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座椅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302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是向所述至少一方的部件突出的部分即可。
[0149]另外,在用连结支架11连结座椅靠背框架I和座椅衬垫框架2的状态下,形成于连结支架11的内侧面的突出部Xa被配置于倾斜单元10的外罩1a附近。另外,突出部Xa向座椅衬垫框架2的侧部框架6突出。并且,在本座椅S中,突出部Xa为沿着圆形状的外罩1a的外缘,呈圆弧状延伸的筋部。由于如此沿着外罩1a的外缘的筋作为突出部Xa而形成,所述筋部的延伸长度的部分,可有效抑制粘接剂的变形。结果,可进一步提高连结支架11和侧部框架6之间的粘接强度。
[0150]另外,如图17所示,在用连结支架11连结座椅靠背框架I和座椅衬垫框架2时,突出部Xa位于前后方向上比侧部框架6的后端缘更稍微位于前侧的位置。并且,侧部框架6的后端缘也沿外罩1a的外缘呈圆弧形状。因此,形成于连结支架11的作为突出部Xa的筋部,沿侧部框架6的后端而形成。
[0151]另外,连结支架11的内侧面,即,粘接面Sc中,与侧部框架6相对的部分大致全面都涂有粘接剂。换言之,被连结支架11中与侧部框架6相对的部分,和侧部框架6夹住的空间全区域内都形成有粘接剂层G1。
[0152]—方面,如图16及17所示,连结支架11内,与侧部框架6之间夹着粘接剂层Gl的区域中,形成有在与作为突出部Xa的筋部相交叉的方向较长的长孔lib。在本座椅S中,在上下方向上不同的位置形成有2个长孔lib。另外,关于长孔Ilb的个数,可以设定任意个数。
[0153]而且,从上述各长孔Ilb中露出粘接剂层Gl的一部分。从长孔Ilb露出的粘接剂层G1,从该长孔Ilb的外缘部绕向宽度方向内侧并硬化。即、连结支架11以作为粘接面Sc的内侧面抵接侧部框架6,由于粘接剂从所述长孔Ilb露出并从该长孔Ilb的外缘部绕回宽度方向内侧,并硬化,使粘接进一步变得强固。
[0154]在此,长孔Ilb的长度方向与作为突出部Xa的筋部交叉。如此,若长孔Ilb的长度方向与作为突出部Xa的筋部交叉,即使施加了与该筋部垂直的负荷,也能使连结支架11和侧部框架6的粘接状态保持稳定。
[0155]具体说明的话,在连结支架11上仅具备作为突出部Xa的筋部时,若向连结支架11输入与该筋部垂直相交的负荷,连结支架11易从侧部框架6上剥离。针对此情况,形成有与筋部相交叉的长孔11b,若通过从该长孔Ilb的外缘部绕到宽度方向的内侧的粘接剂粘接连结支架11和侧部框架6,对于在与筋部垂直相交的方向施加负荷,可以确保充分的粘接强度。结果,可使连结支架11和侧部框架6的粘接状态稳定。
[0156]符号说明
[0157]S主座椅
[0158]Sh座椅主体
[0159]SI座椅靠背
[0160]S2座椅衬垫
[0161]S3 头枕
[0162]F座椅框架
[0163]Xl第I部件
[0164]X2第2部件
[0165]Sc粘接面
[0166]Sd非粘接面
[0167]Xa突出部
[0168]Gl粘接剂层
[0169]Vsl第I假想平面
[0170]Vs2第2假想平面
[0171]Va假想直线
[0172]I座椅靠背框架
[0173]2座椅衬垫框架
[0174]4滑动导轨机构
[0175]4a可动导轨
[0176]4b连杆支持突起
[0177]4d连杆支持突起
[0178]5高度调整机构
[0179]6侧部框架
[0180]10倾斜单元
[0181]1a 外罩
[0182]11连结支架
[0183]Ila 法兰
[0184]Ilb 长孔
[0185]22侧边框架
[0186]25小齿轮
[0187]30后侧连杆
[0188]31扇形齿轮
[0189]34c,34d 销孔
[0190]35连结管
[0191]36接合部件
[0192]36a筒状部
[0193]36b 基部
[0194]36c嵌合突起
[0195]36d 凸部
[0196]36e圆弧状曲面区域
[0197]36f平面区域
[0198]40前侧连杆
[0199]41c,41d 销孔
[0200]41g连结孔
[0201]41h 切口部
[0202]42连结管
[0203]43连结销
[0204]43a 销头
[0205]43b销主体
[0206]43c爪状突起
[0207]61框架后侧轴销
[0208]62导轨后侧轴销
[0209]65框架前侧轴销
[0210]66导轨前侧轴销
[0211]72金属衬套
【主权项】
1.一种具备由粘接剂接合的第I部件及第2部件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第I部件的粘接面向所述第2部件突出的突出部,为从所述突出部的突出方向的一端到另外一端为被收拢于所述粘接面的外缘内侧的状态; 通过介于所述第I部件及第2部件之间的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包围所述突出部,并抵接于所述突出部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粘接面上设置有若干个所述突出部; 所述第I部件具备,从所述粘接面上、夹在若干个所述突出部之间的部分突出的第2突出部; 所述第2部件,具备嵌合所述第2突出部的嵌合孔。
