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换胎辅助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43501阅读:来源:国知局
弹力作用下,呈横向设置,这样方便将连接件从连接板上拆卸下来回收。
[0027]为了延长连接件的使用寿命。所述连接板21的通孔22的两侧壁上沿通孔22的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衔接件33和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柱31相同的第二支撑柱32 ;第二支撑柱32的上端可滑动连接在滑槽中,第二支撑柱32的下端部具有尖部;衔接件33包括上衔接柱331和下衔接柱332 ;上衔接柱331的上端可滑动连接在滑槽中,且第二支撑柱32位于第一支撑柱31与上衔接柱331之间;上衔接柱331的下端与下衔接柱332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下衔接柱332的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柱31上,下衔接柱332与第一支撑柱31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311 ;下衔接柱332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长条形的条孔333,第二支撑柱32上设有滑轮,且该滑轮在下衔接柱332的条孔333中滑动,第二支撑柱32与下衔接柱332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321,第二支撑柱32旋转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时,其第二连接点321刚好滑至条孔333中靠近上衔接柱的端部的位置处。
[0028]为了延长连接件的使用寿命,连接件增设了衔接件和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用来分担第一支撑柱的支撑力,降低了第一支撑柱承担的支撑力,延长了连接件的使用寿命。衔接件用于在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都旋转至与地面垂直时起到定位的作用。衔接件设计成两个可转动连接的上衔接柱和下衔接柱,是为了方便第一支撑柱拖动第二支撑柱。滑槽是用于方便连接件在使用或回收时,方便衔接件和第二支撑柱滑动。
[0029]作为优化方案,所述第一支撑柱31的第一连接点311到第一支撑柱31的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柱32的第二连接点321到第二支撑柱32的上端的长度,第二支撑柱32的第二连接点321到第二支撑柱32的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上衔接柱331的长度。这样,保证了第一连接点、第二连接点以及上衔接柱和下衔接柱的连接点的分布在斜线上,这样由于第一支撑柱给第二支撑柱的作用力是斜向下的,该作用力可以分解为一个向前的分力和一个向下的分力,使得第一支撑柱不会带动第二支撑柱向靠近第一支撑柱的斜向下的方向跑动,第二支撑柱只能以其尖部为支点,并相应调节其上端在滑槽滑动,使得最终第二支撑柱与地面垂直。
[0030]下衔接柱的条孔使得第一支撑柱转动带动第二支撑柱转动,第二支撑柱转动至任意位置时,第二连接点位于条孔中相应的位置,且由于条孔呈倾斜状,所以第二连接点不会在条孔上打滑。另外,当第二支撑柱旋转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时,其第二连接点刚好滑至下衔接柱的条孔的端部。使得第二支撑柱不会继续转动,能够更稳定地保持在与地面垂直的状态。
[0031]所述固定件I包括L型的固定架12和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固定板11 ;固定架12的一端与固定板11的下表面垂直固定,固定架12的另一端远离固定板11,且与固定板11之间形成开口 ;固定件I以其固定架12开口的一端从连接板21下表面插入连接件中第一支撑柱31和第二支撑柱32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可插拔连接在连接板21上。为了配合上述承重件的结构,本实施例采用了上述低成本的固定件,设计L型固定架,方便拆卸安装。具体实施时,L型的固定架中远离固定板的边设计呈倾斜状,固定架开口处向开口中心位置倾斜,使得固定架与承重件连接时,不容易脱落。固定架应保证与连接件所在的平面垂直,才能插入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的间隙中。
[0032]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主权项】
1.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在汽车底盘靠近轮胎位置的固定件,以及连接在固定件上的承重件;承重件包括与固定件可插拔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上端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下端具有尖部,连接件能够绕上端转动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后,连接件的高度大于汽车底盘的高度,将汽车轮胎顶至离开地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上设有一贯穿连接板上下表面的长条形的通孔;所述连接件包括第一支撑柱,第一支撑柱的上端通过一固定在通孔的端部的两侧壁上的转轴连接在连接板上,第一支撑柱的下端部具有尖部,第一支撑柱的长度大于汽车底盘的高度,使得第一支撑柱能够绕上端的转轴转动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后将汽车轮胎顶至离开地面。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下表面上靠近通孔安装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端部的位置设有定位块,定位块上正对第一支撑柱的侧面为与连接板的下表面垂直的侧面,第一支撑柱转动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后,定位块的侧面能够抵接在第一支撑柱上,限制第一支撑柱继续转动。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远离所述定位块的侧面上通过弹簧与连接板连接。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的通孔的两侧壁上沿通孔的长度方向设有滑槽;所述连接件还包括衔接件和长度与所述第一支撑柱相同的第二支撑柱;第二支撑柱的上端可滑动连接在滑槽中,第二支撑柱的下端部具有尖部;衔接件包括上衔接柱和下衔接柱;上衔接柱的上端可滑动连接在滑槽中,且第二支撑柱位于第一支撑柱与上衔接柱之间;上衔接柱的下端与下衔接柱的上端可转动连接;下衔接柱的下端通过转轴可转动连接在第一支撑柱上,下衔接柱与第一支撑柱的连接点为第一连接点;下衔接柱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贯穿其内外表面的长条形的条孔,第二支撑柱上设有滑轮,且该滑轮在下衔接柱的条孔中滑动,第二支撑柱与下衔接柱的连接点为第二连接点,第二支撑柱旋转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时,其第二连接点刚好滑至条孔中靠近上衔接柱的端部的位置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柱的第一连接点到第一支撑柱的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支撑柱的第二连接点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的长度,第二支撑柱的第二连接点到第二支撑柱的上端的长度大于所述上衔接柱的长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包括L型的固定架和固定在汽车底盘上的固定板;固定架的一端与固定板的下表面垂直固定,固定架的另一端远离固定板,且与固定板之间形成开口 ;固定件以其固定架开口的一端从连接板下表面插入连接件中第一支撑柱和第二支撑柱之间的间隙的方式可插拔连接在连接板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汽车换胎辅助装置,包括固定在汽车底盘靠近轮胎位置的固定件,以及连接在固定件上的承重件;承重件包括与固定件可插拔连接的连接板,以及上端可转动连接在连接板上的连接件,连接件的下端具有尖部,使得驾驶员踩油门时,连接件能够绕上端转动至下端的尖部垂直地面受力后将汽车轮胎顶至离开地面。该汽车换胎辅助装置能够在短时间内将轮胎顶至离开地面,省时省力,使用方便,即使是力气小的女生,也能够轻松将汽车顶起,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用千斤顶将汽车顶起时,费力费时,特别是力气小的女生,难以将千斤顶摇至一定的高度,难以实现自己换胎的缺陷。
【IPC分类】B60S9-04
【公开号】CN204452403
【申请号】CN201520106080
【发明人】杨浪, 罗富娟, 李正新
【申请人】重庆电讯职业学院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3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