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遮阳棚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811339阅读:377来源:国知局
一种遮阳棚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申请是申请号为:2015101899739,名称为:“一种遮阳棚”的发明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原案申请日为:2015年4月21日。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车用遮阳产品,尤其涉及一种兼有车衣和车棚功能的车用遮阳棚。



背景技术:

目前,中国的汽车保有量越来越大,特别是各种汽车或电车正以较快的速度进入单位和家庭,但是中国的有棚停车场相对而言少之又少,大多数车都露天放置。夏天强烈的阳光照射到汽车上,不但造成车内温度很高,使乘车人很不舒服,而且加速车漆和车子的塑料或橡胶件的老化,降低车子的使用寿命,严重的甚至会产生自燃,对所有者造成经济和财产损失。车内温度过高还会增加空调的负担,增加车子的能耗,增加碳排放量。在目前大气环境欠佳的情况下,露天放置汽车还会增加洗车次数,直接增加用车的费用。目前市面上虽然有很多种类的车用遮阳产品和车衣,但效果、实用性、性价比、使用方便性等综合性能不佳,普及率不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专利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简单,携带使用方便,能够遮阳、防晒、防尘、性价比高且能显著降低车内温度的车用遮阳棚。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车用遮阳棚,为侧面开口箱体方案。该侧面开口箱体包括由固定箱体5、第二箱体底板2、第二箱体隔板1、箱体侧板4和活动箱门6,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底部固定有若干底脚52,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和第二箱体隔板1之间设有支架控制装置,所述箱体侧板4的上部通过合页连接在所述第二箱体隔板1的边沿,所述箱体侧板4在外力作用下可以通过合页向上翻转,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中心位置和固定箱体5之间设有车衣收纳装置,所述车衣收纳装置的中心位置设有圆筒13,车衣10的顶部中间通过连接绳70固定在所述圆筒13的外壁,在所述车衣10的侧面或顶部设有若干通气孔,在所述圆筒13的内部上部设有箱门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还设有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箱门控制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8、开门传感器19、闭门传感器20,所述第二电机18固定在固定箱体5的顶部中心位置且位于圆筒13的内部上方,所述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与活动箱门6的旋转中心相固定。传感器装置包括开门传感器19和闭门传感器20,所述开门传感器19固定在所述固定箱体5的顶部中心位置右侧,并且位于圆筒13的内部边缘上方,所述闭门传感器20固定在所述固定箱体5的顶部中心位置左侧,并且位于圆筒13的内部边缘上方。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车衣收纳装置,包括旋转收纳装置、车衣驱动装置和传感器,所述旋转收纳装置包括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圆筒13和限位盘31等组成。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外圈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隔板8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箱体隔板8通过均布在所述第一箱体底板9上的若干支撑连接柱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底板9上,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外圈还可以固定在第一支架3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支架3通过若干支撑脚固定在所述第一箱体底板9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箱体隔板8的中心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所述圆筒13的下部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内圈上,所述圆筒13的顶部设有限位盘31;所述车衣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4、齿轮15、齿圈16,所述第一电机14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隔板8上,并位于所述圆筒13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4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并位于所述圆筒13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15与所述齿圈16啮合,所述齿圈16固定在所述圆筒13的下部,在所述圆筒13的内部下方位置处的转筒传感器17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隔板8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车衣收纳装置,包括旋转收纳装置、车衣驱动装置和传感器;所述旋转收纳装置包括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第二轴承类转动件12和圆筒13,所述第二轴承类转动件12的外圈固定在所述固定箱体5的中心,所述第二轴承类转动件12的内圈固定在所述圆筒13的顶端,所述圆筒13的下端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内圈上。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外圈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隔板1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二箱体隔板1通过均布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的若干支撑连接柱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外圈还可以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一支架3通过若干支撑脚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中心位置上,所述第二箱体隔板1的中心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一电机14、第一齿轮15、齿圈16等组成。所述第一电机14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二箱体隔板1上,并位于所述圆筒13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4还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并位于所述圆筒13内部,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上的第一齿轮15与所述齿圈16啮合,所述齿圈16固定在所述圆筒13的下部,在所述圆筒13的内部下方位置处的转筒传感器17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箱体隔板8上,也可以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架3上。

