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419628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



背景技术:

汽车行驶时发生的碰撞会对人和车都造成巨大的伤害,因此汽车的前后两头都装有塑料保险杠来吸收碰撞产生的能量。后保险杠安装在车辆尾部,起到保护车身碰撞安全的作用。但在实际碰撞过程,最容易损坏的是保险杠支架,保险杠支架是将保险杠与汽车进行连接的部件,如果结构设计不合理,安装不合适,往往很容易损坏,尤其是在保险杠下本体中间位置起支撑和连接作用的支架,因此设计合理的支架结构以及合理的进行安装是防止支架不被损坏,提高支架寿命以及安全的重要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安装牢靠、受力面积大,不易损坏。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总成,包括右支架本体,所述右支架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本体包括:端板、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所述端板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一端,所述端板与所述底板一体连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的两侧,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围成凹槽,所述底板包括安装部、让位部,所述让位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上设有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安装柱孔,所述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形状相同,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柱孔的两侧,所述安装部上还设有多根凸起肋条,所述凸起肋条位于所述底板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侧板上连接有梯形板,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梯形板一体连接,所述梯形板上设有第三安装孔,所述端板上设有网状格栅,所述端板上设有第四安装孔,所述第四安装孔内安装有簧片螺母。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安装柱孔的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柱孔呈梯台状,外周设有加强板。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第二侧板与所述底板一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与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位置安装连接。

进一步,所述让位部与所述安装部倾斜设置,所述让位部朝底板上端面方向倾斜。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以往的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往往是长形结构,通过两颗螺钉就将保险杠和汽车本体进行连接了,极易发生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右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让位部、端板,安装部与保险杠连接,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安装立柱将右支架与保险杠下本体进行连接,端板上的第四安装孔将保险杠下本体与汽车本体进行连接,梯形板上的第三安装孔将保险杠下本体与汽车本体侧壁进行连接,采用这种安装结构,不仅安装牢固,而且受力面积大,不易在受到快速碰撞时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的安装立柱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板;2、端板;3、第一侧板;4、第二侧板;5、第一安装孔;6、第二安装孔;7、安装立柱;8、凸形肋条;9、网状格栅;10、第四安装孔;11、簧片螺母;12、第三安装孔;13、梯形板;14、加强板;101、安装部;102、让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如图1-图3所示,一种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总成,包括右支架本体,所述右支架本体通过螺栓安装在所述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位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右支架本体包括:端板2、底板1、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所述端板2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一端,所述端板2与所述底板1一体连接,所述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分别设置在所述底板1的两侧,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围成凹槽,所述底板1包括安装部101、让位部102,所述让位部102的一端连接所述端板2,另一端连接所述安装部101,所述安装部101上设有第一安装孔5、第二安装孔6、安装柱孔,所述第一安装孔5和第二安装孔6形状相同,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安装柱孔的两侧,所述安装部101上还设有多根凸起肋条,所述凸起肋条位于所述底板1的上端面,所述第一侧板3上连接有梯形板13,所述第一侧板3与所述梯形板13一体连接,所述梯形板13上设有第三安装孔12,所述端板2上设有网状格栅9,所述端板2上设有第四安装孔10,所述第四安装孔10内安装有簧片螺母11。

进一步,所述第一安装孔5、第二安装孔6、安装柱孔的中心位于一条直线上。

进一步,所述安装柱孔呈梯台状,外周设有加强板14。

进一步,所述第一侧板3、第二侧板4与所述底板1一体连接。

进一步,所述底板1的下端面与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位置安装连接。

进一步,所述让位部102与所述安装部101倾斜设置,所述让位部102朝底板1上端面方向倾斜。

以往的后保险杠下本体中间右支架往往是长形结构,通过两颗螺钉就将保险杠和汽车本体进行连接了,极易发生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右支架本体包括安装部、让位部、端板,安装部与保险杠连接,螺钉穿过第一安装孔、第二安装孔、安装立柱将右支架与保险杠下本体进行连接,端板上的第四安装孔将保险杠下本体与汽车本体进行连接,梯形板上的第三安装孔将保险杠下本体与汽车本体侧壁进行连接,采用这种安装结构,不仅安装牢固,而且受力面积大,不易在受到快速碰撞时发生损坏。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