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23955发布日期:2018-06-30 07:42阅读:492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降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近几年,共享单车在全国各地逐渐发展起来,人们也逐渐接受并喜欢上这一交通方式。然而在炎炎夏季,由于共享单车一般都摆放在路边阳光直射的位置,因此,共享单车的温度会快速升高,尤其是自行车的坐垫,因为自行车的坐垫的外表面包裹着一层深色的表皮,所以温度上升更为明显。当人们使用共享单车时,人体会先与灼热的坐垫接触,这不仅会给人们带来不好的体验,而且炽热的温度还可能会灼伤皮肤,目前已有使用者被自行车坐垫烫伤的新闻报道。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授权公告号为CN206336363U的发明专利公布了“一种通风自行车坐垫”,所述通风自行车坐垫通过在坐垫本体上设置通风管和通风口,以达通风降温的效果,然而在夏季,自行车经过长时间的暴晒,该自行车的坐垫的温度极高,所述坐垫本体上的通风管与通风口无法在使用自行车前给坐垫本体降温,因此,在骑车之前,人体还是要与灼热的坐垫本体接触,从而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此外,授权公告号为CN205872260U的发明专利公开了“降温自行车坐垫”,所述降温自行车坐垫通过在坐垫本体上设置冰砂袋,在温度较高时,冰砂袋中的冰砂吸收热量融化为液体,并在融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且温度保持不变,从而达到降温的目的;在温度较低时,冰砂袋中的液体状的冰砂自动结晶。这样可以使得自行车的坐垫长时间保持在一个较低温度,即冰砂的熔点所对应的温度。这样虽然可以给自行车的坐垫降温,但是当自行车在长期暴晒的过程中,当坐垫的温度超过冰砂的熔点后,冰砂袋中的冰砂完成融化为液体后继续吸收热量,液体状的冰砂的温度还是会继续升高至与自行车坐垫的温度保持一致,从而使得冰砂丧失降温功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该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可以在人们骑行自行车前给自行车的坐垫降温,从而避免人体与灼热的坐垫接触,进而给予人们良好的骑行体验以及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

本发明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坐垫内的夹层空间以及设置在自行车的坐管内的用于向该夹层空间输送冷却液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泵以及用于驱动输送泵工作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输送泵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内的活塞以及连接活塞的活塞杆,其中,所述泵体安装在坐管内且该泵体与所述夹层空间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道连接,所述冷却液存放在所述泵体内;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偏心轮,所述偏心轮安装在自行车的脚踏转轴上,该偏心轮的侧面上设置有偏心导向槽,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偏心导向槽中。

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人们在骑车之前可以用手动推动自行车,从而带动自行车的脚踏转轴转动,使得安装在脚踏转轴上的偏心轮也随之转动,并带动所述活塞杆上下运动,当活塞杆向上运动时,所述活塞将所述泵体中的冷却液挤压到所述夹层空间。位于夹层空间内的冷却液吸收坐垫的热量,从而使坐垫的温度下降,以达到降温效果。当脚踏转轴带动偏心轮继续转动,所述偏心轮带动活塞杆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夹层空间内的冷却液回流到所述泵体中。这样就实现了冷却液在所述夹层空间和所述泵体之间来回流动,从而使得降温效果更显著。另外,由于所述偏心轮的轮面上设置有偏心导向槽,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偏心导向槽中,因此,所述偏心轮在随着脚踏转轴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塞杆的底端只会随着偏心轮的旋转运动做竖向运动,从而避免所述活塞杆做旋转运动而导致该活塞杆发生弯曲变形,从而确保所述输送泵正常工作。

优选的,所述偏心轮的偏心距小于或等于所述泵体内的活塞的最大行程。

优选的,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偏心轮与所述活塞杆连接和分离的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活动块以及带动活动块做横向运动的横移机构,其中,所述活动块上设置有沿着垂直于活塞杆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倒置的第一T型槽,该活动块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进所述偏心轮的偏心导向槽的连接块;所述活塞杆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T型槽匹配的第一连接部。

优选的,所述横移机构包括设置在坐管外的操控块以及连接杆,其中,所述连接杆一端与所述操控块通过转动结构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连接,所述坐管在与所述操控块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操控块配合的避让槽。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与所述泵体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安装在活塞杆上,且该复位弹簧的两端作用在所述泵体和所述活动块上。

优选的,所述活动块在与所述连接杆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T型槽,所述第二T型槽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塞运动方向平行,所述连接杆在与所述活动块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T型槽配合的第二连接部,该连接杆上设置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作用在所述活动块与所述坐管的内壁上。

优选的,所述夹层空间设置有单个冷却液进入口,所述冷却液进入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夹层空间中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泵体上端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道连接在所述泵体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夹层空间由上夹层空间板和下夹层空间板组合而成,该夹层空间内设置若干分隔条将夹层空间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迂回的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接。

