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981971发布日期:2021-05-07 22:57阅读: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座椅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



背景技术: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汽车座椅作为整车的重要零配件,其销售量与整车的产销量密切相关,由于能源汽车的销售,更是带动了汽车座椅的发展,汽车座椅可以为乘坐人员提供更多的舒适度,然而现有技术中的汽车座椅大多数都是无法活动的,乘坐人员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很容易导致疲劳,适用范围太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包括可以调节坐卧角度的坐卧装置,所述坐卧装置安装有用于倚靠防止疲劳的坐垫靠背装置;

所述坐卧装置包括底座体,所述底座体包括底座板,所述底座板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相连接的装置安装体,所述底座板的表面设置有底座调节槽,所述底座调节槽为方体结构凹槽,所述底座板的一端设置有坐卧连接杆,所述坐卧连接杆连接有靠背体,所述靠背体包括靠背板,所述靠背板的底部设置有坐卧连接槽,所述坐卧连接槽为圆形穿口,所述坐卧连接杆与所述坐卧连接槽转动连接,所述靠背板的表面设置有靠背垫安装槽,所述靠背垫安装槽为方体凹槽结构,所述底座板的两侧设置有一号复位槽,所述一号复位槽为环状凹槽结构,所述一号复位槽内套接有一号套接槽,所述一号套接槽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连接有二号复位槽,所述靠背板两侧设置有二号套接槽,所述二号套接槽为环状凹槽结构,所述二号复位槽为圆形穿口,所述二号套接槽与所述二号复位槽套接配合,所述底座板的表面设置有坐卧固定槽,所述坐卧固定槽为圆柱结构凹槽,所述坐卧固定槽内安装有坐卧调节体,所述坐卧调节体设置有坐卧插接体,所述坐卧插接体为圆柱体,所述坐卧插接体与所述坐卧固定槽插接配合,所述坐卧插接体的表面设置有一号调节齿,所述靠背板的表面设置有坐卧调节板,所述坐卧调节板设置有二号调节板,所述一号调节齿与所述二号调节板啮合连接,所述靠背板的顶部设置有头枕安装槽,所述头枕安装槽为圆柱结构凹槽;

所述坐垫靠背装置包括安装于所述底座调节槽内的底部坐垫、所述靠背垫安装槽内的背部靠垫、安装于所述头枕安装槽内的头枕靠垫,所述底部坐垫包括底部滑动体,所述底部滑动体为方体结构,所述底部滑动体的顶部设置有底部卡接体,所述底部卡接体顶部连接有坐垫底板,所述坐垫底板顶部连接有坐垫,所述坐垫的底部设置有板体槽,所述板体槽内安装有所述坐垫底板,所述背部靠垫包括靠垫,所述靠垫的表面设置有靠垫安装体,所述靠垫安装体为方体结构,所述靠垫安装体与所述靠背垫安装槽插接配合,所述头枕靠垫包括头枕,所述头枕设置有头枕安装体,所述头枕安装体为圆柱体,所述头枕与所述头枕安装槽插接配合,所述坐垫、所述靠垫、所述头枕的表面设置有与人体相吻合的弧度。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调节槽内设置有底座卡接体,所述底座卡接体为半圆柱体结构凸起,所述底部滑动体的侧面相应设置有底部滑动槽,所述底部滑动槽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所述底座卡接体与所述底部滑动槽滑动连接。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部滑动体的侧面设置有底部锁定槽,所述底部锁定槽为圆柱结构凹槽,所述底座板的侧面设置有底座锁定体,所述底座锁定体开设有底座锁定穿口,所述底座锁定穿口为圆形穿口,所述底座锁定穿口与所述底座调节槽相连通,所述底座锁定穿口内设置有底座插销体,所述底座插销体为圆柱体,所述底座插销体与所述底部锁定槽插接配合,所述底座插销体设置有底座卡接环,所述底座卡接环为环状凸起,所述底座卡接环与所述底座锁定穿口内卡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坐卧固定槽设置有坐卧卡接槽,所述坐卧卡接槽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所述坐卧插接体的表面相应设置有坐卧卡接体,所述坐卧卡接体为半圆柱体结构凸起,所述坐卧卡接体与所述坐卧卡接槽卡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垫安装体的表面设置有靠垫卡接槽,所述靠垫卡接槽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所述靠背垫安装槽内设置有半圆柱体结构凸起,所述靠垫卡接槽与所述靠背垫安装槽内的半圆柱体结构凸起滑动连接,所述靠背板的表面设置有靠背锁定口,所述靠背锁定口为内部设置有螺纹的圆形穿口,所述靠背锁定口内设置有靠背锁定杆,所述靠背锁定杆表面设置有螺纹,所述靠垫安装体相应设置有靠垫穿口,所述靠垫穿口为圆形穿口,所述靠背锁定杆与所述靠垫穿口插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坐垫底板设置有固定螺栓,所述板体槽内相应设置有板体安全槽,所述板体安全槽为圆柱结构凹槽,所述板体安全槽内设置有螺纹,所述板体安全槽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坐垫底板的底部设置有缓冲体,所述缓冲体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底部连接有滑动体顶板,所述滑动体顶板底部连接有所述底部卡接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滑动体顶板设置有贯穿其表面的底部卡接口,所述底部卡接口为圆形穿口,所述底部卡接体为“t”型圆柱体结构,所述底部卡接体与所述底部卡接口卡接配合。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头枕安装体的表面设置有头枕卡接体,所述头枕卡接体为半圆柱体结构凸起,所述头枕安装槽内相应设置有头枕卡接槽,所述头枕卡接槽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所述头枕卡接体与所述头枕卡接槽卡接配合,所述头枕卡接体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头枕锁定槽,所述头枕锁定槽为圆柱结构凹槽,所述靠背板的表面设置有头枕锁定口,所述头枕锁定口内螺纹连接有头枕锁定杆,所述头枕锁定杆与所述头枕安装槽内部相连通,所述头枕锁定杆与所述头枕锁定槽插接配合,所述头枕锁定杆设置有头枕旋转体。

