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冰地刹车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89725阅读:447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冰地刹车系统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具体是一种汽车冰地刹车系统。



背景技术:

刹车系统一直是汽车上的重要部分,其主要作用在于: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或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或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目前,现有的刹车系统包括鼓式刹车、碟式刹车及盘式制动器,制动原理有所不同,但根本上还是通过停止车轮转动,依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来进行制动;然而遇到气温较低的时候,路面上常常会存在结冰,导致车轮在路面上打滑,仅仅依靠现有的刹车系统则无法保证汽车可以在较短距离内及时制动,由此给道路交通安全带来了极大的安全隐患。尤其受大雾及雪后路面湿滑结冰的影响,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会随之大幅上升,如2013年某日北京因道路结冰就造成了超过2000起交通事故,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造成了巨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汽车冰地刹车系统,提高汽车的制动性能,保障行驶安全。

为此,本实用新型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汽车冰地刹车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汽车两个后车轮旁侧的两个相同的制动组件,所述制动组件包气缸、连杆、气缸上轴承座、气缸下轴承座、连杆轴承座以及制动板,所述气缸上轴承座和连杆轴承座按前后顺序依次固定在后车轮旁侧的汽车底板上,所述连杆的上端通过转轴与连杆轴承座活动连接,连杆的下端固定气缸下轴承座,所述气缸的缸体端通过转轴与气缸上轴承座活动连接,气缸的活塞杆端通过转轴与气缸下轴承座活动连接,所述制动板沿水平方向固定在连杆下端,制动板的下端固定有若干铆地钉;且随所述气缸活塞杆的伸缩,所述铆地钉与地面接触和分离。

进一步,所述制动板上设有若干道相互平行的条形孔隙,所述铆地钉分列于条形孔隙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制动板与连杆临近的一端向上弯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不改变原有的车身结构,于汽车两个后车轮的旁侧各增加一个制动组件,由气缸配合连杆控制组件的制动板的升降;在遇到道路结冰的地面制动时,司机踩下刹车,同时控制气缸动作放下制动板,使得制动板下发的铆地钉与冰面接触,依汽车自身的重量及气缸的作用力,铆地钉可以破开冰面与下层路面接触从而可以在较短的行程内实现汽车的制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改装成本较低,可有效的解决汽车冰地难以快速制动的问题,提高了汽车的制动性能,降低了汽车在恶劣行驶环境下存在的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制动板的主视图;

图3位制动板的俯视图;

图4位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4所示的一种汽车冰地刹车系统,包括对称设置在汽车两个后车轮7旁侧的两个相同的制动组件。

所述制动组件包气缸3、连杆4、气缸上轴承座1、气缸下轴承座5、连杆轴承座2以及制动板6。所述气缸上轴承座1和连杆轴承座2按前后顺序依次固定在后车轮7旁侧的汽车底板8上,所述连杆4的上端通过转轴与连杆轴承座2活动连接,连杆4的下端固定气缸下轴承座5,所述气缸3的缸体端通过转轴与气缸上轴承1座活动连接,气缸3的活塞杆端通过转轴与气缸下轴承座5活动连接,所述制动板6沿水平方向固定在连杆4下端,制动板6的下端焊接固定有若干高强度耐磨的铆地钉61。

随所述气缸3活塞杆的伸缩,所述铆地钉61与地面接触和分离。

参照图2和图3所示,所述制动板6上设有四道相互平行的条形孔隙62,所述铆地钉61分列于条形孔隙62的两侧,因路面上往往存在一些细小的石块或砂砾,条形孔隙62可在制动时供石块或砂砾通过,从而不影响制动效果(孔隙的宽度可根据需要设计,如设计宽度为5mm,则粒径小于5mm的石块和砂砾会分流于铆地钉两侧的条形孔隙通过)。针对路面存在不平的特殊情况,本实施例还将制动板6与连杆4临近的一端63向上弯延,可在遇到不平路面时进行顺延,同时下降过程中在制动板6底部的部分石块和砂砾也可沿该端63的斜面抛出,而不影响铆地钉61与地面的接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可在驾驶前台处增加用于控制气缸3行程动作的电气开关,当行驶过程中遇到冰地制动时,司机正常踩刹,刹车、防抱死装置等在结冰路面失控,此时按动开关控制气缸3动作,在气缸3的活塞杆推动下,制动板6下降,铆地钉61与冰面接触,后随气缸3的作用及汽车车身重量的作用下破开冰面与地面接触抓地,保证汽车可以在较短距离内完成制动,最大限度的保障了车辆和车内人员的安全。制动完成后控制气缸3的活塞杆收缩,从而收回制动板6,汽车即可正常启动行驶。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披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