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及制造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578069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相关申请的交叉引证

本申请要求2015年12月11日提交的韩国专利申请号10-2015-0177090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内容以引证方式并入本文,以用于所有目的。

本发明涉及乘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制造其的方法,更具体地,涉及这样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其中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在安全气囊的前侧向前突出,以便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间隔开,并涉及制造该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



背景技术:

一般来讲,乘客安全气囊装置被安装在设置在前部乘客座位前面的手套式操作箱(glovebox)的上侧,更具体地,乘客安全气囊装置被设置在仪表面板中。

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在气体流入安全气囊时被充气和展开的安全气囊,以及容纳安全气囊的安全气囊外壳。安全气囊被容纳在安全气囊外壳中,然后,安全气囊外壳被安装在仪表面板中。

安全气囊被折叠几次,以便被容纳在安全气囊外壳中,安全气囊被安全气囊覆盖件围绕,以保持安全气囊的折叠形状,然后安全气囊被容纳在安全气囊外壳中。

在发生车辆事故时,充气机(inflator)产生气体,并且安全气囊通过产生的气体来充气。然后,当仪表面板的上表层被安全气囊的膨胀力撕破时,安全气囊在挡风玻璃和仪表面板之间展开,并且覆盖仪表面板,从而保护乘客。

但是,在车辆相对于车辆行驶的方向与物体倾斜地发生碰撞的情况下,与安全气囊接触的乘客的头部朝一侧滑动,并且偏离安全气囊,因此,存在乘客的头部不能被安全气囊保护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致力于提供一种乘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制造其的方法,当车辆在相对于车辆行驶的方向与物体倾斜地碰撞时,所述装置能够防止与安全气囊接触的乘客的头部偏离安全气囊。

本发明的技术问题不限于前述的技术问题,并且根据下面的说明书,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清楚地理解上面没有提及的其它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其包括:安全气囊,在气体流入安全气囊中时朝着乘客向前展开,并且具有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所述左室部分在安全气囊的前侧的左侧向前突出,所述右室部分在安全气囊的前侧的右侧向前突出,以便与左室部分间隔开;以及凹槽拴系件,在彼此间隔开的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之间耦接到安全气囊的前侧,并耦接到安全气囊的左侧和右侧,并且在安全气囊被充气时,凹槽拴系件在彼此间隔开的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之间拉动安全气囊的前侧。

本发明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一种制造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展开主面板,主面板具有在形成安全气囊的前侧的部分处形成的缓冲孔;将凹槽面板耦接到前侧,以遮蔽缓冲孔;将凹槽拴系件耦接到凹槽面板;将凹槽拴系件耦接到一对侧面板,所述一对侧面板具有在对应于缓冲孔的位置处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分;以及将一对侧面板的周边耦接到主面板的两个侧面,使得在安全气囊的对应于突出部分的前侧形成向前突出的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并且安全气囊被完全地制造。

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详细的问题包括在详细说明书和附图中。

依据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通过制造其的方法制造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乘客的头部插在安全气囊的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之间,因此,即使车辆在相对于车辆行驶的方向上与物体倾斜地碰撞,乘客的头部也不会向左或向右滑动,从而保持与安全气囊的接触状态。

另外,仅一个缓冲孔从左室部分的右侧到右室部分的左侧形成,然后凹槽面板遮蔽缓冲孔,使得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可在安全气囊中形成,因此,简化了形成左室部分和右室部分的过程。

本发明的效果不限于前述的效果,并且根据下面的权利要求,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清楚地理解上面没有提及的其它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后透视图。

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被完全地充气的状态的透视图。

图4是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截面俯视平面图。

图5是示出图4中示出的凹槽拴系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俯视平面图。

图6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缓冲件的左透视图。

图7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缓冲件的右透视图。

图8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凹槽面板的透视图。

图9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凹槽面板的俯视平面图。

图10是示出在侧面板耦接到主面板之前,图3中示出的主面板展开的状态的视图。

图11是制造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考下面详细描述的示例性实施例连同附图,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以及实现优点和特征的方法将是清楚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下面陈述的示例性实施例,并且可以各种其它的形式实现。本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再现本发明的完整公开,并且被陈述,以向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提供对本发明范围的完全的理解,并且本发明将由权利要求的范围唯一限定。贯穿说明书,类似的附图标号指示类似的元件。

在下文,参考附图将描述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制造其的方法。

图1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后透视图,以及图2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剖视图。