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靠背锁定杆设置有靠背旋转体,所述靠背旋转体的表面凹凸不平。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该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中,通过滑动连接的底座卡接体、底部滑动槽可实现底部坐垫在底座调节槽内的滑动,即可调节本装置改变坐姿有利于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导致的疲劳,通过缓冲弹簧可使得本装置具有缓冲效能,可提高使用者的乘车舒适度。

2、该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中,通过卡接配合的头枕卡接槽、头枕卡接体可避免头枕靠垫在头枕安装槽内发生转动,设置有插接配合的头枕锁定杆、头枕锁定槽使得头枕靠垫的高度可调节,有利于提高本装置的适用人群范围。

3、该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中,通过卡接配合的坐卧卡接槽、坐卧卡接体可避免坐卧调节体在坐卧固定槽内发生转动,有利于保持坐卧调节体作为调节坐卧枢纽的作用,通过靠垫卡接槽可在靠背垫安装槽内移动便于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相匹配,设置有插接配合的靠背锁定杆、靠垫穿口可将背部靠垫与靠背体保持相对固定。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个标号意义为:

100、坐卧装置;

110、底座体;

111、底座板;112、装置安装体;113、底座调节槽;1131、底座卡接体;114、坐卧连接杆;115、坐卧固定槽;116、坐卧卡接槽;117、坐卧调节体;1171、坐卧插接体;1172、一号调节齿;1173、坐卧卡接体;118、一号复位槽;1181、一号套接槽;1182、复位弹簧;1183、二号复位槽;119、底座锁定体;1191、底座锁定穿口;1192、底座插销体;1193、底座卡接环;

120、靠背体;

121、靠背板;122、坐卧连接槽;123、靠背垫安装槽;124、靠背锁定口;125、靠背锁定杆;1251、靠背旋转体;126、二号套接槽;127、坐卧调节板;1271、二号调节板;128、头枕安装槽;1281、头枕卡接槽;129、头枕锁定口;1291、头枕锁定杆;1292、头枕旋转体;

200、坐垫靠背装置;

210、底部坐垫;

211、底部滑动体;212、底部卡接体;213、坐垫底板;2131、固定螺栓;214、坐垫;2141、板体槽;2142、板体安全槽;215、滑动体顶板;2151、底部卡接口;216、缓冲体;2161、缓冲弹簧;217、底部滑动槽;218、底部锁定槽;

220、背部靠垫;

221、靠垫;222、靠垫安装体;223、靠垫卡接槽;224、靠垫穿口;

230、头枕靠垫;

231、头枕;232、头枕安装体;233、头枕卡接体;234、头枕锁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图10所示,本实施例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易调节坐卧式新能源汽车用座椅,包括可以调节坐卧角度的坐卧装置100,坐卧装置100安装有用于倚靠防止疲劳的坐垫靠背装置200;