本发明专利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所述支架控制装置,包括副支架单元、主支架单元和驱动单元,均位于所述第二箱体隔板1之下,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之上,

副支架单元是由多个第一伸缩杆50相连接组成的四边形支架结构主支架单元分为x型支架结构和伸缩杆结构。

所述x型支架结构可以由x型支架48、刚性连接件54和第二伸缩杆47组成,横向的两组x型支架48的内侧端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下部的两侧,内侧端的下部节点通过销轴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外侧端的对应节点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两个相对边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中间相连;第二伸缩杆47的外套管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箱体底板2的上部和下部位置,第二伸缩杆47的内管外端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两个相对边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外套管相连。纵向的一组x型支架48的中间右侧节点通过销轴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其两端对应节点分别连接在所述副支架单元的另外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中间,所述横向的两组x型支架内侧端上部的两节点分别通过销轴与所述刚性连接件54相连,纵向的一组x型支架48的中间右侧节点的下方相邻节点通过销轴也与所述刚性连接件54相连。x型支架结构还可以由多组x型支架48和多支第二伸缩杆47组成,横向的两组x型支架48的内侧端节点分别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下部两侧的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外侧端的对应节点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中间相连。外侧端的对应节点还可以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四边形两个对角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端部相连;第二伸缩杆47的外套管分别横向固定在第二箱体底板2的上部和下部位置,第二伸缩杆47的内管外端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两个相对边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外套管相连。纵向的两组x型支架48的内侧端节点分别通过销轴连接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下部两侧的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外侧端的对应节点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两个相对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中间相连。外侧端的对应节点还可以分别与所述副支架单元的四边形两个对角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端部相连。

所述伸缩杆结构分为#字形布局结构或者x字形布局结构,均由第三伸缩杆55组成。所述第三伸缩杆55可以是普通伸缩杆57和尾部销轴56组成,所述尾部销轴56固定在所述普通伸缩杆57内管的尾端,所述尾部销轴56连接在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三伸缩杆55还可以是齿条伸缩杆58,所述齿条伸缩杆58是由齿条固定在普通伸缩杆的内管凹槽内组成的。所述第三伸缩杆55还可以是由螺旋伸缩杆60和尾部销轴56组成,所述螺旋伸缩杆60是由内螺纹中空套管61、外螺纹管62、内套管63、螺旋轴64、螺旋轴螺母65和管塞66,所述内套管63设置在所述外螺纹管62的管内,所述螺旋轴螺母65固定在所述内套管63的尾端管内,所述螺旋轴64设置于所述内套管63内,并且一端穿过所述螺旋轴螺母65固定在管塞66上,所述螺旋轴64的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管塞66固定在所述外螺纹管62的尾端,所述外螺纹管62设置于所述内螺纹中空套管61内,并且设有尾部销轴56,所述尾部销轴56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螺旋伸缩杆的运动方式为所述内螺纹中空套管61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所述内套管63的外端连接在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伸缩杆上,推动或拉动所述尾部销轴56,所述外螺纹管62沿直线运动,同时同步做旋转运动,带动所述螺旋轴64同步旋转,从而推动所述内套管63同步沿直线运动。所述第三伸缩杆55还可以是由传动轮伸缩杆77和尾部销轴56组成,所述传动轮伸缩杆77是由外套管72、中套管73、沟槽内套管74、第二传动轮75和第二传动带76等组成。所述沟槽内套管74设置于所述中套管73的管内,所述中套管73的两端分别固定一个所述第二传动轮75,两端的所述第二传动轮75通过所述第二传动带76相连,所述第二传动带76的内侧穿过所述中套管73且位于所述沟槽内套管74的外壁沟槽内,所述第二传动带76的外侧位于所述中套管73和所述外套管72的管外侧,所述外套管72套在所述中套管73的外面且位于两端的所述第二传动轮75之间,所述沟槽内套管74的邻近尾端处连接在所述沟槽内的所述第二传动带76上,所述管外第二传动带76连接在所述外套管72的外壁上,所述尾部销轴56固定在所述中套管73的尾端,所述尾部销轴56连接在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传动轮伸缩杆的运动方式为所述外套管72固定在箱体底板上,所述沟槽内套管74的外端连接在所述副支架单元的伸缩杆上,推动或拉动所述尾部销轴56,所述中套管73沿直线运动,同时带动所述第二传动带76同步运动,从而牵引所述沟槽内套管74同步沿直线运动。

