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座椅之间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86350阅读:251来源:国知局
用于车辆座椅之间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前序部分的特征的用于车辆座椅的连杆的连接装置,以及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5的特征的车辆座椅。



背景技术:

用于连杆的这种连接装置包括被固定到另一部件的连接杆。连接杆必须在精确限定的位置固定到另一部件。一种紧固元件用于被提供用于连接杆的紧固和固定。部分相关的容差,具体是连接杆的长度,应该在固定过程中被均衡。

通过使用人们知道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具有沿其纵向轴线互相偏置的槽部。在连接杆的固定过程中,在一侧打开的紧固盘作为紧固元件插入其中一个槽部。可以通过将槽部彼此隔开使得在网格模式内将公差均衡。

此外,已知的做法是将紧固盘,中心开口,作为紧固元件沿纵向轴线方向推上连接杆。然而,只有当连接杆的一端可以自由进入时,这样的紧固盘才能够推进。此外,这样的连接装置只能吸收沿一个方向的力。

还有一种已知的做法是,提供带有螺纹的连接杆,作为紧固元件的扣紧螺母被拧到所述螺纹上。同样地,只有当连接杆的一端可以自由进入时,扣紧螺母才能够被拧上。这样的调整过程也相当繁琐。

通常的连接杆包括两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外螺纹。其中一部分外螺纹被设计为右旋,另一部分外螺纹被设计为左旋。螺丝扣是紧固元件的制成部分,其具有右旋的内螺纹和左旋的内螺纹,并且沿其纵向轴线方向放置;通过转动螺丝扣,可以调整两部分的相对距离。调整过程同样是比较麻烦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改进上述类型的车辆座椅连接装置,具体是简化调整过程,以及提供相应的车辆座椅。

这个问题通过本发明请求保护的用于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车辆座椅的连杆的连接装置而解决。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结合使用的有利实施例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

这种用于车辆座椅的连杆的连接装置包括连接杆和用于将连接杆紧固到车辆座椅的另一部件的紧固元件。这里的紧固特指沿连接杆的延伸方向将连接杆固定到另一部件。

本发明所公开的连接杆被引入到轴承衬套中,所述轴承衬套可以连接到另一部件,所述轴承衬套具有腔体,紧固元件被引入到所述腔体中。

由于本发明的设计,连接装置的安装得到有利的简化。连接杆的任何一端都不需要能够自由触及。安装比较快捷、简单、无误。具体是不需要进行很多调整,具体是在另一部件的位置由止动端部限定的情况下。此外,安装不需要特殊的工具。

公差,具体是对于连接杆长度而言的制造公差,可以被比较精确地均衡。

连接装置所需的零件数量相对较少。

如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所述,轴承衬套具有罐形区域。正因为这一点,轴承衬套可以被引入到另一部件(具体是杠杆或金属板)的圆形通孔中,并相对于杠杆或金属板旋转。连接装置还能够被非破坏性地拆卸。

具体地,罐形区域具有大致旋转对称的轮廓。

有利的是,罐形区域基本上包围腔体,紧固元件被引入到所述腔体中。

有利的是,轴承衬套具有接收开口,所述接收开口从罐形区域的包络面延伸到腔体为止,连接杆被引入到所述接收开口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实施例中,罐形区域的端面具有插入开口,紧固元件被引入到所述插入开口中。通过这种方式,紧固元件可以很容易地被引入到轴承衬套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有利改进中,罐形区域的一个端面由径向向外凸出的凸缘包围。当轴承衬套被引入到另一部件(具体是杠杆或金属板)的通孔中时,凸缘可以防止轴承衬套沿轴向方向的位移。

优选地,径向向外延伸的至少一个凸出部设置在罐形区域的包络面上,所述凸出部同样防止轴承衬套相对于另一部件(具体是杠杆或金属板)的轴向反向位移。

有利的是,凸缘和凸出部在它们之间包围另一部件(具体是金属板或杠杆)。这样,轴承衬套沿轴向被紧固在另一部件上。

如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述,外螺纹设置在连接杆的至少部分地突伸到腔体中的一个端部区域。外螺纹使得连接杆与紧固元件可以形状配合连接。此外,可以通过连接杆的旋转对连接装置和连杆进行额外微调。

