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93932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电双用的踏板摩 托车双动力装置。
技术背景踏板摩托车曾经以其轻便,骑乘舒适,操作简单,造型美观,动力较大,速度快等优 点被广大消费者普遍喜欢,曾经占有摩托车领域相当大的市场,踏板式摩托车大多采用皮 带传动无极变速,这就是它与同排量的其它摩托相比油耗要大得多,随着国际油价的不断 增长、电动自行车的问世以及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踏板式摩托车逐渐的被冷落,取而代之 的电动自行车其动力小,不适合长途骑乘,而且速度较慢,因此国内外的摩托车企业越来越 多的关注及研发油电两用的双动力摩托车,但是,针对人们用数千元甚至上万元已经购买 的踏 板摩托车,不可能放在家中不用,或者直接丢弃再去购买一款节能环保的电动自行车, 因此,将原有的踏板摩托车改造成油电两用的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车,将会有强大的发 展势头
实用新型内容
综上所述,为了克服现有技术问题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踏板摩托车双 动力装置,它是在原有踏板摩托车燃油动力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电力驱动系统,使摩托车既 可使用燃油动力也可使用电力。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它包括发动机20、主动带轮19、皮带18、从动带轮 17、离合器和护罩9,主动带轮19与发动机20的曲柄连接,主动带轮19与从动带轮17通 过皮带18连接,离合器为离心摩擦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主动盘16及离合器从动盘15,离合 器主动盘16固定在从动带轮17的转轴上,离合器从动盘15连接踏板摩托车变速箱,其中 所述的护罩9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主轴3的前部设置有齿轮8,齿轮8上固定有从动 盘7,主轴3的后部设置有齿轮4,齿轮4上设置有从动盘5,主轴3的中部通过螺旋连接有 主动盘6,护罩9上设置有齿轮10,齿轮10与齿轮4啮合,护罩9上设置有转轴12,转轴12 上设置有齿轮13及齿轮11,齿轮13与齿轮10啮合,齿轮11与齿轮8啮合,转轴12为空心 轴,其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离合器主动盘14上固定有螺杆,转轴12与离合器主动盘14螺旋 连接,离合器主动盘14与离合器从动盘15相对应。进一步,所述的离合器主动盘14前端固定有摩擦片。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1、本实用新型是在原有踏板摩托车燃油动力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电力驱动系统,使 摩托车即可使用燃油动力也可使用电力,实现摩托车的双动力驱动,它可在新踏板摩托车 上使用,也可对旧踏板摩托改造时使用。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造价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在城市及短途行驶时,可使用电动驱动,无噪声和尾气排放,不仅保护环境,而且费用低,在市外或长途行驶时,可使用燃油驱动,动力大、速度快,两种动力相互切换,克服了踏板摩托动力故障就无法 使用的缺点。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发动机20上设置有主动带轮19,主动带轮19与从动带轮17通过皮 带18连接,从动带轮17的转轴上固定有离合器主动盘16,离合器主动盘16与离合器从动 盘15相对应,离合器从动盘15连接踏板摩托车的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摩托车后车 轮1,护罩9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主轴3的前部设置有齿轮8,齿轮8上固定有从动盘 7,主轴3的后部设置有齿轮4,齿轮4上设置有从动盘5,主轴3的中部通过螺旋连接有主 动盘6,护罩9上设置有齿轮10,齿轮10与齿轮4啮合,护罩9上设置有转轴12,转轴12上 设置有齿轮13及齿轮11,齿轮13与齿轮10啮合,齿轮11与齿轮8啮合,转轴12为空心 轴,其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离合器主动盘14上固定有螺杆,转轴12与离合器主动盘14螺旋 连接,离合器主动盘14与离合器从动盘15相对应,离合器主动盘14前端固定有摩擦片。电力驱动系统的电池可设置在踏板摩托车的车座下,为电机提供电源,车把上设 置燃油动力与电力的转换开关,当踏板摩托车在市内或短途行驶等所需的动力不大时,采 用电力驱动,此时,电池为电机2提供动力,电机2转动,当电机2逆时针转动时,主动盘6 在螺旋力的作用下,主动盘6压紧从动盘5,从动盘5在摩擦力的作用下随主动盘6转动, 从动盘5固定在齿轮4上,齿轮4随从动盘5 —起逆时针转动,齿轮4与齿轮10相互啮合, 齿轮10顺时针转动,齿轮10与齿轮13相互啮合,齿轮13逆时针转动,转轴12随齿轮13 逆时针转动,转轴12为空心轴,其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离合器主动盘14上固定有螺杆,转轴 12与离合器主动盘14螺旋连接,离合器主动盘14与离合器从动盘15相对应,离合器主动 盘14前端固定有摩擦片,因此,转轴12转动,通过其内部的螺旋推动离合器主动盘14向离 合器从动盘15移动,并逐渐贴紧,离合器主动盘14前端设置有摩擦片,在摩擦力的作用下, 离合器主动盘14带动离合器从动盘15转动,离合器从动盘15连接踏板摩托车的变速箱, 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摩托车后车轮1,因此,后车轮1转动,从而驱动踏板摩托车前进,齿轮 13的转速越快,离合器主动盘14的转速也就越快,离合器主动盘14与离合器从动盘15之 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传递的扭矩也就越大,离合器从动盘15的转速也就越快,踏板摩托 前进的速度也就越快,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齿轮8不转动,主轴3连接齿轮8的部分空转,齿 轮11不转动,转轴12连接齿轮11的部分空转。