所述#字形布局结构由六支所述第三伸缩杆55组成,其中四支横向的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外套管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邻近四角的位置,其伸展方向均指向箱体的左右两侧的外部,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副支架单元的由所述第一伸缩杆50组成的四边形支架的左右两条边上的所述第一伸缩杆50的外套管;两支纵向的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外套管可以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上下对角的位置,两支纵向的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外套管还可以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上下同侧的位置,其伸展方向均指向箱体的上下两侧的外部,所述两支纵向伸缩杆的前端分别连接在所述副支架单元的由所述第一伸缩杆50组成的四边形支架的上下两条边上的所述推拉杆50的邻近中间位置。

所述x字形布局结构由四支所述第三伸缩杆55交叉组成,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外套管沿所述箱体底板的对角线方向分别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邻近四角的位置,其伸展方向均沿对角线方向指向箱体的外部,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前端分别固定在所述副支架单元的由所述第一伸缩杆50组成的四边形支架的四个角。

所述驱动单元分为伞轮机构驱动结构和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所述伞轮机构驱动结构又分为单轴驱动结构和三轴驱动结构;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按驱动方式可分为丝杆螺母驱动机构和电机传动轮驱动机构,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按布局方式可分为回字型布局结构、口字型布局结构、凹字形布局结构、又字型布局结构、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

所述单轴驱动结构是由第三电机32、第一伞齿轮33、第二伞齿轮34、第一丝杆35、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收缩传感器45和展开传感器46组成。由第一丝杆35、第一螺母36和第二螺母37组成的丝杆螺母装置横向固定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下方附近,并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所述第一丝杆35左右两侧互为反丝,所述第二伞齿轮34固定在所述第一丝杆35的中间,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第一伞齿轮33与所述第二伞齿轮34啮合,所述第一螺母36和第二螺母37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丝杆35的左右两边。所述第一螺母36与左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节点同侧且相邻的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37与右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节点同侧且相邻的节点相连接。

所述三轴驱动结构是由第三电机32、第一伞齿轮33、第二伞齿轮34、第一丝杆35、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第三伞齿轮38、第四伞齿轮39、第五伞齿轮40、第四丝杆41、第三螺母42、第三丝杆43、第四螺母44、收缩传感器45和展开传感器46组成。由第一丝杆35、第一螺母36和第二螺母37组成的丝杆螺母装置横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下方,并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中心上,所述第一丝杆35左右两侧互为反丝,所述第四伞齿轮39固定在所述第一丝杆35的中间,所述第二伞齿轮34固定在所述第一丝杆35的中间,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第一伞齿轮33与所述第二伞齿轮34啮合,所述第一螺母36和第二螺母37分别套在所述第一丝杆35的左右两边。所述第一螺母36与左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双节点同类且相邻的对应双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二螺母37与右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双节点同类且相邻的对应双节点相连接。由第五伞齿轮40、第四丝杆41、第三螺母42组成的丝杆螺母装置和由第三伞齿轮38、第三丝杆43、第四螺母44组成的丝杆螺母装置分别纵向设置在所述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1的下方和上方,并分别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纵向中心线附近,所述第四丝杆41和43同为正丝或反丝,所述第五伞齿轮40固定在所述第四丝杆41的内侧端并与所述第四伞齿轮39啮合,所述第三伞齿轮38固定在所述第三丝杆43的内侧端并与所述第四伞齿轮39啮合,所述第三螺母42和第四螺母44分别设置在所述第四丝杆41和第三丝杆43上,所述第四螺母44与上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双节点同类且相邻的对应双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三螺母42与下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的双节点同类且相邻的对应双节点相连接。

