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门护板扶手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75623阅读:483来源:国知局
车门护板扶手骨架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指一种汽车门护板扶手骨架。



背景技术:

通常车门护板的扶手区域的相关结构包括一体成型的塑胶扶手骨架和包覆于其表面的软包表皮,扶手上还需要装配开关,理想形态的扶手骨架a与开关面板b及软包表皮c的配合结构如图1、2所示,造型上需要在扶手骨架a中间开设一个用于装配开关的长孔a1并在其周围设置一圈与开关面板b配合的下陷的承托结构a2。制造扶手骨架a时沿图中标示的方向出模,扶手骨架a上长孔a1内侧的区域B一般借助下方的斜顶塑形。当设于车门护板的下部的地图袋距离扶手较近时,考虑到各部分的整体衔接,扶手骨架a内侧在塑形上需要分别向车门外侧和下方各做一次较大程度的弯折,这样弯折后极易对斜顶构成阻挡,造成零件无法出模,这时就不能再通过斜顶为区域B塑形。因此,有必要在维持扶手骨架基本形状的前提下对其局部结构进行调整,以降低零件的整体加工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设计出了一种易于塑形的车门护板扶手骨架。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包括主面板及位于主面板下方的侧面板,所述侧面板下部弯向车门外侧,上部与主面板内侧在边缘处融合连接,主面板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开关装配孔,并在开关装配孔边缘设有一圈下沉的承托结构,其特殊之处在于,处于承托结构与侧面板之间的主面板为一加厚的楔形过渡体,所述楔形过渡体顶面均匀开有一组减重盲孔,楔形过渡体底面的边缘以一光滑过渡面与承托结构底面过渡,由承托结构底面、光滑过渡面、楔形过渡体底面及侧面板围挡构成的半包围内腔的高度向车门内侧逐渐收窄。

所述减重盲孔垂直于楔形过渡体的底面设置,且减重盲孔底面与楔形过渡体底面的距离与承托结构的料厚一致。

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制造,且生产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理想形态的车门护板扶手骨架与软包表皮及开关面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图2:图1的A-A剖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图3的C-C剖视图;

图5:另一角度下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与软包表皮及开关面板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其中:1-主面板、11-开关装配孔、12-承托结构、121-承托结构底面、13-楔形过渡体、131-楔形过渡体底面、14-减重盲孔、141-减重盲孔底面、15-光滑过渡面、2-侧面板、3-软包表皮、4-开关面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3~5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内板扶手骨架包括主面板1及位于主面板1下方的侧面板2,侧面板2下部弯向车门外侧,上部与主面板1内侧在边缘处融合连接,主面板1上沿长度方向设有一开关装配孔11,并在开关装配孔11边缘设有一圈下沉的承托结构12,其特殊之处在于,处于承托结构12与侧面板2之间的主面板1为一加厚的楔形过渡体13,楔形过渡体13顶面均匀开有一组减重盲孔14,楔形过渡体底面131的边缘以一光滑过渡面15与承托结构底面121过渡,由承托结构底面121、光滑过渡面15、楔形过渡体底面131及侧面板2围挡构成的半包围内腔的高度向车门内侧逐渐收窄。

上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对图1中难于塑形的区域B进行部分填补,设计成一加厚的楔形过渡体13,在保持扶手骨架外部基本形态不变的前提下大幅降低了其局部塑形难度。同时,设置减重盲孔14能够减轻零件重量,节省用料,降低生产成本。

由承托结构底面121、光滑过渡面15、楔形过渡体底面131及侧面板2围挡构成的半包围内腔可采用普通模具塑形,且易于出模,减重盲孔14则可通过设于扶手骨架正面的斜顶塑形,与局部采用特种工艺成型的同类产品相比,不易出现气泡、吹穿、缩痕、腔壁厚度过薄或过厚等缺陷,良品率较高,因此本实用新型所述车门护板扶手骨架更易于加工制造,且生产成本较低。

减重盲孔14垂直于楔形过渡体13的底面设置,且减重盲孔底面141与楔形过渡体底面131的距离与承托结构12的料厚一致。

如图6所示,车门护板扶手部分包括扶手骨架、软包表皮3和开关面板4,软包表皮3包覆于扶手骨架的主面板1和侧面板2表面,并遮挡减重盲孔14,故减重盲孔14不会影响扶手的整体外观。开关面板4与承托结构12配合,嵌于开关装配孔11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