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仪表板工装台架及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526834阅读:528来源:国知局
一种仪表板工装台架及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汽车生产领域,尤其是一种仪表板工装台架及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



背景技术:

目前主流乘用车主机厂的仪表板总成装配工艺为:在单独的仪表分装线上对仪表板零部件进行装配,获得装配完成的仪表板总成,将仪表板总成安装至未安装车门的汽车内;在完成仪表板总成安装后,将汽车通过车门输送线传输至车门分装线上,将汽车的四个车门进行安装。由于存在单独的车门输送线和车门安装线,因此,在仪表分装线上的汽车必须是四个车门均已拆卸。并且,在仪表分装线上无法实现对拆卸后的车门进行存放。

有些主机厂由于多种车型混线生产的原因,车门铰链结构原因,以及车门集成度不高等原因,考虑到投资成本以及车间现有条件,不便于建设车门分装线和车门输送线,但是仪表板总成的装配又必须要求拆车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仪表板工装台架及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用以实现不建设单独的车门分装线和车门输送线,并且,只需要拆卸一个车门便可实现对仪表板总成的装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工装台架,包括:

底座;

第一纵梁,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第二纵梁,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一纵梁与所述第二纵梁相对设置;

第一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贯穿自所述第一纵梁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穿过所述第一纵梁后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纵梁,且所述第一定位销可在所述第一纵梁内转动;

第二定位销,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上,所述第一定位销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对,且所述第二定位销可沿所述第二纵梁滑动。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座上的多个零部件存放槽。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分度盘,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销上,且所述分度盘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销上与所述第二定位销相对的一侧,所述分度盘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围绕所述分度盘的中心线设置;

分度盘定位销,所述分度盘定位销的第一端自所述第一纵梁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分度盘上的其中一个定位孔后,部分外露于所述分度盘。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分度盘定位装置,与所述分度盘定位销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柱,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

其中,所述分度盘定位装置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柱后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且所述分度盘定位装置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仪表管梁定位销,所述仪表管梁定位销自所述分度盘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穿过所述分度盘后插设于仪表管梁中。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夹紧手柄,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纵梁上;

连杆,与所述夹紧手柄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所述连杆上远离所述夹紧手柄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装配工装台还包括:

第三纵梁,固定于所述底座上;

第四纵梁,固定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三纵梁与所述第四纵梁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纵梁、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四纵梁位于所述底座上的同一侧;

第一横梁,设置于所述第三纵梁和所述第四纵梁之间;

第二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三纵梁上,且所述第二横梁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三纵梁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的一侧;

第三横梁,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纵梁上,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横梁可沿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夹具,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第三位置处的第三夹具。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装配工装台还包括:

滑轨,固定于所述第四纵梁上,所述滑轨沿所述第一横梁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上设置有直齿齿条;

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滑轨上;

其中,所述第三横梁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装配工装台还包括:

第二支撑柱,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第一弹簧,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上;

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与所述第二支撑柱之间可转动连接;

锁紧结构,垂直固定于所述转动手柄上,所述锁紧结构位于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一端,且所述锁紧结构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直齿齿条相配合的直齿;

第二弹簧,垂直固定于所述转动手柄上,所述第二弹簧位于所述转动手柄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弹簧与所述第二弹簧相对设置。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包括上述的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仪表板分装线,所述仪表板分装线上设置有仪表板组装工位,第一停靠工位、第二停靠工位和第三停靠工位;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仪表板分装线上,且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按照预定顺序依次停靠在所述仪表板组装工位,所述第一停靠工位、所述第二停靠工位和所述第三停靠工位中的任一工位处;

内饰装配线,所述内饰装配线上设置有:车门拆卸工位,仪表板总成装配工位,以及车门安装工位;

其中,所述第一停靠工位与所述车门拆卸工位对应,所述第二停靠工位与所述仪表板总成装配工位对应,所述第三停靠工位与所述车门安装工位对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工装台架及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仪表板工装台架能够实现对仪表板零部件组装形成仪表板总成,同时,还能实现对汽车车门的存放,不需要单独的设置车门传输线和车门分装线,利用现有的内饰分装线实现对汽车车门的拆卸、仪表板总成的安装及汽车车门的装配,并且,只需要拆卸一个车门便可实现对仪表板总成的装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工装台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工装台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分度盘定位销可移动的结构原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二定位销可移动的结构原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仪表板工装台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第三横梁可移动的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诸如具体的配置和组件的特定细节仅仅是为了帮助全面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清楚,可以对这里描述的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另外,为了清楚和简洁,省略了对已知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参照图1与图2,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工装台架,包括:

底座1;

第一纵梁2,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

第二纵梁3,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一纵梁2与所述第二纵梁3相对平行设置;

