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击吸收机构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51789阅读:来源:国知局
凹部54的底面中央,也可以如图5(B)所示,在凹部54的底面中央呈环状地形成V字槽54v,并在该V字槽54v的内侧形成突起54t。这样,由于木材25的轴向上的一端部被收纳在按压板部30的按压面32的凹部54中,因此,在承受碰撞载荷F而使木材25压塌时,上述木材25等不容易倒塌。
[0044]此外,如图6所不,也可以将同时与木材25和筒状构件23的一端部相嵌的凹部64形成在按压板部30的按压面32上。
[004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载荷吸收件,例示了木材25,但也可以使用金属系的发泡件等来代替木材25。
[0046]此外,示出了将按压板部30设置于侧方构件5 —侧的例子,但也可以设置于保险杠加强件3 —侧。另外,也可以将按压板部30设置在侧方构件5和保险杠加强件3这两者上。
[0047]另外,也可以在按压板部30的按压面32上形成多个凸部,并使被压塌的木材25嵌合在凸部与凸部之间。
[0048]以下,基于图7(A)至图10,对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机构70进行说明。例如,如图4(A)及图4(B)所示,在构成冲击吸收部20的木材25完全压塌的状态下,即便再对木材25施加碰撞载荷F,也很难利用上述木材25对上述碰撞载荷F进行吸收。在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机构70中,以不使构成冲击吸收部20的木材25完全压塌,在施加碰撞载荷F的过程中木材25能对碰撞载荷F进行吸收为目的。在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机构70中,对与第一实施方式的冲击吸收机构10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符号,而省略说明。
[0049]在冲击吸收机构70中,如图7 (A)所示,在侧方构件5的按压板部30的中央形成有方形开口 37,在该方形开口 37的里侧设置有供被压塌的木材25进入的空间38。方形开口 37与冲击吸收部20的木材25同样地形成为截面呈正方形。此外,在木材25的构成截面的正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设定为例如40mm的情况下,将方形开口 37的构成截面的正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设定为30mm。此外,上述空间38同样地形成为截面呈正方形,上述空间38的构成正方形的一条边的长度尺寸设定为比方形开口 37的一条边的长度尺寸大的值。另夕卜,构成冲击吸收部20的木材25以及筒状构件23在使轴心与按压板部30的方形开口 37以及空间38 —致的状态下,以相同的相位固定在上述按压板部30的按压面32上。此外,冲击吸收部20的端面的一部分以与按压面32的一部分面接触的状态固定。
[0050]藉此,在碰撞载荷F经由保险杠加强件3而沿轴向施加到冲击吸收部20的筒状构件23和木材25时,如图7 (B)所示,筒状构件23和木材25沿轴向压塌。此时,由于木材25的一部分经过按压板部30的方形开口 37进入空间38,因此,上述木材25不会被完全压塌到无法吸收碰撞载荷F的状态。因而,在施加碰撞载荷F的过程中,木材25能对碰撞载荷F进行吸收。另外,由于被压塌的木材25与按压板部30的方形开口 37相嵌,因此,即便碰撞载荷F解除,冲击吸收部20也不会从保险杠加强件3与侧方构件5的按压板部30之间脱开。
[0051]图8?图10表示变形例的冲击吸收机构70的横向剖视图。即,在图8的冲击吸收机构70中,构成冲击吸收部20的木材25以及筒状构件23的基端部被插入到形成于侧方构件5的前端内侧的空间5s内。在侧方构件5的前端部和冲击吸收部20 (木材25、筒状构件23)的基端部的规定位置处,形成有在左右方向上贯通的螺栓孔5b、23c、25b。此外,通过例如将螺栓B穿通上述螺栓孔5b、23c、25b中,并将螺母N与上述螺栓B旋紧,从而将侧方构件5与收纳在上述侧方构件5的前端内侧的冲击吸收部20的基端部连接。侧方构件5的前端部有时也称为按压部,螺栓B、螺母N等有时也称为连接机构。