参考图1和图2,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包括安全气囊10、安全气囊覆盖件20、安全气囊外壳30、前安装板40、充气机50以及保持器60。

当由充气机50产生的气体流入安全气囊10时,安全气囊10被充气(inflate,膨胀)且朝坐在车辆中的乘客向前展开,并且用缓冲力保护乘客。安全气囊由柔性材料制成,以使得安全气囊可被充气,并且安全气囊以预定的形状被折叠,且被安全气囊覆盖件20围绕,使得折叠的形状不能展开,然后安全气囊与安全气囊覆盖件20一起被容纳在安全气囊外壳30中,

安全气囊覆盖件20由柔性材料制成,并且围绕折叠的安全气囊10。安全气囊覆盖件20可由与安全气囊10相同的本色织物(rawfabric,原织物)制成。

安全气囊覆盖件20围绕折叠的安全气囊10,然后被容纳在安全气囊外壳30中,从而防止安全气囊10在充气机50操作之前展开,并且防止安全气囊10从安全气囊外壳30被抽出。

安全气囊外壳30由硬塑料制成,并且耦接到车身,同时容纳安全气囊覆盖件20。耦接到车身的侧面安装板32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的两个侧面,并且由车身以钩形式捕捉(hook-caught)的钩捕捉部分(hookcatchingportions)34在安全气囊外壳30的前侧形成。

前安装板4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的下侧,并且前安装板40的前侧耦接到车身。

充气机50产生气体,以便向安全气囊10充气。气体被注射通过的充气机50的头部分从安全气囊外壳30的下侧被插入安全气囊外壳30中,然后被插入安全气囊10中。如图10中所示,充气机50的头部分被插入其中的圆形的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和圆形的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在安全气囊10中形成。

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的凸缘55围绕充气机50在径向方向上突出。插入安全气囊10中的充气机50的头部分基于凸缘55在上侧形成。

前安装板40将安全气囊外壳30耦接到车身,并且前安装板40被设置在安全气囊外壳30的下侧和凸缘55之间,并且用作垫圈,以便提高耦凸缘55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的耦接力。

保持器60被设置在安全气囊10的内侧,并且支撑安全气囊10,以便当安全气囊10被充气时,与充气机50耦接的部分不被撕破。保持器60借助诸如双头螺栓的紧固构件7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

紧固构件70耦接保持器60、安全气囊10、安全气囊覆盖件20、安全气囊外壳30、前安装板40以及充气机50的凸缘55。

如图8中所示,第一紧固孔16和第二紧固孔17在安全气囊10中形成。四个第一紧固孔16围绕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形成,同时在径向方向上与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间隔开。另外,四个第二紧固孔17围绕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形成,同时在径向方向上与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间隔开。

紧固构件70从安全气囊10的内侧向安全气囊10的外侧突出,同时穿透保持器60、第一紧固孔16以及第二紧固孔17,并且顺序地穿透安全气囊覆盖件20、安全气囊外壳30、前安装板40以及凸缘55,从而将保持器60、安全气囊10、安全气囊覆盖件20、前安装板40以及充气机5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

图3是示出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安全气囊被完全地充气的状态的透视图,图4是示出在图3中示出的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截面俯视平面图,图5是示出在图4中示出的凹槽拴系件的另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截面俯视平面图,图6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缓冲件的左透视图,图7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缓冲件的右透视图,以及图8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凹槽面板的透视图。

参考图3到图8,当气体流入安全气囊10中时,安全气囊10被充气,并且朝乘客向前展开。当安全气囊10被充气并展开时,安全气囊10的前侧被引导朝向乘客,并且乘客与安全气囊10的前侧接触。

向前突出的左室部分81在与乘客接触的安全气囊10前侧的左侧形成,并且向前突出的右室部分82在前侧的右侧形成。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被设置成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在对应于彼此的位置处形成。

凹槽拴系件100被安装在安全气囊10中。凹槽拴系件100在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之间耦接到安全气囊10的前侧,并且耦接到安全气囊10的左侧87和右侧88,使得当安全气囊10被充气时,凹槽拴系件100通过被张紧而在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之间拉动安全气囊10的前侧,从而在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之间在安全气囊10的前侧形成凹槽g。

安全气囊10包括缓冲件80和凹槽面板90,所述缓冲件具有从左室部分81的右侧到右室部分82的左侧而形成的缓冲孔83,所述凹槽面板耦接到缓冲件80的前侧,同时遮蔽缓冲孔83。

