉可装卸地安装在升降臂5的下端部的安装构件。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具备胎圈支持部11和插入部12。胎圈支持部11,对于安装在转盘4上的已固定的轮胎T的车轮W,在与车轮W的上轮缘部WR2接合的状态下,从下方支持下胎圈部TBl并在移动方向引导。插入部12被推压入上轮缘部WR2及该与该上轮缘部WR2紧贴的上胎圈部TB2之间。上述胎圈支持部11与上述转动轴线LI的铅垂假想平面平行。另外,上述插入部12邻接转盘4的转动方向D的下游侧形成为呈锥形的大致球形。
图 6为表示胎圈加压装置B的侧视图。上述胎圈加压装置B包括胎圈加压臂20、胎圈滚轮21和臂保持部22 (參照图I)。胎圈加压臂20,在转盘4上设置为在远离转盘4的上升方向及接近转盘4的下降方向可发生位移,同时设置为沿着与转盘4的转动轴线LI直交的水平轴线,在接近上述转动轴线LI的前进方向El及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后退方向E2上可发生位移。胎圈滚轮21,使其保持在靠近胎圈加压臂20的上述转动轴线LI配置的长度方向一端部,在将上述转盘4上搭载的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压下的状态下转动自如地设置。臂保持部22在长度方向移动自如地保持胎圈加压臂20。上述臂保持部22,可通过气动线型气缸来实现,也可通过线型滑块来实现。上述胎圈滚轮21,具有随着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而形成直径变小的圆锥台的周面的推压面21a。即上述胎圈滚轮21具有在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面。进而详细地说,上述胎圈滚轮21具有在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方向延伸的环状推压面。上述胎圈滚轮21,在包含胎圈加压臂20的轴线L8及上述转盘4的转动轴线LI的铅垂的ー假想平面上,使底面面对上述转动轴线,绕随着向下方移动而在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方向发生倾斜的轴线L7转动自如地设置。这样的胎圈滚轮21,在与配置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的位置相比靠上述转动方向下游侧仅预定的角度の的位置,可通过上述推压面的一部分从上方推压安装在上述车轮W上的上述轮胎T的上胎圈TB2。上述预定的角度の选择从包含上述转动轴线LI及配置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的位置的ー假想平面开始至上述转盘4的转动方向D下游侧30°以上且小于90° (30° < O <90° )。也就是说,上述胎圈滚轮21,设置在使包含上述转动轴线LI及配置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的位置的第I假想平面和包含上述转动轴线LI及上述胎圈滚轮21的推压位置的第2假想平面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低于90°的范围。这种胎圈滚轮21的轴线L7,相对于水平面成预定的角度0 I。上述角度0 I选择15°以上且45°以下,优选为30°。另外,推压面21a,选择相对于与转动轴线LI铅垂的假想平面、即相对于水平面为02的角度。该角度02选择30°以上且60°以下,优选45°。图7为表示通过胎圈滚轮21推压轮胎T的状态的图。上述胎圈滚轮21,具有如上所述形成圆锥台的周面的推压面21a,通过这种胎圈滚轮21推压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时,推压面21a从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附近向肩部TS放大,如假想线SI、S2、S3所示,并且也在圆周方向放大。相对于此,推压面21a的与水平面的角度0 2低于30°时,如假想线S11、S12、S13所示,从上胎圈部TB2向肩部TS大大地放大,推压从上胎圈部TB2开始经过胎侧部TW至肩部TS的范围,使轮胎T凹陷为大致U字状或大致V字状,如果为插入钢丝或碳纤维等增强材料的刚性高的轮胎T时,可能会损伤该轮胎T,使增强材料断裂,但如采用本实施方式的胎圈滚轮21,将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图8为支架加压装置C中使用的轮胎施压构件35的俯视图,图9为从图8的下方看的轮胎施压构件35的侧视图。图10为从图8的剖面线X-X看的剖面图。图11为从图8的剖面线XI-XI看的剖面图。同时还參照图I 图3,上述支架加压装置C包括升降部31、摆动臂32、第I臂33、第2臂34、轮胎施压构件35。升降部31被设置为与转盘4邻接,具有沿着与转盘4的转动轴线LI平行的移动路径升降移动的升降体30。摆动臂32绕与转盘4的转动轴线LI平行的轴线L3转动自如地连接在升降部31的升降体30上。第I臂33在摆动臂32上方绕与转盘4的转动轴线LI平行的轴线L4转动自如地连接在摆动臂32上。第2臂34在第I臂33的下方绕与转盘4的转动轴线LI平行的轴线L5转动自如地连接在第I臂33上。轮胎施压构件35沿该第2臂34上可移动地设置在第2臂34上。上述升降部31通过双动气动气缸来实现。