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警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5803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汽车警示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汽车警示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由天线壳体、天线单元及高功率发光单元所组成的汽车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习知汽车的警示灯光,通常是由汽车前、后两侧的车灯所提供,除了可供前、后方其他车辆得知该汽车的行驶方向,亦可依灯光之强弱或明灭状态,反应该汽车之行驶状态,对其他车辆产生安全警示作用。然而,众所周知,货车、连结车、或游览车等大型车的车体不论长度或高度均远大于轿车或休旅车等小型车,故而大型车驾驶座的高度必然高于小型车驾驶座的高度;因此,当小型车行驶于大型车的前方或两旁侧适当距离时,大型车之驾驶经由俯视该小型车,不难查觉该小型车前、后两侧车灯所发出的警示灯光,此时该小型车的灯光可发挥安全警示作用,令大型车适时地调整行车状态,以确保行车安全。然而,如图1所示,当小型车80位于大型车9后方时,由于大型车9之驾驶座后侧具有较长之车身长度及宽度,即使在未载运乘客或货物的情形下,该大型车9后侧车身仍然容易遮蔽其驾驶人的视线,而且大型车9驾驶座内部之后照镜91的上下宽度有限,造成后照镜91反射车后方之影像形成死角,同时该大型车9驾驶座后侧窗户的大小也同样同样会使后照镜91和驾驶人的视觉受限,导致大型车9驾驶人难以查觉后方小型车80及其车灯82之警示灯光,造成安全方面之重大缺失,亟需加以改善。

并且,目前汽车上所装设的音响和屏幕等影音设备,一般而言可外接车用天线,以接收无线电讯号,藉此使该影音设备得以在车内播放音乐、广播或视讯节目;此外,卫星导航设备也可利用此车用天线传递卫星定位信号。车用天线通常是设在汽车的顶部,包括车顶或邻近车顶的车身或车窗部位;除了直杆型天线之外,目前市面上也已存在一种具有流线造型之车用天线,主要是在一塑料制之天线壳体内,安装一利用天线绕设而成的天线单元,该天线壳体之外观通常可设计成各类流线造型,相较于直杆型天线,此类天线壳体之流线造型更具有美观、防不良气候等外在因素影响功能。目前汽车之车顶外壁通常已预设有一通往车内的通孔,以利传输无线电讯号之电线经由该车顶通孔穿探进入汽车内部,藉此电连接车内的影音设备,而前述具有流线造型之车用天线壳体则能够盖在该车顶通孔,以阻止外界雨水流入车内。

由上述可知,市面上造型车用天线的技术仍有其不足之处,例如:现有造型车用天线之设置,对于上述大型车驾驶人难以查觉后方小型车及其警示灯光的安全问题,并无任何实质帮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警示装置,其是固定于汽车顶部,藉此将警示灯光提高至汽车顶部,俾得以配合汽车两侧原有之车灯,共同构成三角点发光的警示效果。

为达成上述之目的,本实用新型之汽车警示装置,其包含一天线壳体、以及一分别设于该天线壳体内的天线单元及高功率发光单元,该天线壳体是由一车顶接合部及至少一透光部所组成,该天线壳体藉由该车顶接合部固定在汽车顶部,令该高功率发光单元产生之光线,得以透过该透光部发射至该天线壳体以外。

所述的该天线壳体包含一外盖及一底座,该外盖设在该底座上侧,且于该外盖与底座顶部之间形成一腔室,该天线单元和高功率发光单元设于该腔室内,该透光部设于该外盖上,该车顶接合部则设于该底座的底部。

所述的该外盖设有至少一脊部,以及由该脊部往该底座倾斜延伸的至少一斜面,该脊部及斜面的其中之一者,可设成该透光部;该外盖可设成鲨鱼鳍形态。

所述的该透光部之内表面及外表面的其中之一者,设有一呈凹凸折射面构造。

所述的该天线单元可设为AM天线单元、FM天线单元、卫星天线单元及GPS天线单元的其中之一者。

所述的该高功率发光单元可设为LED、由COB(Chip On Board)方式封装的LED、白炽灯及荧光灯的其中之一者。

所述的该天线壳体上设有一可供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散热的透气结构;该透气结构设有一连通该天线壳体内外的透气孔。