3.根据权利要求2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突出部相对于与所述粘接面垂直相交的第I假想平面为对称,且,相对于与所述粘接面及所述第I假想平面垂直相交的第2假想平面为对称的形状; 在所述第2突出部的外周面中,在与最远离所述第I假想平面及所述第2假想平面的交叉线的区域以外的区域对面的位置上具备所述突出部。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的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突出部从所述突出方向看,为呈弯曲形状的筋部。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的任意一项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具备乘客就座的座椅主体; 以及具备为了支持所述座椅主体使其可相对位于所述座椅主体下方的基座部件升降,设置于所述车用座椅的宽度方向的两端的连杆部件; 具备配置于所述宽度方向上所述连杆部件之间的管部件; 进一步具备连结所述连杆部件及所述管部件的连结部件; 所述第I部件为所述连结部件,所述第2部件为所述连杆部件时,所述突出部和所述连结部件为一体成形。
6.根据权利要求5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杆部件上形成有贯通孔; 所述连结部件具备,在所述粘接面中,从与设置有所述突出部的部分不同的部分突出,并嵌合于所述贯通孔的嵌合突起; 所述嵌合突起的外周面中,至少有一部分区域为平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部件具备: 具备作为一个侧面的所述粘接面的基部; 在所述连结部件插入所述管部件内部的状态下,与形成于所述管部件的被啮合部相啮合,并限制所述连结部件相对于所述管部件旋转的限转部; 所述限转部形成于,位于所述基部上与所述粘接面相反侧的位置上的非粘接面上;所述基部中,所述限转部形成于所述非粘接面上的区域,与所述突出部形成于所述粘接面上的区域相互不同。
8.根据权利要求6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贯通孔的外缘部上形成有切口部; 所述连结部件具备,在所述嵌合突起嵌合于所述贯通孔时,配置于所述切口部内,限制所述连结部件相对所述连杆部件旋转的限转部; 所述连杆部件的一端部上,形成有为了将所述连杆部件紧固于所述座椅主体上而形成的圆孔状的第I紧固孔; 所述连杆部件的另一端部上,形成有为了将所述连杆部件紧固于所述基座部件而形成的圆孔状的第2紧固孔; 所述切口部为不延伸至所述第I紧固孔的中心和所述第2紧固孔的中心连成的假想直线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4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具备: 所述车用座椅的座椅靠背上所具备的座椅靠背框架; 所述车用座椅的座椅衬垫上所具备的座椅衬垫框架; 具备固定于所述座椅靠背框架上的外罩的倾斜单元; 通过被固定于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及所述外罩上,连结所述座椅靠背框架及所述座椅衬垫框架的连结支架; 所述第I部件为所述连结支架,所述第2部件为所述座椅衬垫框架及所述外罩中至少一方的部件时,所述突出部向所述至少一方的部件突出,且,为沿所述外罩的外缘的筋部。
10.根据权利要求4或9记载的车用座椅,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I部件中,与所述第2部件之间夹着所述粘接剂层的区域中,形成有在与所述筋部交叉的方向上较长的长孔; 从所述长孔露出所述粘接剂层的一部分。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在设置有为了用粘接剂粘接第1部件及第2部件,从第1部件的粘接面向第2部件突出的突出部的结构中,无论负荷作用于哪个方向,都可限制粘接剂的变形,使第1部件及第2部件的接合状态保持稳定的车用座椅。在具备用粘接剂接合的第1部件(X1)及第2部件(X2)的车用座椅(S)中,从第1部件(X1)的粘接面(Sc)向第2部件(X2)突出的突出部(Xa),为从所述突出部(Xa)的突出方向的一端到另一端处于被收拢于粘接面(Sc)的外缘内侧的状态,通过介于第1部件(X1)和第2部件(X2)之间的粘接剂形成的粘接剂层(Gl)包围所述突出部(Xa),并抵接于突出部(Xa)的外周面。
【IPC分类】B60N2-16, B29C65-52, B60N2-22, B60N2-44
【公开号】CN104619552
【申请号】CN201380047541
【发明人】古田将也
【申请人】提爱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5月13日
【申请日】2013年9月12日
【公告号】US20150246624, WO2014042204A1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