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架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29187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车架前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架前连接结构,具体涉及一种SUV车架的横梁与纵梁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车架一般应用于较大型的乘用车中,SUV的车架与车身连接方式基本为悬置连接, 大部分的簧上载荷均由车架承担,车架是连接车身与悬架的主要承载件。一般情况下带车架的乘用车会承受比较复杂的路面工况,如越野路,扭曲路等,在这些路面情况下车架经常出现扭转疲劳破坏的情况,所以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刚度和强度要求比较高。但同时对于SUV 的碰撞性能,车架也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在进行前部或偏置碰撞时,车架前部需要有一定的吸能能力,以减小碰撞时车身的加速度,从而减小对于乘员的伤害,这时就需要车架能够在碰撞中容易产生变形,同时需要设计具有吸能功能的特殊结构,而这些结构的设计又将大大降低车架的连接刚度和强度要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碰撞性能好、连接刚度和强度好的车架前连接结构。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这种车架前连接结构,包括横梁、与横梁连接的纵梁,在所述横梁与纵梁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一侧与与横梁连接,另一侧与纵梁连接。所述横梁由槽型横梁前板和横梁后板焊接构成,所述纵梁由槽型纵梁外板和纵梁内板焊接构成。所述加强板一侧与横梁后板焊接,另一侧与纵梁内板焊接。在所述加强板上设有用于碰撞吸能的凹槽。所述凹槽为一个以上,所述凹槽平行分布在所述加强板上。所述横梁前板头部截面大于尾部,所述横梁前板长度大于所述横梁后板;所述纵梁外板头部截面大于尾部,所述纵梁外板长度大于所述纵梁内板;所述横梁前板头部与所述纵梁外板头部焊接。在所述横梁前板、横梁后板、纵梁外板及纵梁内板上设有若干吸能槽。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在横梁及纵梁连接处增设加强板,可有效提高横梁及纵梁连接处的扭转刚度;通过在所述加强板上增设吸能凹槽,可将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有效溃缩;通过于所述横梁前板、后板及纵梁外板、内板上增设吸能槽,充分吸收碰撞所产生能量。本发明抗扭转疲劳性能好,充分考虑了前侧结构的吸能作用,成型工艺也不复杂,易于在实车中装配应用。


下面对本发明说明书各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图1为所述车架前连接结构示意图2为所述横梁与纵梁连接结构示意图;图3为所述横梁结构示意图;图4为所述纵梁结构示意图;图5为加强板结构示意图;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横梁,2、纵梁,3、加强板,4、横梁前板,5、横梁后板,6、纵梁外板,7、纵梁内板,8、 横梁前板头部,9、纵梁外板头部,10、凹槽,11、吸能槽。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所涉及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包括横梁1、与横梁1连接的纵梁2, 在所述横梁1与纵梁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 —侧与横梁1连接,另一侧与纵梁2连接。所述横梁1由槽型横梁前板4和横梁后板5焊接构成,所述纵梁2由槽型纵梁外板6和纵梁内板7焊接构成。所述加强板3 —侧与横梁后板5焊接,另一侧与纵梁内板7焊接。为了加强所述车架前连接结构的碰撞吸能能力,使得碰撞时的冲击力有效溃缩, 所述加强板3上设有用于碰撞吸能的凹槽10。所述凹槽10为一个以上,所述凹槽10平行分布在所述加强板3上。所述横梁前板头部8截面大于尾部,所述横梁前板4长度大于所述横梁后板5 ;所述纵梁外板头部9截面大于尾部,所述纵梁外板6长度大于所述纵梁内板7 ;所述横梁前板头部8与所述纵梁外板头部9焊接。在所述横梁前板4、横梁后板5、纵梁外板6及纵梁内板7上设有若干吸能槽11。通过在横梁1及纵梁2连接处增设加强板3,可有效提高横梁1及纵梁连2接处的扭转刚度;通过在所述加强板3上增设吸能凹槽3,可将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有效溃缩;通过于所述横梁前板4、横梁后板5及纵梁外板6、纵梁内板7上增设吸能槽11,充分吸收碰撞
所产生能量。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车架前连接结构,包括横梁(1)、与横梁(1)连接的纵梁O),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1)与纵梁O)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C3) —侧与横梁(1)连接,另一侧与纵梁( 连接。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1)由槽型横梁前板(4)和横梁后板( 焊接构成,所述纵梁O)由槽型纵梁外板(6)和纵梁内板(7)焊接构成。
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板(3)—侧与横梁后板( 焊接,另一侧与纵梁内板(7)焊接。
4.按照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加强板(3)上设有用于碰撞吸能的凹槽(10)。
5.按照权利要求4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0)为一个以上, 所述凹槽(10)平行分布在所述加强板( 上。
6.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前板头部(8)截面大于尾部,所述横梁前板(4)长度大于所述横梁后板(5);所述纵梁外板头部(9)截面大于尾部,所述纵梁外板(6)长度大于所述纵梁内板(7);所述横梁前板头部(8)与所述纵梁外板头部(9)焊接。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架前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梁前板0)、横梁后板(5)、纵梁外板(6)及纵梁内板(7)上设有若干吸能槽(11)。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架前连接结构,包括横梁(1)、与横梁(1)连接的纵梁(2),在所述横梁(1)与纵梁(2)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板(3),所述加强板(3)一侧与横梁(1)连接,另一侧与纵梁(2)连接;在所述加强板(3)上设有用于碰撞吸能的凹槽(10)。通过在横梁及纵梁连接处增设加强板,可有效提高横梁及纵梁连接处的扭转刚度;通过在所述加强板上增设吸能凹槽,可将车辆碰撞时的冲击力有效溃缩;通过所述横梁前板、后板及纵梁外板、内板上的吸能孔和吸能槽,充分吸收碰撞所产生能量。本发明抗扭转疲劳性能好,充分考虑了前侧结构的吸能作用,成型工艺也不复杂,易于在实车中装配应用。
文档编号B62D21/02GK102167084SQ20111007011
公开日2011年8月3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
发明者张关良, 张建涛 申请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