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及非充气安全轮胎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8742954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面积之和。支撑结构的内环10与轮辋接触,外 环20承载胎面60。内环10轴向和/或周向设置防滑凸起50。
[0031] 第一减震孔31为半月形,第二减震孔32为弧形,第一减震孔31弓形方向朝向外 环,第二减震孔32弓形方向朝向内环,两减震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减震孔的半 径Rl<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80° <第一减震孔的弦切角α1<1〇〇°,40° <第二减震 孔的弦切角α2 <90°。多个支撑体30支撑于内环10和外环20之间,多个支撑体30中 间设置散热中孔40。根据轮胎大小和胎面厚度不同,散热中孔40延伸到外环20的中部和/ 或延伸到内环10的中部,并且散热中孔40为一个(如图3所示)或多个(如图4所示)。
[0032] 实施例2 :
[0033]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其支撑结构包括内环10、外环20以及连接 内环10、外环20的支撑体30,支撑体30为环状结构,其内圆周上设置至少3个沿内环周向 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孔31,其外圆周上设置与第一减震孔31相对应的第二减震孔32,第一 减震孔31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减震孔32的面积之和。支撑结构的内环10与轮辋接触,外 环20承载胎面60。内环10轴向和/或周向设置防滑凸起50。
[0034] 第一减震孔31为半月形,第二减震孔32为弧形,第一减震孔31弓形方向朝向外 环,第二减震孔32弓形方向朝向内环,两减震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减震孔的半 径Rl<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80° <第一减震孔的弦切角α1<1〇〇°,40° <第二减震 孔的弦切角α 2 < 90°。支撑体3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减震孔31和第二减震孔32中间、沿 周向分布的第三减震孔33,第三减震孔33为半月形,第三减震孔33均匀设置在第二减震孔 32的间隙内,50° <第三减震孔的弦切角α3< 90°,第三减震孔33弓形方向朝向内环, 第一减震孔的半径Rl <第三减震孔R3的半径<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多个支撑体30支 撑于内环10和外环20之间,多个支撑体30中间设置散热中孔40。根据轮胎大小和胎面厚 度不同,散热中孔40延伸到外环20的中部和/或延伸到内环10的中部,并且散热中孔40 为一个(如图3所示)或多个(如图4所示)。
[0035] 实施例3 :
[0036] 如图1和2所示,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其支撑结构包括内环10、外环20以及连接 内环10、外环20的支撑体30,支撑体30为环状结构,其内圆周上设置至少3个沿内环周向 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孔31,其外圆周上设置与第一减震孔31相对应的第二减震孔32,第一 减震孔31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减震孔32的面积之和。支撑结构的内环10与轮辋接触,外 环20承载胎面60。内环10轴向和/或周向设置防滑凸起50。
[0037] 第一减震孔31为半月形,第二减震孔32为弧形,第一减震孔31弓形方向朝向外 环,第二减震孔32弓形方向朝向内环,两减震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第一减震孔的半 径Rl<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80° <第一减震孔的弦切角α1<1〇〇°,40° <第二减震 孔的弦切角α 2 < 90°。支撑体30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减震孔31和第二减震孔32中间、沿 周向分布的第三减震孔33,第三减震孔33为半月形,第三减震孔33均匀设置在第二减震 孔32的间隙内,50° <第三减震孔的弦切角α3 <90°,第三减震孔33弓形方向朝向内 环,第一减震孔的半径Rl <第三减震孔R3的半径<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支撑体30还 包括设置在第二减震孔32和第三减震孔33中间、沿周向分布的第四减震孔34,第四减震 孔34沿着第二减震孔32中心与第一减震孔31中心连线左右对称设置,且任意两个对称的 第四减震孔34与第二减震孔32共同形成第一 "Υ"形结构。任意一第四减震孔34与其相 邻但不对称的第四减震孔34之间沿外环设置第五减震孔35,60° <第五减震孔的弦切角 α 5 < 90°,第三减震孔的弦切角α 3 <第五减震孔的弦切角α 5,第五减震孔半径R5 <第 二减震孔的半径R2,第五减震孔35与相邻的第四减震孔34共同形成第二"Υ"形结构。多 个支撑体30支撑于内环10和外环20之间,多个支撑体30中间设置散热中孔40。根据轮 胎大小和胎面厚度不同,散热中孔40延伸到外环20的中部和/或延伸到内环10的中部, 并且散热中孔40为一个(如图3所示)或多个(如图4所示)。
[0038] 本实用新型的非充气轮胎与充气轮胎的有限元分析结果见下表,静刚度曲线见图 5,本实用新型的非充气安全轮胎结构是通过有限元技术进行计算和优化得到的合理结构。 从下表和图5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的非充气安全轮胎具有充气轮胎的承载能力和静刚 度特点,接地压力分布合理,提高了轮胎的耐磨性和行驶里程。
[0039]
【主权项】
1. 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内环、外环的支撑体,其 特征在于:支撑体为环状结构,其内圆周上设置至少3个沿内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 孔,其外圆周上设置与第一减震孔相对应的第二减震孔,第一减震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 减震孔的面积之和。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孔为 半月形,第二减震孔为弧形,第一减震孔弓形方向朝向外环,第二减震孔弓形方向朝向内 环,两减震孔的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减震孔的 半径Rl<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80° <第一减震孔的弦切角al<l〇〇°,40° <第二减 震孔的弦切角a2彡90°。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体还包括 设置在第一减震孔和第二减震孔中间、沿周向分布的第三减震孔,第三减震孔为半月形,第 三减震孔均匀设置在第二减震孔的间隙内,50° <第三减震孔的弦切角a3 <90°,第三 减震孔弓形方向朝向内环,第一减震孔的半径Rl<第三减震孔R3的半径<第二减震孔的 半径R2。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支撑体还包括 设置在第二减震孔和第三减震孔中间、沿周向分布的第四减震孔,第四减震孔沿着第二减 震孔中心与第一减震孔中心连线左右对称设置,且任意两个对称的第四减震孔与第二减震 孔共同形成第一 "Y"形结构。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任意一第四减 震孔与其相邻但不对称的第四减震孔之间沿外环设置第五减震孔,60° <第五减震孔的弦 切角a5< 90°,第三减震孔的弦切角a3<第五减震孔的弦切角a5,第五减震孔半径 R5 <第二减震孔的半径R2,第五减震孔与相邻的第四减震孔共同形成第二"Y"形结构。
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多个支 撑体支撑于内环和外环之间,多个支撑体中间设置散热中孔。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散热中孔延伸 到外环的中部。
9. 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 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内环与轮辋接触,外环承载胎面。
10. 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其特征在于:内环轴向和/或周向设置 防滑凸起。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非充气安全轮胎的支撑结构,包括内环、外环以及连接内环、外环的支撑体,支撑体为环状结构,其内圆周上设置至少3个沿内环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孔,其外圆周上设置与第一减震孔相对应的第二减震孔,第一减震孔的面积之和小于第二减震孔的面积之和。本实用新型通过多个、多层减震孔沿径向和周向组合排布组成的支撑体,可以缓冲轮胎行驶时来自地面的震动和冲击,并且承担车辆的载荷,防止轮胎因过度压缩引起的屈曲变形,提高了轮胎的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从而适于各种车辆上的轮胎。通过调整减震孔的大小或者减震孔的层数可以实现该轮胎承载能力满足从轻载到重载多种车辆的要求。
【IPC分类】B60C7-00
【公开号】CN204451850
【申请号】CN201520075723
【发明人】王伟, 赵亚元
【申请人】青岛科技大学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