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内置物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88787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车内置物支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内置物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交通工具,极大的影响着每个人的生活。对于轿车而言,轿车后排座椅处具有较大的空间,通常乘员坐在轿车的后排座椅上。当乘员进行长途旅行时,会携带一些饮用水,由于前排座椅上没有设置卡设水瓶的装置,通常水瓶是放置在乘员身旁的座椅上。而且,在漫漫长路上,为了打发时间,不少人会选择在车上使用手机来消磨长路的寂寞,但前排座椅上没有设置卡设手机的装置,乘员只能通过手拿着手机,长时间低头对乘员的颈椎造成一定的影响,手举久了又会觉得疲惫酸累,实在让人无法释怀。因此,在前排座椅上设有一款即可承放水瓶又可以放置手机的装置显得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车内置物支架,能设置在汽车座椅上,可作为水瓶的支架,给人提供方便,而且能承放手机,解决乘员在车上无法合适的安放手机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汽车,能设置在汽车座椅上,可作为水瓶的支架,给人提供方便,而且能承放手机,解决乘员在车上无法合适的安放手机的困扰。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车内置物支架,包括连接杆和承载架,连接杆包括连接管和旋转管,连接管的一端铰接设置,连接管的另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卡孔,各卡孔沿连接杆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旋转管的一端与承载架连接,旋转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与卡孔配合的弹性卡块,旋转管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杆上,并通过弹性卡块与卡孔配合固定,承载架包括用于承载水瓶的第一承载面和用于承载手机的第二承载面,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相对设置,第一承载面的上方设有容置水瓶的卡环以及连接于卡环与承载架之间的支撑柱。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内置物支架还包括伸缩杆,伸缩杆的一端铰接设置,伸缩杆的另一端与连接杆铰接,伸缩杆包括固定管和设置在固定管内的活动管,固定管的一端铰接设置,固定管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颈,第一限位颈的内径小于固定管的内径,活动管的与固定管的铰接端相对应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颈,第二限位颈的外径大于活动管的外径,且活动管的外径等于第一限位颈的内径。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车内置物支架还包括用于连接该伸缩杆和连接杆的调节旋钮,调节旋钮包括底座、螺杆和旋钮,螺杆的一端连接在底座上,螺杆的另一端穿过伸缩杆和连接杆并与旋钮连接,旋钮与底座配合可使伸缩杆和连接杆紧固于底座与旋钮之间。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旋转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活动孔,各活动孔沿连接杆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弹性卡块包括固定环、多片弹片和多个卡块,固定环固定在旋转管的管内,各弹片绕着固定环的圆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且弹片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环上,弹片的另一端与卡块连接,各卡块穿过旋转管的活动孔并向外凸出,旋转管的卡块与连接管的卡孔配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连接管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各第一限位孔沿连接杆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旋转管靠近管口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各第二限位孔沿连接杆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连接管的各第一限位孔与旋转管的各第二限位对应设置,连接杆上还设有限位件,限位件可拆装地插于第一限位孔和第二限位孔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旋转管端部的弹性卡块由旋转管的管壁向外冲压形成。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承载架还包括第一横梁、第二横梁、纵梁、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相对设置,纵梁连接于第一横梁与第二横梁之间,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分别连接于第一横梁和第二横梁的两端,且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上设有卡槽,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的卡槽与第二承载面配合卡设手机。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横梁内设有第一弹性件,第一弹性件的两端穿过第一横梁分别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连接,第二横梁内设有第二弹性件,第二弹性件的两端穿过第二横梁分别与第一限位块和第二限位块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中,上述第一弹性件和第二弹性件为弹簧。

一种汽车,包括座椅,座椅的背面设有容置槽,容置槽内设有上述的车内置物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连接管的一端铰接设置,连接管的另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卡孔,各卡孔绕着连接杆的轴线方向相互间隔设置,连接杆的旋转管的一端与承载架连接,旋转管的另一端设有多个与卡孔配合的弹性卡块,旋转管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杆,并通过弹性卡块与连接管的卡孔配合固定,承载架包括用于承载水瓶的第一承载面和用于承载手机的第二承载面,第一承载面与第二承载面相对设置,第一承载面的上方设有容置水瓶的卡环以及连接于卡环与承载架之间的支撑柱。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设置在汽车的座椅上,用于承载乘员的水瓶或手机,当乘员需要放置水瓶时将连接杆绕铰接处转动,并使连接杆和承载架处在舒适的位置后固定连接杆,调节旋转管,使承载架的第一承载面正面朝上,最后将水瓶穿过卡环,并使水瓶的低端抵靠在承载架的第一承载面上;当乘员需要放置手机时,调节旋转管,使承载架的第二承载面正面朝上,并将手机设置在第二承载面上即可,当乘员不需要放置水瓶或手机的时候可将车内置物支架折叠设置在座椅的容置槽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能设置在座椅的容置槽内,使用时可拉出作为水瓶的支架,给人提供方便,而且车内置物支架能承放乘员的手机,解决了乘员在车上无法合适的安放手机的困扰;不用时可折叠设置在座椅的容置槽内,不需要占用乘坐空间,而且不影响外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旋转管与连接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与汽车座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实用新型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车内置物支架及汽车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如下: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它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车内置物支架100包括伸缩杆110、连接杆120、调节旋钮130和承载架140。