坐卧装置100包括底座体110,底座体110包括底座板111,底座板1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与车体相连接的装置安装体112,底座板111的表面设置有底座调节槽113,底座调节槽113为方体结构凹槽,底座板111的一端设置有坐卧连接杆114,坐卧连接杆114连接有靠背体120,靠背体120包括靠背板121,靠背板121的底部设置有坐卧连接槽122,坐卧连接槽122为圆形穿口,坐卧连接杆114与坐卧连接槽122转动连接,靠背板121的表面设置有靠背垫安装槽123,靠背垫安装槽123为方体凹槽结构,底座板111的两侧设置有一号复位槽118,一号复位槽118为环状凹槽结构,一号复位槽118内套接有一号套接槽1181,一号套接槽1181连接有复位弹簧1182,复位弹簧1182连接有二号复位槽1183,靠背板121两侧设置有二号套接槽126,二号套接槽126为环状凹槽结构,二号复位槽1183为圆形穿口,二号套接槽126与二号复位槽1183套接配合,底座板111的表面设置有坐卧固定槽115,坐卧固定槽115为圆柱结构凹槽,坐卧固定槽115内安装有坐卧调节体117,坐卧调节体117设置有坐卧插接体1171,坐卧插接体1171为圆柱体,坐卧插接体1171与坐卧固定槽115插接配合,坐卧插接体1171的表面设置有一号调节齿1172,靠背板121的表面设置有坐卧调节板127,坐卧调节板127设置有二号调节板1271,一号调节齿1172与二号调节板1271啮合连接,靠背板121的顶部设置有头枕安装槽128,头枕安装槽128为圆柱结构凹槽;

坐卧固定槽115设置有坐卧卡接槽116,坐卧卡接槽116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坐卧插接体1171的表面相应设置有坐卧卡接体1173,坐卧卡接体1173为半圆柱体结构凸起,坐卧卡接体1173与坐卧卡接槽116卡接配合,通过卡接配合的坐卧卡接槽116、坐卧卡接体1173可避免坐卧调节体117在坐卧固定槽115内发生转动,有利于保持坐卧调节体117作为调节坐卧枢纽的作用。

靠背锁定杆125设置有靠背旋转体1251,靠背旋转体1251的表面凹凸不平,通过设置有靠背旋转体1251可方便地对靠背锁定杆125进行转动,靠背旋转体1251凹凸不平的表面可避免打滑。

本实施例的坐卧装置100在使用时先将靠背体120调整到适宜角度即将坐卧调节体117内坐卧固定槽115内部推动使得与二号调节板1271相啮合连接的一号调节齿1172脱离后,将靠背体120以坐卧连接杆114为轴转动到适宜角度,转动时将坐卧调节体117拉出即远离坐卧固定槽115使得一号调节齿1172与二号调节板1271相接触并与其卡接配合将靠背体120相对于底座体110保持固定角度。

坐垫靠背装置200包括安装于底座调节槽113内的底部坐垫210、靠背垫安装槽123内的背部靠垫220、安装于头枕安装槽128内的头枕靠垫230,底部坐垫210包括底部滑动体211,底部滑动体211为方体结构,底部滑动体211的顶部设置有底部卡接体212,底部卡接体212顶部连接有坐垫底板213,坐垫底板213顶部连接有坐垫214,坐垫214的底部设置有板体槽2141,板体槽2141内安装有坐垫底板213,背部靠垫220包括靠垫221,靠垫221的表面设置有靠垫安装体222,靠垫安装体222为方体结构,靠垫安装体222与靠背垫安装槽123插接配合,头枕靠垫230包括头枕231,头枕231设置有头枕安装体232,头枕安装体232为圆柱体,头枕231与头枕安装槽128插接配合,坐垫214、靠垫221、头枕231的表面设置有与人体相吻合的弧度。

坐垫底板213设置有固定螺栓2131,板体槽2141内相应设置有板体安全槽2142,板体安全槽2142为圆柱结构凹槽,板体安全槽2142内设置有螺纹,板体安全槽2142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栓2131,通过螺纹连接的固定螺栓2131、板体安全槽2142可保持坐垫214与坐垫底板213的紧密连接。

坐垫底板213的底部设置有缓冲体216,缓冲体216的底部设置有缓冲弹簧2161,缓冲弹簧2161底部连接有滑动体顶板215,滑动体顶板215底部连接有底部卡接体212,通过缓冲弹簧2161可使得本装置具有缓冲效能,可提高使用者的乘车舒适度。