除具有螺距的外螺纹外,连接杆也可以具有滚花、齿部或槽部。

对于这一点,紧固元件优选地具有具体是通过形状配合而与连接杆的外螺纹啮合的至少两个齿部。在安装后,所述齿部与连接杆的外螺纹以螺纹连接方式配合。

特别有利的是,紧固元件具有具体是通过形状配合而与连接杆的外螺纹啮合的三个齿部。

有利的是,轴承衬套由塑料制成。这样可以防止在轴承衬套相对于杠杆运动的过程中产生的不期望的噪声和材料应变。

问题也通过具有至少一个本发明请求保护的连接装置的车辆座椅而解决,所述车辆座椅的特征如权利要求15所述。

附图说明

在后面的叙述中,对本发明的解释主要借助于附图中所示的有利示范实施例。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所述示范实施例。附图如下:

图1:一个用于连接的连接装置的分解图,

图2:图1中的连接装置在安装状态下的透视图,

图3:图1中的连接装置在安装状态下的另一透视图,以及

图4:图1中的连接装置在安装状态下的另一透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车辆座椅的连杆的连接装置1包括连接杆10、轴承衬套30和紧固元件40,所述紧固元件在本例中被设置为夹具。连接装置1将连接杆10连接到另一部件(具体是可枢转杠杆)。

在本例中,连杆可以是操作车辆座椅的一个部件的杠杆机构的一部分。但连杆也可以是例如车辆座椅的桁架式静态结构的一部分。

连接杆10呈轴杆状,并具有近似圆形的横截面。在连接杆10的第一端部区域设置有外螺纹12。连接杆10在其第一端部区域连接到车辆座椅的另一部件,所述另一部件在本例中是可枢转杠杆20。连接杆10的与第一端部区域相反的第二端部区域在本例中连接到车辆座椅的装配件(未示出)。连接杆10在本例中由金属制成。

通过将杠杆20绕旋转轴转动,连接杆10被移动从而将装配件打开。连接杆10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拉杆,并沿其纵向轴线作平移运动,同时相对于杠杆20绕旋转轴A作细微的旋转运动。

在本例中,杠杆20被设计为由金属制成的平板部件。杠杆20具有通孔25,所述通孔具有中心孔和两个边缘区域。中心孔被设计为圆形开口。边缘区域从圆形开口的圆周线延伸到外面并且沿直径相对地定位。

轴承衬套30具有大致旋转对称的轮廓。在本例中,轴承衬套30由塑料制成。轴承衬套30的中心轴定义柱坐标系,在下文中参考所述柱坐标系。在本例中,轴承衬套30的中心轴与旋转轴A重合。

轴承衬套30包括罐形区域32,所述罐形区域被配置为近似空心圆柱并旋转对称并且具有包络面。轴承衬套30的罐形区域32的外径等于杠杆20的通孔25的中心孔的直径。罐形区域32的第一端面在这里闭合。与第一端面相对的第二端面具有插入开口35。罐形区域32包围轴承衬套30的腔体31。

在示范实施例的一个改型中,插入开口也可以设置在罐形区域32的包络面上。

罐形区域32的具有插入开口35的第二端面由凸缘34包围。凸缘34沿径向方向上的长度大于罐形区域32。

凸出部36沿径向方向背离罐形区域32的包络面设置。在本例中,罐形区域32有两个这样的凸出部36,它们在罐形区域32的包络面上沿直径相对,并且径向向凸缘34延伸的程度也大致相同。

罐形区域32还具有接收开口37。接收开口37沿径向方向从罐形区域32的包络面延伸到轴承衬套30的腔体31为止。在本例中,接收开口37被设计为圆形孔,接收开口37的直径约等于连接杆10的外径。

在本例中,紧固元件40被设计成由金属制成的平板部件。紧固元件40被配置为近似镜像对称,其宽度大致等于轴承衬套30的插入开口35的宽度。紧固元件40的宽度在本文中是指其垂直于对称平面的宽度。