当电机顺时针转动时,主动盘6在螺旋力的作用下压紧从动盘7,从动盘7在摩擦 力的作用下随主动盘6转动,从动盘7固定在齿轮8上,齿轮8随从动盘7—起顺时针转动, 齿轮8与齿轮11相互啮合,齿轮11逆时针转动,转轴12随齿轮11逆时针转动,转轴12通 过其内部的螺旋推动离合器主动盘14向离合器从动盘15移动,并逐渐贴紧,离合器主动盘 14前端设置有摩擦片,在摩擦力的作用下,离合器主动盘14带动离合器从动盘15转动,离合器从动盘15连接踏板摩托车的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摩托车后车轮1,因此,后车轮1转动,从而驱动踏板摩托车前进,齿轮13的转速越快,离合器主动盘14的转速也就越 快,离合器主动盘14与离合器从动盘15之间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传递的扭矩也就越大,离 合器从动盘15的转速也就越快,踏板摩托前进的速度也就越快,在整个运行过程中齿轮4 不转动,主轴3连接齿轮4的部分空转,齿轮14不转动,转轴12连接齿轮14的部分空转。当踏板摩托车在市外或长途行驶需要较大的动力时,踏板摩托车采用燃油动力系 统,此时踏板摩托车的驱动方式与目前市场上的踏板摩托车的驱动方式相同,即发动机20 曲柄带动主动带轮19转动,主动带轮19通过皮带18带动从动带轮17转动,从动带轮17 的转轴上固定有离合器主动盘16,离合器主动盘16随从动带轮17 —起转动,离合器主动盘 16圆周上设置有离心摩擦片,离合器从动盘15在离心摩擦力的作用下随离合器主动盘16 转动,离合器从动盘15连接踏板摩托车的变速箱,变速箱的输出轴连接摩托车后车轮1,因 此,后车轮1转动,从而驱动踏板摩托车前进,从动带轮17转速越快,离合器主动盘16的转 速也就越快,产生的离心力也就越大,作用在离合器从动盘15上的摩擦力也就越大,传递 的扭矩也就越大,离合器从动盘15的转速也就越快,踏板摩托前进的速度也就越快。要说明的是,以上所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说明而非限制,所属技 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等同替换或者根据现有技术而做的其它修改,只要没超出本实用新 型技术方案的思路和范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所要求的权利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一种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它包括发动机(20)、主动带轮(19)、皮带(18)、从动带轮(17)、离合器及护罩(9),主动带轮(19)与发动机(20)的曲柄连接,主动带轮(19)与从动带轮(17)通过皮带(18)连接,离合器为离心摩擦离合器,包括离合器主动盘(16)及离合器从动盘(15),离合器主动盘(16)固定在从动带轮(17)的转轴上,离合器从动盘(15)连接踏板摩托车的变速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护罩(9)上设置有电机(2),电机(2)的主轴(3)的前部设置有齿轮(8),齿轮(8)上固定有从动盘(7),主轴(3)的后部设置有齿轮(4),齿轮(4)上设置有从动盘(5),主轴(3)的中部通过螺旋连接有主动盘(6),护罩(9)上设置有齿轮(10),齿轮(10)与齿轮(4)啮合,护罩(9)上设置有转轴(12),转轴(12)上设置有齿轮(13)及齿轮(11),齿轮(13)与齿轮(10)啮合,齿轮(11)与齿轮(8)啮合,转轴(12)为空心轴,其内壁上设置有螺旋,离合器主动盘(14)上固定有螺杆,转轴(12)与离合器主动盘(14)螺旋连接,离合器主动盘(14)与离合器从动盘(15)相对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离合器主动盘 (14)前端固定有摩擦片。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和电动摩托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电双用的踏板摩托车双动力装置,它是在原有踏板摩托车燃油动力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电力驱动系统,它是在护罩上增设电机,电机带动齿轮组,再带动离合器,再带动减速箱,再带动后轮,使摩托车既可使用燃油动力也可使用电力驱动,实现踏板摩托车的双动力驱动,它可在新踏板摩托车上使用,也可对旧踏板摩托改造时使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紧凑、造价成本低、安装使用方便,在市区及短途行驶时,可使用电动驱动,无噪声和尾气排放,保护环境而且费用低,在市外或长途行驶时,可使用燃油驱动,动力大、速度快,两种动力相互切换,兼容踏板摩托和电动自行车的各项优点。
文档编号B62M11/04GK201553012SQ20092027675
公开日2010年8月18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0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0日
发明者武央 申请人:武央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