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后背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8690阅读:194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后背门以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的后背门及车辆;所述车辆的后背门包括:后背门骨架、后背门饰板以及后背门锁,所述后背门锁具有应急开启手柄,在所述应急开启手柄上设有开启按钮,在所述后背门饰板上的对应于所述开启按钮的位置处设有弹性区域;所述弹性区域受压变形后挤压所述开启按钮,所述开启按钮受压后挤压所述应急开启手柄,进而将所述后背门锁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这样,仅需轻推后背门饰板上的弹性区域即可按动后背门应急开启按钮,从而实现后背门锁的应急开启,在紧急状况下,能非常快速地打开后背门。
【专利说明】一种车辆的后背门以及车辆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辆的后背门以及车辆,属于车辆的结构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大多数两厢车的后背门的后背门锁均配置有应急开启手柄,目的是在紧急时刻能够快速打开后背门,进行逃生或者其他用途。因此,后背门锁应急开启手柄需在最短时间内方便开启。
[0003]需要应急开启时往往是时间紧迫,须快速开启后背门,而现有结构为了外观要求或者后背门锁本身结构等原因,其后背门锁的应急开启手柄往往隐藏于后背门内侧的饰板内,后背门饰板通常由左右并排的两部分组成,应急开启时需撬开后背门饰板后将手或其他工具深入后背门饰板内进行开启,这样后背门应急开启浪费的时间长,且通常是在视线不佳的情况下进行该应急开启操作。
[0004]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是,迫切需要车辆的后背门在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就可以快速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
[0005]为了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的后背门以及车辆,使得能够在操作简单的情况下就可以从车内侧快速开启的车辆的后背门。
[0006]为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后背门,其包括:后背门骨架、位于所述后背门骨架内侧的后背门饰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后背门骨架上的后背门锁,所述后背门锁具有应急开启手柄,在所述应急开启手柄上设有开启按钮,在所述后背门饰板上的对应于所述开启按钮的位置处设有弹性区域;所述弹性区域受压变形后挤压所述开启按钮,所述开启按钮受压后挤压所述应急开启手柄,进而将所述后背门锁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
[0008]为避免误碰到所述弹性区域导致车辆的后背门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开启,在所述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区域与所述开启按钮可以是分离的。当然,并不局限于此,在所述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区域与所述开启按钮也可以是接触的。
[0009]上述各技术方案提供的所述开启按钮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背门骨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穿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此时所述弹性区域与所述压杆对应;所述弹性区域受压变形后挤压所述压杆,所述压杆挤压所述应急开启手柄,进而将所述后背门锁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所述弹性区域的压力解除后,所述压杆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0010]具体就压杆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压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柱状部和基部,所述柱状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基部的径向尺寸,且在所述柱状部上远离所述基部的位置处设有径向凸缘,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径向凸缘与所述底座之间。[0011]其中,所述基部上具有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的一端远离所述底座、另一端靠近所述底座,在所述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弧形导轨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应急开启手柄接触。
[00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应急开启手柄具有圆柱形的头部,所述弧形导轨与所述应急开启手柄的所述圆柱形的头部接触。
[0013]而且,所述弧形导轨的两端处均设有阻挡所述应急开启手柄的所述圆柱形的头部脱离所述弧形导轨的阻挡部。
