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背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886140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背门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其包括内板和外板,内板左右两侧边缘对称设有加强筋;外板的下部设有非凹陷的平整式牌照框;后风挡玻璃的下方设有雨刮电机;内板上设有翻边,翻边位于雨刮电机的下方;翻边包括固定端、自由端、连接片,连接片连接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固定于内板上,自由端弯折至与外板贴合,且与外板粘结;翻边的左右两侧设有长条状凹槽。本发明中,牌照框为非凹陷的平整式,其造型更加美观;在加强筋顶端下方,内外板之间的间隙较小,这样不仅可提高后背门的美观度,还可以获得更大的车厢空间;通过设置加强筋、翻边、减震器、凹槽,整体上消除了后背门尤其是外板刚性不足和后背门整体固有频率低的现象。
【专利说明】一种汽车后背门

【技术领域】
[0001 ] 本发明涉及一种掀背式汽车后背门。

【背景技术】
[0002]掀背式后背门在SUV和两厢轿车中普遍应用,掀背式汽车的后背门牌照框通常为凹陷式,使得后车牌嵌入牌照框之内,但是凹陷式牌照框的造型不够美观。
[0003]为了达到美观的效果,人们设计了平整式的牌照框,其可实现后背门外板下部宽度增大,但是该变更导致汽车后背门的刚性不足以及固有频率降低。
[0004]另外,在通常的汽车设计理念中,汽车后背门的内板和外板需要具有一定的间隙,以保证后背门整体的刚性。当外板采用平整式的牌照框,而内板弧度较小时,会遇到刚性不足以及内外板易干涉等问题。按照通常的汽车设计理念,会直接从内板结构上作改进,使内板向车厢方向凸出,保证内外板相隔一定的距离,但这种改变会带来车厢空间的减小,美观度也降低。
[0005]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既美观又具有足够刚性的汽车后背门成为了业界需要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后背门,其既美观又具有足够刚性。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后背门,该汽车后背门包括内板和外板,其设有后风挡玻璃,汽车后背门以后风挡玻璃的下边缘为界分为上部和下部,其中,
[0008]内板左右两侧边缘对称设有加强筋;加强筋顶端上方的内外板间距,大于加强筋顶端下方的内外板间距;外板的下部设有非凹陷的平整式牌照框;
[0009]后风挡玻璃的下方设有雨刮电机;内板上设有翻边,翻边位于雨刮电机的下方;翻边包括固定端、自由端、连接片,连接片连接固定端与自由端,固定端固定于内板上,自由端弯折至与外板贴合,且与外板粘结;
[0010]翻边的左右两侧设有长条状凹槽,长条状凹槽竖直设置,其顶端高于雨刮电机,其底端低于翻边。
[0011]本发明中,后背门的边缘处,外板和内板包边连接(外板包内板);在后风挡玻璃的窗框处,外板与内板各自翻边后焊接;内板的翻边处,内板与外板粘结。通过增设翻边处的连接点,可改变(提高)后背门整体(包括内板和外板)的固有频率;增加外板的刚性。
[0012]本发明中,长条状凹槽的长度优选为大于汽车后背门的下部高度的一半。
[0013]本发明中,外板上的牌照框为非凹陷的平整式,即该牌照框的位置与周边的表面平齐,不会产生凹陷。相对于凹陷式牌照框,其造型更加美观。
[0014]本发明中,以内板上加强筋的顶端为界,加强筋顶端上方的内外板间距,大于加强筋顶端下方的内外板间距,这样,在加强筋顶端下方,内外板之间的间隙较小,相对更加贴合。通过这样的设置,可避免内板向车厢方向凸出,进而避免车厢空间减小,美观度降低。因而,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可提高后背门的美观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大的车厢空间。
[0015]由于外板上的牌照框为平整式,并且在加强筋顶端下方内外板之间的间隙较小,因而后背门整体的刚性不足,且固有频率降低,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后背门的刚性,并提闻固有频率。
[0016]措施之一是在内板的左右两侧边缘设置加强筋,该加强筋为条状,沿着内板的边缘设置,其顶端略高于后背门玻璃的下部边缘。
[0017]措施之二是在内板上设置翻边,将外板的结构改变之后,雨刮电机的下方为振幅最大的位置,相应地,在内板上设置用于与外板进行连接的翻边,翻边位于雨刮电机的下方。内板与外板在翻边处的连接为粘结。通过在振幅最大的位置增设内板与外板的连接点,可有效降低振幅,抑制振动。
