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509513阅读:386来源:国知局
车辆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具有雨刷装置的车辆。
【背景技术】
[0002]专利文献1公开了具有雨刷装置的以往车辆。
[0003]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车辆的尾门上安装有对后窗面板进行擦拭的雨刷装置。雨刷装置由安装在尾门上的枢轴、和安装在该枢轴上且对后窗面板的表面进行擦拭的雨刷片构成。
[0004]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车辆中,在车身的后部安装有尾门。在该尾门上安装有左右对开的车门。尾门沿上下方向摆动,左右对开的车门沿左右方向摆动。
[0005]在专利文献2所示的车辆的车门上安装有窗面板,为了擦拭该窗面板而考虑到采用专利文献1所示的雨刷装置。此时,若为了擦拭各个窗面板而在各个车门上安装雨刷装置,则部件成本变高。另一方面,在将雨刷装置仅设有1个的情况下,仅能够擦拭一侧窗面板,在得到良好视野这方面还具有改良余地。
[0006]在先技术文献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5902号公报
[0008]专利文献2:日本实用新型登记第2514650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09]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即使部件数量少也能够得到良好视野的技术。
[0010]根据技术方案1的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其具有:彼此相邻地形成在车身上的窗开口部以及副窗开口部;覆盖上述窗开口部的窗面板;覆盖上述副窗开口部的副窗面板;和对上述窗面板和上述副窗面板的双方进行擦拭的雨刷装置,上述雨刷装置具有雨刷片,该雨刷片越过上述窗面板与上述副窗面板之间的边界,能够从上述窗面板到上述副窗面板连续进行擦拭。
[0011 ] 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优选为,将从上述窗开口部向着上述副窗开口部延伸的方向作为相邻方向,上述窗开口部的相邻方向上的长度比上述副窗开口部的相邻方向上的长度长,上述雨刷装置还具有上述雨刷片的枢轴,上述枢轴与上述边界相比位于上述窗开口部侧。
[0012]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窗开口部以及上述副窗开口部在上述车身的后表面沿车宽方向相邻地形成,上述边界与车宽方向中央相比向车宽方向一端侧偏倚。
[0013]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枢轴设在与上述边界相比离车宽方向中央更近的部位。
[0014]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优选为,将上述副窗面板中的能够从车外视觉确认车内的部位作为可视觉确认部,上述雨刷片设定为将上述副窗面板的可视觉确认部跨过的长度。
[0015]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窗面板设置为能够相对于上述副窗面板移动,当上述雨刷装置停止时上述雨刷片与上述边界相比位于上述窗面板侧。
[0016]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窗面板通过铰链以向着车外侧打开的方式被支承,上述铰链沿着上述边界设置。
[0017]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雨刷片在第1反转位置以及第2反转位置的2个反转位置进行反转,并且在这些反转位置之间往复,上述第1反转位置的一部分与上述边界重叠。
[0018]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雨刷片在第1反转位置以及第2反转位置的2个反转位置进行反转,并且在这些反转位置之间往复,上述第1反转位置的上述枢轴侧的端部与上述边界重叠。
[0019]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窗面板的缘由与该窗面板的厚度中央相比位于上述窗面板的表面侧且最接近于上述副窗面板的窗面板前端部、从该窗面板前端部延伸直到上述窗面板的表面的第1倒角部、和从上述窗面板前端部延伸直到窗面板的背面的第2倒角部构成,以沿着上述窗面板的表面的方向为基准,上述第2倒角部的长度比上述第1倒角部的长度长。
[0020]在技术方案11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副窗面板的缘具有与上述窗面板的厚度方向中央相比位于上述副窗面板的表面侧且与上述窗面板最邻近的副窗面板前端部、从该副窗面板前端部延伸直到上述副窗面板的表面的第3倒角部、和从上述副窗面板前端部延伸直到上述副窗面板的背面的第4倒角部,以沿着上述副窗面板的表面的方向为基准,上述第4倒角部的长度比上述第3倒角部的长度长。
