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1105阅读:34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动力系统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合动力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车辆行驶的续航能力和环保观念越来越被注重,例如当前较为热门的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作为一种代步工具,相对较为环保,且对石油依存度低,但目前的纯电动汽车存在电池成本高,续驶里程低,充电不方便等缺点。混合动力汽车与电动汽车相比,对环保度稍逊一筹,但其续驶里程高,经济性和动力性均有优势。然而当前的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简单的混合度低,混合度高的结构又太复杂,因此需求一种混合度高但结构简单的混合动力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混合度高但结构简单的混合动力系统,用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可两端输出的电机、以及变速箱,发动机和电机由一离合器相连,发动机和电机共同通过一双离合器与变速箱相连。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发动机的输出轴上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摩擦盘和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的电机轴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后摩擦盘,变速箱内的输入轴的前端固连有变速箱摩擦盘;

并且,发动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前摩擦盘共同构成离合器;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变速箱摩擦盘共同构成双离合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电机的电机轴为一中空轴,发动机的输出轴穿设于电机轴内,且电机轴和输出走均可自由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沿发动机至变速箱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分布设置有发动机前摩擦盘、电机前摩擦盘、电机、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发动机后摩擦盘。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中,还具有这样的特征,电机后摩擦盘和发动机后摩擦盘位于变速箱摩擦盘的内部。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1)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和双离合器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的动力可以启动发电机或驱动变速箱,发动机可以给电机充电或驱动变速箱,从而使得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混合度高;

(2)发动机前摩擦盘和电机前摩擦盘共同构成离合器,发动机后摩擦盘、电机后摩擦盘、以及变速箱摩擦盘共同构成双离合器,使得离合器和双离合器的组成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机和发动机工作状态的控制;

(3)电机轴空套在发动机输出轴上,使得两者均可自由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1对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作具体阐述。

图1为一种混合动力系统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中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混合动力系统包括发动机10、可两端输出的电机20、以及变速箱30,发动机10和电机20由一离合器40相连,且发动机10和电机20共同通过一双离合器50与变速箱30相连。并且,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40和双离合器50,即不同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20的动力一方面可以启动发电机20,另一方面可以驱动变速箱30,且发动机10可以给电机20充电也可以驱动变速箱30,进而使得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显然该混合动力系统结构简单,可移植性好,拆装方便。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10的输出轴11上固定连接有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发动机后摩擦盘51;电机20的电机轴21的前后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电机前摩擦盘42和电机后摩擦盘52;变速箱30内的输入轴31的前端固连有变速箱摩擦盘53;并且,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电机前摩擦盘42共同构成离合器40;发动机后摩擦盘51、电机后摩擦盘52、以及变速箱摩擦盘53共同构成双离合器50。具体的,如图1中所示,沿发动机10至变速箱30的轴线方向上,依次分布设置有发动机前摩擦盘41、电机前摩擦盘42、电机20、电机后摩擦盘52、以及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且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发动机后摩擦盘51位于变速箱摩擦盘53的内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实施方式,电机20的电机轴21为一中空轴,发动机10的输出轴11穿设于电机轴21内,即电机轴21空套在发动机10输出轴11上,两者均可自由转动。

以下,将会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在实施方式中,相同构造的部分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省略描述。

结合图1中所示,混合动力系统的工作原理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1.发动机10起步:离合器40闭合,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电机前摩擦盘42接触,双离合器50断开,电机20启动,发动机10输入轴31转动,发动机10启动。

2.发动机10模式:发动机10启动后,离合器40处于闭合装态。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断开。发动机10的动力传给变速箱30的输入轴31,驱动变速箱30。

3.纯电模式:发动机10不工作,离合器40断开。电机20工作,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断开,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电机20的动力传给变速箱30输入轴31,驱动变速箱30。

4.混合动力模式:发动机10和电机20工作。离合器40闭合。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这样发动机10与电机20的动力均可传给变速箱30输入轴31,驱动变速箱30。

5.发电模式:发动机10工作,电机20处于发电模式。离合器40闭合。电机后摩擦盘52和变速箱摩擦盘53不接触。当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接触时可以边发电边驱动变速箱30,当双离合器50内的发动机后摩擦盘51与变速箱摩擦盘53断开时只带动电机20边发电。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混合动力系统通过分别控制离合器40和双离合器50的启闭方式,使得电机20的动力可以启动发电机20或驱动变速箱30,发动机10可以给电机20充电或驱动变速箱30,从而使得该混合动力系统具有纯电模式、混合动力模式、以及发电模式,且结构简单,可移植性好,混合度高,拆装方便;发动机前摩擦盘41和电机前摩擦盘42共同构成离合器40;发动机后摩擦盘51、电机后摩擦盘52、以及变速箱摩擦盘53共同构成双离合器50,使得离合器40和双离合器50的组成结构简单,能够有效实现对电机20和发动机10工作状态的控制;电机轴21空套在发动机10输出轴11上,使得两者均可自由转动。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