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192阅读:12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特别是涉及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
背景技术
由于自行车具有价格低廉、行走便捷等多种优点,在中国其很快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交通工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出行快速便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公知的电动车由于体积和质量较大,对停放场地有一定的要求,携带不方便、容易被盗,使得折叠式电动车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市面上的折叠式电动车一般都是手动折叠,存在折叠程序复杂、折叠后缩小效果不明显、携带不方便、外观陈旧单一、充电难、重量大等诸多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全自动折叠和展开功能并且折叠后体积缩小明显、携带方便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包括主车架、前驱动轮组件、后轮、转向机构和鞍座机构,所述主车架的前端通过前叉与所述前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主车架的后端通过后轮架与后轮连接,所述鞍座机构和转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主车架的上方,所述前叉上固定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可以控制前驱动轮组件的制动,所述前驱动轮组件包括轮胎、固定在轮胎内圈上的钢圈、驱动轮齿轮、驱动轮滑行轨道、前轮固定架、轨道轮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前轮固定架上的电机、蓄电池、折叠程序控制器和调速器。所述驱动轮齿轮以及驱动轮滑行轨道均固定在所述钢圈的内侧,所述驱动轮滑行轨道上设有至少3个轨道轮,驱动轮滑行轨道在轨道轮上滑动,所述轨道轮与前轮固定架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齿轮与所述驱动轮齿轮啮合,进而带动钢圈及轮胎转动;所述鞍座机构包括坐垫支架、坐垫、坐垫传动杆、坐垫边翼顶杆和坐垫边翼传动杆,所述坐垫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车架上,坐垫支架的另一端上固定有坐垫,所述坐垫传动杆的一端连接在后轮架上,所述坐垫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坐垫支架连接,坐垫边翼传动杆的一端与主车架连接,所述坐垫边翼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坐垫边翼顶杆的一端相连,坐垫边翼顶杆另一端与坐垫边翼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轴、方向把连接杆、两个方向手把和转向轴支架,转向轴支架是固定在前叉上,并且该转向轴支架通过连接栓与所述方向把连接杆的底端成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栓上固定有绕线轮,绕线轮通过钢丝线与方向手把连接;所述方向把连接杆的底部设有可以使所述方向把连接杆向下折叠的第一折叠动力装置,所述主车架与转向轴的连接处设有可以使所述主车架向下折叠的第二折叠动力装置,所述主车架与后轮架的连接处设有可以使所述后轮架向下折叠的第三折叠动力装置。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第一折叠动力装置、第二折叠动力装置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都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设有齿轮轴、电机、带动齿轮和变速齿轮组, 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齿轮组啮合,变速齿轮组是由多个相互啮合的变速齿轮组成,变速齿轮组的输出端与带动齿轮啮合,带动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固定连接,所述齿轮轴的外端还固定有传动齿轮,由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要折叠的部件。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主车架上设有折叠按钮,所述折叠按钮与所述折叠程序控制器电连接,折叠程序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动力装置、 第二折叠动力装置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电连接。