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38563阅读:37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行走装置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不断的进步,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机械行走装置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便利的条件,因此,机械行走装置的安全稳定性能以及可携带性能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价格不同,机械行走装置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但是某些商场销售的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内部结构复杂,外部零件过大造成设备无法进行携带,且制造材料差,质量重携带性能更加差,且在使用的过程中会发生由于设备稳定性能不足容易发生不安全事故的情况,故需要对其进行优化升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包括站立板、机体和固定支撑架,所述机体的中心处设置有站立板,所述站立板的外表壁套有防滑面板,且站立板的中心处放置有储电池,所述储电池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支撑架,所述固定支撑架的中心处设置有粗转轴,所述粗转轴的中心处固定有旋转轴芯,所述旋转轴芯的外表壁连接有传动带,所述传动带的中心处固定有主动齿轮,所述主动齿轮的后端连接有小型电机,所述固定支撑架的中心处设置有细转轴,所述细转轴的一侧套有垫片,且细转轴的外表壁焊接有凸柱,所述细转轴的另一端套接有支撑柱,所述支撑柱与固定支撑架通过行走链轮进行连接。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支撑柱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柱均匀的分布在机体的两端。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固定支撑架的外表壁设置有一层凹槽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粗转轴的外端固定有粗转轴固定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细转轴的外端设置有细转轴固定盖。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所述储电池的输出端与细转轴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中,该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内部结构简单,设备由各个可拆卸的零部件组成,且各个零部件由合金钢材制成,强度大且重量轻,易携带,在设备上还设置有站立板,人们可以站在防滑面板上,该面板由防滑材料制成,在使用的过程中增加使用者的安全系数,同时该设备由行走链条为条件进行行走行为,稳定且灵活,使用方便,满足人们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表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站立面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的细转轴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凹槽面、2-防滑面板、3-站立板、4-机体、5-行走链轮、6-支撑柱、7-粗转轴固定盖、8-细转轴固定盖、9-固定支撑架、10-储电池、11-粗转轴、12-旋转轴芯、13-传动带、14-主动齿轮、15-小型电机、16-凸柱、17-细转轴、18-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包括站立板3、机体4和固定支撑架9,机体4的中心处设置有站立板3,站立板3的外表壁套有防滑面板2,且站立板3的中心处放置有储电池10,储电池10的一侧固定有固定支撑架9,固定支撑架9的中心处设置有粗转轴11,粗转轴11的中心处固定有旋转轴芯12,旋转轴芯12的外表壁连接有传动带13,传动带13的中心处固定有主动齿轮14,主动齿轮15的后端连接有小型电机15,固定支撑架9的中心处设置有细转轴17,细转轴17的一侧套有垫片18,且细转轴17的外表壁焊接有凸柱16,细转轴17的另一端套接有支撑柱6,支撑柱6与固定支撑架9通过行走链轮5进行连接,支撑柱6共设置有两个,且两个支撑柱6均匀的分布在机体4的两端,固定支撑架9的外表壁设置有一层凹槽面1,粗转轴11的外端固定有粗转轴固定盖7,细转轴17的外端设置有细转轴固定盖8,储电池10的输出端与细转轴17的输入端电性连接。

支撑柱6与固定支撑架9为可拆卸结构,由刚度大且重量轻的合金制成,且分别通过细转轴17与粗转轴11进行固定连接,安装方便且实用。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携式机械行走装置时,首先将设备储电池10充满电后放入站立板3,再将小型电机15与储电池10进行连接,再将固定支撑架9和支撑柱6分别通过粗转轴11和细转轴17进行固定连接,再将行走链条5套在固定支撑架9和支撑柱6的外表壁,最后使用者站在防滑面板2上,机体4即可进行机械行走行为,稳定且安全,至此整套设备完整运行。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