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推力杆支座、车辆行驶系统及车辆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46587阅读:来源:国知局
纵向剖视图。
[0044]如图4-6所示,一种下推力杆支座,包括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其中,所述下部结构包括前后对应设置的前板201和后板202,前板201和后板202之间形成空腔,所述前板201的底面为用于与桥壳焊接的焊接面211,所述焊接面211为向上弯曲的弧形面。通过将焊接面211成型为向上弯曲的弧形面,可以延长前板201与桥壳的焊缝长度,在实际使用中焊接处不容易开焊,有利于延长下推力杆支座的使用寿命。所述上部结构包括连接于前板201和后板202之间的两个支撑台203,所述两个支撑台203沿所述前板201和后板202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两个支撑台203的底面形成了下推力杆支座的内端面204,所述两个支撑台203的上部分别成型有用于安装下推力杆支架的安装孔205,所述两个支撑台203的下部为具有前后斜面218的锥形结构206,但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台203的下部并不限于是具有前后斜面218的锥形结构206,还可以是上下宽度一致的柱形结构等,所述两个支撑台203之间的内端面204上设有开孔207。
[0045]进一步地,如图8所示,所述两个支撑台203的底面形成的内端面204为平面,用于与桥壳翼面接触配合,在本实施例中,如图7所示,所述前板201和后板202与所述内端面204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圆弧过渡连接部位213对应的圆弧半径范围为10mm-40mm,该圆弧半径范围大于现有技术中前后板202与内端面204圆弧过渡连接处圆弧半径的范围。通过该种设置,有利于改善前后板202与内端面204圆弧过渡连接处的应力分布,有利于提高下推力杆支座的使用寿命。具体地,考虑到本实施例的下推力杆支座与桥壳翼面的配合以及结构轻量化的原则,优选地,所述连接处对应的圆弧半径为15_。
[0046]现有技术中,所述内端面204向上凹陷形成空腔结构,即所述支撑台203与所述开孔207处于同一水平面的部分为空腔结构,该种设置会导致空腔结构下部边缘与前后板202的连接处存在应力集中的问题。而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撑台203与所述开孔207处于同一水平面的部分为实体填充结构214,改善了前后板202与内端面204连接处的应力集中,减小连接处的应力值,使下推力杆支座的应力分布更加均匀,并使得下推力杆整体强度f生會κ?是1?。
[0047]再进一步地,为了提高下推力杆支座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沿所述开孔207的周缘设有加强筋215。具体地,所述开孔207为方形孔,所述加强筋215为与方形孔匹配的方形。
[0048]为了降低本实施例下推力杆支座的整体重量,至少其中一个支撑台203的下部成型有降重孔216。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6所示,所述支撑台203下部的锥形结构206的前斜面217和后斜面218对称设置,前斜面217和后斜面218上分别成型有降重孔216。
[0049]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所述前板201和所述后板202其中之一的外表面上成型有用于安装气室支架的安装凸台212。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只有在后板202的外表面上成型有用于安装气室支架的安装凸台212,前板201的外表面为平面。通过该种设置,既保证了下推力杆支座能够与气室支架形成装配的功能要求,又节省了材料,进一步降低了下推力杆支座的重量。
[0050]如图4和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取消了前板201和后板202的突出部分,前板201和后板202沿其长度方向的最外端与对应的支撑台203的最外端平齐,使得两个支撑台203在前板201和后板202上方左右对称,既节省了材料,又使得下推力杆支座更美观。
[0051]如图9所示,所述开孔207对应的支撑台203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分为第一内侧面209和第二内侧面210,所述第二内侧面210相对所述第一内侧面209偏向远离所述开孔207的一侧。进一步节省了材料,降低了下推力杆整体重量。
[0052]实施例2
[005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行驶系统,采用了实施例1的下推力杆支座。在本实施例中,该车辆行驶系统具体为重型车辆的行驶系统。
[0054]实施例3
[005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采用了实施例1的车辆行驶系统。
[0056]虽然结合附图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作出各种修改和变型,这样的修改和变型均落入由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下推力杆支座,包括 下部结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前板(201)和后板(202),所述前板(201)的底面为用于与桥壳焊接的焊接面(211); 上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前板(201)和后板(202)之间且沿前板(201)和后板(202)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台(203),所述两个支撑台(203)的底面形成下推力杆支座的内端面(204),所述两个支撑台(203)的上部分别成型有用于安装下推力杆支架的安装孔(205),所述两个支撑台(203)之间的内端面(204)上设有开孔(207); 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面(211)为向上弯曲的弧形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01)和后板(202)与所述内端面(204)的采用圆弧过渡连接,圆弧过渡连接部位(213)对应的圆弧半径范围为10mm-40mmo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03)与所述开孔(207)处于同一水平面的部分为实体填充结构(214),所述内端面(204)为平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沿所述开孔(207)的周缘设有加强筋(215)。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至少其中一个支撑台(203)的下部成型有降重孔(21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台(203)的下部为具有前后斜面(218)的锥形结构(206),前斜面(217)和后斜面(218)分别成型有所述降重孔(216)ο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板(201)与所述后板(202)其中之一的外表面上成型有用于安装气室支架的安装凸台(212),另一的外表面为平面。8.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支撑台(203)分别位于所述前板(201)和后板(202)沿其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前板(201)和后板(202)沿长度方向的最外端与对应所述支撑台(203)的最外端平齐。9.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孔(207)对应的支撑台(203)的内侧面自上而下分为第一内侧面(209)和第二内侧面(210),所述第二内侧面(210)相对所述第一内侧面(209)偏向远离所述开孔(207)的一侧。10.一种车辆行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下推力杆支座。11.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车辆行驶系统。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下推力杆支座、车辆行驶系统及车辆,下推力杆支座包括下部结构,包括对应设置的前板和后板,所述前板的底面为用于与桥壳焊接的焊接面;上部结构,包括连接于所述前板和后板之间且沿前板和后板长度延伸方向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台,所述两个支撑台的底面形成下推力杆支座的内端面,所述两个支撑台的上部分别成型有用于安装下推力杆支架的安装孔,所述两个支撑台之间的内端面上设有开孔;所述焊接面为向上弯曲的弧形面。通过将前板用于与桥壳焊接的焊接面成型为向上弯曲的弧形面,不但增加了前板与桥壳焊接的焊缝长度,解决了开焊的问题,还减轻了重量,同时使得下推力杆支座的更美观。
【IPC分类】B60G7/00
【公开号】CN204955970
【申请号】CN201520624374
【发明人】田凤霞, 李兆峰, 万方军, 冯家坤, 王琳
【申请人】诸城福田汽车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8月18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