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螺旋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617989发布日期:2018-10-09 21:46阅读:1958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螺旋桨。



背景技术:

针对旋翼式陆空两用汽车的推力螺旋桨,目前的制作工艺是多叶桨一体成型,一体式多叶桨结构重量重,制造成本较高。旋翼式陆空两用汽车在使用一体式双叶螺旋桨时,多叶螺旋桨一旦其中一片损坏,则需要更换整个双叶螺旋桨;同时为保证陆空汽车的动力性,往往需要螺旋桨的桨叶结构尺寸设计得很大,由此会导致陆空汽车在公路上行驶时对其他车辆造成干涉,阻碍交通。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低成本、低碳环保、使用寿命长的螺旋桨,其螺旋桨桨叶可折叠。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该种折叠式螺旋桨,具有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外桨盖、内桨盖、第一气动支撑杆、第二气动支撑杆以及发条储能装置,所述第一桨叶、第二桨叶设有安装端,所述安装端由桨叶定位架与桨叶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由所述第一桨叶、第二桨叶的安装端夹在外桨盖、内桨盖之间,所述第一桨叶、第二桨叶的安装端与外桨盖、内桨盖铰接连接,所述外桨盖、内桨盖的中间部分设有横连接圆筒,所述横连接圆筒上均匀分布有螺栓安装孔并且横连接圆筒的内部设有发条储能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桨叶的安装端与上桨盖、内桨盖的连接方式为:第一小转轴依次穿过外桨盖左端的第一轴承、第一槽轮、第一桨叶、安装端的通孔、第二槽轮、内桨盖左端的第二轴承;

所述第二桨叶的安装端与上桨盖、内桨盖的连接方式为:第二小转轴依次穿过外桨盖左端的第三轴承、第三槽轮、第一桨叶、安装端的通孔、第四槽轮、内桨盖左端的第四轴承。

进一步地,所述发条储能装置由第五槽轮、第五轴承、第六轴承、第一发条、第二发条及主转轴组成,主转轴依次穿过第五轴承、第一发条、第五槽轮、第二发条、第六轴承,其中第一发条、二装在第一发条安装孔、二与主转轴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槽轮与第一槽轮之间通过第一牵引索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槽轮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槽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五槽轮与第三槽轮之间通过第二牵引索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槽轮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槽轮上。

进一步地,所述内桨盖设有发条第一定位轴、第二定位轴,第一定位架底部设有第一橡胶定位块,所述第二定位架底部设有第二橡胶定位块。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气动支撑杆底端套接在第一定位轴上,另一端与第一桨叶尾端通过螺栓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气动支撑杆底端套接在第二定位轴上,另一端与第二桨叶尾端通过螺栓铰接连接。

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模具制造成本低。本发明的螺旋桨桨叶可折叠,使陆空汽车存放所需空间减小;第一桨叶、第二桨叶中的一片损坏了不用像一体式双叶螺旋桨那样更换电机上整个桨叶,节约维修成本;同时折叠后的螺旋桨也能很好的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到保护第一桨叶、第二桨叶的作用;最后发条储能装置使用寿命长、环保无污染,大大提高折叠螺旋桨的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与发动机输出轴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分别是本发明的第一桨叶、第二桨叶呈折叠和展开状态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侧面剖视图;

图6是图5第一桨叶处的局部放大视图;

图7是图5横连接圆筒内部局部放大视图;

图8是本发明中气动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桨叶;2-第二桨叶;3-发动机输出轴;4-外桨盖;5-内桨盖;6-大端盖;7-第一小端盖;8-第三小端盖;9-第一牵引索;10-第二牵引索;11-第二定位架;12-第一定位架;13-第二橡胶定位块;14-第一橡胶定位块;15-第二定位轴;16-第一发条;17-第一轴承;18-第一槽轮;19-第一气动支撑杆;20-第二槽轮;21-第二轴承;22-第二小端盖;23-第一定位轴;24-横连接圆筒;25-发条安装孔;26-第四小端盖;27-第四轴承;28-第四槽轮;29-第二气动支撑杆;30-第三槽轮;31-第三轴承;32-第二小转轴;33第一小转轴;34-第五槽轮;35-第一定位卡簧;36-主转轴;37-第五轴承;38-第二定位卡簧;39-第六轴承;40-第二发条;41-活塞杆;42-缸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种折叠式螺旋桨,具有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外桨盖4、内桨盖5,第一气动支撑杆19、第二气动支撑杆29以及发条储能装置。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分别设有第一定位架12和第二定位架11,定位架与桨叶通过螺栓连接而成,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的安装端夹在外桨盖4、内桨盖5之间第一定位架12和第二定位架11与外桨盖4、内桨盖5铰接连接,所述外桨盖4、内桨盖5的中间部分设有横连接圆筒24,横连接圆筒24上均匀分布有螺栓安装孔,发条储能装置位于横连接圆筒24的内部。

