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设有一座垫基壳,是窄长的壳体并且设有多个穿透座垫基壳的透气穿孔,在座垫基壳的后侧、中间以及前侧分别形成较宽的臀坐部、较窄会阴部以及向前延伸的前端部,在臀坐部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安装固定一缓冲软垫,该缓冲软垫是具有弹性的垫体并且表面凸出于臀坐部的表面;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软垫是直接成形在坐垫基壳上,因此缓冲软垫的安装位置稳固,且由于缓冲软垫设置的位置对应骑乘者的臀部,因此能有效地以弹性的结构缓冲乘坐者臀部的冲击力,能有效提升骑乘者乘坐时的舒适感。
【专利说明】自行车座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的结构,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软垫并且能提升骑乘者舒适感的自行车座垫。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自行车座垫,如专利号为M406561的中国台湾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脚踏车座垫基壳,记载了该座垫是窄长的壳状结构并且设有多个通风孔以及挡风部,藉由多个挡风部引导气流至通风孔,可避免乘坐者乘坐时感到闷热并且能提升骑乘自行车的舒适感。
[0003]前述现有的自行车座垫虽可解决自行车骑乘者乘坐时的闷热问题,但由于其座垫的基壳为塑料壳体,表面不具有针对臀部缓冲的结构,使得骑乘者乘坐时容易感到疲劳或者不适,为此,有自行车骑乘者会在乘坐椅垫时穿着臀部具有软垫的车裤,以车裤臀部的软垫解决臀部不适的问题,但如此解决问题的方法十分麻烦,并且不是任何骑乘自行车的场合都适合穿着车裤。
[0004]因此,当下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就是:如何能够创新的提出一种有效的措施,以满足实际应用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5]由于现有的自行车座垫的表面缺乏弹性的结构,因此无法在使用者骑乘时有效减缓臀部的不适感;为此,本实用新型在对应骑乘者臀部处设有弹性的缓冲软垫,可达到提升乘坐者臀度舒适感的效果。
[0006]为达到上述创作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包括:
[0007]一座垫基壳,所述座垫基壳为壳体并且设有多个穿透所述座垫基壳的透气穿孔,在所述座垫基壳的后侧、中间以及前侧分别形成一臀坐部、一会阴部以及一前端部;以及
[0008]一缓冲软垫,所述缓冲软垫是具有弹性的垫体,所述缓冲软垫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臀坐部,所述缓冲软垫的表面朝上凸出所述臀坐部的表面,并且所述缓冲软垫设置的位置至少涵盖该臀坐部的左、右两侧。
[0009]进一步,在所述臀坐部设有多个穿透所述臀坐部的透气穿孔,并在所述缓冲软垫对应多个所述透气穿孔的位置贯穿形成多个软垫透气穿孔,所述软垫透气穿孔穿过所述透气穿孔。
[0010]进一步,在所述臀坐部表面的中间以及所述会阴部表面的中间凹设一散热沟,所述散热沟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长沟,在所述臀坐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穿透所述臀坐部的所述透气穿孔,所述缓冲软垫分为两部分并安装在所述臀坐部的左、右两侧。
[0011]进一步,所述缓冲软垫包括两垫片部,所述垫片部是具有弹性的垫片并且固定在所述臀坐部左、右两侧的表面,所述垫片部分别封闭多个所述透气穿孔。
[0012]更进一步,在所述各垫片部的底面朝多个所述的透气穿孔的方向分别凸设一凸部,所述凸部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在所述透气穿孔内。[0013]较佳的,在所述各凸部的底端设有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是面积大于所述透气穿孔的片体并且通过其中间的顶面安装在所述凸部的底端,所述卡合部周缘的顶面安装固定在所述透气穿孔底端的周缘。
[0014]较佳的,在所述各垫片部的多个凸部的底端设有一卡合片,所述卡合片的顶面贴合固定在所述臀坐部的底面。
[0015]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座垫基壳安装设置在自行车坐杆顶部的支架上,以座垫基壳以及缓冲软垫提供自行车骑乘者乘坐,当骑乘者乘坐本实用新型时,骑乘者臀部的两侧会坐在缓冲软垫上的位置。
[0016]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由于缓冲软垫具有弹性且设置的位置对应骑乘者臀部的左、右两侧,因此骑乘者在骑乘自行车的过程中,臀部所受的压力能够由弹性的缓冲软垫缓冲,减缓骑乘者臀部的压力,提升自行车骑乘者臀部的舒适感。
[0017]而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软垫是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固定在座垫基壳的臀坐部,因此缓冲软垫能稳固地结合在座垫基壳上不会产生滑动,配合缓冲软垫的弹性,使自行车骑乘者在未穿着臀部具有软垫的车裤时,依然能够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软垫缓冲臀部的压力,能进行长时间的自行车运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仰视的平面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3]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四较佳实施例的剖面图;
[0024]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5]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6]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0027]10座垫基壳11臀坐部
