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189521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及汽车。



背景技术:

变速器悬置系统是汽车结构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安装在变速器和车身之间,主要用来支撑变速器和降低变速器传递到车身的振动,对汽车的噪音、振动与声振粗糙度(Noise、Vibration、Harshness,简称为NVH)性能有决定性影响。

现有技术中,变速器悬置系统主要包括橡胶软垫和金属支架,金属支架用于支撑变速器和传递振动,橡胶软垫安装在金属支架与车身之间,用于吸收金属支架传递的来自变速器激励的振动。但采用这种技术的变速器悬置系统的橡胶软垫吸收振动效率较低,其金属支架往往强度和刚度不足,固有频率过低,而如果固有频率过低将会容易与激励耦合,当变速器的激励频率与金属支架的固有频率接近或者相等时,会产生共振现象,而在共振频率下,很小的周期振动便可产生很大的振动,严重影响汽车变速器悬置系统的NVH性能。

由此,这种技术的缺陷是:汽车变速器悬置系统的NVH性能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及汽车,解决了现有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NVH性能低下的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拖变速器悬置结构,支架本体,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车身连接部、第二车身连接部和变速器连接部,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变速器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固定连接成一体;

支架加强板,所述支架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和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加强板的顶部与所述变速器连接部的底部固定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提高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固有频率,减少共振现象的发生,从而改善了汽车变速器悬置系统的NVH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另一视角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汽车中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包括:

支架本体1,所述支架本体包括第一车身连接部11、第二车身连接部13和变速器连接部12,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13的形状均为L形,所述变速器连接部1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13固定连接成一体;

支架加强板2,所述支架加强板2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11和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13固定连接,所述支架加强板2的顶部与所述变速器连接部12的底部固定连接成一体。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整个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为一体结构,具有结构简单和安装空间小的优点,所述支架加强板2与所述支架本体1连成一体,可以减少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变形,通过优化设计,在增加极小的质量的情况下大大增强了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刚度,因此提高了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固有频率,使得汽车变速器的激励频率不易与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固有频率接近或者相等,从而减少了共振现象的产生,最终改善了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NVH性能。

可选的,所述支架加强板2的材质为橡胶,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而采用橡胶材质可以提高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减振能力。

可选的,所述支架本体1的材质为铝合金,当然也可以为其他材质,而采用铝合金材质可以保证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刚度的同时减小了质量,因此提高了固有频率,可更好的改善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NVH性能。

可选的,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11设有若干螺栓通孔111,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13上设有若干螺栓通孔131,通过所述螺栓通孔111和所述螺栓通孔131可以与汽车车身螺栓连接,从而有利于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安装和拆卸。

可选的,所述变速器连接部12上设有若干螺栓通孔121,通过螺栓通孔121可以与汽车变速器螺栓连接,从而有利于所述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的安装和拆卸。

如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一项的汽车变速器悬置支架结构。

可选的,所述汽车的车身3分别和所述第一车身连接部11以及所述第二车身连接部13固定连接,所述汽车的变速器和所述变速器连接部12固定连接。

以上所述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原理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