[0014]具体就底座而言,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底座上设有中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通孔,所述压杆依次穿设在所述通孔和所述底座中,且所述径向凸缘和所述复位弹簧容纳于所述凸起部内。
[0015]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具有如上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
[0016]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后背门及车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在所述后背门锁的应急开启手柄上设有开启按钮,在所述后背门饰板上的对应于所述开启按钮的位置处设有弹性区域,借助于这一结构,所述弹性区域受压变形后挤压所述开启按钮,所述开启按钮受压后挤压所述应急开启手柄,进而将所述后背门锁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这样,仅需轻推后背门饰板上的弹性区域即可按动后背门应急开启按钮,从而实现后背门锁的应急开启,在紧急状况下,能非常快速地打开后背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后背门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后背门的剖视图;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后背门中开启按钮和应急开启手柄组装后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车辆的后背门中开启按钮的立体示意图。
[0021]图中标记为:
[0022]01-后背门骨架、02-后背门饰板、021-弹性区域、03-后背门锁、031-应急开启手柄、04-开启按钮、041-底座,042-压杆、0421-柱状部、0422-基部、0423-径向凸缘、0424-弧形导轨、0425-阻挡部、043-复位弹簧、044-凸起部、05-安装标准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0024]结合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后背门包括:后背门骨架
01、位于后背门骨架01内侧的后背门饰板02、以及安装在后背门骨架01上的后背门锁03,后背门锁03具有应急开启手柄031,在应急开启手柄031上设有开启按钮04,在后背门饰板02上的对应于开启按钮04的位置处设有弹性区域021。
[0025]其中,后背门锁03及开启按钮04均通过安装标准件05安装在后背门骨架01上。后背门锁03及其中的应急开启手柄031为传统的结构,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重点更加突出,此处不再详细描述这些传统结构。此外,还需要在后背门饰板02上的一定区域进行弱化处理,以形成弹性区域(即图1中标有PUSH字样的区域),从而保证该区域的弹性变形能够满足开启按钮04的有效行程。
[0026]在上述的结构下,当外力按压弹性区域021时,弹性区域021受压变形后挤压开启按钮04,开启按钮04受压后挤压应急开启手柄031,进而将后背门锁03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这样,仅需轻推后背门饰板上的弹性区域即可按动后背门应急开启按钮,从而实现后背门锁的应急开启,无需借助于其它工具,从而在紧急状况下,能非常快速地打开后背门。
[0027]此外,上述实施例还具有以下优点:
[0028]第一、由于在后背门饰板02上设有弹性区域021,该弹性区域021可以遮盖和隐藏后背门锁03,因此无需为后背门锁设置单独的遮盖部件,使得后背门锁03和开启按钮04能够直接位于视线所及范围内,操作非常直观。而且,还可以在弹性区域021处设置TOSH(按压)字样,这就更加便于操作;
[0029]第二、在后背门饰板02上设置弹性区域021时,仅需要对后背门饰板02的此处区域进行弱化处理即可,例如减小该区域的厚度,从而不需要将后背门饰板分块,使得外观更加美观。
[0030]在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当后背门锁03处于锁闭状态时,弹性区域021与开启按钮04是接触的,这缩短了按压开启按钮04的行程,因此在紧急状况下需要快速打开车辆的后背门时,可以方便快捷地打开。
[0031]但是,弹性区域021和开启按钮04的设置位置并不局限于上述接触的状态,换言之,在后背门锁03处于锁闭状态时,弹性区域021与开启按钮04也可以是分离的,这样就增大了按压开启按钮04的行程,因此可以避免误碰到弹性区域021而导致车辆的后背门在不必要的情况下开启,例如在车辆正常行驶途中开启。
[0032]结合图2和图3所示,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开启按钮04包括:固定在后背门骨架01上的底座041,该底座可为平板状,底座041上穿设有压杆042,压杆042上套设有复位弹簧043,且此时弹性区域021与开启按钮04对应具体为弹性区域021与压杆042对应。依据开启按钮04的这一结构,当外力按压弹性区域021时,弹性区域021受压变形后挤压开启按钮04的压杆042,之后压杆042挤压后背门锁03中的应急开启手柄031,进而将后背门锁03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在车辆后背门打开后,解除施加在弹性区域021上的压力,之后压杆042在复位弹簧043的作用下复位,以便车辆后背门的下一次紧急开启。
[0033]如图2所示,具体就压杆042而言,其可包括相互连接的柱状部0421和基部0422,柱状部0421的径向尺寸小于基部0422的径向尺寸,且在柱状部0421上远离基部0422的位置处设有径向凸缘0423,复位弹簧043位于径向凸缘0423与底座041之间的柱状部0421上。这样在图2所示的状态和方位下,当外力向下按压弹性区域021时,压杆042的柱状部0421沿底座041中的通孔向下移动,复位弹簧043压缩变形,从而挤压后背门锁03中的应急开启手柄031向下移动,最终实现后背门的打开。之后解除作用在弹性区域021上的压力,复位弹簧043恢复形变向上运动,因此推动其所抵靠的径向凸缘0423向上运动,从而使压杆042复位。由此可知,径向凸缘0423和底座041可以共同限定复位弹簧043的运动行程。
