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置式车用空调及具有其的客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79733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内置式车用空调及具有其的客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内置式车用空调及具有其的客车,所述内置式车用空调包括车壳体、压缩机、冷凝机组、节流元件及蒸发机组,所述冷凝机组包括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蒸发机组包括蒸发器和蒸发风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冷凝机组装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中部,所述蒸发机组装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顶部。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车用空调,由于冷凝机组装于车壳体内的后中部,蒸发机组装于车壳体内的后顶部,不仅降低了客车前进阻力,而且使得客车的外观更美观。
【专利说明】内置式车用空调及具有其的客车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调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内置式车用空调及具有其的客 车。

【背景技术】
[0002] 为满足人们不断提高的舒适性要求,空调系统已成为现代客车上必不可少的设 备。客车空调系统通常包括空调控制器、压缩机、冷凝器机组、蒸发器机组,现有的客车空调 系统大多是将冷凝器机组和蒸发器机组设置于客车的顶部,压缩机设置在车内后部或者与 冷凝器机组和蒸发器机组一体设置于客车的顶部。这种布置方法不仅影响客车美观,而且 会形成客车前进的阻力。


【发明内容】

[0003]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美观并 降低客车前进阻力的内置式车用空调。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另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 一种具有该内置式车用空调的客车。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内置式车用空调,包括车壳体、 压缩机、冷凝机组、节流元件及蒸发机组,所述冷凝机组包括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蒸发 机组包括蒸发器和蒸发风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冷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蒸发器通过管 道连接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所述冷凝机组装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中部,所述蒸发机组装 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顶部。
[0005]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机组还包括冷凝风道部件,该冷凝风道部件具有 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冷凝风机设置于所 述冷凝风道部件内。
[0006]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风道部件包括底盘、框架、后侧面板、左侧面板、右 侧面板和上盖,所述框架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后侧面板、所述左侧面板、所述右侧面板 和所述上盖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 于所述框架的前侧面,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后侧面板与所述冷凝风机相对应的位置 上。
[0007]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保护网罩。
[0008]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冷凝风机采用转速为600?800转/分钟的轴流风机, 且其风叶的进口安装角为〇?50°、出口安装角为90°?150°。
[0009]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机组还包括蒸发风道部件,该蒸发风道部件具有 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蒸发风机设置于所 述蒸发风道部件内。
[0010]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风道部件包括底盘组件、导流圈、前侧板、左侧板、 右侧板、后封板和上盖板,所述导流圈固定于底盘组件上,其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 述蒸发风机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上并处于所述导流圈的上部,所述蒸发器成U型,且半包 围地设置于所述蒸发风机外圈,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和所述右侧板与所述蒸发器对应 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0011]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蒸发风机采用转速为600?800转/分钟的离心风机, 其风叶的进口安装角为〇?50°、出口安装角为100?160°。
[0012]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压缩机装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下部。
[0013]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客车,包括空调,所述空调为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
[0014]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车用空调,由于冷凝机组装于车壳体内的后中部,蒸发机组 装于车壳体内的后顶部,不仅降低了客车前进阻力,而且使得客车的外观更美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具有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内置式车用空调的客车的侧视结构 示意图;
[0016] 图2为图1中所示客车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为图1中所示客车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为图1中所示内置式车用空调的冷凝机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 图5为图1中所示内置式车用空调的冷凝机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为图1中所示内置式车用空调的蒸发机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1] 以上各图中,10、压缩机;20、冷凝机组;21、冷凝风道部件;211、底盘;212、框架; 213、后侧面板;213a、第一出风口;214、左侧面板;215、右侧面板;216、上盖;22、冷凝器; 23、冷凝风机;24、保护网罩;30、蒸发机组;31、蒸发风道部件;311、底盘组件;312、导流圈; 312a、第二进风口;313、前侧板;313a、第二出风口;314、左侧板;314a、第二出风口;315、右 侧板;315a、第二出风口;316、后封板;317、上盖板;32、蒸发器;33、蒸发风机;40、车壳体; 41、冷风进口;42、热风出口;50、冷气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下面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 突的情况下,以下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3] 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包括:压缩机 10、冷凝机组20、节流元件、蒸发机组30及空调控制器(图中未示出),所述冷凝机组20装 于所述车壳体40内的后中部,所述冷凝机组20包括冷凝器22和冷凝风机23,所述蒸发机 组30装于所述车壳体40内的后顶部,所述蒸发机组30包括蒸发器32和蒸发风机33,所述 压缩机10、所述冷凝器22、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蒸发器32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制冷剂循环系 统。电源采用锂离子动力电池组,通过空调控制器分别与压缩机10、所述冷凝机组20、蒸发 机组30电连接。