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变速齿轮组是由四个相互啮合的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组成,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与电机啮合,第一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第二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第三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啮合,所述第三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第四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啮合,所述第四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带动齿轮啮合。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前叉上设有脚踏板,该脚踏板为可折叠式。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坐垫传动杆滑行轨道,所述坐垫传动杆与坐垫支架连接的那端可在所述坐垫传动杆滑行轨道上滑动。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坐垫包括位于坐垫支架两侧的坐垫边翼,坐垫边翼与坐垫支架呈活动连接,所述坐垫边翼传动杆的另一端是与坐垫边翼连接。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主车架的前端通过转向轴和转向轴支架与前叉活动连接。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两个方向手把之间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对折齿相互啮合形成活动连接,两个方向手把之间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对折齿相互啮合形成活动连接,两个方向手把之间设置有两个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用来控制两个方向手把向下折叠。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所述前驱动轮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前轮护罩, 前轮护罩上设有拖车轮,在前轮护罩的后侧设有与所述拖车轮配合使用的拉杆。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的有益效果为该产品的设计为全自动折叠、展开方式,由折叠程序控制器、第一折叠动力装置、第二折叠动力装置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实现其全自动功能,折叠后体积缩小明显、无棱角、外观前卫美观、重量轻、携带方便、运行距离长,能耗低。


图1为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的主视图2为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的俯视图3是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折叠后的主视图4是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中折叠动力装置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驱动轮的内部结构图6是沿图5中A-A线的剖视图
图7是坐垫折叠后的结构图8是坐垫展开后的结构图9图8的仰视图10是转向机构的结构图;图11是本发明在拖车模式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发明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作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和图10,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包括主车架1、前驱动轮组件2、后轮3、转向机构4和鞍座机构5,主车架1的前端通过前叉6与前驱动组件2连接,主车架1的后端通过后轮架7与后轮3连接,鞍座机构5和转向机构4分别设置在主车架1的上方,前叉6上固定有刹车装置61,刹车装置61 可以控制前驱动轮组件2的制动,前叉6上固定有脚踏板62,该脚踏板62为可折叠式;前驱动轮组件2包括轮胎21、固定在轮胎21内圈上的钢圈22、驱动轮齿轮23、驱动轮滑行轨道对、前轮固定架25、轨道轮沈以及分别固定在前轮固定架25上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8、蓄电池9、折叠程序控制器10和调速器11 ;驱动轮齿轮23以及驱动轮滑行轨道M均固定在钢圈22的内侧,驱动轮滑行轨道 24上设有3个轨道轮沈,驱动轮滑行轨道M在轨道轮沈上滑动,轨道轮沈与前轮固定架 25连接,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8的输出端齿轮81与驱动轮齿轮23啮合,进而带动钢圈22 及轮胎21转动;鞍座机构5包括坐垫支架51、坐垫52、坐垫传动杆53和坐垫边翼传动杆54,坐垫支架51的一端连接在主车架1上,坐垫支架51的另一端上固定有坐垫52,坐垫传动杆53 的一端连接在后轮架7上,坐垫传动杆53的另一端与坐垫支架51连接,坐垫边翼传动杆M 的一端与主车架1连接,坐垫边翼传动杆M的另一端与坐垫52连接;坐垫52包括位于坐垫支架51两侧的坐垫边翼521,坐垫边翼521与坐垫支架51呈活动连接,坐垫边翼传动杆 54的另一端与坐垫边翼顶杆55的一端相连,坐垫边翼顶杆55另一端与坐垫边翼521连接。