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56633发布日期:2018-06-22 22:39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车辆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及汽车,属于车辆控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新能源客车顶置受电弓充电是多种充电方案之一,能满足大功率快充要求。由于受电弓为顶置,在运营过程中会有枯枝落叶、雨雪积尘、白色垃圾等覆盖到受电弓,影响充电使用。

为解决上述受电弓受杂物覆盖,影响充电的问题,现有主流技术为增加受电弓保护罩,比如公告号为CN206416857U的中国专利文件公开了一种超级电容客车受电弓保护装置,通过方形或者弧形的保护罩遮挡住受电弓,能够使受电弓免于遭受积雪积冰的影响,但由于需要增加比较复杂的机械结构以及控制系统,造成成本增加较多、故障率较高、保护不彻底、仍然会有杂物存在隐患。为了解决上述受电弓保护不彻底的问题,也有采用类似结构但全密闭的技术方案,但会导致更加复杂的系统和更高的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及汽车,用于解决车辆充电接口保护结构复杂以及成本高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包括以下方案:

装置方案一:包括制动储气筒以及设置在车辆充电接口旁侧的出气装置;所述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装置方案二:在装置方案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充电接口旁侧的监测模块以及用于显示监测模块监测信息的显示模块,所述监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模块。

装置方案三、四:分别在装置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的管路还并联设置有选装储气筒,所述选装储气筒的两端设置有控制阀。

装置方案五、六:分别在装置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车辆充电接口的前侧并朝向所述车辆充电接口。

装置方案七、八:分别在装置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控制阀。

装置方案九:在装置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监测模块为摄像头。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以下方案:

汽车方案一:包括车辆充电接口及其清洁装置,所述清洁装置包括制动储气筒以及设置在所述车辆充电接口旁侧的出气装置;所述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通过管路连接。

汽车方案二:在汽车方案一的基础上,还包括用于设置在车辆充电接口旁侧的监测模块以及用于显示监测模块监测信息的显示模块,所述监测模块通信连接所述显示模块。

汽车方案三、四:分别在汽车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的管路还并联设置有选装储气筒,所述选装储气筒的两端设置有控制阀。

汽车方案五、六:分别在汽车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出气装置包括出气口,所述出气口设置在所述车辆充电接口的前侧并朝向所述车辆充电接口。

汽车方案七、八:分别在汽车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的管路中设置有控制阀。

汽车方案九、十:分别在汽车方案一、二的基础上,所述车辆充电接口为车载顶置受电弓。

汽车方案十一:在汽车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监测模块为摄像头。

汽车方案十二:在汽车方案二的基础上,所述显示模块设置在车辆仪表台处。

汽车方案十三、十四:分别在汽车方案三、四的基础上,所述选装储气筒设置在车辆顶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在车辆充电接口的一旁设置一个与车辆制动储气筒相连的出气装置,在车辆制动的过程中,制动储气筒中的气体通过出气装置排出,对车辆充电接口进行清洁,以防止落叶、冰雪等异物堵塞充电接口影响充电效果;本方案控制方法简单,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和控制系统,利用原本直接排出到大气中的“废气”,无需额外动力源,接近零耗能零排放,成本较低。

进一步的,通过在车辆充电接口的一旁设置监测模块,并设置与监测模块通信连接的显示模块,通过该显示模块可随时查看车辆充电接口处是否有异物存在,当需要给车辆充电时,可以通过踩刹车踏板清除掉充电接口处的异物,提高充电效率。

进一步,通过给制动储气筒和出气装置之间的管路并联设置选装储气筒,当车辆充电接口处无异物存在时,可以将制动气体暂时存储在选装储气筒中,以备需要时使用。

进一步,通过将显示模块设置在车辆前端的仪表台处,便于司机在座位上随时查看车辆充电接口处的异物存在情况。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汽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提供汽车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车辆1的车顶上设置有车载受电弓2,该车辆上还设置有与车载受电弓2相对应的清洁装置,其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

清洁装置包括设置在车辆1车顶上的高压空气出气装置3、摄像头4和选装储气筒5,设置在车辆1内的显示模块6和制动踏板7,设置在车辆1的底盘位置的制动储气筒8。出气装置3和制动储气筒8之间通过管路连接,该管路中还设置有控制阀12,选装储气筒5与出气装置3和制动储气筒8之间的管路并联连接,选装储气筒5的两端还设置有控制阀10和11;摄像头4和显示模块6通信连接。

具体的,车载受电弓2属于车辆充电接口的一种,用于与充电站的受电弓导电连接来给车辆充电。当然,作为其他的实施方式,该车载受电弓2也可以是现有技术中其他形式的车辆充电接口,此处不再赘述。

