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967547阅读:649来源:国知局
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零部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装配有该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的车辆。



背景技术:

为方便驾驶员及乘客上下车,在车辆门护板上通常设有拉手盒,现有的拉手盒结构一般与门护板、扶手及中护板等配合,且拉手盒也为外漏设置,在实际使用中拉手盒结构存在安装复杂,安装后间隙面差不易保证的问题,从而会影响车辆的外观品质,而降低客户的使用感受。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以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保证拉手盒结构的产品品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其具有:

拉手盒主体,与车辆的门护板形成具有翻转角度的翻转连接;

连接部,设置在所述拉手盒主体与所述门护板之间,因所述拉手盒主体经过翻转角度的翻转而与所述门护板围构成拉手盒时,所述拉手盒主体通过所述连接部与所述门护板固连。

进一步的,所述拉手盒主体与所述门护板一体注塑而成;于所述拉手盒主体和所述门护板的连接处,形成有弱化部。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角度为105度至115度。

进一步的,所述翻转角度为110度。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构成所述拉手盒主体和所述门护板之间的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

螺接部,形成于所述拉手盒主体上,并于围构成拉手盒状态下的拉手盒主体向所述门护板的方向延伸,于所述螺接部上形成有螺纹孔;

螺钉,贯穿于所述门护板以螺接于所述螺纹孔内。

进一步的,于围构成拉手盒状态下,所述螺接部的自由端插入所述通孔内。

进一步的,于所述螺接部的外部形成有加强部;于围构成拉手盒状态下,所述加强部与所述门护板抵接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部为圆台形。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通过使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翻转连接,可在拉手盒主体翻转以围构成拉手盒的基础上,保证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之间的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出现间隙面差的问题。而且通过连接部使拉手盒主体围构成拉手盒时与门护板固连,也能够保证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使得所形成的拉手盒结构具有较好的品质。

(2)拉手盒主体和门护板一体注塑而成,并在两者连接处设置弱化部,可在实现两者翻转连接的基础上,使两者的连接处没有间隙,从而可避免间隙面差问题的出现。

(3)翻转角度设置为105度至115度可便于拉手盒主体相对于门护板的翻转。

(4)连接部设计为螺栓连接,其结构简单,连接可靠。

(5)螺接部的自由端插入门护板上的通孔中可实现拉手盒主体固定时的定位,以便于拉手盒主体和门护板的连接固定。

(6)设置加强部可保证拉手盒主体和门护板之间的连接强度,加强部与门护板抵接配合可于拉手盒主体和门护板之间形成支撑结构,有利于保证围构成的拉手盒结构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装配有如上所述的门 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和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的布置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拉手盒主体的翻转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中护板,2-地图袋,3-中护板装饰板,4-门护板下本体,5-拉手盒主体,6-扶手,7-螺接部,8-螺钉,9-拉手盒。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其具有与车辆的门护板形成具有翻转角度的翻转连接的拉手盒主体,以及设置在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之间的连接部。拉手盒主体经过上述的翻转角度的翻转而与门护板间围构成拉手盒时,上述的连接部构成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之间的固连。

本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通过使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翻转连接,可在拉手盒主体翻转以围构成拉手盒的基础上,保证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之间的连接,从而能够避免出现间隙面差的问题。而通过连接部使拉手盒主体围构成拉手盒时与门护板固连,能够保证拉手盒主体与门护板之间连接的可靠性,以使形成 的拉手盒结构具有较好的品质。

基于如上的设计思想,本实施例的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的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中所示,其中,门护板包括中护板1,与中护板1连接的中护板装饰板3,以及位于中护板装饰板3一侧的门护板下本体4,在门护板下本体4的下方则设置有地图袋2。本实施例中前述的围构形成拉手盒9的拉手盒主体5即与门护板下本体4翻转相连,且本实施例中拉手盒主体5也与门护板下本体4之间注塑一体成型,并在拉手盒主体5和门护板下本体4的连接处形成有弱化部,通过该弱化部以可便于拉手盒主体5相对于门护板下本体4的翻转。当拉手盒主体5相对于门护板下本体4翻转后,在拉手盒主体5和门护板下本体4之间连接有扶手6。

本实施例中使拉手盒主体5和门护板下本体4一体注塑而成,可在实现两者翻转连接的基础上,使两者的连接处没有间隙,从而能够避免两者间间隙面差问题的出现。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拉手盒主体5与门护板下本体4一体注塑而成后,拉手盒主体5在翻转前相对于门护板下本体4的状态为I,而由前述弱化部处翻转后的拉手盒主体5的状态为II。此外,拉手盒主体5相对于门护板下本体4的翻转角度α也设定为105°-115°,优选的翻转角度α为110°。

如图3中所示,本实施例中前述的用于拉手盒主体5与门护板固连的连接部包括设置于拉手盒主体5上的螺接部7,且在拉手盒主体5相对于门护板下本体4翻转至II位置以形成拉手盒9时,螺接部7向门护板下本体4一侧延伸,在螺接部7上也设置有螺纹孔。而前述的连接部还进一步包括设置于门护板下本体4上以螺接于螺接部7上的螺纹孔中的螺钉8。在门护板下本体4上对应于螺接部7上的螺纹孔的部位设置有通孔,螺钉8即贯穿设于该通孔中。

本实施例中为便于拉手盒主体5翻转后于门护板下本体4之间的连接固定,在拉手盒主体5翻转后,也使得螺接部7的自由端,也即螺接部靠近于门护板下本体4的一端插入门护板下本体4上的通孔内,以通过螺接部7与通孔之间的插接定位,而保证螺接部7上的螺纹孔与门护板下本体4上的通孔的对正。 而为了增加拉手盒主体5与门护板下本体4之间的连接强度,本实施例中在螺接部7的外部也形成有固连于螺接部7和拉手盒主体5之间的加强部,并在拉手盒主体5翻转而形成拉手盒9时,该加强部也与门护板下本体4之间相抵接,以使得加强部形成拉手盒主体5和门护板下本体4之间的连接支撑。

本实施例中上述的加强部可设置为圆台形,当然除了圆台形,该加强部也可设置为交叉状或其它构形。而在拉手盒主体5翻转而形成拉手盒9后,为保证拉手盒9结构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也使得拉手盒主体5靠近于中护板装饰板3的一端与中护板装饰板3固连,固连方式采用螺栓或螺钉连接即可。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在该车辆上装配有如实施例一中所述的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通过采用如实施例一中的门护板拉手盒安装结构,可使得车辆中的拉手盒结构具有较好的产品质量,从而能够提升车辆整体的品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