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149112阅读:46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对于现阶段电动汽车的开发,车型上的选择远比电机装配方式来的少,每一次电机选型或更换安装方式都要迎合现有车型的固有结构,这种状态对电动汽车电机安装方式造成局限。如果是前驱,把电机、减速箱看做是一个整体,那么支持这个整体需要至少3个方向的力来平衡,而现有装配方式多以“左、右、前”,“左、右、后”,“前、后、左”或“前、后、右”安装点与车身固定。这种装配方式存在以下缺陷:1、电机装配时要顾及左右侧距离,空间利用率低,电机和减速箱整体的位置难以调整;2、易造成与减速箱连接的左右半轴长度不对等,左右半轴角度偏差较大,容易造成干涉或驱动不良。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于调整电机和减速箱整体的位置、避免干涉和驱动不良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机构,所述第三固定机构位于减速箱的横向中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与车身前端相固定,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三固定机构与汽车元宝梁中部的悬置安装孔相固定。
[0006]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第一连接臂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通过第二连接臂固定在减速箱的箱体上。
[0007]其中,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机构和电机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和减速箱箱体螺纹连接。
[0008]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的一端。
[0009]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分别为橡胶悬置。
[0010]其中,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第一连接臂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通过第二连接臂固定在减速箱的箱体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机构和电机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和减速箱箱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分别为橡胶悬置。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两前一后的安装方式,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左右端面无需考虑与车身的固定点,因此整体可实现横向移动,选择最好的安装位置,并选择合适的左右半轴长度。不仅如此,汽车元宝梁上的悬置安装孔可以充分利用,无需再找其他位置来固定电机,避免焊接或切割对元宝梁的强度造成影响,汽车元宝梁上的悬置安装孔为居中位置,后固定点(即第三固定机构)可保证减速箱位于车体的中部,从而左右半轴长度相差不多,避免因一半轴过短造成半轴角度太大造成干涉或驱动不良。
【附图说明】
[0012]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3]标号说明:
[0014]1-电机;2_减速箱;3-第一固定机构;4_第二固定机构;5_第二固定机构;6-第二连接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16]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采用两前一后的安装方式,无需考虑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左右端面与车身的固定点,从而实现整体的横向移动以选择最佳的安装位置,并充分利用汽车元宝梁中部的悬置安装孔进行安装,确保减速箱位于车体的中部,从而左右半轴长度相差不多,避免因一半轴过短造成半轴角度太大造成干涉或驱动不良。
[0017]具体的,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在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3和第二固定机构4,在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机构5,所述第三固定机构5位于减速箱2的横向中部,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3和第二固定机构4与车身前端相固定,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三固定机构5与汽车元宝梁中部的悬置安装孔相固定。
[001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两前一后的安装方式,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左右端面无需考虑与车身的固定点,因此整体可实现横向移动,选择最好的安装位置,并选择合适的左右半轴长度。不仅如此,汽车元宝梁上的悬置安装孔可以充分利用,无需再找其他位置来固定电机,避免焊接或切割对元宝梁的强度造成影响,汽车元宝梁上的悬置安装孔为居中位置,后固定点(即第三固定机构)可保证减速箱位于车体的中部,从而左右半轴长度相差不多,避免因一半轴过短造成半轴角度太大造成干涉或驱动不良。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通过第一连接臂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4通过第二连接臂6固定在减速箱2的箱体上。
[0020]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第一连接臂和第二连接臂进行连接,结构简单,便于拆装。
[002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机构3和电机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4和减速箱2箱体螺纹连接。
[0022]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螺纹连接的方式,结构简单牢靠,便于拆装。
[0023]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2的一端。
[0024]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将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的一端,整体结构受力均衡,安装更稳定可靠。
[002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第二固定机构4和第三固定机构5分别为橡胶悬置。
[0026]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采用橡胶悬置与车身进行连接固定,减震效果好,有利于提高电机和减速箱的工作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0027]请参照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
[0028]—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在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3和第二固定机构4,在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机构5,所述第三固定机构5位于减速箱2的横向中部,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3和第二固定机构4与车身前端相固定,电机1和减速箱2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三固定机构5与汽车元宝梁中部的悬置安装孔相固定。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通过第一连接臂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4通过第二连接臂6固定在减速箱2的箱体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机构3和电机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6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4和减速箱2箱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2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机构3、第二固定机构4和第三固定机构5分别为橡胶悬置。
[0029]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整体可实现横向移动,便于安装,充分利用汽车元宝梁上的悬置安装孔进行安装,避免了安装过程对汽车元宝梁造成的损坏并确保了减速箱位于车体的中部,避免了因一半轴过短造成半轴角度太大从而造成干涉或驱动不良的现象。
[00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机构,所述第三固定机构位于减速箱的横向中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与车身前端相固定,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三固定机构与汽车元宝梁中部的悬置安装孔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第一连接臂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通过第二连接臂固定在减速箱的箱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机构和电机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和减速箱箱体螺纹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的一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分别为橡胶悬置。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机构通过第一连接臂固定在电机支架上,所述第二固定机构通过第二连接臂固定在减速箱的箱体上,所述第一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机构和电机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臂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机构和减速箱箱体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机构固定在电机支架远离减速箱的一端,所述第一固定机构、第二固定机构和第三固定机构分别为橡胶悬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汽车电机安装结构,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的后端设置有第三固定机构,所述第三固定机构位于减速箱的横向中部,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一固定机构和第二固定机构与车身前端相固定,电机和减速箱组成的整体通过第三固定机构与汽车元宝梁中部的悬置安装孔相固定。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两前一后的安装方式,整体可实现横向移动,便于安装,充分利用汽车元宝梁上的悬置安装孔进行安装,避免了安装过程对汽车元宝梁造成的损坏并确保了减速箱位于车体的中部,避免了因一半轴过短造成半轴角度太大从而造成干涉或驱动不良的现象。
【IPC分类】B60K1/00
【公开号】CN205059173
【申请号】CN201520826699
【发明人】古伦华, 吴佳雨, 朱仲舒, 肖宗仪
【申请人】中科动力(福建)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3月2日
【申请日】2015年10月23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