滑动体顶板215设置有贯穿其表面的底部卡接口2151,底部卡接口2151为圆形穿口,底部卡接体212为“t”型圆柱体结构,底部卡接体212与底部卡接口2151卡接配合,通过卡接配合的底部卡接体212、底部卡接口2151可保持滑动体顶板215与底部滑动体211之间的紧密连接。

本实施例的坐垫靠背装置200在使用时先将底部坐垫210移动到适宜位置即将底部滑动体211沿着底座卡接体1131在底座调节槽113内滑动到适宜位置后将底座插销体1192插入底部锁定槽218内保持底部坐垫210与底座体110的相对固定,再移动背部靠垫220到适宜位置即在靠背垫安装槽123内沿着靠背垫安装槽123移动,移动到适宜位置后将靠背锁定杆125螺纹旋入靠垫穿口224内将背部靠垫220与靠背体120保持相对固定,在调节头枕靠垫230的位置即将头枕安装体232在头枕安装槽128内移动到适宜位置后将头枕锁定杆1291螺纹旋入到头枕锁定槽234内保持头枕靠垫230与靠背体120之间的相对固定即可。

进一步的,底座调节槽113内设置有底座卡接体1131,底座卡接体1131为半圆柱体结构凸起,底部滑动体211的侧面相应设置有底部滑动槽217,底部滑动槽217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底座卡接体1131与底部滑动槽217滑动连接,通过滑动连接的底座卡接体1131、底部滑动槽217可实现底部坐垫210在底座调节槽113内的滑动,即可调节本装置改变坐姿有利于避免因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而导致的疲劳。

进一步的,底部滑动体211的侧面设置有底部锁定槽218,底部锁定槽218为圆柱结构凹槽,底座板111的侧面设置有底座锁定体119,底座锁定体119开设有底座锁定穿口1191,底座锁定穿口1191为圆形穿口,底座锁定穿口1191与底座调节槽113相连通,底座锁定穿口1191内设置有底座插销体1192,底座插销体1192为圆柱体,底座插销体1192与底部锁定槽218插接配合,底座插销体1192设置有底座卡接环1193,底座卡接环1193为环状凸起,底座卡接环1193与底座锁定穿口1191内卡接配合,通过插接配合的底座插销体1192、底部锁定槽218可保持底部坐垫210与底座体110之间的相对固定,避免在行驶过程中因底部坐垫210在底座调节槽113内意外移动而导致的行车风险,设置有底座卡接环1193是为了避免底座插销体1192从底座锁定体119内脱落。

再进一步的,靠垫安装体222的表面设置有靠垫卡接槽223,靠垫卡接槽223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靠背垫安装槽123内设置有半圆柱体结构凸起,靠垫卡接槽223与靠背垫安装槽123内的半圆柱体结构凸起滑动连接,靠背板121的表面设置有靠背锁定口124,靠背锁定口124为内部设置有螺纹的圆形穿口,靠背锁定口124内设置有靠背锁定杆125,靠背锁定杆125表面设置有螺纹,靠垫安装体222相应设置有靠垫穿口224,靠垫穿口224为圆形穿口,靠背锁定杆125与靠垫穿口224插接配合,通过靠垫卡接槽223可在靠背垫安装槽123内移动便于与不同体型的使用者相匹配,设置有插接配合的靠背锁定杆125、靠垫穿口224可将背部靠垫220与靠背体120保持相对固定。

此外,头枕安装体232的表面设置有头枕卡接体233,头枕卡接体233为半圆柱体结构凸起,头枕安装槽128内相应设置有头枕卡接槽1281,头枕卡接槽1281为半圆柱体结构凹槽,头枕卡接体233与头枕卡接槽1281卡接配合,头枕卡接体233的表面设置有多个头枕锁定槽234,头枕锁定槽234为圆柱结构凹槽,靠背板121的表面设置有头枕锁定口129,头枕锁定口129内螺纹连接有头枕锁定杆1291,头枕锁定杆1291与头枕安装槽128内部相连通,头枕锁定杆1291与头枕锁定槽234插接配合,头枕锁定杆1291设置有头枕旋转体1292,通过卡接配合的头枕卡接槽1281、头枕卡接体233可避免头枕靠垫230在头枕安装槽128内发生转动,设置有插接配合的头枕锁定杆1291、头枕锁定槽234使得头枕靠垫230的高度可调节,有利于提高本装置的适用人群范围。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发明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发明,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