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28254阅读:486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儿童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



背景技术:

平衡车与滑板车作为儿童娱乐运动器材使用年龄是3-10岁,锻炼儿童身体平衡能力及娱乐,而且不同的使用方式给小朋友们的体验感觉各不相同,一车多用不仅加大孩童的娱乐兴趣,而且极大的节约了小车的占用空间,尤其是在大城市中,空间狭小,所以一种多功能的儿童车不仅提高了儿童们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节约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包括车体、连接套和连接套管,所述车体包括车把,所述车把贯穿连接套伸入连接套管的内部,所述连接套上端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连接套管上端安装有座垫,所述座垫的下端连接有滑动支撑杆,所述滑动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的底端安装有车轮,所述连接套管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管,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座,所述连接座下端凹槽内连接有踏板支架,所述踏板支架上端设置有踏板,所述踏板的上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垫,所述踏板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挂钩。

优选的,所述连接座上设置有销孔槽,所述踏板支架通过销穿入销孔槽与连接座连接。

优选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三组车轮,且车轮上设置有制动器。

优选的,所述踏板与踏板支架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踏板的尾端还设置有固定柱,所述连接挂钩卡接于固定柱。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在车体上安装有座垫,座垫下端连接有滑动支撑杆,使座垫可调节,收放自如,在踏板上设置有连接挂钩,未扣合时,两滑板独立滑行,滑动踏板使车轮转动前行,将两个踏板扣合一起形成一个单板滑板,两板多模式。该滑板自行车通过滑板之间的扣合分离,实现一车两用,而且在车体上安装的座垫,使儿童可坐在车上骑行,不仅舒适,模式多变,不仅提高了儿童们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节约空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踏板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部件示意图。

图中:1把手、2车体、3调节螺母、4连接套、5座垫、6连接套管、7滑动支撑杆、8连接组件、9车轮、10踏板、11摩擦垫、12连接挂钩、13连接杆、14踏板支架、15连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3所示的一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包括车体2、连接套4和连接套管6,所述车体2包括车把1,所述车把1贯穿连接套4伸入连接套管6的内部,所述连接套4上端设置有调节螺母3,所述连接套管6上端安装有座垫5,所述座垫5的下端连接有滑动支撑杆7,所述滑动支撑杆7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管6,所述连接套管6的底端安装有车轮9,所述连接套管6的下端固定安装有连接组件8,所述连接组件8包括连接杆13,所述连接杆13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连接套管6,所述连接杆13的另一端连接于连接座15,所述连接座15下端凹槽内连接有踏板支架14,所述踏板支架14上端设置有踏板10,所述踏板10的上端表面固定安装有摩擦垫11,所述踏板10的尾端设置有连接挂钩12。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座15上设置有销孔槽,所述踏板支架14通过销穿入销孔槽与连接座15连接。使用销连接踏板支架14,不仅可自由活动,且上下均有轴套固定,减少了摩擦阻力。

进一步的,所述车体2上设置有三组车轮9,且车轮9上设置有制动器。两组车轮9在车尾部,极大的提高了车体2的平衡度,制动器使车体2制动。

进一步的,所述踏板10与踏板支架14对应设置有两组,所述踏板10的尾端还设置有固定柱,所述连接挂钩12卡接于固定柱。两组踏板10固定连接使双滑变成单滑自行车。

该种两用儿童滑板自行车,在车体2上安装有座垫5,座垫5下端连接有滑动支撑杆7,使座垫5可调节,收放自如,在踏板10上设置有连接挂钩12,未扣合时,两滑板独立滑行,滑动踏板10使车轮转动前行,将两个踏板10扣合一起形成一个单板滑板,两板多模式。该滑板自行车通过滑板之间的扣合分离,实现一车两用,而且在车体上安装的座垫5,使儿童可坐在车上骑行,不仅舒适,模 式多变,不仅提高了儿童们的使用体验感,同时也降低了成本,节约空间。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