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后地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39441阅读:618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后地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部件,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后地板。



背景技术:

汽车的噪声(Noise)、振动(Vibration)、声振粗糙度(Harshness)统称为汽车的NVH特性,汽车的NVH特性是衡量汽车设计及制造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车体各部分的结构设计都应该考虑到对汽车NVH性能的影响。汽车后地板用于提供储物空间及存放汽车备胎,该部位刚度相对较弱。为了获得较高的刚度及NVH特性,常规的方法是增加后地板材料的厚度,但是材料厚度的增加会导致成本和重量的大幅增加,甚至导致整车油耗增加。

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3,图1为现有技术的地板筋布置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地板筋E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所示地板筋F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至图3所示,该地板筋包括多条横向加强筋和多条纵向加强筋。在模态测试中给予车身激励时发现后地板位置抖动明显,通过CAE仿真的FRF频响分析对后地板振动响应进行分析,发现后地板的振动响应水平明显高于其它车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包括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其加强筋的位置布置合理,结构刚度得到较大的提升,能够满足NVH性能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后地板,包括后地板本体,在所述后地板本体上设有多条加强筋,所述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所述横向加强筋的数量大于所述纵向加强筋的数量。

优选地,所述横向加强筋包括多条横向长加强筋和多条横向短加强筋,所述纵向加强筋包括多条纵向长加强筋和多条纵向短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60mm。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的高度为8mm。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与后地板通过电焊连接。

优选地,所述后地板上还设置有漏液孔。

优选地,所述漏液孔为4~6个。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通过对加强筋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提高了整车低频段的乘坐舒适性,无需后期再试验调校,只需验证,节约时间和成本,满足NVH性能的要求。

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的地板筋布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地板筋E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所示地板筋F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的俯视图。

图5为图4所示地板筋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6为图4所示地板筋C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地板与现有技术的振动相应曲线对比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的具体实施方式、方法、步骤、结构、特征及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及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的说明,当可对本实用新型为达成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得以更加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图式仅是提供参考与说明之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请一并参考图4至图6,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的俯视图,图5为图4所示地板筋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6为图4所示地板筋C处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至图6所示,该汽车后地板包括后地板本体,在该后地板本体上设有多条加强筋,该加强筋包括横向加强筋和纵向加强筋,该横向加强筋的数量大于该纵向加强筋的数量;其中,该横向加强筋包括多条横向长加强筋和多条横向短加强筋,该纵向加强筋包括多条纵向长加强筋和多条纵向短加强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加强筋的高度优选为8mm,该加强筋与加强筋之间的间隔小于等于60mm。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该加强筋与该后地板通过电焊连接,该后地板上还设置有4~6个漏液孔。

请参考图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汽车后地板与现有技术的振动相应曲线对比图。如图7所示,优化后,在低频段(100Hz内)地板的振动响应明显降低,同时地板模态有约10Hz的提升。降低了后地板在低频段的振动响应水平,同时提升了后地板的模态,从而达到解决后地板抖动的问题,提升了乘客舒适性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汽车后地板,通过对加强筋位置进行合理的布置,大幅度降低了后地板低频段的振动响应水平,从而达到解决后地板抖动的问题,提高了整车低频段的乘坐舒适性,而且无需后期再试验调校,只需验证,节约时间和成本,满足NVH性能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是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