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895860阅读:594来源:国知局
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
【背景技术】
[0002]由于现今国人的休闲风气极为盛行,因此在休假时与家人一起开车出游,不仅能达到放松身心的效果,更能增进与家人间的情谊。
[0003]但是,为使车辆所能携带的行李增加,目前有许多人会在车辆的车顶上增设两纵向杆,并于该等纵向上设置一横向跨接的车顶架,以由该车顶架放置行李或较大型的物品。但目前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不能上下前后移动,可用性差,不方便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该基座可以上下前后移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车型不通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包括前壳、后壳、上钣金、下钣金、内轴钣金、钩子钣金、螺杆、拉铝加固钣金、旋钮和防盗锁芯,所述上钣金与所述下钣金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钣金的中部与所述内轴钣金的下端连接,所述钩子钣金与所述内轴钣金的上端连接,所述钩子钣金设置有活动槽,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拉铝加固钣金和所述活动槽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防盗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前壳插设于所述旋钮内,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组装,所述下钣金、所述内轴钣金、所述钩子钣金、所述螺杆和所述旋钮均容置于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组成的容置空间内。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所述上钣金包括上钣金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钣金本体的两个方形孔、位于两个所述方形孔之间的安装槽、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方形孔边缘的阻挡片及设置于所述上钣金本体的卡位部。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每个所述阻挡片包括第一阻挡部及与所述第一阻挡部连接为一体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宽度。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所述前壳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组合形成一连通槽,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通槽的宽度。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所述拉铝加固钣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贯穿孔。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所述拉铝加固钣金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槽,且所述拉铝加固钣金的上端连接有拉铝加固钣金帽子。
[0012]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所述钩子钣金设置有活动槽,所述防盗锁芯控制所述旋钮在所述活动槽内活动。
[0013]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的一种改进,还包括后壳底钣金和后壳底钣金硅胶,所述后壳通过所述后壳底钣金与所述后壳底钣金硅胶固定连接。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包括前壳、后壳、上钣金、下钣金、内轴钣金、钩子钣金、螺杆、拉铝加固钣金,旋钮和防盗锁芯,上钣金与下钣金的上端连接,下钣金的中部与内轴钣金的下端连接,钩子钣金与内轴钣金的上端连接,钩子钣金设置有活动槽,螺杆依次穿过拉铝加固钣金和活动槽与旋钮连接,防盗锁芯的一端穿过前壳插设于旋钮内,前壳与后壳组装,下钣金、内轴钣金、钩子钣金、螺杆和旋钮均容置于前壳与后壳组成的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防盗锁芯解锁使得旋钮带动螺杆,促使内轴钣金和钩子钣金配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前后移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车型不通用、安装不方便的冋题。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解示意图。
[0017]其中:1-前壳,11-第一卡槽,12-第二卡槽,13-连通槽;
[0018]2-后壳,21-后壳底钣金,22-后壳底钣金硅胶;
[0019]3-上钣金,31-上钣金本体,32-方形孔,33-安装槽,34-阻挡片,
[0020]35-卡位部,341-第一阻挡部,342-第二阻挡部;
[0021]4-下钣金;5-内轴钣金;6_钩子钣金,61-活动槽;
[0022]7-螺杆,8-拉铝加固钣金,81-贯穿孔,82-拉铝加固钣金帽子;
[0023]9-旋钮;10-防盗锁芯。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和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5]如图1和2所示,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包括前壳1、后壳2、上钣金3、下钣金