所述丝杆螺母驱动机构由丝杆70、螺母71、第三电机32、第一伞齿轮33和第二伞齿轮34组成的丝杆螺母装置78构成。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固定在邻近所要驱动的第一传动带69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并与所要驱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平行,所述螺母71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一传动带69包含同步带、链条、皮带、绳、齿条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传动带,具体安装方式可根据下面的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中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

所述电机传动轮驱动机构可以是由所述第三电机32、第一传动轮67或者双层传动轮68、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第一传动轮67包含同步带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等,所述双层传动轮68包含同步带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传动轮等。所述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把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传递给其它传动轮或传动带,所述双层传动轮68和所述第一传动轮67分布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邻近四角位置,这些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相连接,具体安装方式可根据下面的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中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

所述电机传动轮驱动机构还可以是由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第三传动轮79包含同步带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79固定在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并连接在没有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一传动轮67分布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邻近四角位置,这些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具体安装方式可根据下面的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中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

所述电机传动轮驱动机构还可以是由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第三传动轮79、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第三传动轮79包含同步带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以及由它们组成的混合传动轮,所述第三传动轮79固定在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并连接在没有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一传动轮67分布在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邻近四角位置,这些传动轮通过所述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第三电机32可以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第三电机32还可以固定在导轨84的滑块上,所述导轨84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导轨84的滑块通过第二拉簧85与所述箱体底板相连。具体安装方式可根据下面的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中的布局方式进行设置。

