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1673阅读:731来源:国知局
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主要应用于自行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一般自行车的车体结构多由管或杆所焊接而成,因此自行车主要的组装构件亦多是利用杆和管接合方式与车体结合,例如座椅利用其底部的一个杆体穿套在车体的座管中与车体相结合,并且可让使用者调整该杆体穿入座管的程度而改变座椅高度,相同的结合构造亦应用在自行车前叉与车体之间的结合。

在可安全正常使用自行车的结构当中,限制座椅与车体的转动,以及限制前叉与前叉管的转动的机制格外重要,如此方能够让骑乘者轻松踩脚踏板以及确实控制转向,现有技术中是以利用将杆与管锁紧或箍紧的方式,达到限制座椅与车体的转动或是前叉与前叉管的转动的目的;然而,类似用以限制杆与管之间转动的机制并不适合应用在杆与管必须维持可供常态做轴向伸缩的结合构造当中。

已知一种习知具有调整高度功能的自行车座椅,其主要利用一高度调整装置设于座管及座椅之间,以线性位移作动调整装置,依其产生作动的动力应用不同,大致可分为机械式、气油压式及混合式等,其中气油压式则是于利用气压构件或油压构件设置于外管内并装设于座管,或两者同时应用,所产生作动来调整座管及座垫立管间的相对高度位置,并可同时达到避震效果。

上述气油压式虽可调整座椅高度,但无法完全限制座椅与座管之间不能转动,并非一种确实能够限制座椅转动机制;尤其,座椅与座管之间仍会产生相对转动,从而影响座椅组装可靠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实现了限制自行车座椅转动的稳固性和可靠性,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其将一防转杆体联结在一自行车座椅一侧,并且将该防转杆体以被限制脱出的方式穿套在一车体的座管中;该防转杆体在一气压棒的顶端一体成型有一供安装自行车座椅的接头,该气压棒设有一缸体以及设于缸体内的一杆件,且于该缸体的既定部位具有一经挤压成型且具非正圆外围轮廓的第一防转体,而该接头与该第一防转体之间设有一端盖,且该端盖与该缸体间并套设于一防尘套。

较佳地,该座管具有与该防转杆体的第一防转体相对应的第二防转体。

较佳地,该第一防转体具有一非正圆外围轮廓,该第二防转体具有一非正圆内圈轮廓。

较佳地,该第一防转体为突出的结构体,该第二防转体为凹入于该座管内表面的结构体。

较佳地,该第一防转体为凹入的结构体,该第二防转体为突出于该座管内表面的结构体。

较佳地,该端盖具有一通孔,而该防尘套则套设于该通孔且靠近该接头处。

较佳地,该端盖在该通孔朝该第一防转体处形成有一包覆部,该包覆部的孔径大于该通孔的孔径大小,且该包覆部设有复数内螺纹。

较佳地,该第一防转体经该缸体挤压成型后经切削而形成预定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透过上述技术手段的具体实现,将防转杆体(可以为气压棒)应用在自行车座椅与车体结合时,可利用在防转杆体顶端设置一接头可供安装自行车座椅,使整体防转杆体可确实产生限制自行车座椅与车体相对转动的功效,同时又不失可供自行车座椅常态上下伸缩的调整高低或避震功能,进而获致一种相对更为稳固、可靠的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的第三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自行车座椅之限制转动装置在第四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创作之防转杆体1,主要设有一气压棒10,该气压棒10设有一缸体11以及设于缸体11内的一杆件12。其中,该杆件12底部外露于该缸体11,该杆件12底部并设置有一可控制气压棒10作动的作动钮13,该缸体11顶部则设置一供安装自行车座椅的接头20,可通过该作动钮13使该杆件12作动进而调整座椅的高低位置,且在该缸体11的既定部位设有至少一限制转动的第一防转体111,其中该第一防转体111由缸体11经挤压成型后一体制成,可进一步再利用切削成型而形成预定长度的第一防转体111,而该接头20与该第一防转体111之间设有一端盖21,且该端盖21与该缸体11间并套设于一防尘套22;在实施时,所述气压棒10可进一步于该接头20上方处,利用螺栓23锁固有两个相对应覆盖的箍片24,主要利用螺栓23锁紧作用,产生另两个箍片24将自行车座椅(图未示),以及同时将两个箍片24朝接头20压制的结合固定效果,而该端盖21则可供锁固于自行车的座管30顶端。

再者,该端盖21具有一通孔211供套设于该缸体11,而该防尘套22则套设于该通孔211且靠近该接头20处,可将该通孔211覆盖而达到防尘效果,该端盖21于该通孔211朝该缸体11处形成有一包覆部212,该包覆部212的孔径大于该通孔212纹213供锁固其他零件,例如座管等。

在此实施例中,将气压棒10联结在一自行车座椅一侧,并且将该气压棒10以被限制脱出的方式穿套在一车体(图未示)的座管30中,该气压棒10在缸体11的顶端设有一供安装自行车座椅的接头20,而该座管30则组装固定于该端盖21,且该端盖21与该缸体11间并套设于一防尘套22,且于该缸体11相对于该端盖21下方的既定部位设有至少一限制转动的第一防转体111,该座管30具有与该第一防转体111相对应的第二防转体31。

如图4所示之实施例,该第一防转体111可以为突出于该缸体11外表面的结构体,而该第二防转体31为凹入于该座管30内表面的结构体。由此第一防转体111的突出结构体与第二防转体31的凹入结构体可相互卡合,而形成限制缸体11与座管30相互转动的作用,进而达到限制座椅转动的目的;以及,气压棒10由其缸体11顶端设置的接头20安装自行车座椅,可有效限制自行车座椅与气压棒10相对转动。

另外,如图5所示,该第一防转体111可以为凹入于该缸体11外表面的结构体,而该第二防转体31为突出于该座管30内表面的结构体;或者如图6所示,该第一防转体111具有一非正圆外围轮廓,该第二防转体31具有一非正圆内圈轮廓,上述第一防转体111或第二防转体31的实施例,均可产生限制缸体11与座管30相互转动的作用。

由于上述气压棒10可确实产生限制座椅与车体相对转动的功效,同时又不失可供座椅上下调整高度及伸缩避震的功能;且本创作用以安装自行车座椅的接头,系直接设置于该气压棒的顶端,可省去外管的设置,减少组装的作业程序。尤其,将防转杆体(气压棒10)应用于自行车座椅与车体的结合时,可利用在防转杆体的芯杆或气压棒顶端一体成型的接头安装自行车座椅,使整体防转杆体可确实产生限制自行车座椅与车体相对转动的功效,同时又不失可供自行车座椅常态上下伸缩的避震功能,进而获致一种相对更为稳固、可靠的自行车座椅限制转动构造。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