[0052]通过上述结构,由于承受碰撞载荷F而被压塌的木材25的一部分会进入侧方构件5的空间5s内,因此,不会被完全压塌到无法吸收碰撞载荷F的状态。此外,由于冲击吸收部20的基端部通过螺栓B、螺母N连接到侧方构件5的前端部,因此,冲击吸收部20不会从保险杠加强件3与侧方构件5之间脱开。
[0053]在此,在图8中,示出了将冲击吸收部20的木材25和筒状构件23插入到侧方构件5的前端内侧的例子,但如图9所示,也可以将筒状构件23的凸缘部23f与侧方构件5的前端凸缘部5f连接,仅将木材25插入侧方构件5的前端内侧。
[0054]此外,如图10所示,也可以将具有空间38的按压板部30固定于侧方构件5的前端,并将冲击吸收部20的基端部收纳到上述按压板部30的空间38,以通过螺栓B、螺母N将上述冲击吸收部20和按压板部30连接。
【主权项】
1.一种冲击吸收机构,设置在直接承受碰撞载荷的车辆的载荷承受构件与车辆的骨架构件之间,以使施加到所述骨架构件的碰撞载荷减轻,所述冲击吸收机构包括:筒状构件,该筒状构件构成为沿轴向承受通过所述载荷承受构件施加的碰撞载荷,并能沿轴向压塌;以及载荷吸收件,该载荷吸收件构成为收纳在所述筒状构件中以承受所述碰撞载荷,并能与所述筒状构件一起沿轴向压塌,通过解除所述碰撞载荷,所述载荷吸收件能从被压塌后的状态朝复原方向膨胀一定量, 其特征在于, 在承受所述碰撞载荷时从轴向对所述载荷吸收件进行按压的、所述载荷承受构件一侧的按压部和所述骨架构件一侧的按压部中的至少一方上,设置有供被压塌的所述载荷吸收件的一部分进入的空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间是与被压塌的所述载荷吸收件相嵌的凹部。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部上设置有与压塌前的所述载荷吸收件的轴向上的端面抵接的按压面,在所述按压面的一部分上形成有所述凹部。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部上形成有对所述载荷吸收件的轴向上的一端部进行收纳的凹部。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凹部中的、凹部内底面或内侧面上形成有突起。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按压部上,设置有与压塌前的所述载荷吸收件的轴向上的端面抵接的按压面,并在所述按压面的一部分上形成开口, 被压塌后的所述载荷吸收件的一部分穿过所述开口,进入所述空间。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按压部上,形成有对所述载荷吸收件的轴向上的一端部进行收纳的空间,所述载荷吸收件的一端部预先被收纳在所述空间的一部分中,并通过连接机构将所述载荷吸收件的一端部与所述按压部连接。8.如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冲击吸收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载荷吸收件是以年轮的轴心方向沿着所述筒状构件的轴向的方式收纳在所述筒状构件中的木材。
【专利摘要】本发明的冲击吸收机构(10)包括:筒状构件(23),该筒状构件构成为沿轴向承受通过载荷承受构件(3)施加的碰撞载荷,并构成为能在碰撞载荷的作用下沿轴向变形;以及载荷吸收件(25),该载荷吸收件构成为收纳在所述筒状构件(23)中,并在碰撞载荷的作用下与筒状构件(23)一起沿轴向压塌,通过解除碰撞载荷,所述载荷吸收件能从被压塌后的状态朝复原方向膨胀一定量,在承受碰撞载荷时从轴向对载荷吸收件(25)进行按压的骨架构件(5)一侧的按压部上,设置有供被压塌后的载荷吸收件(25)的一部分进入的空间。
【IPC分类】F16F7/12, B60R19/26, B60R19/34, B60R19/24
【公开号】CN104968535
【申请号】CN201380059496
【发明人】西村拓也, 三浦寿久
【申请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3年11月14日
【公告号】EP2921354A1, WO2014077314A1
当前第3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