[0018]措施之三是在内板上设置凹槽,内板上的凹槽可起到类似加强筋的作用,通过在内板上设置凹槽,可提高内板的刚性。值得注意的是,本发明钟,除了在翻边的左右两侧设置凹槽,还可以在内板上的其它位置设置凹槽。
[0019]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外板为一体冲压件,其具有弧度,其下部为非凹陷的平面,相对于其它后背门具有凹陷的外板,不仅造型别致美观,而且保证了车内的大空间。
[0020]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外板上牌照框的区域为平面,外板上其它区域为有弧度的曲面。外板整体上为曲面,或者说外板上的可见面为曲面,这样可保证外板的美观度;而牌照框的区域为平面,有利于汽车牌照的安装。
[0021]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翻边的自由端为平面,粘接于外板的牌照框内侧;该方案中,翻边的自由端为平面,与牌照框平面相对应,便于贴合及粘结。需要指出的是,翻边的自由端也可以粘结于外板内侧的其它部位,但是需要翻边自由端的形状与粘结处的外板形状相对应。
[0022]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翻边的固定端以及连接片上设有至少两处互相平行的凹槽,凹槽沿着连接片的长度方向(非宽度方向)设置。如上文所述,凹槽可起到加强筋的作用,在翻边上设置凹槽,可提高翻边的刚性。需要注意的是,翻边的自由端处需要与外板的内侧贴合粘结,不需要设置凹槽。
[0023]通过仿真分析以及实验验证可知,由于发动机以及路面震动的激励,内板上雨刮电机的下方位置为振幅最大的位置。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内板上进一步设有减震器,减震器位于雨刮电机的下方;通过在内板上雨刮电机的下方设置减震器,可有效降低该位置的振幅。
[0024]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减震器位于翻边和雨刮电机之间。减震器与翻边配合,使得减震效果更为明显。
[0025]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减震器包括橡胶外层和铁芯内层,橡胶外层包裹铁芯内层。
[0026]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减震器通过螺栓连接于内板上。
[0027]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加强筋超过3/4的部分位于内板的下部,且加强筋与内板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使加强筋位于内板上振幅最大的带状区域两侦牝进而使加强筋的作用范围覆盖该区域,从而提高该区域的刚性。
[0028]根据本发明另一【具体实施方式】,长条状凹槽上窄下宽,通过这样的设置,可使长条状凹槽与翻边、减震器的位置良好配合,提高长条状凹槽在内板上的分布面积,提高内板的刚性。
[00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备如下有益效果:
[0030]本发明中,外板上的牌照框为非凹陷的平整式,相对于凹陷式牌照框,其造型更加美观;在加强筋顶端下方,内外板之间的间隙较小,相对更加贴合。通过这样的设置,不仅可提高后背门的美观度,更重要的是,可以获得更大的车厢空间;通过在内板左右两侧边缘设置加强筋,可有效提高整体的刚性;通过在雨刮电机的下方增设翻边以作为内板与外板的连接点,可有效降低振幅,抑制振动;通过在翻边和雨刮电机之间设置减震器,使减震器与翻边配合,可达到更好的减震效果;整体上消除了因为牌照框改动以及内外板间隙变小而导致的后背门尤其是外板刚性不足、以及后背门整体固有频率降低的现象。
[003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为实施例1的汽车后背门的内板一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内板的外侧;
[0033]图2为实施例1的汽车后背门沿中线的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3为实施例1的汽车后背门的内板另一结构示意图,其显示了内板的内侧;
[0035]图4为实施例1的汽车后背门的内板加强筋结构示意图;
[0036]图5为实施例1的汽车后背门的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6为实施例1的汽车后背门的翻边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实施例1
[0039]本实施例中,内板的内侧是指内板朝向车厢的一侧,内板的外侧是指内板朝向车外的一侧,外板的外侧是指外板朝向车外的一侧。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汽车后背门,包括内板I和外板2,其设有后风挡玻璃,汽车后背门以后风挡玻璃的下边缘为界分为上部和下部。外板2为一体冲压件,其具有弧度,其下部为非凹陷的平面,外板的下部设有非凹陷的平整式牌照框。外板上牌照框的区域为平面,外板上其它区域为有弧度的曲面。
