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4753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牵引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牵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牵引装置。



背景技术:

当车辆失去动力或操作能力或者在洗车领域、汽车维修领域或安全检查领域,普遍采用牵引装置将车辆牵引到预定的位置。目前,普遍采用的牵引装置一般采用“人”字形结构的刚性牵引杆或者直杆型牵引杆等硬牵引方式,或者,采用一端带有挂钩的钢丝绳索的软牵引方式。这些牵引装置都需要人工操作,并将牵引装置徒手挂接到车辆的前部牵引件上,安装牵引装置的过程操作复杂,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拖曳车辆的牵引装置,能够通过摆臂直接驱动车轮转动以拖曳车辆,不需要将牵引装置与车辆相连接,操作过程简单,省时省力。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方面提出了一种用于拖曳车辆的牵引装置,包括支承底盘;摆臂,上述摆臂的一端通过转轴与上述支承底盘转动连接,使得上述摆臂的另一端能够靠近或远离上述支承底盘,当上述另一端远离上述支承底盘时上述摆臂处于展开状态,当上述另一端靠近上述支承底盘时上述摆臂处于收回状态,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上述摆臂用于与上述车辆的车轮周向表面接触以驱动上述车辆的车轮转动,拖曳上述车辆;驱动机构,与上述摆臂驱动连接,上述驱动机构能够驱动上述摆臂围绕上述转轴水平旋转以使得上述摆臂在收回状态和展开状态之间切换;滚动组件,设置在上述支承底盘的侧部,在拖曳上述车辆时,上述滚动组件能够阻挡上述车轮与上述支承底盘的侧部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滚动组件包括设置在上述支承底盘上的固定轴以及枢接在上述固定轴上的滚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摆臂包括前摆臂和后摆臂,待拖曳的上述车辆的车轮处于展开状态的上述前摆臂和上述后摆臂之间时,上述后摆臂用于驱动上述车辆的车轮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述前摆臂和上述后摆臂同时转动,或者,上述驱动机构用于驱动上述前摆臂或上述后摆臂单独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驱动机构为伸缩机构,上述伸缩机构通过自身的伸缩驱动上述摆臂作上述水平旋转运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伸缩机构为液压缸或电动推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支承底盘的侧部设置有收回限位部,上述摆臂处于收回状态时,上述收回限位部位于上述摆臂与上述支承底盘之间以隔开上述摆臂和上述支承底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收回限位部包括与上述摆臂的外表面轮廓相匹配的接收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支承底盘的侧部设置有展开限位部,上述展开限位部设置在上述摆臂的移动路径上,用于限定上述摆臂处于上述展开状态时的位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展开限位部包括楔形槽,上述摆臂上设置有与上述楔形槽相匹配的楔形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摆臂包括臂杆以及沿上述臂杆的轴向套设在上述臂杆上的转动件,上述转动件能够围绕上述臂杆的轴线转动,上述车轮转动时能够促动上述转动件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转动件为轴承或尼龙套筒。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支承底盘的前端设置有牵引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个方面,上述支承底盘的后端设置有行走 轮组件。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牵引装置,其包括能够直接驱动车轮的摆臂。摆臂设置在支承底盘上,在驱动机构的作用下可以展开而自动与车轮相接触,并处于待拖曳车辆状态,不需要人工辅助连接操作,操作简便,省时省力。车轮转动行进过程中,滚动组件可以阻挡车轮直接与支承底盘接触,避免车轮与支承底盘直接接触发生摩擦而导致车轮摇摆,致使拖曳工作无法顺利完成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下面将参考附图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和技术效果。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驱动车轮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前摆臂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图5中B-B视图放大示意图。

图7是图5中C-C视图放大示意图。

图8是图5中D-D视图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10是图9中E-E视图放大示意图。

