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电转向的立式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17614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带电转向的立式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叉车驱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电转向的立式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座式蓄电池前移式叉车一般均采用立式驱动装置,一般由驱动电机总成、减速箱总成和驱动轮总成构成。驱动电机总成与减速箱总成直接联接,通过两级或三级减速,将扭矩传送到驱动轮总成。受整车空间尺寸限制及技术问题的原因,整个驱动装置均设计为侧盖式,以保证驱动装置在进行旋转运动时其回转半径最小,但是存在以下缺陷:(1)、由于联接板为精加工件,整车尾架为焊接件,整车尾架焊后需再加工才能与联接板连接,使得整个驱动装置与整车的联接安装精度要求高,联接板或车架稍有变形就会导致转向力大,甚至出现驱动装置转向卡死的现象;(2)、这种结构在装配时不利于内部螺旋伞齿的侧隙调整,使得整个驱动装置的噪声无法有效控制。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立式驱动装置安装精度要求高、转向易卡死以及螺旋伞齿侧隙调整不便等缺陷,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带电转向的立式驱动装置。

一种带电转向的立式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组件、减速机构3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2、转向电机1,转向电机1设在联接板18上,其电机轴向下伸出联接板18;

所述减速机构3包括壳体、输入端和输出端,减速机构3位于动力组件的下方,减速机构3的壳体顶面上水平设有回转支承17,减速机构3的输入端连接着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横向位于壳体的底端;

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主动转向齿轮7、从动转向齿轮6,主动转向齿轮7固定套设在转向电机1下伸的电机轴端部上,从动转向齿轮6活动套设在回转支承17的外圈上;

所述减速机构的壳体由上壳体9、下壳体13连接形成,上壳体9的盖板16上设有轴孔;所述回转支承17设在上壳体9的顶面上、并与轴孔同轴设置,从动转向齿轮6与上壳体9的盖板16固接;

所述动力组件的驱动电机2设在连接盘5上,且连接盘5与回转支承17的顶面贴合固接,驱动电机1的电机轴向下伸出连接盘5,并同轴插设在上壳体9的轴孔内,实现与减速机构输入端的联接;

所述联接板18套设在驱动电机2的底端,并与连接盘5固接,位于联接板18下方的主动转向齿轮7与从动转向齿轮6对应啮合,实现从动转向齿轮6的啮合转动;

工作时,联接板18与车架连接,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上配合设有驱动轮总成4;驱动电机2工作,通过减速机构3将扭矩传递给驱动轮总成4;当需转向行驶时,转向电机1工作,通过主动转向齿轮7带动从动转向齿轮6转动,实现驱动轮总成4的转向。

所述减速机构3的输入端为主动齿轮15,主动齿轮15固定套设在位于上壳体9插孔内的驱动电机2电机轴上,减速机构3的输出端为输出半轴12;所述减速机构3的壳体内纵向设有一根伞轴10,伞轴10的上端固接有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与主动齿轮15啮合传动;伞轴10的下端为螺旋齿轮14,螺旋齿轮14与固接在输出半轴12内端的从动螺旋齿轮11啮合,实现将驱动电机2的扭矩传递给输出半轴12。

所述上壳体9的轴孔内设有轴承座19,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通过轴承配合插设在所述的轴承座19内;轴孔外侧的上壳体9顶面上同轴凸起有一凸环,所述回转支承17套设在凸环上。

所述轴承座19的内壁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之间设有“U”型密封圈,进行动态密封;轴承座19的外圆面与轴孔内壁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进行静态密封。

所述主动齿轮15下方的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上螺旋设有一对螺母20,且在两螺母之间设有止推垫片21,实现对主动齿轮15的轴向定位。

所述主动齿轮15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之间采用锥度定芯,并通过半圆键联接;从动齿轮8与伞轴10之间采用矩形定芯,并通过花键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减速机构和转向机构,动力组件的驱动电机装配在与回转支承固接的连接盘上,驱动电机不再与联接板直接联接,解决了现有整车尾架焊接后需再加工才能与联接板连接的问题;降低了整个驱动装置与整车安装精度高的要求,避免了联接板或车架稍变形就导致转向不足或卡死的现象;转向机构与减速机构独立运行,保证了整个驱动装置转向的灵活性。