伸缩杆110包括固定管112和设置在固定管112内且可相对固定管112滑动的活动管114,固定管112的一端铰接设置,例如铰接在座椅的骨架上,固定管112的另一端设有第一限位颈113,第一限位颈113由固定管112的管壁向着靠近伸缩杆110的轴线方向内缩形成,即第一限位颈113的内径小于固定管112的内径。活动管114的与第一限位颈113对应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部116,第一连接部116上设有安装孔101;活动管114的与固定管112的铰接端相对应的端部设有第二限位颈115,第二限位颈115由活动管114的管壁向着远离伸缩杆110的轴线方向外扩形成,即第二限位颈115的外径大于活动管114的外径。在本实施例中,活动管114的第二限位颈115的外径等于固定管112的内径,且活动管114的外径等于第一限位颈113的内径,如此,可将活动管114由固定管112的铰接端插入固定管112,使活动管114可在固定管112内滑动,当活动管114向外抽出时可使伸缩杆110的长度伸长,当活动管114向外抽出至极限位置时,活动管114的第二限位颈115下端与固定管112的第一限位颈113上端相抵,防止活动管114脱离固定管112。

连接杆120包括连接管121和旋转管124,连接管121的一端设有与活动管114的第一连接部116配合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2,且第二连接部122上也设有安装孔101,连接管121的另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卡孔102,这些卡孔102沿连接杆120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连接管121的位于卡孔102和第二连接部122之间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第一限位孔103,这些第一限位孔103沿连接杆120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且各第一限位孔103沿着连接杆120的长度方向与各卡孔102对齐设置。旋转管124的一端与承载架140连接,旋转管124的另一端设有多个与卡孔102配合的弹性卡块125,旋转管124与连接管121可通过弹性卡块125与卡孔102的配合实现连接。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旋转管124的管壁上设有多个活动孔104,各活动孔104沿连接杆120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旋转管124靠近管口的管壁上设有多个第二限位孔105,各第二限位孔105沿连接杆120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且各第二限位孔105沿着连接杆120的长度方向与各活动孔104对齐设置;弹性卡块125插设于旋转管124内,且弹性卡块125包括固定环126、多片弹片127和多个卡块128,固定环126固定在旋转管124的管内,各弹片127绕着固定环126的圆周方向相互间隔设置,且弹片127的一端连接在固定环126上,弹片127的另一端与卡块128连接,各卡块128穿过旋转管124的活动孔104并向外凸出,旋转管124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管121上,并通过弹性卡块125的卡块128与连接管121的卡孔102的配合固定。连接杆120上还设有配合第一限位孔103和第二限位孔105的限位件123,限位件123可拆装地插设于第一限位孔103和第二限位孔105中,当需要旋转旋转管124时,将限位件123拆卸下来,并将弹性卡块125的卡块128按入旋转管124内,解除卡块128与卡孔102的配合,即可转动旋转管124;当旋转管124的角度调节完后,将限位件123插入第一限位孔103和第二限位孔105中,即可固定旋转管124的位置,防止旋转管124受力转动。

调节旋钮130用于连接伸缩杆110和连接杆120,在本实施例中,调节旋钮130包括底座132、螺杆133和旋钮134。螺杆133的一端连接在底座132上,螺杆133的另一端穿过伸缩杆110的第一连接部116和连接杆120的第二连接部122的安装孔101并与旋钮134连接,旋钮134与底座132配合可实现伸缩杆110与连接杆120的铰接。当拧松旋钮134时,可使连接杆120绕着铰接处转动;当拧紧旋钮134时,可将伸缩杆110和连接杆120紧固于底座132与旋钮134之间。

承载架140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承载面140a和第二承载面140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承载面140a用于承载水瓶,第二承载面140b用于承载手机。具体地,承载架140包括第一横梁141、第二横梁143、纵梁145、卡环146、支撑柱147、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