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附图并未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和附图用于示例性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即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描述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若干”的 含义是一个或者一个以上;“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用于拖曳无动力状态下的车辆前进。使用牵引装置1拖曳车辆时,先将牵引装置1放置于车辆底盘的下方的地面上,牵引装置1的摆臂2展开后与车轮99周向表面接触。然后将牵引装置1连接到外部的驱动装置(例如牵引车)。驱动装置通过牵引装置1的摆臂2驱动车辆的车轮99滚动,从而使整个车辆在支撑表面(例如地面)上行进。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包括支承底盘3。支承底盘3包括前端、后端以及中间段。支承底盘3的前端设置有牵引部4,后端设置有行走轮组件5。外部驱动装置通过牵引部4对牵引装置1施加驱动力。行走轮组件5能够支撑牵引装置1,并减小牵引装置1的移动阻力,使得拖动牵引装置1移动时更加省力,提升使用便利性。

本实施例的牵引部4包括设置在支承底盘3上的连接轴41以及与连接轴41枢接的牵引块42。支承底盘3的前端设置有向外延伸的两对支撑板31。支撑板31为弧形。两对支撑板31以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对称设置。每个支撑板31上设置有一个连接轴41。牵引块42包括连接部以及并排设置在连接部上的两个突出部。连接部用于与外部驱动装置相连接。突出部与连接轴41枢接,使得牵引块42整体上可以围绕连接轴41转动,方便操作人员调整连接部的位置,以方便与外部驱动装置相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底盘3的前端设置三对以上的支撑板31。每对支撑板31上设置有一个连接轴41,或者连接轴41可以是一整根轴,同时穿插到所有支撑板31上,从而提升牵引部4的刚度,从而使得牵引装置1承受更大的牵引力,牵引装置1能够驱动自重更大的车辆。

本实施例的行走轮组件5包括与支承底盘3后端借助螺钉连接的两个 辊轮架51。两个辊轮架51以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对称设置,从而在牵引装置1使用状态时受力均衡,保证支承底盘3的位置稳定。每个辊轮架51上设置有两个辊轮52,增加了与支撑表面的支点个数,提升整个牵引装置1的位置稳定性以及承载能力。在牵引装置1处于使用状态时,只有辊轮52的外周表面与支撑表面直接接触,减小牵引装置1与支撑表面之间的摩擦阻力。

在一个实施例中,支承底盘3的后端可以只设置一个辊轮架51,辊轮架51上安装一个直径较大的辊轮52。支承底盘3的后端也可以设置超过两个的辊轮架51,每个辊轮架51上设置一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辊轮52。

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的摆臂2还包括设置在支承底盘3的中间段的两个前摆臂21和两个后摆臂22。两个前摆臂21或两个后摆臂22均以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对称设置。两个前摆臂21和两个后摆臂22均通过转轴98与支承底盘3相连接。转轴98的轴线垂直支承底盘3。两个前摆臂21和两个后摆臂22均能够围绕转轴98转动并作水平旋转运动,以使得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均可以在收回状态(如图2或图5所示)和展开状态(如图9所示)之间切换。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从展开状态切换至收回状态时,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靠近支承底盘3运动,相反地,从收回状态切换至展开状态时,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远离支承底盘3运动。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收回状态时,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轴线均与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平行。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展开状态时,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轴线均与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垂直。

当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拖曳车辆时,在将牵引装置1放置到车辆底盘下方的支撑表面上后,操作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从收回状态过渡到展开状态,从而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将车辆的车轮99夹在两者之间。在驱动牵引装置1移动时,后摆臂22对位于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之间的车辆的车轮99施加驱动力以促动车轮99转动,进而拖曳整个车辆前进。位于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之间的车辆的车轮99受到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限制,不容易发生意外转向,保证车辆沿预定路线移动,顺利完成拖曳工作。当将被拖曳车辆拖曳到预定位置后,前摆臂21能够缓 冲车辆的惯性,使得车辆停止在预定位置处,避免发生溜车情况。待车辆停稳后,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从展开状态过渡到收回状态以释放车轮99。最后将牵引装置1从车辆下方牵拉出去,再去拖曳下一辆车辆。

本实施例的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结构相同,因此在这里仅描述前摆臂21的结构。如图4、图6所示,前摆臂21包括与转轴98相连接的连接端部6、与连接端部6相连接的臂杆7以及套设在臂杆7上的转动件8。连接端部6为板状。板状的连接端部6上设置有沉孔。支承底盘3上设置有销孔。销孔中设置有轴套简。转轴98插入沉孔和轴套筒中以将前摆臂21和支承底盘3连接起来。轴套筒对销孔形成保护,避免转轴98直接与销孔接触而磨损销孔。臂杆7为直杆状。转动件8为轴承或尼龙套筒。将至少一个轴承或尼龙套筒套接到直杆状的臂杆7上后,在臂杆7的自由端部安装上带有挡圈的螺钉,打紧螺钉以使得挡圈将轴承或尼龙套筒压紧,避免轴承或尼龙套筒从臂杆7上脱落出去。

