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034616发布日期:2021-05-11 17:06阅读: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提高,新能源汽车也越来越普及。而电机作为新能源车的动力源对其隔振的要求相对于燃油车更高,因此对悬置衬套的性能要求也更高。对于新能源汽车广泛采用的x轴向布置的悬置衬套结构,其轴向刚度相对较低,容易导致动力系统在加速和减速时轴向位移较大,一方面使悬置衬套寿命降低,同时也会使汽车产生扭矩冲击。



技术实现要素:

为克服现有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有效提升副车架悬置系统轴向刚度的悬置衬套装配结构。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包括通过螺栓依次穿插连接固定的悬置连接支架、悬置衬套、缓冲限位块和螺母,所述悬置衬套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述悬置衬套的前端面设有缓冲凸块,缓冲凸块与悬置连接支架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限位块的边缘内侧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与安装支架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支架的中部设有圆形套管,所述悬置衬套压装在圆形套管内,所述缓冲限位块的缓冲垫与圆形套管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进一步的是,所述悬置衬套包括内骨架和外骨架,以及填充在两者之间的橡胶弹簧结构,所述外骨架靠近悬置衬套前端的一端设有法兰翻边。

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凸块位于法兰翻边外侧,与橡胶弹簧结构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是,所述悬置衬套的内骨架的前后两端分别超出缓冲凸块和外骨架后端。

进一步的是,所述缓冲限位块为中部向内侧凸起的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中部设有供螺栓穿过的通孔,所述缓冲垫位于该条形结构的两端内侧。

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支架为筒状结构,通过压装并焊接固定在汽车副车架横梁的安装孔上。

进一步的是,所述安装孔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轴方向与横梁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支架的外形与该腰形孔一致。

进一步的是,所述圆形套管的后端位于安装支架的后端内,所述缓冲限位块位于圆形套管的后端与安装支架的后端之间的空腔内。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在悬置衬套的前端面设置缓冲凸块,在缓冲限位块的边缘内侧设有缓冲垫,当动力总成产生向前的位移时,通过悬置衬套的缓冲作用和缓冲凸块进行缓冲和限位,避免动力总成产生过渡向前位移,当动力总成产生向后位移时,缓冲限位块将会与圆形套管接触进而实现缓冲和限位,从而有效提升悬置系统的轴向刚度,并通过限位缓冲防止衬套产生过渡位移,提升悬置衬套的疲劳刚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展开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螺栓,2-悬置连接支架,3-悬置衬套,4-缓冲限位块,5-螺母,6-安装支架,7-横梁,31-内骨架,32-外骨架,33-橡胶弹簧结构,34-法兰翻边,35-缓冲凸块,41-缓冲垫,42-通孔,61-圆形套管,71-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包括通过螺栓1依次穿插连接固定的悬置连接支架2、悬置衬套3、缓冲限位块4和螺母5,所述悬置衬套3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所述悬置衬套3的前端面设有缓冲凸块35,缓冲凸块35与悬置连接支架2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限位块4的边缘内侧设有缓冲垫41,缓冲垫41与安装支架6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所述悬置连接支架2采用“l”形结构,支架前端通过三个凸台与动力总成上对应的连接点通过螺栓连为一体。支架后端通过一个凸台与悬置衬套3前端接触,缓冲限位块4贴靠在悬置衬套3后端,在螺栓1和螺母5作用下,使悬置连接支架2、悬置衬套3与缓冲限位块4固定在一起。

传统的悬置衬套安装方式是直接通过外圈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悬置连接支架通过螺栓安装在悬置衬套的内圈上,仅通过悬置衬套本身的结构进行限位缓冲,导致悬置衬套轴向刚度较低,容易出现疲劳损坏。

本技术:
通过在悬置衬套3前端设置缓冲凸块35,在悬置衬套3后端设置缓冲限位块4和缓冲垫41,并且保证缓冲凸块35与悬置连接支架2之间留有缓冲间隙,缓冲垫41与安装支架6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通过悬置衬套3本身进行缓冲,当前后移动超过悬置衬套3的设计要求时,即超过了预留的缓冲间隙,则由缓冲凸块35与悬置连接支架2接触进行限位缓冲或是缓冲限位块4上的缓冲垫41与安装支架6接触实现限位缓冲,从而可有效提升悬置系统的轴向刚度,并通过限位缓冲防止悬置衬套3产生过渡位移,提升悬置衬套3的疲劳刚度。

所述悬置衬套3与安装支架6的固定方式为,在所述安装支架6的中部设有圆形套管61,所述悬置衬套3压装在圆形套管61内,两者采用过盈配合进行固定。有了圆形套管61后,原来预留的缓冲间隙便可设置在缓冲垫与圆形套管的后端面之间。