主车架1上设有坐垫传动杆滑行轨道12,坐垫传动杆53与坐垫支架51连接的那端可在坐垫传动杆滑行轨道12上滑动。转向机构4包括转向轴41、方向把连接杆42、两个方向手把43和转向轴支架44, 转向轴支架44是固定在前叉6上,并且该转向轴支架44通过连接栓45与方向把连接杆42 的底端成活动连接,连接栓45上固定有绕线轮46,绕线轮46通过钢丝线47与方向手把43 连接;方向把连接杆42的底部设有可以使方向把连接杆42向下折叠的第一折叠动力装置 13,主车架1与转向轴41的连接处设有可以使主车架1向下折叠的第二折叠动力装置14, 主车架1与后轮架7的连接处设有可以使后轮架7向下折叠的第三折叠动力装置15,两个方向手把43之间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对折齿431相互啮合形成活动连接,主车架1的前端通过转向轴41和转向轴支架44与前叉6活动连接。两个方向手把43之间设置有两个拉力弹簧48,拉力弹簧48用来控制两个方向手把43向下折叠。第一折叠动力装置13、第二折叠动力装置14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15都包括一个壳体131,壳体131内设有齿轮轴132、电机133、带动齿轮134和变速齿轮组135,电机133 的输出端与变速齿轮组135啮合,变速齿轮组135是由多个相互啮合的变速齿轮组成,变速齿轮组135的输出端与带动齿轮134啮合,带动齿轮134与齿轮轴132固定连接,齿轮轴132的外端还固定有传动齿轮136,由该传动齿轮136带动所要折叠的部件。变速齿轮组135是由四个相互啮合的第一变速齿轮1351、第二变速齿轮1352、第三变速齿轮1353和第四变速齿轮13M组成,第一变速齿轮1351的大轮输入端与电机133 啮合,第一变速齿轮1351的小轮输出端与第二变速齿轮1352的大轮输入端啮合,第二变速齿轮1352的小轮输出端与第三变速齿轮1353的大轮输入端啮合,第三变速齿轮1353的小轮输出端与第四变速齿轮13M的大轮输入端啮合,第四变速齿轮13M的小轮输出端与带动齿轮Π4啮合。主车架1上设有折叠按钮16,折叠按钮16与折叠程序控制器10电连接,折叠程序控制器10通过线路分别与第一折叠动力装置13、第二折叠动力装置14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15电连接。前驱动轮组件2的外部设置有前轮护罩17,前轮护罩17上设有拖车轮171,在前轮护罩17的后侧设有与拖车轮171配合使用的拉杆172。本发明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工作过程如下开动电源,固定在前轮固定架25上的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8、蓄电池9和调速器 11开始工作,由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8与驱动轮齿轮23啮合带动钢圈22及轮胎21转动, 带动整车行走。需要折叠时,首先按下位于主车架1上的折叠按钮16,折叠程序控制器10开始工作,输出指令,第一折叠动力装置13、第二折叠动力装置14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15同时工作,这样,依次带动方向把连接杆42、主车架1、后轮架7向下折叠,折叠成如图3所示的状态。第一折叠动力装置13在控制折叠时,由电机133通过变速齿轮组135带动传动齿轮136,从而带动转向把连接杆42底部的齿轮转动,使其向下折叠,在向下折叠的同时,绕线轮46上的钢丝线47会延长,两个拉力弹簧48工作,使得方向手把43向下折叠,完成连接杆42的折叠过程,展开时电机反向运行,绕线轮46上的钢丝绳47收紧,使其拉动方向手把43张开。第二折叠动力装置14在控制折叠时,由电机133通过变速齿轮组135带动传动齿轮136,从而带动主车架1向下折叠,展开时,电机133反向运行,带动主车架1向上展开。第三折叠动力装置15在控制折叠时,由电机133通过变速齿轮组135带动传动齿轮136,从而带动后轮架7向下折叠,后轮架7向下折叠的同时会带动坐垫传动杆53向下拉动,从而带动坐垫52向下折叠,同时带动坐垫边翼传动杆M向后顶动坐垫边翼顶杆55,使坐垫边翼顶杆55向内收缩,坐垫边翼521向下折叠,展开时,电机133反向运行,带动后轮架7向上展开,顶动坐垫传动杆53向上顶起,从而使其坐垫支架51也向上张开,同时,坐垫边翼传动杆讨向前拉伸,使坐垫边翼顶杆55向外支撑,进而使坐垫边翼521张开,完成整个过程。本发明由于在前驱动轮组件1的外部设置有前轮护罩17,前轮护罩17上设有拖车轮171,在前轮护罩17的后侧设有与拖车轮171配合使用的拉杆172。参见图11,为本发明的拖车模式把拉杆172向外拉出,拖车轮171打开与地面接触,此时,与普通行李箱拖车的模式使用方式相同。