[0028]12会阴部13前端部
[0029]14散热沟15透气穿孔
[0030]20缓冲软垫21垫片部
[0031]20A缓冲软垫21A垫片部
[0032]22A凸部20B缓冲软垫
[0033]21B垫片部22B凸部
[0034]23B卡合部20C缓冲软垫
[0035]21C垫片部22C凸部
[0036]23C卡合片 30座垫基壳
[0037]31臀坐部32会阴部
[0038]33前端部34透气穿孔
[0039]40缓冲软垫 41软垫透气穿孔[0040]50座垫基壳 51臀坐部
[0041]52会阴部60缓冲软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与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但所举实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0043]本新型提供一种自行车座垫,可供自行车骑乘者舒适地乘坐。如图1至图3所示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其包括:
[0044]一座垫基壳10,该座垫基壳10是塑料材质通过二次射出成形的窄长壳体,在座垫基壳10的后侧、中间以及前侧分别形成一左、右宽度较宽的臀坐部11、一左、右宽度较窄的会阴部12以及一由会阴部12的前端向前延伸的前端部13,其中臀坐部11分为对应乘坐者臀部两侧的左、右两侧以及中间部份,在臀坐部11表面的中间以及会阴部12表面的中间凹设一散热沟14,该散热沟14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长沟,在臀坐部11的左、右两侧设有多个穿透臀坐部透气穿孔15。
[0045]一缓冲软垫20,该缓冲软垫20是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手段安装在座垫基壳10的臀坐部11上,并且可为橡胶垫或者泡棉垫等具有弹性的结构,该缓冲软垫20包括两垫片部21,两垫片部21是弹性的垫片并且固定在臀坐部11左、右两侧的表面,各垫片部21的表面向上凸出于臀坐部11的表面,因此当各垫片部21受压时,能被外力压缩并且提供弹性的缓冲作用,位于臀坐部11表面两侧的垫片部21封闭多个透气穿孔15。
[0046]本实施例是 将缓冲软垫20设为左、右两半包括两垫片部21,并使两垫片部21固定在臀坐部11左、右两侧表面的形态以外,也可将座垫基壳10设为不具有散热沟14的形态,将二次射出成形在臀坐部11的缓冲软垫20设为面积涵盖臀坐部11左、右两侧以及中间的单片弹性垫体,令该单片形态的缓冲软垫20贴合固定在臀坐部11左、右两侧以及中间部位的表面,同样可达到以缓冲软垫20提供骑乘者乘坐时的弹性缓冲效果。
[0047]当本实用新型使用时,是将座垫基壳10固定在自行车座椅支架上供骑乘自行车的骑乘者乘坐,由于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软垫20是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固定在座垫基壳10的臀坐部11,因此缓冲软垫20能稳固地结合在座垫基壳10上不会产生滑动,并且由于两垫片部21设置的位置对应骑乘者臀部左、右两侧的位置,加上两垫片部21具有弹性且表面的高于臀坐部11的表面,因此骑乘者在骑乘自行车的过程中,臀部所受的压力能够由弹性的两垫片部21缓冲,减缓骑乘者臀部的压力,提升自行车骑乘者臀部的舒适感,使自行车骑乘者在未穿着臀部具有软垫的车裤时,依然能够藉由本新型的缓冲软垫20缓冲臀部的压力,达到骑乘舒适的效果而能进行长时间的自行车运动。
[0048]本实用新型是将缓冲软垫20设为左、右两侧包括两垫片部21的片状弹性构造以外,也可将缓冲软垫20的形状设为其他的形状。
[0049]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较佳实施例,是改变缓冲软垫20A安装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座垫基壳10的形态,该缓冲软垫20A是具有弹性的结构并且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安装在臀坐部11上,该缓冲软垫2(^包括两垫片部2认,两垫片部2认是弹性的垫片并且固定在臀坐部11左、右两侧的表面,各垫片部21A的表面朝上凸出于臀坐部11的表面,在各垫片部21A的底面朝多个透气穿孔15的方向分别凸设一凸部22A,各凸部22A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在各透气穿孔15内。
[0050]第二较佳实施例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由于在各垫片部21A的底面增设了多个设在透气穿孔15内的凸部22A,因此增加了缓冲软垫20A接触结合在座垫基壳10的部位,能使缓冲软垫20A更为稳固地结合在座垫基壳10 ;由于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余结构、使用方式以及功效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相同,故在此不加以赘述。
[0051]如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较佳实施例,是改变缓冲软垫20B安装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座垫基壳10的形态,该缓冲软垫20B是具有弹性的结构并且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臀坐部11上,该缓冲软垫20B包括两垫片部21B,两垫片部21B是弹性的垫片并且固定在臀坐部11左、右两侧的表面,各垫片部21B的表面朝上凸出于臀坐部11的表面,在各垫片部21B的底面朝多个透气穿孔15的方向分别凸设一凸部22B,各凸部22B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在各透气穿孔15内,在各凸部22B的底端设有—^合部23B,各卡合部23B是面积大于各透气穿孔15的片体并且以中间的顶面安装在各凸部22B的底端,各卡合部23B周缘的顶面安装固定在各透气穿孔15底端的周缘。