[0034]对于上述的压杆042而言,其基部0422上具有弧形导轨0424,弧形导轨0424的一端(如图2所示的左下端)远离所述底座、另一端(如图2所示的右上端)靠近底座041,而且在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该弧形导轨0424的远离底座041的一端与应急开启手柄031接触。正常使用情况下,车内人员对后背门上开启按钮的施力方向为向车外(即车后)方向,而对于后背门锁的应急开启手柄的有效运动方向为车的左右方向,此弧形导轨的主要作用在于将人手力的方向有效分解出能驱动后背门锁应急开启手柄开启方向的力;同时又随着后背门锁应急开启手柄开启过程中开启分力越来越小,在保证开启行程的前提下,有效避免后背门锁应急开启手柄开启后受力过大及过开(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由于人在紧急情况施力均会很大)。
[0035]结合图2和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后背门锁03的应急开启手柄031具有圆柱形的头部,上述的弧形导轨0424与该应急开启手柄031的所述圆柱形的头部接触,该二者的这种接触有利于应急开启手柄031在弧形导轨0424中滑动。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上述弧形导轨0424为设在基部0422底部的两相对边缘形成的凹槽,应急开启手柄031的圆柱形的头部可以在该凹槽中滑动。
[0036]而且,为了避免应急开启手柄031的圆柱形的头部在滑动时脱离上述弧形导轨0424,在该弧形导轨0424的两端处均设有阻挡所述应急开启手柄的所述圆柱形的头部脱离该弧形导轨0424的阻挡部0425。
[0037]再次如图2所示,具体就底座041而言,其上设有中空的凸起部044,该凸起部044上设有通孔,压杆042依次穿设在凸起部044上的该通孔和所述底座041中,且压杆042的径向凸缘0423和复位弹簧043容纳于该凸起部042内。凸起部044上的通孔和底座041上的通孔可以对压杆042的移动起到导向作用;此外,凸起部044还可以对压杆042的复位运动行程起到限制作用,使压杆042每次复位后均能够停留在相同的位置处。不仅如此,凸起部044还对容纳于其内的复位弹簧043和径向凸缘0423起到保护作用。从外观上看,凸起部044还是开启按钮04更加美观。
[0038]除上述后背门的各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具有如上任意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因此该车辆具有上述车辆的后背门所能达到的各个预期效果。
[0039]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的后背门,包括:后背门骨架、位于所述后背门骨架内侧的后背门饰板、以及安装在所述后背门骨架上的后背门锁,所述后背门锁具有应急开启手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应急开启手柄上设有开启按钮,在所述后背门饰板上的对应于所述开启按钮的位置处设有弹性区域; 所述弹性区域受压变形后挤压所述开启按钮,所述开启按钮受压后挤压所述应急开启手柄,进而将所述后背门锁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区域与所述开启按钮是分离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弹性区域与所述开启按钮是接触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启按钮包括固定在所述后背门骨架上的底座,所述底座上穿设有压杆,所述压杆上套设有复位弹簧,且此时所述弹性区域与所述压杆对应; 所述弹性区域受压变形后挤压所述压杆,所述压杆挤压所述应急开启手柄,进而将所述后背门锁由锁闭状态转变至开启状态,以打开车辆的后背门;所述弹性区域的压力解除后,所述压杆在所述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复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杆包括相互连接的柱状部和基部,所述柱状部的径向尺寸小于所述基部的径向尺寸,且在所述柱状部上远离所述基部的位置处设有径向凸缘,所述复位弹簧位于所述径向凸缘与所述底座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上具有弧形导轨,所述弧形导轨的一端远离所述底座、另一端靠近所述底座,在所述后背门锁处于锁闭状态时,所述弧形导轨的远离所述底座的一端与所述应急开启手柄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应急开启手柄具有圆柱形的头部,所述弧形导轨与所述应急开启手柄的所述圆柱形的头部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在在于,所述弧形导轨的两端处均设有阻挡所述应急开启手柄的所述圆柱形的头部脱离所述弧形导轨的阻挡部。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上设有中空的凸起部,所述凸起部上设有通孔,所述压杆依次穿设在所述通孔和所述底座中,且所述径向凸缘和所述复位弹簧容纳于所述凸起部内。
10.一种车辆,具有如权利要求1?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的后背门。
【文档编号】E05B17/22GK203401927SQ201320445126
【公开日】2014年1月22日 申请日期:2013年7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24日
【发明者】韩丽, 解保新, 丁祎, 康凯 申请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