回字形布局结构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所述双层传动轮68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角附近,所述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双层传动轮68依次用传动带连接成四边形。另一只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32附近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并通过齿轮与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双层传动轮68相啮合,另外三只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双层传动轮68依次用传动带连接成四边形,该四边形与前述四边形相似,对应的边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双层传动轮68传递给相邻的双层传动轮68,共同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横向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分别与横向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纵向的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分别连接在纵向的成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回字形布局结构还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所述第一传动轮67、所述双层传动轮68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角附近,所述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双层传动轮68依次用传动带连接成四边形;另一只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前述的双层传动轮68附近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并通过齿轮与前述的双层传动轮68相啮合,另外三只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双层传动轮68依次用传动带连接成四边形,该四边形与前述四边形相似,对应的边相互平行;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固定在邻近所要驱动的第一传动带69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并与所要驱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平行,所述螺母71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的动力通过所述螺母71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横向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分别与横向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纵向的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分别连接在纵向的成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口字形布局结构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双层传动轮68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角附近,另外三个双层传动轮68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所述四个双层传动轮68依次用传动带连接成四边形;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双层传动轮68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横向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第二齿条59与所述双层传动轮68的齿轮相啮合,纵向的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连接在纵向的成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口字形布局结构还可以由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所述双层传动轮68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双层传动轮68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角附近,另外三个双层传动轮68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所述四个双层传动轮68依次用传动带连接成四边形。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固定在邻近所要驱动的第一传动带69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并与所要驱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平行,所述螺母71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的动力通过所述螺母71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横向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第二齿条59与所述双层传动轮68的齿轮相啮合,纵向的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连接在纵向的成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凹字形布局结构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第一传动轮67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角附近,另外三个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位于所述第三电机32的对角和同侧的两个第一传动轮67邻近分别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六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按凹字型连接,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第一传动轮67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横向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横向的所述传动带67相连接,纵向的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连接在纵向的成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凹字形布局结构还可以由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四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分别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四角附近,位于同侧的两个第一传动轮67邻近分别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六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按凹字型连接,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固定在邻近所要驱动的第一传动带69的所述箱体底板上,并与所要驱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平行,所述螺母71通过连接件固定在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丝杆螺母装置78的动力通过所述螺母71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横向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横向的所述传动带67相连接,纵向的两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轴销56连接在纵向的成相反方向运动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又字形布局结构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所述第一传动轮67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一角附近,另外三个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另外三个角附近,位于所述第三电机32的对侧的两个第一传动轮67邻近分别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六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按“又”字型交叉连接,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第一传动轮67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成x形状交叉分布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成x形状交叉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又字形布局结构还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三传动轮79、所述导轨84和所述第二拉簧85组成,所述第三传动轮79固定在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导轨84的滑块上,所述导轨84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导轨84的滑块通过第二拉簧85与所述箱体底板相连;四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对称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四个角附近,位于同侧的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邻近分别设置另外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六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按“又”字型交叉连接,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第三传动轮79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成x形状交叉分布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成x形状交叉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又字形布局结构还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第一传动轮67、所述双层传动轮68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两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两个所述双层传动轮68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四个角附近,且两个所述双层传动轮68位于同一侧,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与任一所述第一传动轮67或所述双层传动轮68相固定,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两个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四个对角所述传动轮交叉连接,用另一条所述第一传动带69把两个所述双层传动轮68相连,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传动轮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成x形状交叉分布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成x形状交叉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张紧装置80、所述第一传动轮67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八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四个角附近,每个角附近设置两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并间隔一定的距离,同一个角的两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均以相应的箱体底板对角线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在任何一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八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按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交叉连接,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第一传动轮67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张紧装置80的第四传动轮81的内测与没有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的一侧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轮81通过第二支架82与第一拉簧8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拉簧8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成x形状交叉分布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成x形状交叉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还可以由所述收缩传感器45、所述展开传感器46、所述第三电机32、所述张紧装置80、所述第一传动轮67、所述第三传动轮79和所述第一传动带69组成,八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箱体底板的四个角附近,每个角附近设置两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并间隔一定的距离,同一个角的两只所述第一传动轮67均以相应的箱体底板对角线为轴线对称。所述第三传动轮79固定在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上,并连接在没有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一侧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上,所述第三电机32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将八个所述第一传动轮67按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交叉连接,同方向的传动带相互平行;所述张紧装置80的第四传动轮81的内测与没有连接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的一侧相连,所述第四传动轮81通过第二支架82与第一拉簧83的一端相连,所述第一拉簧83的另一端连接在所述箱体底板上,所述第三电机32的动力通过其输出轴的第三传动轮79传递给所述第一传动带69,所述第一传动带69可以是单一种传动带,也可以是混合连接的传动带,成x形状交叉分布的四根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部销轴56与成x形状交叉的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接。所述收缩传感器45和所述展开传感器46分别设置在一个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所能运动到的两端附近,并固定在所述箱体底板上。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底部固定有若干底脚52,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和第二箱体隔板1之间设有支架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的中心位置和箱体5之间设有车衣收纳装置,所述车衣收纳装置的中心位置设有圆筒13,车衣10的顶部中间固定在所述圆筒13的上部,所述车衣10的侧面和顶部均设有若干通气孔,在所述圆筒13的内部上部设有箱门控制装置,所述第二箱体底板2上还设有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使用时,通过箱体底脚52或捆绑固定方式将箱体设置在车辆顶部,然后通过箱体内设置的车衣收纳装置和支架伸缩装置将车衣和支架展开,使用后通过车衣收纳装置和支架伸缩装置将车衣和支架收拢。通过车衣支架装置保持展开后的车衣与车顶之间留有一定的间隙,使车衣与车体之间的空气能够自由流动,在车衣上设置排气孔,以便排出车体和车衣之间的热空气,同时把外界相对凉爽的空气从车衣边沿周围吸进来。这样车衣与车体之间的热空气不断排出,相对凉爽的空气不断加入,形成连续不断的循环,保证车衣与车体之间的空气温度与周围环境温度相当,而不出现温度累积上升现象,从而保证车内温度也不累积上升;实现了使用方便,能够遮阳、防晒、防尘且能降低车内温度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侧面开口箱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箱体内部的x型伸缩支架展开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箱体内部的x型伸缩支架展开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箱体内部的x型伸缩支架展开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图1中侧面开口圆形箱体的局部放大图

图6是图1中箱体内部的箱盖旋转驱动装置和车衣收纳及驱动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7是图1中箱体内部带支架结构的箱盖旋转驱动装置和车衣收纳及驱动装置局部放大图

图8是图1中回字形布局方案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9是图1中回字形布局方案中的丝杆螺母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10是图1中口字形布局方案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11是图1中口字形布局方案中的丝杆螺母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12是图1中凹字形布局方案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13是图1中凹字形布局方案中的丝杆螺母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14是图1中又字形布局方案一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一的俯视图