上述轮胎施压构件35,在相对于配置胎圈滚轮21的位置的上述转动方向D下游侧且在相对于配置胎圈引导部件6的位置的上述转动方向D的上游侧的区域,具有从上方推压上述轮胎T的板状的推压部36,在通过该推压部36从上方推压上述轮胎T的状态下,摆动臂32、第I及第2臂33、34发生角位移,随着上述轮胎T的转动而移动自如。上述轮胎施压构件35具有上述板状的推压部36、从推压部36的ー侧部向上方立起的侧壁部37、连接侧壁部37和推压部36的ー对肋38a、38b、和凸台部40。凸台部40,其下端部插入连接第2臂34和轮胎施压构件35的连接轴39,绕上述连接轴39的轴线L6转动自如地连接,与侧壁部37及推压部36形成一体。这种轮胎施压构件35的強度高,耐冲击性及耐磨耗性优异,而且可由对轮胎T的滑动性良好的材料、例如聚碳酸酯形成。图12A 图12E为用于说明从上轮缘部WR2上脱离上胎圈部TB2的步骤的图,图12A表示在使已经固定在车轮上的轮胎立起的状态下将胎圈拆卸器50配置在上胎圈部TB2附近的状态,图12B表示使转盘4上的车轮W的气门V安装在胎圈引导构件6的下游侧的位置时的状态,图12C表示使上胎圈部TB2从上轮缘部WR2上脱离的状态,图12D表示将胎圈引导构件6拉起,将相反侧压下的状态,图12E表示通过拆卸滚轮51从下方将轮胎T压向上方的状态。将安装在车轮上的已固定的轮胎T拆下时,使轮胎T内的空气完全放出,使轮胎T铅垂立起并配置在设置于基台53的侧部的胎圈拆卸器50上,如图12A所示,在距离车轮W的ALl = IOmm 20mm处安装胎圈拆卸器50的叶片54。在该状态下,踩住胎圈拆卸器踏板Pb,使叶片54朝着接近轮胎T的方向驱动,推压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附近从而落入车轮W的凹形部侧。此后,使车轮T翻转过来,进行同样的操作,使下胎圈部TBl落入车轮W的凹形部侧。接着,使胎圈引导构件6退向后方,在转盘4上加载安装有轮胎的车轮W。此时,通过操作夹持踏板Pc,预先调整滑块43与车轮大小一致,踩住夹持踏板Pc使4个卡盘爪朝着相互接近的方向移动,夹持并固定车轮W的下轮缘部WRl。这样,将安装有轮胎的车轮W搭载于转盘4上时,如图12所示,在调整前进方向及后退方向的同时使上述升降臂5下降而确定位置,以便使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到达转盘4上搭载的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的上轮缘部WR2附近,从胎圈引导构件6接触上胎圈部TB2的状态开始进ー步使升降臂5下降,上胎圈部TB2被胎圈引导构件6的下部推压而被压下,上胎圈部TB2远离上轮缘部WR2。在该状态下,如图12C所示,将拆装轮胎用撬杠的顶端部插入上胎圈部TB2和上轮缘部WR2之间产生的缝隙间,如撬杠那样压下拆装轮胎用撬杠而产生角位移从而将上胎圈部TB2抬起,因此形成上胎圈部TB2被完全载置在胎圈引导构件6上的状态。然后,拔出拆装轮胎用撬杠,通过使转盘4沿转动方向D转动,可将上胎圈部TB2从车轮W的上轮缘部WR2上方分离并拆下。
此时,如图12D所示,在胎圈引导构件6的相反侧的区域,更加详细地叙述,在相对于配置上述胎圈滚轮的位置的上述转动方向D的下游侧且在相对于配置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的位置的上述转动方向D上游侧的区域,通过轮胎施压构件的板状的推压部,从上方以圆周方向及宽度方向上大的面积推压轮胎T从而可将轮胎T压下去。通过这样,即使是刚性高的轮胎T,也可使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的胎圈引导构件6的安装位置附近与车轮W的上轮缘部WR2更加远离,当然也可使上胎圈部TB2从上轮缘部WR2上方脱离。另外,轮胎的刚性更高时使用拆卸滚轮51。设置该拆卸滚轮51,使包含上述转动轴线LI及配置上述胎圈引导构件6的位置的第I假想平面和包含上述转动轴线LI及上述胎圈滚轮21的推压位置的第2的假想平面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低于90°的范围。使用这种拆卸滚轮51时,在转盘4上固定安装有轮胎T的车轮W,在使上述轮胎T的上胎圈部与胎圈引导构件6卡定的状态下,使上述转盘4转动的同时从车轮W上脱离,通过配置在接近上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上述转动方向D下游侧的位置的拆卸滚轮51,在从下方向上方推压使上述上胎圈部从车轮W上脱离后的轮胎T的状态下,使转盘4转动,可顺利、快速地使下胎圈部从车轮W的上轮缘部上脱离。