第一定位销21,所述第一定位销21贯穿所述第一纵梁2,且所述第一定位销21可在所述第一纵梁2转动;

第二定位销31,安装于所述第二纵梁3上,所述第一定位销21与所述第二定位销31相对,且所述第二定位销31可沿所述第二纵梁3滑动。

具体地,如图2所示,第一定位销21自第二纵梁2上远离第一纵梁3的一侧穿过第一纵梁2后部分外露于第一纵梁2。由于第二定位销31可沿第二纵梁3滑动,使得第二定位销31可以位于靠近第一定位销21的第一位置,以及位于远离第一定位销21的第二位置。

具体地,在第一纵梁2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一加强劲,第二纵梁3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二加强筋,第一加强筋和第二加强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一纵梁2和第二纵梁3的强度。

具体地,如图1和图2,底座1上设置有车轮11,使得仪表板工装台架可以在仪表板分装线上进行移动。在进行仪表板总成组装时,将仪表管梁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定位销21上,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定位销31上,使得仪表管梁固定于第一纵梁2和第二纵梁3之间,进而将其他零部件依次组装到仪表管梁上。

由于第一定位销21可以在第一纵梁2内转动,在进行仪表板组装时,可以通过转动第一定位销21,进而使得仪表管梁能够同第一定位销21同步转动,便于对其他零部件的组装。

由于第二定位销31可以沿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定位销21的方向上滑动,在将仪表管梁装配到第一定位销21和第二定位销31之间时,通过下述方式进行装配:

步骤1,将第二定位销31移动至远离第一定位销21的第二位置处;

步骤2,将仪表管梁的第一端套设于第一定位销21上,对仪表管梁进行调整,使得仪表管梁的第二端与第二定位销31相对;

步骤3,将第二定位销31移动至靠近第一定位销21的第一位置处,使得仪表管梁的第二端套设于第二定位销31上。

通过上述三个步骤,实现对仪表管梁的装配。

第一定位销21和第二定位销31为锥形销,在第二定位销31位于第一位置处时,第一定位销21和第二定位销31之间的距离小于仪表管梁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设置于所述底座1上的多个零部件存放槽。

零部件存放槽可用于在进行仪表板组装时,将各个仪表板零部件放置于零部件存放槽中,便于快速进行各个仪表板零部件的组装;或者,在各个仪表板零部件组装完成之后,将仪表板总成装配到汽车上所需要使用的零部件存放至零部件存放槽中,增加对后续内饰装配线装配所需物料的存放空间。

优选地,参照图1至图3,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分度盘4,套设于所述第一定位销21上,且所述分度盘4设置于所述第一定位销21上与所述第二定位销31相对的一侧,所述分度盘4上均匀设置有多个定位孔,多个定位孔围绕所述分度盘4的中心线设置;

分度盘定位销41,所述分度盘定位销41的第一端自所述第一纵梁2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3的一侧依次穿过所述第一纵梁2和所述分度盘4上的其中一个定位孔后,部分外露于所述分度盘4。

具体地,分度盘4采用焊接的方式固定套设于该第一定位销21上。在对第一定位销21进行转动时,通过推动分度盘4转动,进而带动第一定位销21转动。

分度盘定位销41的设置,是为了在分度盘4转动至目标角度后,对分度盘4的转动进行限制,防止分度盘4反转。在需要对分度盘4进行转动时,首先拉动分度盘定位销41与分度盘4之间相分离;在分度盘4转动至预定角度后,将分度盘定位销41插设于该分度盘4,实现对分度盘4的转动限制。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当分度盘定位销41插设于该分度盘4中时,分度盘定位销41与分度盘4上的定位孔过渡配合。

优选地,参照图1至图3,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分度盘定位装置42,与所述分度盘定位销41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第一支撑柱,垂直固定于所述第一纵梁2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3的一侧;

其中,所述分度盘定位装置42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柱后部分外露于所述第一支撑柱,且所述分度盘定位装置42与所述第一支撑柱之间可转动连接。

如图3所示,分度盘定位销41上套设有一外套44,外套44垂直插设于第一纵梁2中,其中,外套44包括:自外套44上与分度盘4相对的一侧端面上开设的第一通孔;自外套44上远离分度盘4的一侧端面上开设的第二通孔,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连通,第一通孔的直径大于第二通孔的直径;分度盘定位销41依次穿过第二通孔和第一通孔后部分外露于外套44。

分度盘定位销41包括:第一柱体;与分度盘定位装置42固定连接的第二柱体,第一柱体与第二柱体连接,第二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一柱体的直径;其中,第二柱体部分位于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中,第二柱体与第一通孔的侧壁之间设置有压缩弹簧45。