所述的该汽车顶部设有一可供该天线单元之电线穿探至汽车内的通孔,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所设置之电线是经由该通孔穿探至汽车内。

所述的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所设置之电线是电连接于该汽车两侧的车灯。

所述的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所设置之电线是电连接于该汽车的控制器(ECU),令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接受该控制器的控制,并藉由该控制器接受汽车遥控器的操控。

所述的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所设置之电线和控制器是电连接一延迟电路,令该延迟电路得以受该控制器的操控,并进而使该高功率发光单元所发射之光线光形成延迟状态。

所述的该高功率发光单元之电线是电连接于该汽车的防盗器。

本实用新型达成将该高功率发光单元之警示灯光提高至汽车顶部,进而改善目前大型车驾驶人难以查觉后方小型车及其警示灯光之缺失;并且,配合汽车前后两侧原有之车灯,可进一步令车顶之高功率发光单元和汽车两侧的车灯,共同构成三角点发光的警示效果,据以提升安全警示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汽车之警示灯光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整体外观图。

图3为图2之分解结构图。

图4为图3进一步分解之结构图。

图5为图2实施例之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为图5使用状态之局部放大剖示图。

图7为图2之天线壳体透光部之局部放大剖示图。

图8为图5使用状态之功能流程图。

符号说明:

1---天线壳体 101---透光部 102---折射面构造

103---车顶接合部 11---外盖 110---开口

111---脊部 112、113、114---斜面 115---透气结构

12---底座 121---穿孔 13---腔室

2---天线单元 21、31---电线 3---高功率发光单元

4---控制器 5---遥控器 6---延迟电路

7---防盗器 8---汽车 80---小型车

81---通孔 82---车灯 9---大型车

91---后照镜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至图4,本实用新型汽车警示装置之实施方式,主要是包含一天线壳体1、设于该天线壳体1内的一天线单元2,以及一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组合结构。该天线壳体1上设有至少一透光部101,以及设于该透光部101对向侧的一车顶接合部103;其中,该天线壳体1包含一具流线造型之外盖11及一底座12,该外盖11底部具有一开口110(如图4所示),且该外盖11以底部开口110盖设于该底座12上侧,于该外盖11内部与底座12上侧之间形成一腔室13,提供该天线单元2和高功率发光单元3设于该腔室13形成的空间内,并固定于底座12上侧,该透光部101则设于该外盖11,该底座12的底侧是设成该车顶接合部103。具体而言,该外盖11设有至少一脊部111,以及由该脊部111往该底座12倾斜延伸的至少一斜面112、113、114,该脊部111及/或斜面112、113、114系设成该透光部101;其中,本实施例系将该外盖11设成鲨鱼鳍形态,当然,该外盖也可设成其他形状。

该天线单元2可设为AM天线单元2、FM天线单元2、卫星天线单元2及/或GPS天线单元2。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可设为LED、由COB(Chip On Board封装,系将单颗或多颗LED晶粒直接封装在印刷电路板上)方式封装制成的LED、白炽灯及/或荧光灯;该天线单元2可设成长条、圆形或多边形。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能够发射出光线,令该光线透过该外盖11之脊部111、斜面112、113、114的透光部101发射至该天线壳体1以外。

请参阅图5及图6,本实用新型所采较佳的实施例中,该天线壳体1可藉由其底部的车顶接合部103固定于小型之汽车8顶部(例如:车顶或邻近车顶的车身或车窗部位),该汽车8顶部设有一通孔81(如图6所示),该天线壳体1之底座12则设有可对应连通于该汽车8通孔81之穿孔121(配合图4及图6所示),该穿孔121和通孔81可供该天线单元2之电线21穿探至汽车8内,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电线31亦可经由该穿孔121和通孔81穿探至汽车8内,令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和天线单元2之电线21、31共享车顶的同一个通孔81,将两者电线21、31牵引至车内,而无需另外破坏车体来设置该通孔,可保持车身结构之完整,以防止雨水渗漏,且具有安装简便之结构特点。请参阅图8,该天线单元2和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电线21、31可分别电连接于该汽车8的控制器4(ECU),令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电线31得以透过该控制器4电连接于该汽车8前后两侧的车灯82,俾使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和车灯82共同接受该控制器4的控制,由汽车8驾驶人进行操作。