(2)、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之间采用锥度定芯,通过半圆键联接;从动齿轮与伞轴之间采用矩形定芯,通过花键联接;增强了联接强度的同时具有良好的可拆卸性,便于装配及后期的维修,保证了在高速输入端齿轮啮合的协调性,降低了噪声;驱动电机与主动齿轮之间由双螺母与止推垫圈进行锁紧和防松,提高了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3)、本实用新型的驱动电机输出轴上端采用“U”型密封圈进行动态密封,轴承座外圆面与轴孔内壁之间采用“O”型圈进行静态密封,从根本上解决了沿着电机轴往上窜油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减速机构的壳体采用上壳体和下壳体合盖式的组装方式,方便壳体内螺旋伞齿的侧隙调整,有效地控制了内部噪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速机构与转向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驱动电机与减速机构连接处的剖面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壳体的爆炸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动力组件、减速机构与转向机构连接示意图。

上图中序号:转向电机1、驱动电机2、减速机构3、驱动轮总成4、连接盘5、从动转向齿轮6、主动转向齿轮7、从动齿轮 8、上壳体9、伞轴10、从动螺旋伞齿11、输出半轴12、下壳体 13、螺旋齿轮14、主动齿轮 15、盖板16、回转支承17、联接板 18、轴承座19、螺母 20、止推垫片21。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一种带电转向的立式驱动装置,包括动力组件、减速机构3和转向机构;所述动力组件包括驱动电机2、转向电机1,驱动电机2设在连接盘5上,转向电机1设在联接板18上,所述联接板18套设在驱动电机2的底端,并与连接盘5固接,且驱动电机2和转向电机1的电机轴均竖直向下伸出;

参见图2、图5,所述减速机构3包括壳体、输入端和输半端,减速机构3位于动力组件的下方;参见图4,所述壳体由上壳体9、下壳体13连接形成;参见图3,上壳体9的盖板16中部设有轴孔,且在轴孔处同轴设有轴承座19,轴承座19的外圆面与轴孔内壁之间设有“O”型密封圈,进行静态密封;轴孔外侧的上壳体9顶面上同轴凸起有一凸环,且在凸环上套设有回转支承17;

所述减速机构3的输入端为主动齿轮15,输出端为输出半轴12,输出半轴12横向位于壳体的底端;所述减速机构3的壳体内纵向设有一根伞轴10,伞轴10的上端固接有从动齿轮8,从动齿轮8与伞轴10之间采用矩形定芯,并通过花键联接;从动齿轮8与主动齿轮15对应啮合;伞轴10的下端为螺旋齿轮14,螺旋齿轮14与固接在输出半轴12内端的从动螺旋齿轮11啮合;

所述连接盘5固接在回转支承17的顶面上,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通过轴承配合插设在所述的轴承座19内,轴承座19的内壁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之间设有“U”型密封圈,进行动态密封;所述主动齿轮15固定套设在位于上壳体9插孔内的驱动电机2电机轴上,主动齿轮15与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之间采用锥度定芯,并通过半圆键联接;主动齿轮15下方的驱动电机2的电机轴端部上螺旋设有一对螺母20,且在两螺母之间设有止推垫片21,实现对主动齿轮15的轴向定位。

参见图2、图5,所述转向机构包括从动转向齿轮6、主动转向齿轮7,从动转向齿轮6活动套设在回转支承17的外圈上,并与上壳体9的盖板16固接;主动转向齿轮7固定套设在转向电机1下伸的电机轴端部上,并与从动转向齿轮6对应啮合,实现从动转向齿轮6的啮合转动;

工作时,驱动装置通过联接板18与车架安装,减速机构3的输出半轴12外端上配合设有驱动轮总成4,驱动电机2工作,通过减速机构3将扭矩传递给驱动轮总成4;当需转向行驶时,转向电机1工作,通过主动转向齿轮7带动从动转向齿轮6转动,实现驱动轮总成4的转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