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纵向折叠自行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004582发布日期:2018-07-24 20:56阅读:113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折叠自行车,尤其是设计折叠后体积较小,折叠方便快捷的纵向折叠自行车。



背景技术:

现有折叠自行车,大多横向折叠,折叠后长度和宽度虽有所减少,却增加了厚度,包装运输仍占很大空间,而且折叠后移动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纵向折叠自行车操作方便,折叠后厚度仍不变,可减少高度和长度尺寸,便于存放和包装。折叠后整车保持独立支撑不倾倒,且移动灵活方便。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纵向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组、后轮组、脚踏驱动机构、下梁、平梁、中管组件、平叉、可伸缩的折叠把立、可伸缩座管、脚支架,中管组件下中部通过第五销轴铰接平梁后中部,中管组件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铰接拉杆,拉杆底部、下梁后端部、两根平叉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铰接在一起,下梁前端部通过第三销轴铰接在平梁前端底部,在平梁后端底部通过第六销轴铰接减震器或刚性支柱,减震器或刚性支柱的底部通过第一销轴铰接在两个平叉的前端,并位于第二销轴的后方;在平梁的中部底面设置有平梁限位贴片,当下梁上表面与平梁限位贴片接触时为折叠的极限位置;在中管组件上设置有弹性卡位套,平梁上设置有球头凸起,在折叠自行车展开状态,平梁的球头凸起卡在中管的弹性卡位套内,保证车架处于稳定展开状态。

还包括通过第七销轴铰接在中管组件上的后架,后架的底部设置有后架支杆,后架支杆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九销轴铰接在后架上,通过第八销轴铰接在平梁尾端。

所述中管组件为结构相同的左右两个,通过可伸缩座管焊接形成一个整体,中管组件的左右两边将平梁夹在其中,拉杆也为结构相同的左右两个,拉杆下端的左右两边和两个平叉的前端将下梁夹在其中。

所述平梁限位贴片的位置为折叠后前轮组、后轮组距离最近,折叠体积最小,且两轮组有间隙可推着走。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折叠后,厚度不改变,同时减少长度和高度的尺寸,方便包装,节俭运输成本,用户操作简便,折叠迅速,折叠后脚支架支撑车子不倾倒,移动车子灵活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折叠自行车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折叠自行车去掉衣架和衣架支杆后使用状态车架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折叠自行车折叠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折叠自行车折叠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纵向折叠自行车折阻尼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纵向折叠自行车,包括前轮组1、后轮组2、脚踏驱动机构3、下梁4-1、平梁4-2、中管组件4-4、平叉4-8、可伸缩的折叠把立5、可伸缩座管6、脚支架7,其特征在于,中管组件4-4下中部通过第五销轴8-5铰接平梁4-2后中部,中管组件4-4的下端通过第四销轴8-4 铰接拉杆4-3,拉杆4-3底部、下梁4-1后端部、两根平叉4-8的前端通过第二销轴8-2铰接在一起,下梁4-1前端部通过第三销轴8-3铰接在平梁4-2 前端底部,在平梁4-2后端底部通过第六销轴8-6铰接减震器或刚性支柱 4-7,减震器或刚性支柱4-7的底部通过第一销轴8-1铰接在两个平叉4-8 的前端,并位于第二销轴8-2的后方;在平梁4-2的中部底面设置有平梁限位贴片4-2-1,当下梁4-1上表面与平梁限位贴片4-2-1接触时为折叠的极限位置;在中管组件4-4上设置有弹性卡位套4-4-1,平梁4-2上设置有球头凸起4-2-2,在折叠自行车展开状态,平梁的球头凸起4-2-2卡在中管的弹性卡位套4-4-1内,保证车架处于稳定展开状态。

还包括通过第七销轴8-7铰接在中管组件4-4上的后架4-5,后架4-5 的底部设置有后架支杆4-6,后架支杆4-6的两端分别通过第九销轴8-9铰接在后架4-5上,通过第八销轴8-8铰接在平梁4-2尾端。

所述中管组件4-4为结构相同的左右两个,通过可伸缩座管6焊接形成一个整体,中管组件4-4的左右两边将平梁4-2夹在其中,拉杆4-3也为结构相同的左右两个,拉杆4-3下端的左右两边和两个平叉4-8的前端将下梁 4-1夹在其中。

所述平梁限位贴片4-2-1的位置为折叠后前轮组1、后轮组2距离最近,折叠体积最小,且两轮组有间隙可推着走。

本实用新型多连杆按一定的长度比通过转轴连接成特定的几何形状;转动一根连杆,实现整个几何形状的改变,达到设计要求的改变;初始位置有相应的限位和阻尼配件,保持车架几何形状的稳定性。力求折叠后,厚度不改变,同时减少长度和高度的尺寸,方便包装,节俭运输成本,用户操作简便,折叠迅速,折叠后脚支架支撑车子不倾倒,移动车子灵活方便。

如图1所示为车子工作状态,为保持这种状态,加入了弹性卡紧件如图 5所示,横梁4-2上的球头凸起4-2-2卡入中管组件4-4上的弹性元件4-4-1 中。

如图3、4所示,为车子折叠状态,由图1状态变为图3、4状态,首先可伸缩座管6缩收到极限位置,且扭转一定角度,避开平梁4-2;然后推动中管组件4-4,绕第五销轴8-5顺时针旋转,使各个连杆产生联动效应,衣架4-5绕第七销轴8-7逆时针转动,衣架支杆4-6绕第九销轴8-9和第八销轴8-8顺时针转动,减震(或刚性支柱)4-7绕第六销轴8-6逆时针转动;平叉4-8、下梁4-1、拉杆4-3连接于第二销轴8-2处,中管组件4-4绕第五销轴8-5顺时针旋转时,带动拉杆4-3绕第四销轴8-4逆时针转动,拉杆4-3 分别带动下梁4-1绕第三销轴8-3顺时针转动,平叉4-8绕第一销轴8-1逆时针转动,当下梁4-1上表面与平梁限位贴片4-2-1接触时为折叠的极限位置;最后可伸缩的折叠把立5折叠下来。为了推行方便,可伸缩的折叠把立 5可不折叠,使整车处于半折叠状态,另外,衣架4-5和衣架支杆4-6,可拆卸下来如图2,不影响整车的结构强度和折叠效果。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及特点,其目的在于使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不能仅以本实施例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即凡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所作的同等变化或修饰,仍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