图15是图1中又字形布局方案一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二的俯视图

图16是图1中又字形布局方案二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的俯视图

图17是图1中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方案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一的俯视图

图18是图1中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方案中的传动轮机构驱动实施二的俯视图

图19是普通伸缩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20是齿条伸缩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21是螺旋伸缩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22是传动轮伸缩杆的局部放大图

图23是张紧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24是丝杆螺母装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第二箱体隔板,2、第二箱体底板,3、第一支架,4、箱体侧板,5、固定箱体,6、活动箱门,7、活动箱体,8、第一箱体隔板,9、第一箱体底板,10、车衣,11、第一轴承类转动件,12、第二轴承类转动件,13、圆筒,14、第一电机,15、第一齿轮,16、齿圈,17、传感器,18、第二电机,19、开门传感器,20、闭门传感器,21、闭盖传感器,22、开盖传感器,23、直线光轴,24、直线轴承,25、支架,26、第二齿轮,27、第二丝杆,28、箱盖支架,29、螺母齿轮,30、轴承,31、限位盘,32、第三电机,33、第一伞齿轮,34、第二伞齿轮,35、第一丝杆,36、第一螺母,37、第二螺母,38、第三伞齿轮,39、第四伞齿轮,40、第五伞齿轮,41、第四丝杆,42、第三螺母,43、第三丝杆,44、第四螺母,45、收缩传感器,46、展开传感器,47、第二伸缩杆,48、x型支架,49、连接绳,50、第一伸缩杆,51、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2、底脚,53、第一齿条,54、刚性连接件,55、第三伸缩杆,56、尾销轴,57、普通伸缩杆,58、齿条伸缩杆,59、第二齿条,60、螺旋伸缩杆,61、内螺纹中空套管,62、外螺纹管,63、内套管,64、螺旋轴,65、螺旋轴螺母,66、管塞,67、第一传动轮(如同步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等),68、双层传动轮(如同步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等),69、第一传动带(如同步带、链条、皮带、绳、齿条等),70、丝杆,71、螺母,72、外套管,73、中套管,74、内套管,75、第二传动轮(如同步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等),76、第二传动带(如同步带、链条、皮带、绳、齿条等),77、传动轮伸缩杆,78、丝杆螺母装置,79、第三传动轮(如同步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等),80、张紧装置,81、第四传动轮(如同步轮、链轮、皮带轮、滑轮、凹轮、齿轮等),82、第二支架,83、第一拉簧,84、导轨,85、第二拉簧。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车衣使用时把箱体通过底脚52或其他连接捆绑方式固定在车顶中间合适的部位。箱门的打开为侧面开口箱体方案;

如图5、6、7所示,侧面开口箱体的箱盖控制方式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二电机18通电,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与活动箱门6的旋转中心相固定,带动活动箱门6沿旋转中心转动,从而把固定箱体5的侧面开口暴露出来,当活动箱门6的右端运动到接近开门传感器19时,开门传感器19输出信号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二电机18断电,活动箱门6停止转动;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去掉活动箱门6和箱门控制装置也不影响车衣的使用价值。

如图6、7所示,车衣10的释放是,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一电机14通电,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第一齿轮15与齿圈16啮合,带动圆筒13转动,放出缠绕在圆筒13上的车衣10,传感器17检测到车衣10完全释放后,输出信号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一电机14断电,圆筒13停止运转。将车衣10展开覆盖在车体上。

车衣支架的展开分为伞轮机构驱动方案和传动带机构驱动方案,所述伞轮机构驱动结构又分为单轴驱动结构如图8所示和三轴驱动结构如图3、4所示;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按驱动方式可分为丝杆螺母驱动机构如图9、11、13所示和电机传动轮驱动机构如图8、10、12、14、15、16、17、18所示;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按布局方式又可分为回字型布局结构如图8、9所示,口字型布局结构如图10、11所示,凹字形布局结构如图12、13所示,又字型布局结构如图14、15、16所示,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如图17、18所示。