[0021]在技术方案12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副窗面板的缘具有与上述窗面板的厚度方向中央相比位于上述副窗面板的背面侧且与上述窗面板最邻近的副窗面板前端部、从该副窗面板前端部延伸直到上述副窗面板的表面的第3倒角部、和从上述副窗面板前端部延伸直到上述副窗面板的背面的第4倒角部,以沿着上述副窗面板的表面的方向为基准,上述第4倒角部的长度比上述第3倒角部的长度短。
[0022]在技术方案13的发明中,优选为,从上述副窗面板的背面到上述窗面板的背面的范围内设有密封部件,上述密封部件由安装在上述副窗面板的背面上的安装基部、和从该安装基部一体地向上述窗面板侧延伸的密封唇构成,上述密封唇的前端与安装在上述窗面板的背面侧的被安装部件的端部相比配置在副窗面板侧。
[0023]在技术方案14的发明中,优选为,上述窗面板以能够沿上述副窗面板的厚度方向相对位移的方式设在上述车身上。
[0024]在技术方案15的发明中,优选为,在上述车身上形成有第1车门开口,并且安装有对该第1车门开口进行开闭的第1车门,在上述第1车门上形成有第2车门开口,并且安装有对该第2车门开口进行开闭的第2车门,上述窗面板安装在上述第2车门上,上述副窗开口部形成在上述第1车门上。
[0025]发明效果
[0026]在技术方案1的发明中,雨刷装置具有越过窗面板和副窗面板之间的边界并能够从窗面板到副窗面板连续进行擦拭的雨刷片。雨刷片以越过窗面板与副窗面板之间的边界的方式动作。由于以越过边界的方式动作,所以能够通过1个雨刷装置来擦拭窗面板以及副窗面板的各表面。通过将雨刷装置设为1个,能够抑制部件成本。而且,能够通过较少的部件数量得到良好视野。
[0027]副窗面板以将与窗开口部相邻的副窗开口部覆盖的方式构成。能够通过1个雨刷片来擦拭窗面板以及副窗面板的各表面。与对窗面板以及副窗面板分别使用雨刷片的情况相比,能够削减部件数量,并能够降低部件成本。
[0028]在此基础上,能够不使用镶条或填充部件等而使窗面板和副窗面板接近。由此,提高外观,并确保广阔视野。
[0029]在技术方案2的发明中,枢轴与边界相比位于窗开口部侧,窗开口部的相邻方向上的长度比副窗开口部的相邻方向上的长度长。假设,在与相邻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是固定的。在该情况下,窗开口部的面积变得比副窗开口部的面积大。另外,在窗开口部比副窗开口部大的情况下,窗面板变得比副窗面板大。枢轴位于面积大的窗开口部侧。由此,能够将窗面板的擦拭面积扩大得比副窗面板的擦拭面积宽阔。能够确保与各个窗面板的尺寸配合的擦拭面积。即,能够使擦拭面积最大化。
[0030]在技术方案3的发明中,边界与车辆后表面的车宽方向中央相比向车宽方向一端侧偏倚。在通常的车辆上,在车室前部的车宽中央安装有内后视镜。内后视镜的中央是对于乘员来说易于视觉确认的部位,对视觉确认性的影响大。通过使边界偏倚,而能够防止边界映入至内后视镜的中央。由此,能够使经由内后视镜得到的视野为良好。
[0031 ] 在技术方案4的发明中,枢轴设在与边界相比离车宽方向中央近的部位。即,枢轴设在边界与车宽方向中央线之间。像这样,通过将枢轴设在离车宽方向中央近的部位上,能够确保雨刷片的宽阔的擦拭面积。
[0032]在技术方案5的发明中,雨刷片设定为将副窗面板的可视觉确认部跨过的长度。对于擦拭面积比窗面板的表面小的副窗面板的表面,能够确保充分的擦拭面积。
[0033]在技术方案6的发明中,窗面板设置为能够相对于副窗面板相对移动。在此基础上,当雨刷装置停止时,雨刷片与边界相比位于窗面板侧。即,当雨刷装置停止时,枢轴以及雨刷片均配置于窗面板侧。假设,在枢轴位于窗面板侧且雨刷片位于副窗面板侧的情况下,当使窗面板移动时,雨刷片有时会妨碍窗面板的移动。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将枢轴以及雨刷片均配置于相同部件即窗面板侧。由此,能够确保窗面板的顺畅移动。
[0034]在技术方案7的发明中,窗面板以向着车外侧打开的方式由沿着边界设置的铰链支承。沿着边界设有铰链,由此在使窗面板摆动的情况下,能够防止副窗面板发生干扰。在此基础上,雨刷片没有跨过边界,由此即使在窗面板接近于副窗面板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雨刷片干扰窗面板的摆动。
[0035]在技术方案8的发明中,雨刷片反转的第1反转位置的一部分与边界重叠。通常在雨刷片的前端上安装有雨刷片胶条。在第1反转位置与边界重叠的位置上,雨刷片胶条的前端处于不与窗面板以及副窗面板的各表面接触的状态。在雨刷片的移动方向反转的第1反转位置上,也需要使雨刷片胶条的前端反转。通过将雨刷片胶条的前端设为不与窗面板以及副窗面板的各表面接触的状态,而能够容易地使雨刷片胶条的前端反转。
[0036]在技术方案9的发明中,雨刷片反转的第1反转位置的枢轴侧的端部与边界重叠。通常在雨刷片的前端安装有雨刷片胶条。在雨刷片与边界交叉的情况下,雨刷片胶条的磨损有可能比其他部位快。但是,通过使摆动动作时的移动量最少的枢轴侧的端部与边界重叠,来抑制雨刷片胶条的磨损。由此,能够抑制擦拭性因磨损而降低所导致的视觉确认性的降低。
[0037]在技术方案10的发明中,窗面板前端部与面板的厚度中央相比位于窗面板的表面侧。在此基础上,从窗面板前端部延伸到窗面板的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