紧固元件40具有支撑开口45,所述支撑开口被设计为近似圆形的孔。支撑开口45的直径大致等于连接杆10的外径、或外螺纹12的芯直径、或轴承衬套30的接收开口37的直径。

紧固元件40具有孔47,所述孔从紧固元件40的边缘区域延伸到支撑开口45为止。孔47是近似漏斗形的,狭窄的一侧进入支撑开口45,宽阔的一侧作为紧固元件40的边缘区域。紧固元件40从而具有两个齿部42,所述两个齿部在它们之间接收支撑开口45和孔47。

在本示例中,紧固元件40还具有图中未示出的第三齿部43。第三齿部设置在支撑开口45的与孔47相对的边缘上并且突伸到支撑开口45中。

在连接装置的安装过程中,首先把轴承衬套30连接到杠杆20上。为此,轴承衬套30的罐形区域32被轴向插入到杠杆20的通孔25中。轴承衬套30的凸出部36和杠杆20的通孔25的边缘区域平齐。当轴承衬套30的凸缘34抵靠杠杆20时,轴承衬套30相对于杠杆20围绕旋转轴A转动,直到轴承衬套30的凸出部36离开通孔25的边缘区域并且抵靠可枢转杠杆20。此时凸缘34和凸出部36沿轴向方向上包围杠杆20。轴承衬套30从而沿轴向方向通过形状配合而结合到杠杆20。

接着,将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插入到轴承衬套30的接收开口37中。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从而至少部分地伸到轴承衬套30的腔体31中。

为对连接装置进行调整,在本例中杠杆机构,杠杆20绕其旋转轴转动,直到已占据标称位置。当杠杆20绕其旋转轴转动时,轴承衬套30相对于连接杆10移动。这改变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进入轴承衬套30的腔体31的深度。

由于上述的调整过程,也就是将杠杆20转动到标称位置的过程,公差(具体是连接杆10长度的制造公差)得以均衡。

对连接装置进行调整之后,在本例中杠杆机构,连接杆10通过紧固元件40被固定在轴承衬套30上。为此,紧固元件40以齿部42在前的方式沿轴向被推进到轴承衬套30的插入开口35中,以使得齿部42以及第三齿部与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啮合。

这样,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延伸通过紧固元件40的支撑开口45。齿部42以及在紧固元件40的支撑开口45边缘上的第三齿部紧紧挂住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的一环,并对其施加力。因此,连接杆10沿径向方向被紧固在轴承衬套30中,所述径向方向对应于连接杆10的纵向轴线方向。

在这个过程中,齿部42和第三齿部沿连接杆10的纵向轴线方向经受弯曲。这使连接装置1沿连接杆10的纵向轴线方向进一步增强。

根据需要或者可选地,可以通过使连接杆10围绕纵向轴线旋转而对连接装置进行额外的微调。

当紧固元件40被推进到轴承衬套30的插入开口35中时,紧固元件40的齿部42由于连接杆10的撞击而经受弹性形变。随着紧固元件40的进一步推进,当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抵靠紧固元件40的支撑开口45时,紧固元件40的齿部42的弹性形变会松弛下来。紧固元件40的齿部42再次回到原始形状,如图1所示,并且利用形状配合的方式与连接杆10的外螺纹12啮合。紧固元件40由此被轴向紧固在轴承衬套30中。

可以想到的是,紧固元件40在被推进到轴承衬套30中时沿径向向外推压轴承衬套30的材料部分,以使得轴承衬套30的所述材料部分抵靠杠杆20并且沿轴向紧固轴承衬套30。

在本示范实施例中,轴承衬套30安装在杠杆20上,并能够沿旋转轴A转动。连接杆10通过轴承衬套30和紧固元件40被连接到杠杆20上。

上述说明书、权利要求书和附图中公开的特征,单独或者组合用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中的实现时,都是有意义的。

附图标记一览

10 连接杆

12 外螺纹

20 杠杆

25 通孔

30 轴承衬套

31 腔体

32 罐形区域

34 凸缘

35 插入开口

36 凸出部

37 接收开口

40 紧固元件

42 齿部

45 支撑开口

47 孔

A 旋转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