如图2所示,车衣支架的伞轮单轴驱动展开方式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第一伞齿轮33与固定在第一丝杆35上的伞齿轮啮合旋转,带动第一丝杆3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沿丝杆方向向两端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x型支架48的对应节点,从而带动横向的所述x型支架48向左右两侧展开,刚性连接件54同步向下运动,从而牵引纵向的一组x型支架48向两端同步展开,四支横向的第二伸缩杆47起支撑作用。在所述x型支架48左右和上下展开的过程中,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二螺母37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x型支架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3、4所示,车衣支架的伞轮三轴驱动展开方式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第一伞齿轮33与固定在第一丝杆35上的第二伞齿轮34啮合旋转,带动第一丝杆35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沿丝杆方向向两端作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x型支架48的对应节点,从而带动横向的所述x型支架48向左右两侧展开。固定在第一丝杆35上的第四伞齿轮39分别与固定在第三丝杆43上的第三伞齿轮38和固定在第四丝杆41上的第五伞齿轮40相啮合,同步带动第四丝杆41、第三螺母42旋转,从而分别带动第四螺母44和第三螺母42沿第三丝杆43、41的方向同步向两丝杆的外端运动。所述第四螺母44与上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双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三螺母42与下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双节点相连接,从而带动纵向的两个x型支架上下同步展开;在所述x型支架48左右和上下展开的过程中,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一螺母36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x型支架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图9与图10的区别在于x型支架48与箱体底板的安装角度位置不同,x型支架48与副支架单元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8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回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双层传动轮68,所述双层传动轮68与邻近的另一双层传动轮相啮合,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所述双层传动轮68同步旋转,从而带动内外两圈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9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回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带动丝杆螺母装置78中的螺母71沿直线运动,所述螺母71与第一传动带69相连,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0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中的口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双层传动轮68,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双层传动轮68同步旋转,齿条伸缩杆同步直线伸展,同时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1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口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带动丝杆螺母装置78中的螺母71沿直线运动,所述螺母71与第一传动带69相连,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和双层齿轮68同步运动,齿条伸缩杆同步直线伸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也同步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2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凹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3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凹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带动丝杆螺母装置78中的螺母71沿直线运动,所述螺母71与第一传动带69相连,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4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又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5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又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三传动轮79,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传动轮第四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直线导轨84和第二拉簧85组成张紧装置。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6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又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交叉设置的两根传动带通过纵向的一根传动带相联系同步传递动力,交叉设置的两根传动带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7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由第四传动轮81、第二支架82和第一拉簧83组成的张紧装置80用于维持第一传动带69的张紧度。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如图18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展开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三传动轮79,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四面伸展,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拉伸展开。由第四传动轮81、第二支架82和第一拉簧83组成的张紧装置80用于维持第一传动带69的张紧度。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展开传感器46附近时,所述展开传感器46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伸展。

车衣支架展开完成后,把车衣的周边若干部位固定在车体上,防止被风吹开。

车衣收起时车衣支架先行收缩,然后再把车衣周边若干部位的固定从车体上解除。

车衣支架的收缩分为伞轮机构驱动结构和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所述伞轮机构驱动方案又分为单轴驱动方式如图8所示和三轴驱动方式如图3、4所示。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按驱动方式可分为丝杆螺母驱动机构如图9、11、13所示和电机传动轮驱动机构如图8、10、12、14、15、16、17、18所示。所述传动带机构驱动结构按布局方式又可分为回字型布局如图8、9所示,口字型布局结构如图10、11所示,凹字形布局结构如图12、13所示,又字型布局结构如图14、15、16所示,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如图17、18所示。

