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分体式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557阅读:240来源:国知局
一种分体式脚踏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踏板,更具体地说是一种分体式脚踏板。



背景技术:

自行车脚踏板是自行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件,目前,大多数的自行车脚踏板的踏板本体与踏板轴芯为一体式结构,当踏板本体损坏需要更换时,踏板轴芯也需要同时进行更换,由于踏板轴芯的造价一般较高,这势必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增加了更换时的成本;现目前也有少数的脚踏板采用分体式结构,但在结构上存在设计不合理,拆装不方便等问题。

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踏板本体与踏板轴芯之间拆装方便,便于更换不同的踏板本体的分体式脚踏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分体式脚踏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分体式脚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轴套、轴芯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外周套设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芯组件旋转式联接,所述踏板本体设有联接孔,所述轴套通过设有的锁固件固定联接于所述联接孔内,以构成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轴芯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所述联接孔一端设有定位轴肩,所述轴套外端与所述定位轴肩对应位置设有卡位凸起,所述轴套内端设有内螺纹部,所述锁固件包括螺纹联接部及设于螺纹联接部内端的止挡部,所述螺纹联接部与内螺纹部紧固联接,所述止挡部止抵于所述联接孔另一端,以构成所述轴套与所述踏板本体固定联接。

一种分体式脚踏板,包括踏板本体、轴套、轴芯组件,所述轴芯组件外周套设有所述轴套,所述轴套与所述轴芯组件旋转式联接,所述踏板本体设有联接孔,所述轴套通过设有的锁固件固定联接于所述联接孔内,以构成所述踏板本体与所述轴芯组件之间的相对旋转;所述联接孔一端设有定位轴肩,所述轴套外端与所述定位轴肩对应位置设有卡位凸起,所述轴套内端设有卡槽,所述锁固件为卡簧,所述卡簧卡接于所述卡槽内,所述卡簧的内侧面止抵于所述联接孔的另一端,以构成所述轴套与所述踏板本体固定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踏板本体包括上踏面板,所述上踏面板向下延伸设有侧面板,所述侧面板向内侧延伸设有与所述上踏面板相对设置的下踏面板,所述上踏面板、侧面板、下踏面板之间形成踏面板型腔,所述联接孔设于所述踏面板型腔的中心轴上。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踏面板和下踏面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2.5~3.5c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踏面板和下踏面板之间的间隔距离为 3cm。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上踏面板和下踏面板均设有镂空的装饰部;所述侧面板设有向内凹陷的V型槽口。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轴芯组件包括轴芯本体,所述轴芯本体外端设有第一轴承安装部,所述第一轴承安装部的外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安装部的内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第一轴承安装部的第二轴承安装部,所述轴芯本体内端有联接杆,所述联接杆与第二轴承安装部的联接处设有环形凸起,所述轴套内侧设有第二限位凸起,所述第二限位凸起与所述环形凸起之间构成第二轴承安装槽;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的外端与所述外螺纹螺纹联接的螺母之间构成第一轴承安装槽,所述轴套内侧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的外端对应位置设有第一限位凸起。所述第一轴承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安装槽内设有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第二轴承外周套设有轴套,以构成轴套与轴芯本体旋转式联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联接杆包括与所述第二轴承安装部联接的过渡部,及与过渡部外端固定联接的联接部,所述过渡部与所述联接部的联接处设有凸台。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联接杆的内端设于所述轴套内,所述联接杆设于所述轴套外。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脚踏板设有联接孔,轴芯组件外周设有轴套,轴套通过设有的锁固件固定联接于联接孔内,拆除锁固件,即可将踏板本体与轴套拆离,拆装方便,根据需要可更换不同的踏板本体。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及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脚踏板中轴芯组件与轴套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脚踏板中轴芯组件与轴套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一种分体式脚踏板的剖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脚踏板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