[0024] 如图4所示,所述冷凝机组20还包括冷凝风道部件21,该冷凝风道部件21具有 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 213a,所述冷凝器22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口处,所述冷凝风机23 设置于所述冷凝风道部件21内。较优地,所述冷凝风道部件21包括底盘211、框架212、后 侧面板213、左侧面板214、右侧面板215和上盖216,所述框架212固定于所述底盘211上, 所述后侧面板213、所述左侧面板214、所述右侧面板215和所述上盖216分别固定于所述 框架212的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上面,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框架212的前侧面, 所述第一出风口 213a设置于所述后侧面板213与所述冷凝风机23相对应的位置上。较优 地,所述冷凝风道部件21的出风口处设置有保护网罩24 (见图4)。所述车壳体40对应所 述冷凝风道部件21进风口的位置设置有冷风进口 41 (见图2),所述车壳体40对应所述冷 凝风道部件21出风口的位置设置有热风出口 42 (见图2)。
[0025] 较优地,所述冷凝风机23采用转速为600?800转/分钟的轴流风机,且其风叶 的进口安装角为〇?50°、出口安装角为90°?150°。
[0026] 如图5所示,所述蒸发机组30还包括蒸发风道部件31,该蒸发风道部件31具有与 客车车厢内腔相通的第二进风口和与客车车厢上部的冷气通道50相通的第二出风口,所 述蒸发器32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口处,所述蒸发风机33设置于所述蒸发风道部件31内。 较优地,所述蒸发风道部件31包括底盘组件311、导流圈312、前侧板313、左侧板314、右侧 板315、后封板316和上盖板317,所述导流圈312固定于底盘组件311上,其上设置有所述 第二进风口 312a,所述蒸发风机33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311上并处于所述导流圈312的上 部,所述蒸发器32成U型,且半包围地设置于所述蒸发风机33外圈,所述前侧板313、所述 左侧板314和所述右侧板315与所述蒸发器32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313a、 314a 和 315a。
[0027] 较优地,所述蒸发风机33采用转速为600?800转/分钟的离心风机,其风叶的 进口安装角为〇?50°、出口安装角为100?160°。
[0028] 较优地,所述压缩机10采用电动涡旋压缩机10。较优地,所述压缩机10装于所述 车壳体40内的后下部。
[0029] 本实施例中的内置式车用空调,由于冷凝机组20装于车壳体40内的后中部,蒸发 机组30装于车壳体40内的后顶部,不仅降低了客车前进阻力,而且使得客车的外观美观。
[0030] 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一种客车,该客车的空调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的 空调。
[0031]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 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 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 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 一种内置式车用空调,包括车壳体、压缩机、冷凝机组、节流元件及蒸发机组,所述冷 凝机组包括冷凝器和冷凝风机,所述蒸发机组包括蒸发器和蒸发风机,所述压缩机、所述冷 凝器、所述节流元件和所述蒸发器通过管道连接组成制冷剂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冷 凝机组装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中部,所述蒸发机组装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顶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机组还包括冷凝风 道部件,该冷凝风道部件具有第一进风口和第一出风口,所述冷凝器设置于所述第一进风 口处,所述冷凝风机设置于所述冷凝风道部件内。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风道部件包括底盘、 框架、后侧面板、左侧面板、右侧面板和上盖,所述框架固定于所述底盘上,所述后侧面板、 所述左侧面板、所述右侧面板和所述上盖分别固定于所述框架的后侧面、左侧面、右侧面和 上面,所述第一进风口设置于所述框架的前侧面,所述第一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后侧面板与 所述冷凝风机相对应的位置上。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处设置有保 护网罩。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风机采用转速为 600?800转/分钟的轴流风机,且其风叶的进口安装角为0?50°、出口安装角为90°? 150。。
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机组还包括蒸发风 道部件,该蒸发风道部件具有第二进风口和第二出风口,所述蒸发器设置于所述第二出风 口处,所述蒸发风机设置于所述蒸发风道部件内。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风道部件包括底盘 组件、导流圈、前侧板、左侧板、右侧板、后封板和上盖板,所述导流圈固定于底盘组件上,其 上设置有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蒸发风机安装在所述底盘组件上并处于所述导流圈的上 部,所述蒸发器成U型,且半包围地设置于所述蒸发风机外圈,所述前侧板、所述左侧板和 所述右侧板与所述蒸发器对应位置上设置有所述第二出风口。
8.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风机采用转速为 600?800转/分钟的离心风机,其风叶的进口安装角为0?50°、出口安装角为100? 160。。
9. 根据权利要求1至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内置式车用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装 于所述车壳体内的后下部。
10. -种客车,包括空调,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为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意一项所述 的内置式车用空调。
【文档编号】B60H1/32GK203902210SQ201320883844
【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27日
【发明者】程波, 马瑞, 张显华, 吝秀梅, 梁树林 申请人:珠海银隆电器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