另外,在后摆臂22驱动车轮99转动时,转动的车轮99会带动后摆臂22的臂杆7上安装的轴承或尼龙套筒转动,从而减小车轮99转动时的阻力。因为如果车轮99与臂杆7之间的摩擦力的垂直支撑表面的分力过大时,该分力会使得臂杆7垂直支撑表面移动并发生弯曲变形,甚至脱离于支承底盘3的连接状态,所以轴承或尼龙套筒可以避免车轮99直接与臂杆7发生摩擦,从而对臂杆7起到保护作用,避免发生上述不良情况,延长臂杆7的使用寿命。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还包括驱动机构9。本实施例的驱动机构9为液压缸。液压缸的两端分别与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连接端部6通过销钉连接。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收回状态时,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轴线与液压缸的轴线基本平行,这样液压缸能够分别同步驱动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以使得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同步处于最终的展开状态或者收回状态。通过外部液压泵站驱动液压缸伸缩运动以控制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收展。在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展开状态时,液压缸为后摆臂22提供支撑力以克服车轮99对后摆臂22的作用力,同时也避免后摆臂22在车轮99反作用力作用下意外收回。

在一个实施例中,两个前摆臂21的连接端部6或两个后摆臂22的连接端部6之间分别设置有液压缸。两个独立的液压缸可以各自独立工作,保证两个前摆臂21和/或两个后摆臂22同步展开或收回。

本实施例的液压缸是油缸。支承底盘3上设置有油路系统,以方便外部油泵站对油缸供油。

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机构9还可以是电动推杆或其他可以实现相同功能的伸缩机构。

如图5、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承底盘3靠近前端以及后端的侧部上均设置有收回限位部10。当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收回状态时,收回限位部10位于前摆臂21与支承底盘3或后摆臂22与支承底盘3之间以隔开支承底盘3和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避免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越过最佳收回位置而与支承底盘3发生碰撞摩擦,保护支承底盘3、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收回限位部10包括与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的外周表面相匹配的接收槽,从而保证处于收回状态的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与接收槽的接触面积更大,贴合更好,使得处于收回状态下的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位置更稳定。收回限位部10的接收槽的开口尺寸小于等于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的最大径向尺寸。收回限位部10可以是由支承底盘3的侧部延伸出的凸起形成,也可以是与支承底盘3的侧部安装固定连接的独立部件。本实施例的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臂杆7和转动件8的截面均为圆形,接收槽的横截面为小于等于二分之一圆周的圆弧。

如图3、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承底盘3的中间段的侧部上设置有展开限位部11。展开限位部11设置在前摆臂21或者后摆臂22的移动路径上。当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从收回状态向展开状态过渡并接触到展开限位部11时,展开限位部11能够限制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继续展开,以使得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预定展开位置,避免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展开位置越过预定展开位置而导致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之间无法容纳车辆的车轮99或者导致后摆臂22不能与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垂直而导致后摆臂22上的转动件8的外周表面不能与车轮99的外表面在轴向上完全接触,而是一部分接触车轮99一部分与车轮99之间出现间隙。当后摆 臂22上的转动件8的外周表面不能与车轮99的外表面在轴向上完全接触时,后摆臂22对车轮99施加的力会出现偏移或应力集中。后摆臂22对车轮99施加的力会出现偏移时,驱动车轮99转动过程中,车轮99会发生转向,不能沿直线行走,进而导致拖曳工作不顺畅,甚至无法进行拖曳工作。后摆臂22对车轮99施加的力在转动件8上出现应力集中时,可能会导致后摆臂22发生弯曲变形,损坏后摆臂22。因此,展开限位部11保证后摆臂22展开到预定展开位置时停止展开,此时后摆臂22与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相垂直,保证转动件8的外周表面与车轮99在车轮99轴向上完全接触,从而后摆臂22驱动车轮99基本沿直线前进,后摆臂22受力均衡,避免上述不良影响。