分度盘定位装置42通过一连接螺栓与第二柱体之间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柱远离第二纵梁一侧端面上开设有一缺口,分度盘定位装置42的一端穿过该缺口部分外露于第一支撑柱。分度盘定位装置42和第一支撑柱之间通过一第一连接部件连接,并且,分度盘定位装置42可以围绕第一连接部件转动。

在需要对分度盘定位销42进行移动时,通过拉动分度盘定位装置42,使得分度盘定位装置42围绕该第一连接部件转动,与分度盘定位装置42固定连接的第二柱体被拉动,进而使得第一柱体与分度盘4的定位孔之间相分离或者相过渡配合。

优选地,参照图2,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仪表管梁定位销43,所述仪表管梁定位销43自所述分度盘4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3的一侧穿过所述分度盘4后插设于所述仪表管梁中。

具体地,该仪表管梁定位销43的设置是为了在仪表管梁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定位销21和第二定位销31上后,防止仪表管梁围绕第一定位销21和第二定位销31转动。

优选地,参照图2与图4,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夹紧手柄32,可转动地固定于所述第二纵梁3上;

连杆33,与所述夹紧手柄32固定连接;

其中,所述第二定位销31与所述连杆33上远离所述夹紧手柄32的一端可转动连接。

参照图4,夹紧手柄32通过一第二连接部件321固定与第二纵梁3连接,并且,夹紧手柄32可以围绕该第二连接部件321转动;夹紧手柄32通过一第三连接部件322与连杆33之间固定连接;连杆33通过第三连接部件323与第二定位销31连接,并且,连杆33可以围绕该第三连接部件323转动。

例如,在需要将第二定位销31从相对靠近第一定位销21的第一位置移动至远离第一定位销21的第二位置处时,拉动夹紧手柄32,使得夹紧手柄32相对于第二连接部件321转动;随着夹紧手柄32的转动,与夹紧手柄32固定连接的连杆33从第一状态依次切换至第二状态、第三状态后又返回至第一状态,在连杆33位于第四状态时,第二定位销31则移动至远离第一定位销21的位置处。其中,上述的第一状态为,连杆33与第二定位销31之间位于同一直线上,第二状态为连杆33与第二定位销31之间的角度越来越大的状态,第三状态为连杆33与第二定位销31之间的角度越来越小的状态。

优选地,参照图5,所述仪表板装配工装台还包括:

第三纵梁5,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

第四纵梁6,固定于所述底座1上,所述第三纵梁5与所述第四纵梁6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纵梁2、所述第三纵梁5和所述第四纵梁6位于所述底座1上的同一侧;

第一横梁7,设置于所述第三纵梁5和所述第四纵梁6之间;

第二横梁,固定于所述第三纵梁5上,且所述第二横梁垂直设置于所述第三纵梁5上远离所述第二纵梁3的一侧;

第三横梁,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纵梁6上,所述第三横梁与所述第二横梁相对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三横梁可沿相对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横梁的方向上移动;

其中,所述第一横梁7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第一位置处的第一夹具71,所述第二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第二位置处的第二夹具,所述第三横梁上设置有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第三位置处的第三夹具。

在第三纵梁5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三加强劲,第四纵梁6和底座1之间设置有第四加强筋,第三加强筋和第四加强筋的设置目的是为了增加第三纵梁5和第四纵梁6的强度。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定车门为在内饰装配线上的车门拆卸工位处所拆卸的车门。第一夹具71、第二夹具和第三夹具的截面呈“u”形状,第一夹具71为两个,第一夹具71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底部,第二夹具和第二夹具用于夹持预定车门的两侧。

在将预定车门进行夹持时,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控制第三横梁移动至远离第二横梁的第三位置处;

步骤2,通过第一夹具71对预定车门的底部进行夹持,第二夹具对预定车门的第一侧壁进行夹持;

步骤3,控制第三横梁移动至靠近第二横梁的第四位置处,通过第三夹具对预定车门的第二侧壁进行夹持。

优选地,参照图6,所述仪表板装配工装台还包括:

滑轨81,固定于所述第四纵梁6上,所述滑轨81沿所述第一横梁7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滑轨81上设置有直齿齿条;

安装座82,安装于所述滑轨81上;

其中,所述第三横梁固定于所述安装座82上。

由于安装座82安装在滑轨上,安装座82可以在滑轨81上进行滑动,进而带动第三横梁的移动。

优选地,参照图6,所述仪表板装配工装台还包括:

第二支撑柱83,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82上;

第一弹簧84,垂直固定于所述安装座82上;

转动手柄85,所述转动手柄85与所述第二支撑柱83之间可转动连接;

