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151阅读:587来源:国知局
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部件,特别涉及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



背景技术:

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是汽车制动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为:1、与助力器总成对接安装到车身上;2、在踩下制动踏板的后通过脚踩制动踏板传递脚踏力到助力器总成上使制动系统工作,同时接通制动开关并将汽车刹车提示灯打开;3、在松开制动踏板后踏板回到初始位置使制动系统结束制动工作,同时断开制动开关并将汽车刹车提示灯关闭;因此,保证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的脚踏板在松开脚踏力后能否回到初始位置至关重要。

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的脚踏板回位主要依靠回位弹簧(如图1所示),已有技术中,使用的回位弹簧(参见附图4-5中的回位弹簧Ⅰ)总圈数为11.5圈,有效圈数为10圈,回位弹簧外径为φ26.5,制成回位弹簧Ⅰ的碳素弹簧钢丝直径为φ2.5;存在的问题是:

1.由于该回位弹簧Ⅰ外径较大,只能将两安装端的挂钩(挂钩上端和挂钩下端)设计成一端大一端小,造成制造工艺复杂;

2.安装时小端挂钩挂在安装支架的顶端,大端钩挂在踏板臂上,如果挂反则容易出现回位弹簧碰到上支架而产生噪音,并且有回位弹簧脱落的风险;

3.由于该回位弹簧Ⅰ的弹簧刚度k值较大,即回位力过大,在踩刹车时脚上吃力、刹车硬和制动效果差,在松开刹车时对制动开关冲击力过大,易造成制动开关位置移位且易损坏制动开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安装尺寸和最大工作行程不变的情况下,对已有回位弹簧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带有结构简单、弹簧刚度k值合适的回位弹簧的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以弥补已有技术的不足。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包括脚踏板、踏板臂、上支架和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安装在与上支架连接的安装支架上,其“U”型挂钩上端钩挂在安装支架顶端,“U”型挂钩下端钩挂在踏板臂上;所述回位弹簧外径为φ23.6,总圈数为14圈,有效圈数为13圈,制成回位弹簧的碳素弹簧钢丝直径为φ2.2,回位弹簧的弹簧刚度k为:2.0~2.3N/mm。

其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回位弹簧两安装端大小相同、即其“U”型挂钩上端与“U”型挂钩下端大小相同。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由于回位弹簧的外径减小,因此不会出现回位弹簧碰到上支架的情况,可避免噪音的产生和回位弹簧脱落的风险;

2.由于回位弹簧的弹簧刚度k值合适,解决了刹车硬、刹车吃力等问题,可有效改善制动效果,同时可避免损坏制动开关,延长制动踏板的使用寿命;

3.由于回位弹簧的外径减小,回位弹簧两端“U”型挂钩可为大小相同,不仅使回位弹簧的制造工艺变得简单,便于制造,而且便于安装。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之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2~图3为回位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主视图,图3为图2之左视图;

图4~图5为原有回位弹簧结构示意图:

图4为主视图,图5为图4之左视图;

图中:

1—脚踏板,2—制动开关,3—踏板臂,4—回位弹簧,41—“U”型挂钩上端,42—“U”型挂钩下端, 5—安装支架,6—上支架,7—回位弹簧Ⅰ,71—挂钩上端,72—挂钩下端。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制动踏板带支架总成,包括脚踏板1、踏板臂3、上支架6和回位弹簧4,所述回位弹簧安装在与上支架连接的安装支架5上,其“U”型挂钩上端钩挂在安装支架顶端,“U”型挂钩下端钩挂在踏板臂3上;所述回位弹簧外径为φ23.6,总圈数为14圈,有效圈数为13圈,制成回位弹簧的碳素弹簧钢丝直径为φ2.2,总长度为L50.0,回位弹簧的弹簧刚度k为:2.0~2.3N/mm。

所述回位弹簧两安装端大小相同、即其“U”型挂钩上端41 与“U”型挂钩下端42大小相同(钩弯部长度为6)。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