如图2所示,车衣支架的伞轮单轴驱动收缩方式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第一伞齿轮33与固定在第一丝杆35上的伞齿轮啮合旋转,带动第一丝杆35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沿丝杆方向向中间运动,所述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x型支架48的对应节点,从而带动横向的所述x型支架48向箱体中间收缩,刚性连接件54同步向上运动,从而牵引纵向的一组x型支架48向箱体中间同步收缩。在所述x型支架48左右和上下收缩的过程中,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二螺母37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x型支架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3、4所示,车衣支架的伞轮三轴驱动收缩方式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第一伞齿轮33与固定在第一丝杆35上的第二伞齿轮34啮合旋转,带动第一丝杆35反向转动,从而带动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沿丝杆方向从两端向中间做直线运动,所述第一螺母36、第二螺母37分别连接左右两侧的x型支架48的对应节点,从而带动横向的所述x型支架48向箱体中间收缩。固定在第一丝杆35上的第四伞齿轮39分别与固定在第三丝杆43上的第三伞齿轮38和固定在第四丝杆41上的第五伞齿轮40相啮合,同步带动第四丝杆41、第三螺母42反向旋转,从而分别带动第四螺母44和第三第三螺母42沿第三丝杆43、41的方向同步向两丝杆的内端运动。所述第四螺母44与上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双节点相连接,所述第三螺母42与下侧的所述x型支架48的双节点相连接,从而带动纵向的两个x型支架上下同步向箱体中间收缩。在所述x型支架48左右和上下收缩的过程中,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一螺母36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x型支架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图9与图10的区别在于x型支架48与箱体底板的安装角度位置不同,x型支架48与副支架单元的连接方式不同。

如图8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回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双层传动轮68,所述双层传动轮68与邻近的另一双层传动轮相啮合,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两个所述双层传动轮68同步旋转,从而带动内外两圈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9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回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带动丝杆螺母装置78中的螺母71沿直线运动,所述螺母71与第一传动带69相连,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0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口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双层传动轮68,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旋转,带动所述双层传动轮68同步反向旋转,齿条伸缩杆同步向箱体内收缩,同时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1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口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带动丝杆螺母装置78中的螺母71沿直线反向运动,所述螺母71与第一传动带69相连,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和双层齿轮68同步反向运动,齿条伸缩杆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也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2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凹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反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3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凹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带动丝杆螺母装置78中的螺母71沿直线反向运动,所述螺母71与第一传动带69相连,带动所述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4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又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反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5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又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三传动轮79,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反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三传动轮79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直线导轨84和第二拉簧85组成张紧装置。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6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又字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反转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交叉设置的两根传动带通过纵向的一根传动带相联系同步传递动力,交叉设置的两根传动带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7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一传动轮67,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反向旋转,带动所述第一传动轮67同步旋转,从而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由第四传动轮81、第二支架82和第一拉簧83组成的张紧装置80用于维持第一传动带69的张紧度。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如图18所示,传动带机构驱动机构中的四v型对角对称型布局结构车衣支架驱动收缩方式还可以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通电反转,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固定有第三传动轮79,第三电机32的输出轴反向旋转,带动第一传动带69同步反向运动,并牵引与所述第一传动带69相连的第三伸缩杆55同步向箱体内收缩,与其相连的副支架单元也同步收缩。由第四传动轮81、第二支架82和第一拉簧83组成的张紧装置80用于维持第一传动带69的张紧度。当所述第三伸缩杆55的尾端运动到所述收缩传感器45附近时,所述收缩传感器45输出信号给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三电机32断电,第三伸缩杆55和副支架单元停止收缩。

车衣支架收缩完成后,把车衣周边若干部位的固定从车体上解除,还要把其他部位的车衣拉到箱体开口的一侧。

如图6、7所示,车衣10的收纳是,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一电机14通电反转,所述第一电机14的输出轴第一齿轮15与齿圈16啮合,带动圆筒13反向转动,牵引车衣10缠绕在圆筒13上,传感器17检测到车衣10完全缠绕后,输出信号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一电机14断电,圆筒13停止运转,车衣收纳完毕。

箱门的闭合:箱门的闭合为侧面开口箱体方案。

如图5、6、7所示,侧面开口箱体的箱盖控制方式为:通过遥控器让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二电机18通电反转,第二电机18的输出轴与活动箱门6的旋转中心相固定,带动活动箱门6沿旋转中心反向转动,从而把固定箱体5的侧面开口逐渐封闭起来,当活动箱门6的右端运动到接近闭门传感器20时,闭门传感器20输出信号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控制第二电机18断电,活动箱门6停止转动。

所有以上执行动作,可以单独控制执行,也可以通过电子装置连贯起来自动执行。所述电源和电子控制装置51可以从市场上采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