第一横梁141与第二横梁143相对设置,纵梁145连接于第一横梁141与第二横梁143之间,且连接杆120的旋转管124与承载架140的第一横梁141连接。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横梁141和第二横梁143共同形成的一侧表面为第一承载面140a,第一横梁141和第二横梁143共同形成的另一侧表面为第二承载面140b。卡环146设置在承载架140的第一承载面140a的上方,支撑柱147连接于卡环146与承载架140的第一承载面140a之间,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140上设置有两根支撑柱147,其中一根支撑柱147的一端与卡环146连接,另一端与第一横梁141连接,另一根支撑柱147的一端与卡环146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横梁143连接。第一横梁141内设有第一弹性件142,第二横梁143内设有第二弹性件144,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分别设置在承载架140的两端,且第一横梁141内的第一弹性件142的两端穿过第一横梁141分别与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连接,第二横梁143内的第二弹性件144的两端穿过第二横梁143分别与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连接。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上设有卡槽106,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的卡槽106与第二承载面140b配合卡设手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弹性件142和第二弹性件144例如为弹簧,但并不以此为限。

图3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车内置物支架的旋转管与连接管的拆分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车内置物支架100’与第一实施例中的车内置物支架100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点在于旋转管124’的结构不同。

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旋转管124’端部的多个弹性卡块125’是由旋转管124’的管壁向外冲压形成,各弹性卡块125’为具有弹性的空壳形状,即各弹性卡块125’在受到外部挤压时可弹性变形。旋转管124’可转动地连接在连接管121上,并通过弹性卡块125’与卡孔102的配合固定。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与汽车座椅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车内置物支架100、100’设置在汽车的座椅200上,具体地,座椅200的背面设有容置槽201,车内置物支架100、100’设置在容置槽201内,且车内置物支架100、100’的伸缩杆110与座椅200的骨架铰接连接,即伸缩杆110可相对于座椅200的骨架转动,并且伸缩杆110在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其位置可通过拧紧铰链的销轴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100、100’用于承载放置水瓶或手机,乘员使用车内置物支架100、100’放置水瓶的步骤:

首先,转动伸缩杆110并拉动伸缩杆110的活动管114,延长伸缩杆110的长度,之后转动伸缩杆110,并使承载架140伸出座椅200的容置槽201外;

然后,拧松旋钮134,使连接杆120绕铰接处转动,并使连接杆120和承载架140处在舒适的位置后固定连接杆120和伸缩杆110;

接着,拆掉限位件123,调节旋转管124、124’,使承载架140的第一承载面140a正面朝上(承载架140的第二承载面140b正面朝向地面),同时将限位件123装入第一限位孔103和第二限位孔105中固定旋转管124的位置;

最后,将水瓶穿过卡环146,并使水瓶的低端抵靠在承载架140的第一承载面140a上。

乘员使用车内置物支架100、100’放置手机的步骤:

首先,转动伸缩杆110并拉动伸缩杆110的活动管114,延长伸缩杆110的长度,之后转动伸缩杆110,并使承载架140伸出座椅200的容置槽201外;

然后,拧松旋钮134,使连接杆120绕铰接处转动,并使连接杆120和承载架140处在舒适的位置后固定连接杆120和伸缩杆110;

接着,拆掉限位件123,调节旋转管124、124’,使承载架140的第二承载面140b面向乘员,同时将限位件123装入第一限位孔103和第二限位孔105中固定旋转管124的位置;

最后,将手机设置在承载架140的第二承载面140b上,并使手机的两端分别设置在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的卡槽106内,第一限位块148和第二限位块149依靠第一弹性件142和第二弹性件144的弹力固定手机。

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100、100’连接管121的一端铰接设置,连接管121的另一端的管壁上设有多个卡孔102,各卡孔102沿连接杆120的周向相互间隔设置,连接杆120的旋转管124、124’的一端与承载架140连接,旋转管124、124’的另一端设有多个与卡孔102配合的弹性卡块125,旋转管124、124’可转动地连接在接管121上,并通过弹性卡块125、125’与连接管121的卡孔102配合固定,承载架140包括用于承载水瓶的第一承载面140a和用于承载手机的第二承载面140b,第一承载面140a与第二承载面140b相对设置,第一承载面140a的上方设有容置水瓶的卡环146以及连接于卡环146与承载架140之间的支撑柱147。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100、100’设置在汽车的座椅200上,用于承载乘员的水瓶或手机,当乘员需要放置水瓶时将连接杆120绕铰接处转动,并使连接杆120和承载架140处在舒适的位置后固定连接杆120,调节旋转管124、124’,使承载架140的第一承载面140a正面朝上,最后将水瓶穿过卡环146,并使水瓶的低端抵靠在承载架140的第一承载面140a上;当乘员需要放置手机时,调节旋转管124、124’,使承载架140的第二承载面140b正面朝上,并将手机设置在第二承载面140b上即可,当乘员不需要放置水瓶或手机的时候可将车内置物支架100、100’折叠设置在座椅200的容置槽201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车内置物支架100、100’能设置在座椅200的容置槽201内,使用时可拉出作为水瓶的支架,给人提供方便,而且车内置物支架100、100’能承放乘员的手机,解决了乘员在车上无法合适的安放手机的困扰;不用时可折叠设置在座椅200的容置槽201内,不需要占用乘坐空间,而且不影响外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