优选的,所述输送泵为两个且两个输送泵之间上下设置,其中一个输送泵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接,另一个输送泵与第二输送管道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连接的输送泵为第一输送泵,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连接的为第二输送泵。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1、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可以在人们骑行自行车前给坐垫降温,避免人体直接与灼热的坐垫接触,从而给人们良好的骑车体验,同时也避免皮肤被灼伤。

2、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通过驱动脚踏转轴(例如脚踏板、推车等)的方式带动偏心轮转动,从而带动活塞杆以及活塞上下运动,进而将所述泵体内的冷却液输送到所述坐垫的夹层空间中,位于夹层空间中的冷却液将所述坐垫的热量吸收,从而达到降温的效果。

3、位于坐管内的泵体内的冷却液由于外部受到泵体和坐管的包围,没有与阳光直接接触,相当于处于“阴凉”的位置,从而能够维持在常温状态,对高温的坐垫(可达50-60℃甚至更高)具有很好的冷却效果;当冷却液对坐垫进行冷却并回流至泵体内后,也可逐渐散热降回至常温,从而为下一次的降温做好准备,实现持续工作。

4、本发明结合了自行车坐管具有的闲置空间,且不与太阳光直接接触的特点,巧妙地将储存和输送冷却液的泵体设置在坐管中,且坐垫设置在坐管的顶部,便于第一输送管道的设置,同时也能利用重力让冷却液自动回流至泵体内,使得本发明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与现有自行车结构实现了巧妙的结合。

5、人们在骑车的过程中,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也可以给坐垫降温,从而给予人们良好的骑行体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第一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方向的向视图(所述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处于工作状态)。

图3为图2中B方向的向视图(局部)。

图4为图1中A方向的向视图(所述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处于待机状态)。

图5为图4中C方向的向视图(局部)。

图6为图1中坐垫的侧视图。

图7为图1中坐垫的俯视图。

图8为图7中D方向的向视图。

图9和图10为图1中活动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中偏心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坐垫的侧视图。

图13为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第二个实施方式中的输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第三个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第四个实施方式中的坐垫的俯视图。

图16为图15中E方向的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参见图1-图11,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包括设置在坐垫1内的夹层空间1-1以及设置在自行车的坐管10内的用于向该夹层空间1-1输送冷却液的输送机构,其中,所述输送机构包括输送泵2以及用于驱动输送泵2工作的动力机构,其中,所述输送泵2包括泵体3、设置在泵体3内的活塞4以及连接活塞4的活塞杆5,其中,所述泵体3安装在坐管10内且该泵体3与所述夹层空间1-1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道11连接,所述冷却液存放在所述泵体3内;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偏心轮13,所述偏心轮13安装在自行车的脚踏转轴14上,所述偏心轮13的侧面上设置有偏心导向槽17,所述活塞杆5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偏心导向槽17中。此外,为了防止所述偏心轮13带动活塞杆5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出现超程现象而损坏输送泵2,该偏心轮13的偏心距必须小于或等于所述泵体3内的活塞4的最大行程。

参见图1-图11,所述动力机构还包括用于带动偏心轮13与所述活塞杆5连接和分离的活动机构,所述活动机构包括活动块6以及带动活动块6做横向运动的横移机构,其中,所述活动块6上设置有沿着垂直于活塞杆5的运动方向延伸的倒置的第一T型槽6-1,该活动块6的底部设置有延伸进所述偏心轮13的偏心导向槽17的连接块6-3;所述活塞杆5的底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一T型槽匹配的第一连接部;所述横移机构包括设置在坐管10外的操控块8以及连接杆19,其中,所述连接杆19一端与所述操控块8通过轴承15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活动块6连接,所述坐管10在与所述操控块8对应位置处设置有与所述操控块8配合的避让槽7;所述连接杆19上设置有压缩弹簧9,所述压缩弹簧9的两端分别作用在所述活动块6与所述坐管10的内壁上。这样,当不需要对坐垫1进行降温时,人们可以向外拉动操控块8,从而带动活动块6横向运动,使得活动块6的连接块6-3与所述偏心轮13的偏心导向槽17分离,当人们将操控块8拉出避让槽7后,将操控块8转动一定角度后跨在所述避让槽7上,此时,所述压缩弹簧9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对坐垫1降温时,人们转动所述操控块8,使得所述操控块8的长度方向与所述避让槽7平行,这时,所述压缩弹簧9为了恢复原状,推动活动块6横向运动,同时,所述操控块8也会与所述避让槽7配合,使得所述活动块6的连接块6-3抵紧在所述偏心轮13的轮面上,当所述偏心轮13转动到某一个角度时,所述连接块6-3进入到所述偏心导向槽17中,从而开始对所述坐垫1进行降温。