出气装置3设置在车载受电弓2的旁侧,包括出气口,该出气口的具体结构、形状不做特殊限制,可以是圆形出气口、扁平形出气口或者其它结构形状。当司机踩下制动踏板7时,制动储气筒8中的高压气体流向高压气体出气装置3,当高压气体从出气装置3的出气口流出时,高压气体吹扫车载受电弓2表面,对车载受电弓2处存在的异物如落叶、冰雪等进行清洁,以防止在充电时车载受电弓2和充电站受电弓不能良好的导电连接,影响充电效率。

另外,为了避免出气装置3的出气口与车辆行进时形成的空气对流冲突,该出气口布置在车载受电弓2的前部,即布置在车头方向的一侧,出气口朝向后面的车载受电弓2。

摄像头4设置在车载受电弓2的旁侧,该摄像头4与设置在车辆1前部的仪表台上的显示模块6通信连接。该摄像头4用于拍摄车载受电弓上方及周边杂物情况,并将拍摄到的信息传输到显示模块进行显示。司机在不下车的情况下,可以随时通过显示模块6查看车载受电弓2处的异物存在情况,简单方便。该摄像头4可以是常规成熟的普通监控摄像头,也可以是有一定俯仰角或者带云台结构的新型监控摄像头或者其它型式的视频监控设备。该显示模块6不限于仪表台显示器,根据汽车设计发展,也可以显示在抬头显示器HUD等司机能够及时关注的各类显示器上。

制动踏板7安装在车辆1前部的地板上,但不限于传统型式的制动踏板,根据汽车设计发展,也可以是制动按钮等其它触发制动行为的各类控制方式。制动储气筒8安装在车辆1底盘位置,属于现有技术中车辆上现有的结构,具体安装在车桥上的制动气室,但不排除特殊车辆新型制动方式采用的底盘车架等的其它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车载受电弓2的安装位置并不局限于车顶的位置,还可以设置在车的侧面等其他位置。当车载受电弓2的安装位置发生变化时,出气装置3和摄像头4的安装位置也应该相应进行调整,以满足出气装置3对车载受电弓2的清洁要求以及摄像头4对车载受电弓2周围情况的监测要求。

选装储气筒5也可以采用与车辆上现有的制动储气筒8直接串联的形式,此时选装储气筒5的进气口与制动储气筒8的出气口相连,选装储气筒5的出气口连接出气装置3。当然,也可以根据实际应用效果,选择不加装选装储气筒5。

上述车辆充电接口的清洁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车辆1在行驶过程中会经常需要制动,此时司机踩制动踏板7,引起制动储气筒8充气;制动完成后,制动储气筒8会释放高压“废气”到大气中,利用排出的高压空气引至车顶出气装置3,对车载受电弓2进行清洁,保持车辆行驶过程中车载受电弓2的清洁程度。另外,摄像头4采集车载受电弓2的视频信号,并发送到显示模块6进行显示,以便司机观察,十分直观。

由于车辆正常行驶会经常制动,上述的清洁装置会经常执行上述操作,具有持续性,有效避免了积雪、积水结冰、树叶等异物遮盖住车载受电弓的情况。

在入库停车准备充电前,司机可以通过显示模块6观察车载受电弓2的清洁程度,若仍存在遗留杂物,可以原地重复踩踏制动踏板7,形成再次清洁,直至车载受电弓2的清洁程度满足充电要求。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控制选装储气筒5两端的控制阀10和11以及出气装置3和制动储气筒8之间管路中的控制阀12的开合情况,可以控制制动储气筒8中高压气体的流向,控制方法灵活多变。例如,通过控制打开控制阀12,控制闭合控制阀10和11,可以控制高压气体直接通过管路从制动储气筒8流向出气装置3。当观测到车载受电弓2处无异物存在时,通过控制打开控制阀11,控制闭合控制阀10和12,之后再控制闭合控制阀11,可以控制高压气体暂时存储在选装储气筒5中。通过控制打开控制阀11和12,控制闭合控制阀10,之后再控制闭合控制阀11,可以控制部分高压气体存储在选装储气筒5中,部分气体通过管路流向出气装置3。

另外,上述的清洁装置还可以将采集的视频信号存储在硬盘中,在充电时将视频信号传输到管理平台以便管理和分析。存储介质可以是普通硬盘、移动硬盘等其他形式的存储设备,其传输方式可以是WIFI、4G或5G等,存储的视频数据可以自动删除、定期删除或者自动覆盖。

本实用新型利用原本直接排出到大气中的“废气”对车载受电弓进行清洁,无需额外动力源,接近零耗能零排放;所使用的零部件均为成熟的现有常规零部件,不需要复杂的结构和控制系统,成本增加也极低;由于仅在车辆制动系统发生故障时才会产生根本性故障,故障率低。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