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车架的纵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50371阅读:803来源:国知局
汽车车架的纵梁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车架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汽车车架的纵梁。



背景技术:

已知,由于皮卡车和SUV汽车多采用大扭矩的转向机,这就要求提高局部纵梁的强度;另外,当皮卡车作为驾校教练车使用时,学员原地打轮,不会识别转向死点,极易造成车架纵梁总成的局部过载受力,造成车架纵梁总成损伤。目前,皮卡车和运动型多功能汽车(SUV)的车架上安装的纵梁加强板,一般焊接在纵梁总成的内部,用于提高纵梁总成的局部强度,但现有的纵梁加强板的结构较复杂、且结构强度、焊接强度均较弱,不能满足现有的车架结构及纵梁强度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车架的纵梁,其设置有用于对车架纵梁本体的局部进行加强的加强板,便于提高纵梁结构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车架的纵梁,所述纵梁包括:

纵梁本体,其截面呈矩形框状;

加强板,其与所述纵梁本体的其中一侧内壁的待加强的局部位置贴合;

立板,其与所述加强板的至少一侧边缘相接并与所述纵梁本体的其中一侧内壁相邻的另一侧内壁贴合,以及

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凸出的设置在所述加强板上。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的平面形状与所述纵梁本体的待加强的局部位置的形状匹配,所述加强板的两侧边缘分别连接一块所述立板。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筋在所述加强板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上设置多个塞焊孔。

作为优选,所述塞焊孔位于相邻的两个加强筋之间且沿所述加强筋的长度方向排布。

作为优选,所述加强板上设置工艺避让孔。

作为优选,所述立板上设置避让豁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汽车车架的纵梁,纵梁内部增焊加强板后,纵梁的局部强度得到有效加强,大幅度提高了车架总成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的加强板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例中的加强板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立板 2-加强板 3-工艺避让孔 4-加强筋 5-避让豁口 6-塞焊孔 7-纵梁本体 71-第一内壁 72-第二内壁 73-第三内壁 74-第四内壁。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其次,本实用新型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装置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如图1、图2及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车架的纵梁,包括纵梁本体7、加强板2、立板1及加强筋4,所述纵梁本体7的截面呈矩形框状,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纵梁本体7包括四侧内壁,分别为第一内壁71、第二内壁72、第三内壁73及第四内壁74,所述纵梁本体7上固定有加强板2,所述加强板2与纵梁本体7的第一内壁71的需待加强的局部位置贴合;所述立板1与所述加强板2的一侧相接并与所述纵梁本体7的一侧内壁相邻的对应内壁贴合,本实施例中,与第一内壁71相邻的为第二内壁72和第四内壁74,所述立板1与所述第二内壁72贴合,所述加强板2还上凸出的设置有加强筋4。

优选的,参照图1、图4、及图5,所述加强板2的平面形状与所述纵梁本体7的待加强的局部位置的形状匹配,所述加强板2的两侧边分别连接所述立板1,本实施例中,参照图5,两块所述立板1分别与所述第二内壁72及第四内壁74贴合,形成截面呈U形的结构。

优选的,参照图4,所述加强筋4在所述加强板2上间隔设置至少两个,本实施例中,所述加强筋4为通过冲压模具在所述加强板2上直接形成。

优选的,参照图1至图4,所述加强板2上设置多个塞焊孔6,便于加强板2与纵梁本体7的内壁之间的塞焊连接。

优选的,所述塞焊孔6位于相邻的两个加强筋4之间且沿所述加强筋4的长度方向排布,便于加强板2与纵梁本体7的各内壁之间的更好的固定。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多个所述塞焊孔6沿加强板2的长度方向排布成一排,且其中的一部分位于两个加强筋4之间。

优选的,参照图4、图6,所述加强板2上设置工艺避让孔3,以便于避让其他部件。

优选的,参照图6,所述立板1上设置避让豁口5。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