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850353阅读:310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汽车座椅的技术来源于,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

技术背景

汽车座椅按形状可分为分开式座椅、长座椅;按功能可分为固定式、可卸式、调节式;按乘座人数可分为单人、双人、多人椅。根据座椅的使用性能,从最早的固定式座椅,一直发展到多功能的动力调节座椅,有气垫座椅、电动座椅、立体音响座椅、精神恢复座椅,直到电子调节座椅,按材质分为真皮座椅和绒布座椅等。

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的结构,直接影响着乘坐汽车的舒适度。

在现有的汽车座椅坐垫骨架结构中,为了提高座椅的舒适度,同时,为了保证座椅结构的整体性,坐垫骨架上会通过整节的蛇簧或者整节的钢管进行连接,这种结构的连接方式,在车辆遇到剧烈抖动时,不能满足乘坐人员对舒适度的需求,进一步的,由于采用一体式结构,导致它的强度减小,会增加断裂的可能。

基于此,现有汽车座椅市场上,需要研制出一种能有效提高车辆在剧烈抖动时,也能满足乘坐人员对舒适度的需求,同时,增加坐垫骨架的强度,避免骨架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用以解决上述技术背景中提出的,现有汽车座椅坐垫骨架不能满足乘坐人员对舒适度的需求和骨架结构强度的不够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包括滑动轨道和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上的安装板,所述滑动轨道和所述安装板分别镜像对称设有两个,两个镜像对称安装的安装板之间固定有多个弹簧组件,所述弹簧组件通过多个弹簧和多个连接块组成,多个所述的弹簧组件组成坐垫骨架,所述坐垫骨架设有双层。

优选的,单层的所述坐垫骨架通过六组弹簧组件组成.

优选的,所述弹簧组件通过五根弹簧和四个连接块组成。

优选的,四个所述的连接块分别固定在相邻的所述弹簧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坐垫骨架设计成双层结构,从不仅增加了汽车在陡坡路段座椅的舒适度,同时,较现有的单层结构的坐垫骨架结构更加稳定;同时,利用多个弹簧和多个连接块组合的结构取代现有的整体式蛇簧或钢管结构,从而进一步加强了坐垫骨架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坐垫骨架的实用性。

以下将通过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双层坐垫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单个的弹簧组件结构示意图。

图中:1-滑动轨道;3-安装板;4-坐垫骨架;41-弹簧组件;42-弹簧;43-连接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请参照附图1-3,一种汽车座椅的坐垫骨架,包括滑动轨道1和安装在所述滑动轨道1上的安装板3,所述滑动轨道1和所述安装板3分别镜像对称设有两个,两个镜像对称安装的安装板3之间固定有多个弹簧组件41,所述弹簧组件41通过多个弹簧42和多个连接块43组成,多个所述的弹簧组件41组成坐垫骨架4,所述坐垫骨架4设有双层。

该座椅骨架中,通过利用多个弹簧组件41构成坐垫骨架4,从而有效的增加了坐垫骨架4的结构强度,同时,通过多个弹簧42连接,增加了坐垫骨架4的弹性,增加了座椅的舒适度;进一步的,通过将坐垫骨架4设计成双层结构,从而极大的增加了座椅骨架整体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座椅的实用性。

请着重参照附图2-3,单层的所述坐垫骨架4通过六组弹簧组件41组成,所述弹簧组件41通过五根弹簧42和四个连接块43组成,四个所述的连接块43分别固定在相邻的所述弹簧42之间。

在该坐垫骨架4中,相邻的所述弹簧42之间通过连接块43连接固定,从而相对于现有的整体式的蛇簧和钢管结构,增加了其柔韧性,增加了骨架的连接强度,同时,也增加了车辆在较陡路段的弹性,提高了座椅的舒适度。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某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