缓冲孔83包括第一缓冲孔83a、第二缓冲孔83b以及第三缓冲孔83c,所述第一缓冲孔在左室部分81的右侧形成,所述第二缓冲孔在右室部分82的左侧形成,以便对应于第一缓冲孔83a,所述第三缓冲孔在第一缓冲孔83a和第二缓冲孔83b之间延伸,并且从第一缓冲孔83a和第二缓冲孔83b向后定位。

凹槽面板90包括遮蔽第三缓冲孔83c的主遮蔽部分91、基于在主遮蔽部分91的左侧形成的左折叠线91a折叠且遮蔽第一缓冲孔83a的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以及基于在主遮蔽部分91的右侧形成的右折叠线91b折叠且遮蔽第二缓冲孔83b的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左折叠线91a和右折叠线91b可以是虚拟的线。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被设置在主遮蔽部分91的左侧,并且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被设置在主遮蔽部分91的右侧。

在凹槽面板90耦接到缓冲件80的前侧同时遮蔽缓冲孔83的状态下,凹槽g形成为在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之间向后凹进。当安全气囊10在发生车辆碰撞事故时被充气时,乘客的头部插入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之间的凹槽g中。因此,即使车辆相对于车辆行驶的方向与物体倾斜地碰撞,可通过左室部分81防止乘客的头部向左移动,通过右室部分82防止乘客的头部向右移动,并且将乘客的头部保持在凹槽g中。因此,即使车辆相对于车辆行驶的方向与物体倾斜地碰撞,乘客的头部也不会从安全气囊10朝一侧滑动,并且可保持与安全气囊10接触。

如图4中所示,一个凹槽拴系件100设置为使得凹槽拴系件100的一个端部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安全气囊10的左侧87,凹槽拴系件100的另一个端部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安全气囊10的右侧88,并且凹槽拴系件100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之间的中心部分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凹槽面板90。另外,如图5中所示,凹槽拴系件可包括第一凹槽拴系件101和第二凹槽拴系件102,使得第一凹槽拴系件101的一个端部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凹槽面板90,第一凹槽拴系件101的另一个端部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安全气囊的10的左侧87,第二凹槽拴系件102的一个端部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凹槽面板90,并且第二凹槽拴系件102的另一个端部可通过缝合耦接到安全气囊10的右侧88。

当竖直地划分安全气囊10时,安全气囊10包括设置在最上侧的上部可充气部分ui、设置在最下侧的下部可充气部分li、以及在上部可充气部分ui和下部可充气部分li之间延伸的中间可充气部分mi。左室部分81、右室部分82以及缓冲孔83在中间可充气部分mi中形成。

至少一个拴系件96、97、98或99耦接到凹槽面板90的前侧。至少一个拴系件96、97、98或99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伸长。至少一个拴系件96、97、98或99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以及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

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具有比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更长的长度,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具有比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更短的长度。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从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耦接到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的一个端部耦接到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并且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的另一个端部耦接到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

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的数量多于一个。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包括第一个第一拴系件96,以及被设置成与第一个第一拴系件96向下隔开的第二个第一拴系件97。

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耦接到主遮蔽部分91,以在左方向和右方向上伸长。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的一个端部被设置在左折叠线91a上,并且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的另一个端部被设置在右折叠线91b上。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被设置在多个第一拴系件96和97之间。

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的数量多于一个。也就是说,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包括第一个第二拴系件98,以及被设置成与第一个第二拴系件98向下隔开的第二个第二拴系件99。

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的一个端部耦接到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的另一个端部耦接到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并且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的中心部分,即,保持部分耦接到主遮蔽部分91,从而保持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和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从主遮蔽部分91折叠的状态。另外,至少一个第一拴系件96或97和至少一个第二拴系件98或99增强凹槽面板90的刚度,从而防止凹槽面板90被缓冲件80中的气体压力损坏。

通过缝合三片柔性的本色织物形成缓冲件80。也就是说,缓冲件80包括在被充气和展开的同时与乘客接触的主面板86,并包括耦接到主面板86的两个侧面的一对侧面板87和88。一对侧面板87和88的周边通过缝合分别耦接到主面板86的两个侧面。

主面板86形成缓冲件80的前侧、上侧、下侧和后侧。缓冲孔83在主面板86的前侧形成。

一对侧面板87和88形成缓冲件80的两个侧面87和88。一对侧面板87和88包括左侧面板87和右侧面板88,所述左侧面板具有耦接到主面板86的左侧的周边,所述右侧面板具有耦接到主面板86的右侧的周边。

