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簧式悬架的改进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083995阅读:565来源:国知局
板簧式悬架的改进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悬架结构,尤其是一种板簧式悬架的改进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是为了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之间具有弹性联系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设置的有关装置的总称。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行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尽管一百多年以来汽车悬架从结构形式到作用原理一直在不断地演进,但从结构功能而言它都是由弹性元件、减振装置和导向机构三部分组成。在有些情况下,某一零件部件兼起两种或三种作用,比如钢板弹簧兼起弹性元件及导向机构的作用。

汽车板簧是汽车悬架系统中最传统的弹性元件,由于其可靠性好、结构简单、制造工艺流程短、成本低而且结构能大大简化等优点,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汽车板簧一般是由若干片不等长的合金弹簧钢组合而成一组近似于等强度弹簧梁。在悬架系统中除了起缓冲作用而外,当它在汽车纵向安置,并且一端与车架作固定铰链连接时,即可担负起传递所有各向的力和力矩,能够起到减震效果。

如图1所示,现有的板簧式悬架结构是多片重叠的板簧组成板簧组,板簧组(1)通过中心螺栓(2)和多个卡箍(9)与车桥(4)相联接支承,中心螺栓(2)穿过各片板簧,中心螺栓(2)的下端穿出板簧组(1),插入车桥(4)对应联接部的座孔中。这种结构的缺点是,车辆遇到路面不平或弯道行驶时,中心螺栓(2)集中承担横向剪切力,容易断裂脱出座孔,导致车桥(4)与相接触的第一片板簧易发生移位,由此导致悬架结构功能失效,出现车辆跑偏、侧滑、甩尾,往往引发严重交通事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板簧式悬架的改进结构。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包括由多片板簧重叠组成的板簧组,所述板簧组通过中心螺栓和多个卡箍与车桥相联接,所述板簧组包括设于底端的第一板簧,第一板簧设有中心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簧的下侧端面设有凸台,中心孔贯穿所述凸台,所述车桥的对应联接部设有与凸台匹配的凹槽。

其原理是:凸台与凹槽结构的设置,中心螺栓的受力由凸台凹槽结构部分分担, 有效改善了中心螺栓独自承担横向剪切力的受力状况,避免了中心螺栓容易断裂脱出座孔导致悬架结构功能失效的情况。

一种改进是,所述凸台为圆柱形凸台,所述凹槽为圆柱形凹槽。

另一种改进是,所述凸台为“十”字形凸台,所述凹槽为“十”字形凹槽。采用这种结构,可有效避免第一板簧相对车桥在水平方向的扭转,更加有利于稳定悬架结构。

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1、结构简单,易于实施推广。2、悬架功能的可靠性增强。采用凸台凹槽结构,中心螺栓承担横向剪切力被分担,有效避免了中心螺栓容易断裂脱出座孔导致悬架结构功能失效的情况,提高了操控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板簧式悬架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板簧第一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圆柱形凸台)。

图3是图2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车桥凹槽第一种实施例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示圆柱形凹槽)

图5是本发明第一板簧的第二种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十”字形凸台)。

图6是本发明车桥的凹槽的第二种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示“十”字形凹槽)。

图中:板簧组1,中心螺栓2,车桥3,第一板簧4,中心孔5,凸台6,凹槽7,座孔8,卡箍9。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4所示,本发明第一种实施例包括由多片板簧重叠组成的板簧组1,所述板簧组1通过中心螺栓2和多个卡箍与车桥3相联接,所述板簧组1包括设于底端的第一板簧4,第一板簧4设有中心孔5,所述第一板簧4的下侧端面设有凸台6(凸台6为圆柱形凸台),中心孔5贯穿所述凸台6,所述车桥3的对应联接部设有与凸台6匹配的凹槽7(凹槽7为圆柱形凹槽)。圆柱形凹槽与。

其原理是:凸台6与凹槽7相互匹配,座孔8设于圆柱形凹槽的底部,构成阶梯孔结构。中心螺栓2的受力被凸台6部分分担, 有效改善了中心螺栓2独自承担横向剪切力的受力状况,避免了中心螺栓2容易断裂脱出座孔8导致悬架结构功能失效的情况。

如图5、图6所示的第二种实施例,所述凸台6为“十”字形凸台,所述凹槽7为“十”字形凹槽。采用这种结构,车辆行驶过程中,可避免第一板簧4相对车桥3在水平方向的扭转,更加有利于稳定悬架结构。

所述凸台6也可以是棱柱形(如四棱柱、六棱柱)等变换结构,凹槽7是对应匹配结构。

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其它同类结构的等效变换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