通过这样,轮胎T即使是扁平轮胎且为通过金属制钢丝增强后的刚性高的轮胎,在使胎圈引导构件6充分接近上轮缘部WR2的状态下,也可插入上胎圈部TB2和上轮缘部WR2之间,因此,不用通过胎圈引导构件6用大的推压カ推压上胎圈部TB2的情况下也可顺利地插入,可防止插入胎圈引导构件6时损伤上胎圈部TB2。这样,由于在使胎圈引导构件6尽可能接近上轮缘部WR2的外周面的位置可插入在与上胎圈部TB2的之间,所以并不用过大的力推压上胎圈部TB2,不会因与胎圈引导构件6接触而产生摩擦损伤或摩擦痕迹,可使轮胎T的损伤与原来相比显著減少。另外,使上胎圈部TB2从上轮缘部WR2上脱离时,由于胎圈引导构件6不会对上胎圈部TB2作用大的力,所以可在上胎圈部TB2和上轮缘部WR2之间顺利地插入胎圈引导构件6,通过这样可使轮胎交換作业变得容易及快速。接着来说明轮胎安装时的动作。如图2所示,上述胎圈滚轮21与上轮缘部WR2邻接地被配置于在与车轮W同时搭载于转盘4上的轮胎T的上胎圈部TB2的正上面,在该推压位置在将该上胎圈部TB2压下的状态下绕L7转动自如。因此,在转盘4上安装在车轮W上的轮胎T绕转动轴线LI被转动驱动时,随着轮胎T的转动胎圈滚轮21也绕轴线L7进行转动。在该状态下,使胎圈加压臂20下降时,上胎圈部TB2在被胎圈滚轮压下的同时沿圆周方向转动。因此,即使是刚性高的轮胎T,用大的カ推压上胎圈部TB2,可将上胎圈部TB2从上轮缘部WR2压入到凹形部以确切分离。上述胎圈滚轮21,其推压面21a的底面面对转盘4的转动轴线LI,随着远离该转动轴线LI而形成锥形的圆锥台的周面。而且该胎圈滚轮21为,其轴线L7在包含胎圈加压臂20的轴线L8及转盘4的转动轴线LI的ー假想平面上,随着向下方移动而在远离上述转动轴线LI的方向发生倾斜,绕该轴线L7转动自如地设置。这样,由于将具有环状的形成圆锥台的周面的推压面21a的胎圈滚轮21倾斜地设置,所以可使胎圈滚轮21的推压面21a的一部分与胎圈部TB以大的面积接触,同时在上胎圈部TB2的胎圈滚轮21的推压位置,在与切线不同的方向,胎圈滚轮21对上胎圈部TB2不会作用大的滑动摩擦力。因此,即使通过胎圈滚轮21用大的カ推压上胎圈部TB2,胎圈滚轮21也不会对上胎圈部TB2局部地作用大的力,而且在偏离切线方向的方向,胎圈滚轮21滑动接触上胎圈部TB2的滑动摩擦力小,可防止胎圈滚轮21损伤上胎圈部TB2。进而,由于胎圈引导构件6的外周面形成圆锥台的周面,所以即使通过臂保持部22,使胎圈滚轮21在接近上轮缘部WR2的位置在接近转盘4的转动轴线LI的方向El上移动,也可防止胎圈滚轮21干渉上轮缘部WR2,将胎圈部TB压下至凹形部附近,可更加确切地使胎圈部TB从上轮缘部WR2上分离。本发明在不脱离其精神或主要特征的情况下,可用各种方式实施。因此,上述实施方式在各个方面仅仅是例示,本发明的范围为权利要求书所示的范围,并不受说明书正文任何限制。进而,属于权利要求书范围的变 形、变更全部在本发明的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盘,能够装卸地保持车轮的下轮缘部,绕铅垂的转动轴线转动驱动所述车轮, 胎圈引导构件,引导下胎圈部及上胎圈部,以使轮胎的所述下胎圈部或所述上胎圈部与所述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合,并且,引导与所述车轮的所述上轮缘部嵌合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使其从所述上轮缘部脱离,以及 胎圈滚轮,具有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面,绕包含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的ー假想平面内的轴线转动自如地设置于接近所述胎圈引导构件且与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通过所述推压面从上方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压面为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推压面。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推压面为形成随着远离所述转动轴线而直径变小的圆锥台的周面的推压面, 所述胎圈滚轮通过所述推压面的一部分从上方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胎圈滚轮,被设置在包含所述转动轴线及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的第I假想平面和包含所述转动轴线及所述胎圈滚轮的推压位置的第2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小于90°的范围。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轮胎施压构件,该轮胎施压构件具有在与配置所述胎圈滚轮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动方向下游侧且在与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动方向上游侧的区域从上方推压所述轮胎的板状的推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轮胎施压构件,在从上方推压所述轮胎的状态下,随着所述轮胎的转动而移动自如。
7.一种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转盘,能够装卸地保持车轮的下轮缘部,绕铅垂的转动轴线转动驱动所述车轮, 胎圈引导构件,引导下胎圈部及上胎圈部,以使轮胎的所述下胎圈部或所述上胎圈部与保持在所述转盘上的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合,并且,引导与所述车轮的所述上轮缘部嵌合的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使其从所述上轮缘部脱离,以及 拆卸滚轮,在接近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所述转动方向的下游侧的位置,将与所述车轮嵌合的状态的轮胎从下方向上方推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轮胎装卸装置,其特征在干, 所述拆卸滚轮,被设置在包含所述转动轴线及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的第I假想平面和包含所述转动轴线及所述胎圈滚轮的推压位置的第2假想平面所形成的角度为30°以上且小于90°的范围。