如图3、图10所示,本实施例的展开限位部11包括楔形槽111。楔形槽111的轴线与支承底盘3的中轴线32垂直且处于水平面。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上设置有楔形块12。在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展开过程中,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上的楔形块12会逐渐与楔形槽111对接,并最终与楔形槽111完全贴合。楔形块12在与楔形槽111逐渐配合的过程中,楔形槽111会对楔形块12形成限位,引导楔形块12与楔形槽111对接,从而展开限位部11能够通过楔形块12来调整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的展开位置,使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在展开状态时处于水平位置。当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发生变形,例如连接端部6翘起,臂杆7自由端下垂时,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不在水平面上,但通过楔形块12和楔形槽111的配合,可以最终将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调整到水平位置。另外,展开限位部11能够对展开状态的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形成支撑,保证展开状态下的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的位置稳定。

本实施例的展开限位部11可以是支承底盘3上的侧部延伸出的凸出部,在凸出部的顶部设置楔形槽111,也可以是独立部件,通过螺钉与支承底盘3的侧部连接固定,在独立部件上设置楔形槽111。

如图3、图8所示,本实施例的支承底盘3的侧部上还设置有滚动组件13。滚动组件13设置在前摆臂21的展开限位部11和后摆臂22的展开限位部11之间。滚动组件13包括固定轴131以及枢接在固定轴131上的 滚轮132。本实施例中,设置四个滚轮132,增大覆盖区域,保证滚轮132能够与车轮99相接触。当后摆臂22驱动车轮99转动前进时,车轮99偶尔会出现转向,此时,转向的车轮99会与滚轮132相接触并驱动滚轮132转动。转动的滚轮132可以引导车轮99,从而避免车轮99与支承底盘3直接发生硬摩擦,保证车轮99行进顺畅,保护支承底盘3的侧部不受损伤。

本实施例的支承底盘3的宽度要小于车辆左右两侧相对的车轮99内侧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顺利地从车辆下方移进或移出。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处于展开状态时,两个前摆臂21或两个后摆臂22的自由端部的距离要大于或等于两侧相对的车轮99外侧之间的距离,保证前摆臂21或后摆臂22能够完全与车轮99接触。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拖曳车辆时,先将待拖曳的车辆停在预定区域。然后将牵引装置1的支承底盘3推到待拖曳车辆的车辆底盘下方。启动驱动机构9以使得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展开,使得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将车轮99限制在两者之间。待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展开到预定展开位置后,将牵引装置1的牵引部4与牵引车连接起来。启动牵引车拖动牵引装置1,后摆臂22驱动车轮99转动以驱动车辆行进并最终将车辆拖曳到预定位置。车辆抵达预定位置后,牵引车停车,在前摆臂21的缓冲作用下,车辆不会再惯性作用下继续前进,使得待拖曳的车辆准确地停泊在预定位置。

待车辆停稳后,启动驱动机构9以使得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收回,释放车轮99。待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完全回到收回状态后,启动牵引车将牵引装置1从车辆下方牵拉出去,然后重新移动至预定区域,牵引下一车辆。

在一个实施例中,先将待拖曳的车辆停在预定区域,再将牵引装置1的牵引部4与牵引车连接起来,然后牵引车驱动牵引装置1并将牵引装置1推到待拖曳车辆的底盘下方,然后再进行前摆臂21和后摆臂22的展开操作。

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通过后摆臂22驱动车辆前轮转动以拖曳车 辆。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也可以通过后摆臂22驱动车辆后轮转动,或者,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设置两组前摆臂21和两组后摆臂22,同时驱动车辆的前轮和后轮转动。本实施例的牵引装置1还可以仅设置后摆臂22,通过后摆臂22同样可以驱动车轮99转动以拖曳车辆。

虽然已经参考优选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其进行各种改进并且可以用等效物替换其中的部件。尤其是,只要不存在结构冲突,各个实施例中所提到的各项技术特征均可以任意方式组合起来。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文中公开的特定实施例,而是包括落入权利要求的范围内的所有技术方案。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