在对应于缓冲孔83的位置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分87a和88a在一对侧面板87和88上形成。突出部分87a和88a包括在左侧面板87上形成的左突出部分87a,以及在右侧面板88上形成的右突出部分88a。

在一对侧面板87和88的周边耦接到主面板86的两个侧面的状态下,左室部分81通过左突出部分87a在缓冲件80的前侧的左侧向前突出,并且右室部分82通过右突出部分88a在缓冲件80的前侧的右侧向前突出。

同时,安全气囊10需要通过足够的压力进行充气,以便确保能够保护乘客的缓冲力,使得充气机50产生比安全气囊10可被完全充气的气体更大量的气体。因此,如果已经通过充气机50产生且流入安全气囊10中的气体不被排放,则安全气囊10的展开压力会变得过高,因此,存在与安全气囊10接触的乘客将会受到安全气囊10的过高展开压力伤害的可能性。

为了防止安全气囊10的展开压力如上所述变得过高,气体通过其排放的通气孔87b在安全气囊10的左侧面板87中形成,并且气体通过其排放的通气孔88b在右侧面板88中形成。当安全气囊10被完全充气时,乘客与主面板86的前侧接触,并且在左侧面板87和右侧面板88中形成的通气孔87b和88b防止高温且高压的气体通过通气孔87b和88b直接向乘客排放。

图9是示出图3中示出的凹槽面板的俯视平面图,以及图10是示出在侧面板耦接到主面板之前图3中示出的主面板被展开的状态的视图。

参考图3、图9和图10,在凹槽面板90耦接到缓冲件80之前,凹槽面板90的竖直长度l1短于缓冲孔83的竖直长度l2,并且凹槽面板90的水平长度l3长于缓冲孔83的水平长度l4。另外,主遮蔽部分91的水平长度l5等于缓冲孔83的水平长度l4。

主面板86被展开以被变平坦,凹槽面板90被放置在主面板86上,以便主遮蔽部分91被定位在缓冲孔83的上侧,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左侧的一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的周边,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右侧的一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的周边,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上侧的一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主遮蔽部分91的上端,并且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下侧的一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主遮蔽部分91的下端,使得凹槽面板90遮蔽缓冲孔83,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向前突出以与左突出部分87a相等,并且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向前突出以与右突出部分88a相等。

在主面板86耦接到一对侧面板87和88之前主面板86展开的状态下,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在主面板86的一个端部形成,并且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在主面板86的另一个端部形成。

主面板86的两个端部彼此重叠,并且耦接到保持器60,以便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和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是匹配的。因为从充气机50的头部分被注入安全气囊10中的气体处于高温/高压状态,所以存在安全气囊10将被从充气机50的头部分注入的高温/高压气体损坏的问题。为了防止对安全气囊10的损坏,在现有技术中,将增强织物附接到充气机50耦接到安全气囊10的部分,以防止对安全气囊10的损坏,但是,在本示例性实施例中,主面板86的形成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的一个端部和主面板86的形成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的另一个端部彼此重叠,以形成耦接充气机50的部分,因此,没有必要再将增强织物附接到耦接充气机50的部分。

在下文,将描述制造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过程。

图11是制造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的方法的流程图。

参考图1到图11,首先将描述制造安全气囊10的过程。

为了制造安全气囊10,准备了主面板86、一对侧面板87和88以及凹槽面板90,所述主面板具有在形成安全气囊10的前侧的部分处形成的缓冲孔,所述一对侧面板具有在一对侧面板87和88的前侧向前突出的突出部分87a和88b。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拴系件96和97和第二拴系件98和99耦接到凹槽面板90。

在第一步骤s1中,将主面板86展开,以变平坦,如图10中所示。

在第二步骤s2中,将凹槽面板90耦接到主面板86的形成缓冲件80的前侧的部分,从而遮蔽缓冲孔83。也就是说,在凹槽面板90被放置在主面板86上之后,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左侧的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的周边,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右侧的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的周边,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上侧的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主遮蔽部分91的上端,并且主面板86的对应于缓冲孔83的下侧的部分通过缝合被耦接,以围绕主遮蔽部分91的下端,使得凹槽面板90遮蔽缓冲孔83。