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于实际应用时,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产生之光线,得以透过该外盖11之透光部101发射至该天线壳体1以外,进而将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警示灯光提高至汽车8顶部,形成朝向汽车8顶部上方投射光线的效果。藉此,该天线壳体1在其内部天线单元2本身已具有无线通信能力的情形下,更可藉由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产生相较习知汽车两侧车灯更佳的安全警示效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汽车8和大型车9两者之间车身高度和长度的巨大落差,当该汽车8行驶于大型车9后方近侧期间,由于大型车9驾驶座受限于后照镜91的宽度,形成视觉反射的死角,无法反射出行驶中接近其车后方该汽车8的全部车身的影像,因此于某些紧急突发状况发生时,该汽车8欲以其车身两侧双黄灯闪烁的灯光警示前方大型车9,但该大型车9的后照镜所反射的影像却无法看到该车身高度远低于其车体本身的汽车8两侧的车灯82位置;然而,本实用新型如前所述,由于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警示灯光提高至汽车8顶部,形成朝向汽车8顶部上方投射光线的效果,该大型车9后照镜91仍可清楚反射出车后方之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所发出的警示灯光,令大型车9驾驶人容易得知车后方其他车辆的状态,藉此改善上述先前技术中之大型车驾驶人难以查觉后方小型车及其警示灯光之重大安全缺失。此外,配合汽车8前后两侧原有之车灯82,更可经由汽车8控制器4之操作,令车顶之高功率发光单元3和汽车8两侧的车灯82,共同构成三角点发光的警示效果,以进一步提升安全警示效果,尤其是在下雨或大雾时更具有绝佳之灯光警示功能。

请参阅图7并配合图3所示,在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外盖11脊部111和斜面112、113、114之透光部101的内表面及/或外表面上,亦可设有一呈凹凸折射面构造102,该凹凸之折射面构造102可为具半圆形弧曲面之凹凸结构,俾得以对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发射之光线产生集光或改变发光形态的效果,藉此提高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光线亮度,并可节省用以驱使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发光的能源。

如图6所示,在另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天线壳体1上设有一透气结构115,该透气结构115可设为一连通该天线壳体1内外的透气孔,该透气结构115系供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散热,以确保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发光效能,并藉此提升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使用寿命。

请参阅图8并配合图5所示,在又一可行的实施例中,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亦可经由该控制器4,接受汽车8之遥控器5控制;如此,当该汽车8停放于停车场时,车主欲找寻该汽车8时,即可利用遥控器5遥控该汽车8的控制器4,令控制器4驱使该汽车8前后两侧车灯82发光,同时驱使该汽车8顶部天线壳体1之高功率发光单元3发出光线,在该汽车8顶部产生提示灯光,有利于人员寻找该汽车8。并且,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电线31和控制器4亦可电连接一延迟电路6,该延迟电路6系接受该控制器4的控制,并得以使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发光形成延迟停止;如此,当该汽车8两侧之车灯82和汽车8车顶的高功率发光单元3同时发光时,可经由该延迟电路6之控制,令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发光时间更加长于汽车8两侧车灯82的发光时间,以利于车主寻车,可解决因该汽车8车身两侧车灯82因受到其他前后左右停放之车辆所遮蔽,而难以被寻找发现之问题。

此外,在一衍生的实施例中,该高功率发光单元3之电线31亦可经由该控制器4电连接于该汽车8的防盗器7;如此,当该防盗器7被触发运作时,可驱使汽车8前后两侧车灯82发光,同时驱使该汽车8顶部之高功率发光单元3发光,据以产生警告偷车之效果。

综上所陈,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其他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之精神下而完成之等效修饰或置换,均应包含于后述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