9.一种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干, 在转盘上固定车轮,在所述车轮上装载轮胎, 在使所述轮胎的下胎圈部与配置于预定的位置的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与车轮嵌合, 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位于所述车轮的凹形部, 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与所述胎圈引导构件卡定,并且,通过胎圈滚轮,从上方通过推压面的一部分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所述上胎圈部,所述胎圈滚轮配置在胎圈引导构件的附近,且与配置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且具有形成随着远离所述转动轴线而直径变小的圆锥台的周面的所述推压面。
10.一种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干, 在转盘上固定车轮, 在所述车轮上装载轮胎, 在使所述轮胎的下胎圈部与配置于预定的位置的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与车轮嵌合, 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位于所述车轮的凹形部, 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与所述胎圈引导构件卡定,并且,在通过胎圈滚轮推压轮胎的上胎侧部的状态下使转盘转动,从而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嵌入车轮内,所述胎圈滚轮在胎圈引导构件的附近且在与胎圈引导构件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绕包含所述转盘的转动轴线的ー假想平面内的轴线转动自如地配置,且具有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环状的推压面。
11.一种轮胎安装方法,其特征在干, 在转盘上固定车轮, 在所述车轮上装载轮胎, 在使所述轮胎的下胎圈部与配置于预定的位置的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绕其转动轴线转动的同时与车轮嵌合, 通过具有在远离所述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面的胎圈滚轮,在与配置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上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预定的角度的位置,在通过所述推压面从上方推压安装在所述车轮上的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的状态下使转盘转动,从而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嵌入车轮内。
12.—种轮胎脱离方法,其特征在干, 在转盘上固定安装有轮胎的车轮, 在使所述轮胎的上胎圈部与胎圈引导构件卡定的状态下,使所述转盘转动的同时从车轮上脱离, 在通过配置于接近所述胎圈引导构件的所述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的拆卸滚轮从下方将使所述上胎圈部从车轮上脱离后的轮胎向上方推压的状态下使转盘转动,从而使下胎圈部从车轮的上轮缘部脱离。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轮胎装卸装置,包括转盘,能够装卸地保持车轮的下轮缘部,绕铅垂的转动轴线转动驱动所述车轮;胎圈引导构件,进行引导以使轮胎的下胎圈部或上胎圈部与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合,并且进行引导以使与车轮的上轮缘部嵌合的轮胎的上胎圈部从上轮缘部脱离;胎圈滚轮,具有在远离转动轴线的方向延伸的推压面,在与配置胎圈引导构件的位置相比靠所述转盘的转动方向下游侧的位置,通过所述推压面从上方推压安装在车轮上的轮胎的上胎圈部。
文档编号B60C25/132GK102653217SQ201110309250
公开日2012年9月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日
发明者三村义雄 申请人:小野谷机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