所述悬置衬套3包括内骨架31和外骨架32,以及填充在两者之间的橡胶弹簧结构33,为了方便悬置衬套3与圆形套管61的安装定位,在所述外骨架32靠近悬置衬套3前端的一端设有法兰翻边34。

为了使缓冲凸块35起到足够的缓冲作用,将所述缓冲凸块35设置在法兰翻边34的外侧,从而对缓冲凸块35起到支撑作用。缓冲凸块35可采用橡胶材质,在制作时可与悬置衬套3本身的橡胶弹簧结构33一体成型。

为满足悬置衬套3的缓冲要求,同时在其前后两端预留出缓冲间隙,最好使悬置衬套3的内骨架31的前后两端分别超出缓冲凸块35和外骨架后端。

与悬置连接支架2后端通过一个凸台与悬置衬套3前端接触的结构类似,所述缓冲限位块4为中部向内侧凸起的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中部设有供螺栓1穿过的通孔42,所述缓冲垫41位于该条形结构的两端内侧。设置中部凸起同样是为了预留出足够的缓冲空间。

为方便生产安装,将所述安装支架6设置为筒状结构,通过压装并焊接固定在汽车副车架的横梁7的安装孔71上。

进一步的,受横梁7以及悬置衬套3和缓冲限位块4的尺寸影响,最好将所述安装孔71设置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轴方向与横梁7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支架6的外形与该腰形孔一致。安装时缓冲限位块4的长度方向与腰线孔长轴方向一致,从而可适当增大缓冲限位块4的尺寸,降低生产和装配的难度,保证限位缓冲性能。

为避免对车架其余部件造成干涉,所述圆形套管61的后端设置在安装支架6的后端内,所述缓冲限位块4位于圆形套管61的后端与安装支架6的后端之间的空腔内,从而可对缓冲限位块4起到一定保护遮挡作用。

本申请所提供的装配结构,可实现悬置衬套轴向前后两个方向的缓冲限位,有利于提升悬置衬套的轴向刚度和疲劳寿命,具有很好的实用性和应用价值。



技术特征:

1.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包括通过螺栓(1)依次穿插连接固定的悬置连接支架(2)、悬置衬套(3)、缓冲限位块(4)和螺母(5),所述悬置衬套(3)固定在安装支架(6)上,所述悬置衬套(3)的前端面设有缓冲凸块(35),缓冲凸块(35)与悬置连接支架(2)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限位块(4)的边缘内侧设有缓冲垫(41),缓冲垫(41)与安装支架(6)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支架(6)的中部设有圆形套管(61),所述悬置衬套(3)压装在圆形套管(61)内,所述缓冲限位块(4)的缓冲垫(41)与圆形套管(61)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悬置衬套(3)包括内骨架(31)和外骨架(32),以及填充在两者之间的橡胶弹簧结构(33),所述外骨架(32)靠近悬置衬套(3)前端的一端设有法兰翻边(34)。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缓冲凸块(35)位于法兰翻边(34)外侧,与橡胶弹簧结构(33)一体成型。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悬置衬套(3)的内骨架(31)的前后两端分别超出缓冲凸块(35)和外骨架(32)后端。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缓冲限位块(4)为中部向内侧凸起的条形结构,该条形结构中部设有供螺栓(1)穿过的通孔(42),所述缓冲垫(41)位于该条形结构的两端内侧。

7.如权利要求2-6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支架(6)为筒状结构,通过压装并焊接固定在汽车副车架的横梁(7)的安装孔(71)上。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安装孔(71)为腰形孔,腰形孔的长轴方向与横梁(7)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安装支架(6)的外形与该腰形孔一致。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圆形套管(61)的后端位于安装支架(6)的后端内,所述缓冲限位块(4)位于圆形套管(61)的后端与安装支架(6)的后端之间的空腔内。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的是汽车领域的一种新能源汽车副车架悬置衬套装配结构,包括通过螺栓依次穿插连接固定的悬置连接支架、悬置衬套、缓冲限位块和螺母,所述悬置衬套固定在安装支架上,所述悬置衬套的前端面设有缓冲凸块,缓冲凸块与悬置连接支架之间留有缓冲间隙,所述缓冲限位块的边缘内侧设有缓冲垫,缓冲垫与圆形套管的后端面之间留有缓冲间隙。当动力总成产生向前的位移时,通过悬置衬套的缓冲作用和缓冲凸块进行缓冲和限位,避免动力总成产生过渡向前位移,当动力总成产生向后位移时,缓冲限位块将会与圆形套管接触进而实现缓冲和限位,从而有效提升悬置系统的轴向刚度,并通过限位缓冲防止衬套产生过渡位移,提升悬置衬套的疲劳刚度。

技术研发人员:饶宇;王乐酉;郝锌;邓启文;张宇江;刘建全;卢成勇;唐海翔;朱思龙;王明波;兰磊;蒋翠;陈磊;胡礼;向用均;王达浪;王梁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建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3
技术公布日:2021.05.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