以上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包括主车架、前驱动轮组件、后轮、转向机构和鞍座机构,所述主车架的前端通过前叉与所述前驱动组件连接,所述主车架的后端通过后轮架与后轮连接,所述鞍座机构和转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主车架的上方,所述前叉上固定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可以控制前驱动轮组件的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轮组件包括轮胎、 固定在轮胎内圈上的钢圈、驱动轮齿轮、驱动轮滑行轨道、前轮固定架、轨道轮以及分别固定在所述前轮固定架上的电机、蓄电池、折叠程序控制器和调速器;所述驱动轮齿轮以及驱动轮滑行轨道均固定在所述钢圈的内侧,所述驱动轮滑行轨道上设有至少3个轨道轮,驱动轮滑行轨道在轨道轮上滑动,所述轨道轮与前轮固定架连接,所述电机的输出端齿轮与所述驱动轮齿轮啮合,进而带动钢圈及轮胎转动;所述鞍座机构包括坐垫支架、坐垫、坐垫传动杆、坐垫边翼顶杆和坐垫边翼传动杆,所述坐垫支架的一端连接在所述主车架上,坐垫支架的另一端上固定有坐垫,所述坐垫传动杆的一端连接在后轮架上,所述坐垫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坐垫支架连接,坐垫边翼传动杆的一端与主车架连接,所述坐垫边翼传动杆的另一端与坐垫边翼顶杆的一端相连,坐垫边翼顶杆另一端与坐垫边翼连接。所述转向机构包括转向轴、方向把连接杆、两个方向手把和转向轴支架,转向轴支架是固定在前叉上,并且该转向轴支架通过连接栓与所述方向把连接杆的底端成活动连接,所述连接栓上固定有绕线轮,绕线轮通过钢丝线与方向手把连接;所述方向把连接杆的底部设有可以使所述方向把连接杆向下折叠的第一折叠动力装置,所述主车架与转向轴的连接处设有可以使所述主车架向下折叠的第二折叠动力装置,所述主车架与后轮架的连接处设有可以使所述后轮架向下折叠的第三折叠动力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叠动力装置、第二折叠动力装置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都包括一个壳体,壳体内设有齿轮轴、电机、 带动齿轮和变速齿轮组,电机的输出端与变速齿轮组啮合,变速齿轮组是由多个相互啮合的变速齿轮组成,变速齿轮组的输出端与带动齿轮啮合,带动齿轮与所述齿轮轴固定连接, 所述齿轮轴的外端还固定有传动齿轮,由所述传动齿轮带动所要折叠的部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上设有折叠按钮,所述折叠按钮与所述折叠程序控制器电连接,折叠程序控制器通过线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折叠动力装置、第二折叠动力装置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齿轮组是由四个相互啮合的第一变速齿轮、第二变速齿轮、第三变速齿轮和第四变速齿轮组成,所述第一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与电机啮合,第一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第二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啮合,所述第二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第三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啮合,所述第三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第四变速齿轮的大轮输入端啮合,所述第四变速齿轮的小轮输出端与带动齿轮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叉上设有脚踏板,该脚踏板为可折叠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上设有坐垫传动杆滑行轨道,所述坐垫传动杆与坐垫支架连接的那端可在所述坐垫传动杆滑行轨道上滑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坐垫包括位于坐垫支架两侧的坐垫边翼,坐垫边翼与坐垫支架呈活动连接,所述坐垫边翼传动杆的另一端是与坐垫边翼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主车架的前端通过转向轴和转向轴支架与前叉活动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两个方向手把之间是通过设置在其上的对折齿相互啮合形成活动连接,两个方向手把之间设置有两个拉力弹簧,拉力弹簧用来控制两个方向手把向下折叠。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前驱动轮组件的外部设置有前轮护罩,前轮护罩上设有拖车轮,在前轮护罩的后侧设有与所述拖车轮配合使用的拉杆。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全自动折叠和展开功能并且折叠后体积缩小明显、携带方便的便携式全自动折叠电动车,包括主车架、前驱动轮组件、后轮、转向机构和鞍座机构,主车架的前端通过前叉与所述前驱动组件连接,主车架的后端通过后轮架与后轮连接,鞍座机构和转向机构分别设置在主车架的上方,所述前叉上固定有刹车装置,刹车装置可以控制前驱动轮组件的制动。该产品的设计为全自动折叠、展开方式,由折叠程序控制器、第一折叠动力装置、第二折叠动力装置和第三折叠动力装置实现其全自动功能,折叠后体积缩小明显、无棱角、外观前卫美观、重量轻、携带方便、运行距离长,能耗低。
文档编号B62K11/00GK102167115SQ20111007108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4日
发明者张鹤 申请人:张鹤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