1 轴芯组件 11 轴芯本体

111 第一轴承安装部 112 第二轴承安装部

113 联接杆 1131 过渡部

1132 凸台 1133 联接部

114 环形凸起 12 轴套

121 台阶部 122 卡位凸起

13 第一轴承 14 第二轴承

15 螺母 2 踏板本体

21 联接孔 22 上踏面板

23 侧面板 24 下踏面板

25 装饰部 26 V型槽口

3 锁固件 31 螺纹联接部

32 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脚踏板,包括踏板本体2、轴套12、轴芯组件1,轴芯组件1外周套设有轴套12,轴套12与轴芯组件1旋转式联接,踏板本体2设有联接孔21,轴套12通过设有的锁固件3固定联接于联接孔21内,以构成踏板本体2与轴芯组件1之间的相对旋转。

进一步的,联接孔21一端设有定位轴肩,轴套12外端与定位轴肩对应位置设有卡位凸起122,轴套12内端设有内螺纹部,锁固件3包括螺纹联接部31及设于螺纹联接部31内端的止挡部32,螺纹联接部31与内螺纹部紧固联接,止挡部32止抵于联接孔21另一端,以构成轴套12与踏板本体2固定联接。另外,轴套12外周设有设有台阶部121,联接孔21内侧设有与台阶部121 相配合的限位凸面,起到限位作用。

进一步的,踏板本体2包括上踏面板22,上踏面板22向下延伸设有侧面板23,侧面板23向内侧延伸设有与上踏面板22相对设置的下踏面板24,上踏面板22、侧面板23、下踏面板24之间形成踏面板型腔,联接孔21设于踏面板型腔的中心轴上。具体的,上踏面板22和下踏面板24之间的间隔距离为2.5~3.5cm;优选地,上踏面板22和下踏面板24之间的间隔距离为3cm。本实施例中,上踏面板22、下踏面板24、侧面板23为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的,上踏面板22和下踏面板24均设有镂空的装饰部25;侧面板23 设有向内凹陷的V型槽口26,使整个踏板本体2更加美观。

如图1-2所示,轴芯组件包括轴芯本体11,轴芯本体11外端设有第一轴承13安装部111,第一轴承13安装部111的外端设有外螺纹,第一轴承13安装部111的内端设有直径大于第一轴承13安装部111的第二轴承14安装部 112,轴芯本体11内端有联接杆113,联接杆113与第二轴承14安装部112的联接处设有环形凸起114,轴套12内侧设有第二限位凸起,第二限位凸起与环形凸起114之间构成第二轴承14安装槽;第二轴承14安装部112的外端与外螺纹螺纹联接的螺母15之间构成第一轴承13安装槽,轴套12内侧与第二轴承14安装部112的外端对应位置设有第一限位凸起。第一轴承13安装槽内设有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安装槽内设有第二轴承14,第一轴承13、第二轴承14外周套设有轴套12,以构成轴套12与轴芯本体11旋转式联接。其中,第二轴承14安装部112呈圆锥台形状,近于第一轴承13安装部111的一端直径小于另一端的直径。

进一步的,联接杆113包括与第二轴承14安装部112联接的过渡部1131,及与过渡部1131外端固定联接的联接部1133,过渡部1131与联接部1133的联接处设有凸台1132,其中,联接杆113的内端设于轴套12内,联接杆113 设于轴套12外。

于其他实施例中,联接孔21一端设有定位轴肩,轴套12外端与定位轴肩对应位置设有卡位凸起122,轴套12内端设有卡槽,锁固件3为卡簧,卡簧卡接于卡槽内,卡簧的内侧面止抵于联接孔21的另一端,以构成轴套12 与踏板本体2固定联接。

于其他实施例中,轴套12与联接孔21之间采用螺纹联接方式。

于其他实施例中,上踏面板22、下踏面板24、侧面板23为分体式结构,即上踏面板22和下踏面板24分别与侧面板23可拆式联接。

于其它实施例中,第二轴承14安装部112为均匀的圆柱体形状。

综合上述:本实用新型一种分体式脚踏板设有联接孔21,轴芯组件1 外周设有轴套12,轴套12通过设有的锁固件3固定联接于联接孔21内,拆除锁固件3,即可将踏板本体2与轴套12拆离,拆装方便,根据需要可更换不同的踏板本体。

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