锁紧结构86,垂直固定于所述转动手柄85上,所述锁紧结构86位于所述转动手柄85的第一端,且所述锁紧结构86上设置有用于与所述直齿齿条相配合的直齿;

第二弹簧87,垂直固定于所述转动手柄85上,所述第二弹簧87位于所述转动手柄85的第二端,且所述第一弹簧84与所述第二弹簧87相对设置。

在所述转动手柄85的第二端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弹簧84与所述第二弹簧87之间相接触,所述锁紧结构86的直齿与所述直齿齿条相分离;在所述转动手柄85的第二端未被按压时,所述第一弹簧84与所述第二弹簧87相分离,所述锁紧结构86的直齿与所述直齿齿条相啮合。

转动手柄85和第二支撑柱83之间的原理为杠杆原理,在转动手柄85的第二端被按压时,第一弹簧84和第二弹簧87之间呈压缩状态,使得转动手柄85的第一端被抬起,进而使得锁紧结构86的直齿与直齿齿条相分离,安装座82在滑轨81上滑动,实现第三横梁的移动。在第三横梁移动完毕后,松开转动手柄85,使得锁紧结构86下移,锁紧结构86的直齿与直齿齿条相啮合,实现锁紧;并且,在此状态下,第一弹簧84和第二弹簧87之间呈分离的状态。

通过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仪表板工装台架,在进行仪表板零部件组装时,通过将仪表管梁进行固定,进而将各个零部件组装至该仪表管梁上;同时,本发明上述实施例的仪表板工装台架,还能实现对车门的存放。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包括上述的仪表板工装台架,还包括:

仪表板分装线,所述仪表板分装线上设置有仪表板组装工位,第一停靠工位、第二停靠工位和第三停靠工位;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可移动的设置于所述仪表板分装线上,且所述仪表板工装台架按照预定顺序依次停靠在所述仪表板组装工位,所述第一停靠工位、所述第二停靠工位和所述第三停靠工位中的任一工位处;

内饰装配线,所述内饰装配线上设置有:车门拆卸工位,仪表板总成装配工位,以及车门安装工位;

其中,所述第一停靠工位与所述车门拆卸工位对应,所述第二停靠工位与所述仪表板总成装配工位对应,所述第三停靠工位与所述车门安装工位对应。

具体地,在进行装配时,仪表板工装台架首先移动至该仪表板组装工位,在该工位处,将各个仪表板零部件进行组装,经过组装后,可以获得一待装配仪表板总成。在组装完成后,仪表板工装台架移动至第一停靠工位,在该第一停靠工位处,机械手在车门拆卸工位处将汽车的预定车门进行拆卸,并将拆卸下的预定车门存放在该仪表板工作台架上;然后,仪表板工装台架移动至仪表板总成装配工位处,机械手将仪表板工装台架上的待装配仪表板总成装配至汽车上;最后,仪表板工作台架移动至车门装配工位处,机械手将存放在仪表板工装台架上的预定车门装配至汽车上。在车门装配完成之后,仪表板工装台架重新移动至仪表板组装工位位置处。

上述的仪表板组装工位为4个,一次为第一工位、第二工位、第三工位和第四工位,其中,第一工位用于分装仪表线束和安装组合天线;第二工位用于安装转向管柱总成和保险丝盒线束总成,第三工位用于安装仪表板本体总成、出风口、组合仪表和乘员气囊模块,第四工位用于安装中央控制面板及中控储物盒胶垫、中控信息娱乐系统总成、收音机总成和空调控制器。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中,在仪表板分装线上还设置有一物料存放工位,该物料存放工位位于仪表板组装工位和第一停靠工位之间。仪表板工装台架在移动到该物料存放工位后,将后续工艺需要的物料存放在该仪表板工装台架零部件存放槽中,有效解决了车门拆卸工位,仪表板总成装配工位,以及车门安装工位的物料存放空间不足的问题。

通过本发明提供的仪表板总成装配生产线,由于仪表板工装台架实现了对仪表板零部件的组装,以及对拆卸下的车门的存放,因此不需要单独设置车门分装线,同时,也无需对汽车的四个车门均进行拆卸,便可实现对仪表板总成的装配。减少了对车门进行拆卸和安装的机械手。并且,本发明上述生产线,对设备的投资要求小,混线生产适应性强,工艺装配符合性强,并且对车间面积需求小。

并且,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达到以下优点:

(1)、无需建设车门分装线和车门输送线的设备投资费用,以及减少拆装车门所需的机械手;

(2)、无需新增建设车门分装线所需的车间面积;

(3)、方案易于实现,对原有方案改造成本低;

(4)、易于实现与不拆车门车型的混线生产;

(5)、只拆1个前车门,对于后续的车门调整工作量较小;

(6)、可实现部分工位所需的物料转运。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