在第三步骤s3中,将凹槽拴系件100耦接到凹槽面板90。如果提供了一个凹槽拴系件100,则凹槽拴系件100的两个端部之间的中心部分耦接到凹槽面板90。此外,如果凹槽拴系件包括第一凹槽拴系件101和第二凹槽拴系件102,则第一凹槽拴系件101的一个端部耦接到凹槽面板90,并且第二凹槽拴系件102的一个端部耦接到凹槽面板90。

在第四步骤s4中,将凹槽拴系件100耦接到一对侧面板87和88。如果提供了一个凹槽拴系件100,则凹槽拴系件100的一个端部耦接到形成安全气囊10的左侧的左侧面板87,并且凹槽拴系件100的另一个端部耦接到形成安全气囊10的右侧的右侧面板88。此外,如果凹槽拴系件包括第一凹槽拴系件101和第二凹槽拴系件102,则第一凹槽拴系件101的另一个端部耦接到左侧面板87,并且第二凹槽拴系件102的另一个端部耦接到右侧面板88。

在第五步骤s5中,将一对侧面板87和88的周边分别耦接到主面板86的两个侧面,从而形成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其在安全气囊10的前侧对应于突出部分87a和88a,并且完全地制造安全气囊10。在如上所述被完全地制造的安全气囊10中,第一突出部分87a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并且第一突出部分87a和第一侧面遮蔽部分92相等地向前突出,使得向前突出的左室部分81在安全气囊10的前侧的左侧形成。另外,第二突出部分88a被设置成对应于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并且第二突出部分88a和第二侧面遮蔽部分93相等地向前突出,使得向前突出的右室部分82在安全气囊10的前侧的右侧形成。另外,在如上所述被完全地制造的安全气囊10中,主面板86的两个端部不耦接到彼此,并且安全气囊10的后侧是敞开的。

在下文,将描述将如上所述被完全地制造的安全气囊1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和充气机50的过程。

在第六步骤s6中,将保持器60通过安全气囊10的敞开的后侧插入安全气囊10中,并且在下文,使主面板86的形成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的一个端部和主面板86的形成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的另一个端部彼此重叠,然后耦接到保持器60。在紧固构件70耦接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将保持器60插入安全气囊10中,并且紧固构件70穿透在主面板86的一个端部形成的第一紧固孔16,然后穿透在主面板86的另一个端部形成的第二紧固孔17,使得主面板8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彼此重叠,然后借助紧固构件70耦接到保持器60。如上所述,在主面板86的一个端部和另一个端部彼此重叠,然后耦接到保持器60的状态下,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和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匹配。

在第七步骤s7中,将安全气囊10折叠,并且通过安全气囊覆盖件20围绕安全气囊,然后将安全气囊覆盖件20耦接到保持器60。紧固构件70的穿透第一紧固孔16和第二紧固孔17并且向安全气囊10的外面突出的部分穿透安全气囊覆盖件20,使得安全气囊覆盖件20借助紧固构件70耦接到保持器60。

在第八步骤s8中,将保持器6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和充气机50,因此,乘客安全气囊装置被完全地装配。在安全气囊覆盖件20围绕安全气囊10的同时被插入安全气囊外壳30中之后,在顺序地穿透安全气囊外壳30、前安装板40以及充气机50的凸缘55时,紧固构件70被紧固,使得保持器60借助紧固构件7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和充气机50。在如上所述的保持器60耦接到安全气囊外壳30和充气机50的状态下,充气机50的头部分处于通过第一充气机插入孔15a和第二充气机插入孔15b插入安全气囊10中的状态。

如上所述,依据根据本发明示例性实施例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以及通过制造其的方法制造的乘客安全气囊装置,在车辆碰撞时,乘客的头部插在安全气囊10的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之间,因此,即使车辆相对于车辆行驶的方向与物体倾斜地碰撞,乘客的头部不会向左或向右滑动,从而保持与安全气囊10的接触状态。

仅一个缓冲孔83从左室部分81的右侧到右室部分82的左侧形成,然后凹槽面板90遮蔽缓冲孔83,使得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可在安全气囊10中形成,因此,简化了形成左室部分81和右室部分82的过程。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理解,在不改变本发明的技术精神或基本特性的情况下,本发明可以其它具体的形式进行。因此,应当理解,上述示例性实施例在各种意义上旨在是例示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下面描述的权利要求,而不是详细说明书表示,并且其应当被解释为偏离权利要求的意义和范围的所有变化或修改形式,以及其等效物包括在本说明的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