第一定位架12与外桨盖4、内桨盖5的连接方式为:第一小转轴33依次穿过外桨盖4左端的第一轴承17、第一槽轮18、第一桨叶1、安装端的通孔、第二槽轮20、内桨盖5、左端的第二轴承21,在发动机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第一桨叶1绕第一小转轴33轴线转动。

第一定位架11与外桨盖4、内桨盖5的连接方式为:第二小转轴32依次穿过外桨盖4左端的第三轴承31、第三槽轮30、第一桨叶1、安装端的通孔、第四槽轮28、内桨盖5左端的第四轴承27,在发动机转动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第二桨叶2绕螺栓二32轴线转动。

发条储能装置包括第五槽轮34、第五轴承37、第六轴承39、第一发条16、第二发条40及主转轴36,所述主转轴36依次穿过第五轴承37、第一发条6、第五槽轮34、第二发条40、第六轴承39,其中第一发条16、第二发条40分别装在第一发条安装孔25、第二发条安装孔43与主转轴36之间,当主转轴转动时第一发条16、第二发条40开始上紧。

第五槽轮34与第一槽轮18之间通过第一牵引索9连接,第一牵引索9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槽轮18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槽轮34上,可以将第一桨叶1旋转产生的动能通过牵引索传递到发条储能装置转化为弹性势能,在发动机停止时发条储能装置释放能量使牵引索产生拉力将第一桨叶1拉到原先位置。

第五槽轮34与第三槽轮30之间通过第二牵引索10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10的一端固定在第三槽轮30上,另一端固定在第五槽轮34上,可以将第二桨叶2旋转产生的动能通过牵引索传递到发条储能装置转化为弹性势能,在发动机停止时发条储能装置释放能量使牵引索产生拉力将第二桨叶2拉到原先位置。

内桨盖5设有第一定位轴23、第二定位轴15,所述第一定位架12底部设有第一橡胶定位块14,所述第二定位架11底部设有第二橡胶定位块13;在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展开时第一橡胶定位块14、第二橡胶定位块13分别与第一定位轴23、第二定位轴15相接触,确保两只桨叶处于共线位置;在折叠时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的内沿紧靠在第一定位轴23、第二定位轴15上。

第一气动支撑杆19底端套接在第一定位轴23上,另一端与第一桨叶1尾端通过螺栓铰接连接;所述第二气动支撑杆29底端套接在第二定位轴15上,另一端与第二桨叶2尾端通过螺栓铰接连接。当桨叶已展开时气动支撑杆伸长并对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起支撑作用,在需要桨叶折叠时气动支撑杆卸去支撑力,随着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的转动活塞杆会逐渐进入缸筒内,第一气动支撑杆19、第二气动支撑杆变29短。

本发明的展开过程:发动机输出轴3在发动机启动后开始转动,由于离心力的作用,第一桨叶1绕第一小转轴33轴线转动同时第二桨叶2在对称端绕第二小转轴32轴线转动;由于第一槽轮18、第三槽轮30分别与第一小转轴33、第二小转轴32过盈连接,第一槽轮18和第二槽轮20会分别随第一小转轴33、第二小转轴32一起转动,第五槽轮34与第一槽轮18之间通过第一牵引索9连接,第五槽轮34与第三槽轮30之间通过第二牵引索10连接,第一牵引索9和第二牵引索10共同拉动第五槽轮34转动,第五槽轮34通过与主转轴36过盈连接使主转轴转动,在主转轴36上的第一发条16和第二发条40逐渐上紧;与此同时,在桨叶展开的过程中,第一气动支撑杆19和第二气动支撑杆29也会随第一桨叶1、第二桨叶2转动分别绕第一定位轴23和第二定位轴15转动,第一气动支撑杆19的活塞杆41与第二气动支撑杆19的活塞杆41也会逐渐伸长;直到第一桨叶1和第二桨叶2完全展开,即第一桨叶1与第二桨叶2共线时,第一橡胶定位块14和第二橡胶定位块13分别与第一定位轴23、第二定位轴15相接触,此时第一桨叶1和第二桨叶2会分别在第一气动支撑杆19和第二气动支撑杆29提供的支撑力下保持展开状态。

本发明的折叠过程:在发动机停止提供动力时,发动机输出轴3逐渐停止转动,此时,首先第一气动支撑杆19和第二气动支撑杆29会卸掉支撑力,第一发条16和第二发条40储存的弹性势能全部释放从而驱动主转轴36转动;然后主转轴36上的第五槽轮34会随主转轴36转动使第一牵引索9和第二牵引索10在第五槽轮34上缠绕,第一牵引索9和第二牵引索10分别拉动第一槽轮18和第三槽轮30转动,从而使第一小转轴33和第二小转轴32转动;最后第一桨叶1和第二桨叶2会分别随第一小转轴33和第二小转轴32绕各自轴线转动,在桨叶转动的过程中气动支撑杆的活塞杆41会逐渐缩短进入缸筒42内,直到第一桨叶1和第二桨叶2内沿靠在定位轴上,此时发条仍具有弹性势能。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