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螺缓撞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3867336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锥螺缓撞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锥螺缓撞器,属于车辆防护领域,用以解决现有车辆防撞装置的防撞效果不明显的问题。该锥螺缓撞器由作为能量释放元件的锥形螺旋体及分别配置在其两端的基座组成。使用时,将其设置于车架前端,利用锥形螺旋体特有性能,通过有效是否碰撞能量实现保护车辆及司乘人员的目的,更进一步可根据实施需要通过调节绕材强度、形状和不同尺寸绕制锥形螺旋体,实现省料、减重及增强释放效果的功能。
【专利说明】锥螺缓撞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车辆防护领域,具体地讲,是涉及一种锥螺缓撞器。
【背景技术】
[0002]现有车辆的防撞设施的防撞效果不明显,一旦发生碰撞,后果严重。
[0003]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性能可靠且实用性强的装置为人们所需。

【发明内容】

[0004]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锥螺缓撞器。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锥螺缓撞器采用锥形螺旋体作为能量释放主体元件,在其两端分别配置相应的基座。实际应用时,将该锥螺缓撞器设置在车架前端,利用锥形螺旋体特有的性能,在其工作时,冲击力首先使锥形螺旋体的大径端被挤压变形,然后逐圈至小径端相继变形,在此过程中,大径端变形所需能量相应较小,故碰撞感应也相应较小,随其绕径逐圈减小,使其变形所需能量随之逐圈增大,该行程碰撞强度明显呈逐圈递增状态,其碰撞能量则相应呈逐圈递减状态,故能有效释放碰撞能量,随碰撞能量的有效释放,车辆的碰撞强度随之有效减轻,所以能有效保护车辆及司乘人员。因此,本发明明显具有结构简单,性能可靠,适用性强,性价比闻等优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6]图1为本发明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0007]图2为本发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08]上述附图中,附图标记对应的部件名称如下:
1-大径端基座,2-维形螺旋体,3-小径端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10]如图1和图2所示,该锥螺缓撞器,包括依次连接的大径端基座1、锥形螺旋体2和小径端基座3,将大径端基座I与维形螺旋体2的大径端做可罪连接,并在该大径端基座上设置相应孔洞,使用螺栓通过连接件与车架前端连接,也可直接与车架焊接;将小径端基座3与锥形螺旋体2的小径端可靠连接,并采用相应工艺将其与保险杠或车前饰件连接,在安装中保留锥形螺旋体相应的变形空间。
[0011]另外,本发明还可根据实施需要通过调节锥形螺旋体的绕材强度(如不同钢号)、不同形状(如方形、圆形绕条)以及不同尺寸(如圈距、绕径)等方式实现省料、减重、增强释放效果的功能。
[001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13]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发明。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发明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发明一致的,也应当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锥螺缓撞器,其特征在于,由锥形螺旋体及分别配置在其两端的基座组成,其利用锥形螺旋体作为能量释放元件。
【文档编号】B60R19/18GK103465851SQ201310440564
【公开日】2013年12月25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黄加荣 申请人:黄加荣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