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驱一控省力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82556阅读:38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行车,即双驱一控省力自行车。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自行车包括车架体,车架体上有前车轮和后车轮,车架体中部有一对同轴脚蹬腿,每个脚蹬腿末端有脚蹬,其中右脚蹬腿带有同轴牙盘,牙盘通过链条与后车轮上飞轮连接;其缺点是速度相对较慢。本人在先申请了加力快速自行车,专利号ZL201320340735.X,由于前牙盘和后牙盘位置不合理,加力、增速效果不好。同时因为脚蹬踏板结构复杂、重量大,费力,影响增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改进,增加杠杆作用长度,省力效果更好的双驱一控省力自行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双驱一控省力自行车,包括车架体,车架体上有前车轮和后车轮,车架体下部有成对脚蹬腿,其特征在于脚蹬腿上方的车架体上有上下间隔的成对上脚蹬杆、成对中脚蹬杆,中脚蹬杆一侧中轴上带有上牙盘,通过链条与后车轮轴上牙盘连接;三角形杠杆一角端与脚蹬腿外端固定连接,三角形杠杆另一角端与上脚蹬杆外端固定连接,第二个三角形杠杆一角端与中脚蹬杆外端固定连接,第二个三角形杠杆另一角端与上脚蹬杆外端固定连接,三角形杠杆第三个角端与第二个三角形杠杆第三个角端固定连接,三角形杠杆与第二个三角形杠杆在同一平面内,三角形杠杆、第二个三角形杠杆在车架体两侧成对设置;成对脚蹬腿中一个脚蹬腿与其中轴固定连接,另一个脚蹬腿与其中轴自由回转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结构改进,采用三角形杠杆、第二个三角形杠杆结构连接三个“脚蹬”,增加了脚蹬杠杆长度,加长了上力拨,脚踏力度更大,实现了更好的加力、增速。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零部件名称如下:车架体1,前车轮2,后车轮3,脚蹬腿4,上脚蹬杆5,中脚蹬杆6,上牙盘7,链条8,牙盘9,三角形杠杆一角端10,三角形杠杆另一角端11,第二个三角形杠杆一角端12,三角形杠杆第三个角端14,中轴15。

参见图1,双驱一控省力自行车,包括车架体1,车架体1上有前车轮2和后车轮3,车架体1下部有成对脚蹬腿4(同普通自行车脚蹬一样)。脚蹬腿4上方的车架体1上有上下间隔的成对上脚蹬杆5(称为脚蹬杆是因为同普通自行车脚蹬腿一样,但没有脚踏横杆部分,作为副驱动,延长杠杆长度)、成对中脚蹬杆6(作为主驱动,加长力拨),中脚蹬杆6一侧中轴上带有上牙盘7,通过链条8与后车轮3轴上牙盘9连接;三角形杠杆一角端10与脚蹬腿4外端固定连接,三角形杠杆另一角端11与上脚蹬杆5外端固定连接,第二个三角形杠杆一角端12与中脚蹬杆6外端固定连接,第二个三角形杠杆另一角端(与三角形杠杆另一角端11重合固定连接)与上脚蹬杆5外端固定连接,三角形杠杆第三个角端14与第二个三角形杠杆第三个角重合端固定连接,三角形杠杆与第二个三角形杠杆贴靠(可以在同一个平面内)。三角形杠杆、第二个三角形杠杆、脚蹬腿4,上脚蹬杆5,中脚蹬杆6在车架体1两侧成对设置;成对脚蹬腿4中一个脚蹬腿与其中轴15固定连接,另一个脚蹬腿与其中轴15自由回转连接(与对面的固定脚蹬腿随动即可),以免回转别劲。上脚蹬杆5、中脚蹬杆6构成双驱,脚蹬腿4为启动控制,构成双驱一控。

使用方法:脚踏脚蹬腿4,通过三角形杠杆(角端11、角端12、角端14组成)、第二个三角形杠杆(角端11、角端10、角端14组成)带动上脚蹬杆5、中脚蹬杆6转动,通过链条8带动后车轮3驱动,实现前行。因为设置了上脚蹬杆5、三角形杠杆、第二个三角形杠杆,增加了杠杆力臂长度,实现加力、增速作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