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追尾防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420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追尾防撞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飞跃发展和人均拥有量的提高,公路质量提高和改善,高速行驶的机动车辆带来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所造成大量人生伤害与财产损失。交通管理部门也对此进行了强力管理,特别是在货运车辆上近年也加强了对防撞装置的审验要求。

专利号201220696763.0、专利名称为一种实用新型汽车缓冲防撞装置公开了一种汽车缓冲防撞装置,但是该防撞装置存在防撞效果不佳、受撞击容易损坏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追尾防撞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汽车追尾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安装在汽车大梁的后端,包括保险杆接触面板和两组连接机构,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对称安装在汽车大梁的后端两侧,所述保险杆接触面板一侧的两端位置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起来。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主支撑杆和第一副支撑杆,所述主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大梁一侧的后端,所述主支撑杆的另外一端向后并斜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后连接所述保险杆接触面板一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

所述第一副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大梁一侧的后端,所述第一副支撑杆的另外一端向后并斜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后通过水平设置的液压缓冲器连接所述保险杆接触面板一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副支撑杆处于所述主支撑杆的前部。

进一步,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副支撑杆,所述第二副支撑杆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大梁一侧的后端,所述第二副支撑杆的一端竖直向下连接所述第一副支撑杆的后端。

进一步,所述主支撑杆呈上宽下窄的条块状,并且所述主支撑杆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采用第一副支撑杆和第二副支撑杆代替原有技术的金属折弯板,避免在撞击过程中由于金属折弯板受力处较大,造成因撞击带来的金属折弯板左右晃动,一方面无法起到很好了防撞效果,另外也可能引起受力不均匀,带来的金属折弯板折损;

2、采用液压缓冲器代替原有技术的缓冲弹簧能取得较好的缓冲效果,并且不容易损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汽车大梁,2、保险杆接触面板,3、主支撑杆,4、第一副支撑杆, 5、液压缓冲器,6、第二副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追尾防撞装置,该防撞装置安装在汽车大梁1的后端,包括保险杆接触面板2和两组连接机构,两组所述连接机构对称安装在汽车大梁1的后端两侧,所述保险杆接触面板2一侧的两端位置分别与两组所述连接机构连接起来。

具体的:所述连接机构包括主支撑杆3和第一副支撑杆4,所述主支撑杆 3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大梁1一侧的后端,所述主支撑杆3的另外一端向后并斜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后连接所述保险杆接触面板2一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优选的:所述主支撑杆3呈上宽下窄的条块状,并且所述主支撑杆3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40°。

所述第一副支撑杆4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大梁1一侧的后端,所述第一副支撑杆4的另外一端向后并斜向下延伸一段距离后通过水平设置的液压缓冲器5连接所述保险杆接触面板2一侧且靠近端部的位置,并且所述第一副支撑杆4处于所述主支撑杆3的前部。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第二副支撑杆6,所述第二副支撑杆6的一端固定在汽车大梁1一侧的后端,所述第二副支撑杆6的一端竖直向下连接所述第一副支撑杆4的后端。

采用液压缓冲器5代替原有技术的缓冲弹簧能取得较好的缓冲效果,并且不容易损坏。采用第一副支撑杆4和第二副支撑杆6代替原有技术的金属折弯板,避免在撞击过程中由于金属折弯板受力处较大,造成因撞击带来的金属折弯板左右晃动,一方面无法起到很好了防撞效果,另外也可能引起受力不均匀,带来的金属折弯板折损。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