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25992阅读:6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加强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安全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加强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许多汽车座椅上都设置有隐藏式侧气囊,通过面套缝合的方式,将气囊缝在座椅中,当遇到撞击时,气囊冲破缝合的缝合线,然后释放出来,保护乘驾人员的安全。为了能在发生撞击的时候,气囊能够冲破缝合线,通常在面套缝合位置都采用弱化缝合线,但是,为了能够对气囊具有很好的导向性,在弱化缝合线的两端,需要加强缝合线,从而在释放气囊时,气囊只能从弱化缝合线的地方释放出来,而两端加强位置即为上锁止点和下锁止点。现有技术中,对锁止点的加强通常采用的是手动倒针,让倒针的区域压过气囊弱化线,且让此处缝份倒缝。通俗的讲即是在需要加强的地方采用多上一次针,形成双缝线缝合。

这种方式存在的缺陷:

1.操作者右手必须用手按住手动倒针开关。

2.左手必须用手指把缝份压住,以实现倒缝份的目的。

3.操作者只能用眼睛观察,倒针是否倒过了气囊弱化线。这样不仅浪费工时,而且还会存在报废率,操作非常困难。

4.由于是人工监控的,不能保证操作者倒针是100%成功,这样汽车座椅气囊在发生交通事故爆破时,汽车座椅侧气囊面套下锁止点容易被撕裂,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加强结构,能够有效加强下锁止点的结构强度,同时,缝合效率明显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加强结构,包括位于座椅正面的第一面套和位于座椅侧面的第二面套,第一面套和第二面套通过缝合线缝合连接,并在缝合处形成重叠缝边,所述的下锁止点位于重叠缝边的下端部;所述的第二面套的另一侧边设置有一延伸部,所述的延伸部向第一面套和第二面套的内侧方向折叠并覆盖在所述的下锁止点所在的重叠缝边上,所述的重叠缝边向一侧倾斜,从而形成以并排连接的第一面套与第二面套为第一层、重叠缝边为第二层、延伸部为第三层的层叠区域;在分别缝接第一面套端面和第二面套端面的缝接线在所述的延伸部所在区域区域采用Z字形的倒针缝接线。

优选地,所述的延伸部采用矩形结构。

优选地,第一面套端面和第二面套的端面缝接有连接拉链或座椅面料。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新型实用技术在护面侧翼和侧围用气囊弱化线拼缝完毕后,再与拉链或者其他裁片拼缝,起缝的时候可以使用自动倒针(6针),即Z字形的倒针缝接线,节约工时。

2、可以确保在倒针时,自动倒针的长度能够到达气囊下锁止点弱化缝纫线,不用人工进行自检。

3、使用本新型使用技术后在气囊弱化线下锁止点会多一层面料,这一层面料可以起到加固气囊下锁止点,气囊模块在展开时,护面气囊下锁止点不会被撕裂,更大程度上的保护乘客安全。

4、使用本新型实用技术后,缝纫操作变得简单,监控容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内侧缝合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端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面套,2-第二面套,201-延伸部,a-气囊弱化线,b-下锁止点,c-上锁止点。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加强结构,包括位于座椅正面的第一面套1和位于座椅侧面的第二面套2,第一面套1和第二面套2通过气囊缝纫机弱化缝合线缝合连接,并在缝合处形成重叠缝边,如图1中所示,所述的下锁止点b位于重叠缝边的下端部,上锁止点位于重叠缝边的上端部,上锁止点与下锁止点b之间的缝接线为气囊弱化线a。

第二面套2的另一侧边设置有一延伸部201,所述的延伸部201向第一面套1和第二面套2的内侧方向折叠并覆盖在所述的下锁止点b所在的重叠缝边上,所述的重叠缝边向一侧倾斜,从而形成以并排连接的第一面套1与第二面套2为第一层、重叠缝边为第二层、延伸部201为第三层的层叠区域;在分别缝接第一面套1端面和第二面套2端面的缝接线在所述的延伸部201所在区域区域采用Z字形的倒针缝接线。

参照图2,延伸部201采用矩形结构。

第一面套1端面和第二面套2的端面缝接有连接拉链或其他座椅面料。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座椅侧气囊下锁止点b加强结构,在缝合时,首先第一面套1和第二面套2用气囊弱化线缝合连接,然后将第二面套2中延伸部201所在的边进行折边处理,然后将缝合形成的重叠缝边向第一面套1内侧或第二面套2内侧折叠,然后将第二面套2的延伸部201覆盖在上面,形成层叠结构的区域。然后再缝合连接拉链或连接汽车座椅面料时,直接从第二面套2的端面走针进行缝合,要离开重叠区域时,再往回往复一次,形成Z字形的自动倒针缝接线,使得在重叠区域处形成三次缝合,连接强度明显加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