[0040]如图1、图3、图4所示,内板I的左右两侧边缘对称设有加强筋101,加强筋超过3/4的部分位于内板的下部,且加强筋101与内板通过螺栓连接。加强筋顶端上方的内外板间距,大于加强筋顶端下方的内外板间距;
[0041]后风挡玻璃的下方设有雨刮电机。如图1、图6所示,内板I上设有翻边103,翻边103位于雨刮电机的下方;翻边103包括固定端104、自由端106、连接片105,连接片105连接固定端104与自由端106,固定端104固定于内板I上,自由端106弯折至与外板2的牌照框的内侧贴合,且与外板粘结。翻边的自由端106为平面,粘接于外板的牌照框内侧。翻边103的固定端104以及连接片105上设有两处互相平行的凹槽,凹槽沿着连接片105的长度方向设置。
[0042]如图3所示,翻边103的左右两侧设有长条状凹槽102,长条状凹槽102竖直设置,上窄下宽,其长度大于汽车后背门的下部高度的一半,其顶端高于雨刮电机,其底端低于翻边。
[0043]如图3、图5所示,内板I上进一步设有减震器107,减震器107位于雨刮电机的下方,通过螺栓连接于内板上。减震器107位于翻边103和雨刮电机之间。减震器与翻边配合,使得减震效果更为明显。减震器包括橡胶外层和铁芯内层,橡胶外层包裹铁芯内层。
[0044]实施例2
[004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翻边的自由端为曲面,粘接于外板的牌照框内侧上方;翻边自由端的形状与粘结处的外板形状相对应。
[0046]虽然本发明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实施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范围内,当可作些许的改进,即凡是依照本发明所做的同等改进,应为本发明的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汽车后背门,所述汽车后背门包括内板和外板,所述汽车后背门设有后风挡玻璃,所述汽车后背门以所述后风挡玻璃的下边缘为界分为上部和下部,其中, 所述内板左右两侧边缘对称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顶端上方的内外板间距,大于所述加强筋顶端下方的内外板间距;所述外板的下部设有非凹陷的平整式牌照框; 所述后风挡玻璃的下方设有雨刮电机;所述内板上设有翻边,所述翻边位于所述雨刮电机的下方;所述翻边包括固定端、自由端、连接片,所述连接片连接所述固定端与所述自由端,所述固定端固定于所述内板上,所述自由端弯折至与所述外板贴合; 所述翻边的左右两侧设有长条状凹槽,所述长条状凹槽竖直设置,其顶端高于所述雨刮电机,其底端低于所述翻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外板为一体冲压件,其具有弧度,其下部为非凹陷的平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外板上牌照框的区域为平面,外板上其它区域为有弧度的曲面。
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翻边的自由端为平面,粘接于所述外板的牌照框内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翻边的固定端以及连接片上设有至少两处互相平行的凹槽,所述凹槽沿着所述连接片的长度方向设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内板上进一步设有减震器,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雨刮电机的下方。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减震器位于所述翻边和所述雨刮电机之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减震器包括橡胶外层和铁芯内层,所述橡胶外层包裹所述铁芯内层。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减震器通过螺栓连接于所述内板上。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后背门,其中,所述长条状凹槽上窄下宽。
【文档编号】B60J5/10GK104163091SQ20141040622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8日
【发明者】陈仁, 邹小辉, 杨波 申请人: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