4、内轴钣金5、钩子钣金6、螺杆7、拉铝加固钣金8、旋钮9和防盗锁芯10,上钣金3与下钣金4的上端连接,下钣金4的中部与内轴钣金5的下端连接,钩子钣金6与内轴钣金5的上端连接,钩子钣金6设置有活动槽,螺杆7依次穿过拉铝加固钣金8和活动槽与旋钮9连接,防盗锁芯10的一端穿过前壳I插设于旋钮9内,前壳I与后壳2组装,下钣金4、内轴钣金
5、钩子钣金6、螺杆7和旋钮9均容置于前壳I与后壳2组成的容置空间内。
[0026]优选地,上钣金3包括上钣金本体31、分别设置于上钣金本体31的两个方形孔32、位于两个方形孔32之间的安装槽33、分别设置于两个方形孔32边缘的阻挡片34及设置于上钣金本体31的卡位部35。
[0027]优选地,每个阻挡片34包括第一阻挡部341及与第一阻挡部341连接为一体的第二阻挡部342,第一阻挡部341的宽度小于第二阻挡部342的宽度。前壳I设置有第一卡槽11,后壳2设置有第二卡槽12,第一卡槽11和第二卡槽12组合形成一连通槽13,第一阻挡部341的宽度小于连通槽13的宽度。
[0028]优选地,拉铝加固钣金8设置有贯穿孔81,螺杆7穿过贯穿孔81。拉铝加固钣金8的上端穿过安装槽33,且拉铝加固钣金8的上端连接有拉铝加固钣金帽子82。螺杆7处于拧紧状态的时候,拉铝加固钣金8的拉铝加固钣金帽子82向上顶住车顶横杆结构使其不能移动,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固定车顶横杆结构。
[0029]优选地,钩子钣金6设置有活动槽61,防盗锁芯10控制旋钮9在活动槽61内活动,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解锁或锁闭状态。
[0030]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后壳底钣金21和后壳底钣金硅胶22,后壳2通过后壳底钣金21与后壳底钣金硅胶22固定连接。
[003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通过对防盗锁芯10进行解锁或锁闭,使得旋钮9带动螺杆7促使内轴钣金5和钩子钣金6配合,从而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前后移动或固定。本实用新型通用强、易操作。
[0032]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出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主权项】
1.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壳、后壳、上钣金、下钣金、内轴钣金、钩子钣金、螺杆、拉铝加固钣金、旋钮和防盗锁芯,所述上钣金与所述下钣金的上端连接,所述下钣金的中部与所述内轴钣金的下端连接,所述钩子钣金与所述内轴钣金的上端连接,所述钩子钣金设置有活动槽,所述螺杆依次穿过所述拉铝加固钣金和所述活动槽与所述旋钮连接,所述防盗锁芯的一端穿过所述前壳插设于所述旋钮内,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组装,所述下钣金、所述内轴钣金、所述钩子钣金、所述螺杆和所述旋钮均容置于所述前壳与所述后壳组成的容置空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上钣金包括上钣金本体、分别设置于所述上钣金本体的两个方形孔、位于两个所述方形孔之间的安装槽、分别设置于两个所述方形孔边缘的阻挡片及设置于所述上钣金本体的卡位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阻挡片包括第一阻挡部及与所述第一阻挡部连接为一体的第二阻挡部,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宽度小于所述第二阻挡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壳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后壳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一卡槽和所述第二卡槽组合形成一连通槽,所述第一阻挡部的宽度小于所述连通槽的宽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铝加固钣金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螺杆穿过所述贯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拉铝加固钣金的上端穿过所述安装槽,且所述拉铝加固钣金的上端连接有拉铝加固钣金帽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钩子钣金设置有活动槽,所述防盗锁芯控制所述旋钮在所述活动槽内活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后壳底钣金和后壳底钣金硅胶,所述后壳通过所述后壳底钣金与所述后壳底钣金硅胶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固定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定车顶横杆的基座,包括前壳、后壳、上钣金、下钣金、内轴钣金、钩子钣金、螺杆、拉铝加固钣金,旋钮和防盗锁芯,上钣金与下钣金的上端连接,下钣金的中部与内轴钣金的下端连接,钩子钣金与内轴钣金的上端连接,钩子钣金设置有活动槽,螺杆依次穿过拉铝加固钣金和活动槽与旋钮连接,防盗锁芯的一端穿过前壳插设于旋钮内,前壳与后壳组装,下钣金、内轴钣金、钩子钣金、螺杆和旋钮均容置于前壳与后壳组成的容置空间内。本实用新型通过防盗锁芯解锁使得旋钮带动螺杆,促使内轴钣金和钩子钣金配合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上下前后移动,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车型不通用、安装不方便的问题。
【IPC分类】B60R9-04
【公开号】CN204605684
【申请号】CN201520256761
【发明人】宗平
【申请人】宗平
【公开日】2015年9月2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