[0052]第三较佳实施例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由于在各垫片部21B的底面增设了多个通过嵌入的方式设在透气穿孔15内的凸部22B以及倒勾在各透气穿孔15底端周缘的卡合部23B,因此增加了缓冲软垫20B接触结合在座垫基壳10的部位,能使缓冲软垫20B更为稳固地结合在座垫基壳10 ;由于第三较佳实施例其余结构、使用方式以及功效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相同,故在此不加以赘述。
[0053]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四较佳实施例,是改变缓冲软垫20C安装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座垫基壳10的形态,该缓冲软垫20C是具有弹性的结构并且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安装在所述臀坐部11上,该缓冲软垫20C包括两垫片部21C,两垫片部21C是弹性的垫片并且固定在臀坐部11左、右两侧的表面,各垫片部21C的表面朝上凸出于臀坐部11的表面,在各垫片部21C的底面朝多个透气穿孔15的方向分别凸设一凸部22C,各凸部22C通过嵌入的方式固定在各透气穿孔15内,在各垫片部21C的多个凸部22C的底端设有一卡合片23C,该卡合片23C的顶面贴合 固定在臀坐部11的底面。
[0054]第四较佳实施例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由于在各垫片部21C的底面增设了多个固定在透气穿孔15内的凸部22C以及贴合在臀坐部11底面的卡合片23C,因此增加了缓冲软垫20C接触结合在座垫基壳10的部位,能使缓冲软垫20C更为稳固地安装在座垫基壳10;由于第四较佳实施例其余结构、使用方式以及功效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相同,故在此不加以赘述。
[0055]本实用新型除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是将缓冲软垫20设为左、右两侧包括两垫片部21的片状弹性结构以外,也可将缓冲软垫20的形状设为单片且具有穿孔的形态。
[0056]如图7所不,本实用新型的第五较佳实施例,设有一座垫基壳30,该座垫基壳30是塑料材质通过射出成形的窄长壳体,在座垫基壳30的后侧、中间以及前侧分别形成一左、右宽度较宽的臀坐部31、一左、右宽度较窄的会阴部32以及一由会阴部32的前端朝前延伸的前端部33,在臀坐部31以及会阴部32设多个透气穿孔34。
[0057]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在臀坐部31安装固定一缓冲软垫40,该缓冲软垫40可为橡胶垫或者泡棉垫等具有弹性的结构,并且缓冲软垫40设置的位置涵盖臀坐部31的左、右两侧以及中间,该缓冲软垫40的表 面朝上凸出臀坐部31的表面,在缓冲软垫40对应臀坐部31的多个透气穿孔34的位置贯穿形成多个软垫透气穿孔41,各软垫透气穿孔41穿过臀坐部31的各透气穿孔34。
[0058]本实用新型第五较佳实施例中的缓冲软垫40藉由软垫透气穿孔41的形成,能达到更佳的透气、散热效果,由于第五较佳实施例其余结构、使用方式以及功效都与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相同,故在此不加以赘述。
[0059]本实用新型除前述第一至第五较佳实施例,是将其中的缓冲软垫20设为仅安装在座垫基壳10的臀坐部11以外,如图8所示的第六较佳实施例,也可将缓冲软垫60设为结合在座垫基壳50的臀坐部51以及会阴部52的位置。
[006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座垫基壳,所述座垫基壳为壳体并且设有多个透气穿孔,在所述座垫基壳的后侧、中间以及前侧分别形成一臀坐部、一会阴部以及一前端部;以及 一缓冲软垫,所述缓冲软垫是具有弹性的垫体,所述缓冲软垫以二次射出成形的方式安装固定在所述臀坐部,所述缓冲软垫的表面朝上凸出所述臀坐部的表面,并且所述缓冲软垫设置的位置至少涵盖所述臀坐部的左、右两侧。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臀坐部设有多个所述透气穿孔,并在所述缓冲软垫对应多个所述透气穿孔的位置贯穿形成多个软垫透气穿孔,所述软垫透气穿孔穿过所述透气穿孔。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臀坐部表面的中间以及所述会阴部表面的中间凹设一散热沟,所述散热沟是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直线长沟,在所述臀坐部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多个所述的透气穿孔,所述缓冲软垫分为两部分并安装在所述臀坐部的左、右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软垫包括两垫片部,所述垫片部是具有弹性的垫片并且固定在所述臀坐部左、右两侧的表面,所述垫片部分别封闭多个所述透气穿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垫片部的底面朝多个所述透气穿孔的方向分别凸设一凸部,所述凸部固定在所述透气穿孔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凸部的底端设有一卡合部,所述卡合部是面积大于所述透气穿孔的片体并且通过其中间的顶面安装在所述凸部的底端,所述卡合部周缘的顶面安装固定在所述透气穿孔底端的周缘。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车座垫,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各垫片部的多个所述凸部的底端设有一卡合片,所述卡合片的顶面贴合固定在所述臀坐部的底面。
【文档编号】B62J1/26GK203593075SQ201320792211
【公开日】2014年5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12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4日
【发明者】黄才维 申请人:政豪兴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