参见图1-图8,所述活动块6与所述泵体3之间设置有复位弹簧18,所述复位弹簧18安装在活塞杆5上,且该复位弹簧18的两端作用在所述泵体3和所述活动块6上。这样,当所述偏心轮13带动活塞杆5向上运动时,所述复位弹簧18处于压缩状态;当所述偏心轮13带动活塞杆5向下运动时,所述复位弹簧18处于开始恢复原状。当不需要对坐垫1进行降温时,人们拉出操控块8,使得所述活动块6的连接块6-3与所述偏心轮13的偏心导向槽17分离,此时,所述复位弹簧18为了恢复原状促使所述活动块6向下运动,从而使得所述活塞杆5带动活塞4向下运动,这样,充满在所述夹层空间1-1中的冷却液就会回流到所述泵体3中,这样就避免了停留在所述夹层空间1-1中的冷却液在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下逐渐吸收热量并达到与坐垫1一样的温度而丧失降温功能。

参见图1-图8,所述活动块6在与所述连接杆19对应位置处设置有第二T型槽6-2,所述第二T型槽6-2的长度方向与所述活塞4运动方向平行,所述连接杆19在与在与所述活动块6接触的一端设置有与所述第二T型槽6-2配合的第二连接部。这样,在偏心轮13带动连接块上下运动的过程中,由于所述活动块6上设置有第二T型槽6-2,因此,所述横移机构不会随着活动块6做竖向运动。

参见图1-图11,所述夹层空间1-1设置有单个冷却液进入口,所述冷却液进入口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连接。这样,在骑车前,人们可以通过推动自行车的方式或者踩踏脚踏板的方式使得自行车的脚踏转轴14转动。以带动安装在脚踏转轴14上的偏心轮13转动,从而带动活塞杆5向上运动,进而将泵体3内的冷却液输送到所述夹层空间1-1中,由于夹层空间1-1中只有单个冷却液出入口,因此,所述夹层空间1-1内的空气就会被压缩。当人们不需要对坐垫1进行降温时,可以拉出操控块8,使得所述活动块6的连接块6-3与所述偏心轮13的偏心导向槽17分离,所述夹层空间1-1内的压缩空气为了恢复原状就会反向推动冷却液,使得夹层空间1-1中的冷却液回流到所述泵体3中,这样就避免了停留在所述夹层空间1-1中的冷却液在长时间的阳光照射下逐渐吸收热量并达到与坐垫1一样的温度而使得冷却液丧失降温功能。然而,这样也会存在这样的不足:由于夹层空间1-1内的空气被压缩,会对人们推车或者踩踏脚踏板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阻力,而且冷却液不能完全填满夹层空间1-1,减弱了冷却效果,但是仍然能够将坐垫1的大部分热量带走,使得坐垫1明显降温。

参见图6-图8,所述坐垫1还包括坐垫架1-4、缓冲层1-3和导热层1-5,其中,所述夹层空间1-1贴紧坐垫1的表皮1-2设置,所述导热层1-5设置在所述夹层空间1-1和坐垫1的表皮1-2之间,该导热层1-5由导热材料构成,所述缓冲层1-3设置在所述夹层空间1-1与所述坐垫架1-4之间,该缓冲层1-3由海绵体构成;所述坐垫架1-4与所述坐管10连接。所述坐垫1可以参考现有的自行车的车座,在坐垫1内设置导热层1-5可以更好地将坐垫1表面的热量转移到所述夹层空间1-1中的冷却液中,使得降温速度更快,效果更显著。

参见图6-图8,所述夹层空间1-1由冷却管16组成,所述冷却管16在所述坐垫1的投影面上来回环绕,该冷却管16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2连接。这样可以增加冷却液在坐垫1内的流动行程,从而增加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坐垫1内的停留时间,使得降温效果更好。所述冷却管16为金属软管。这样可以更好地将坐垫1的热量传递到冷却液中。

参见图1-图5,所述泵体3通过支架固定在坐管10上。具体地,可以在坐管10和支架上设置螺纹孔,通过螺钉在坐管10外侧将支架锁定在坐管10内。

参见图1-图11,本发明的可快速降温的自行车坐垫降温装置的工作原理是:

人们在骑车之前可以用手动推动自行车,从而带动自行车的脚踏转轴14转动,使得安装在脚踏转轴14上的偏心轮13也随之转动,并带动所述活塞杆5上下运动,当活塞杆5向上运动时,所述活塞4将所述泵体3中的冷却液挤压到所述夹层空间1-1中,位于夹层空间1-1内的冷却液吸收坐垫1的热量,从而使坐垫1的温度下降,以达到降温效果。当脚踏转轴14带动偏心轮13继续转动,所述偏心轮13带动活塞杆5向下运动,使得所述夹层空间1-1内的冷却液回流到所述泵体3中。这样就实现了冷却液在所述夹层空间1-1和所述泵体3之间来回流动,从而使得降温效果更显著。另外,由于所述偏心轮13的轮面上设置有偏心导向槽17,所述活塞杆5的底端延伸至所述偏心导向槽17中,因此,所述偏心轮13在随着脚踏转轴14转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塞杆5的底端只会随着偏心轮13的旋转运动做竖向运动,从而避免所述活塞杆5做旋转运动而导致该活塞杆5发生弯曲变形,从而确保所述输送泵2正常工作。

实施例2

参见图12和图13,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夹层空间1-1中设置有冷却液进口和冷却液出口,其中,所述冷却液进口与所述泵体3上端的出口连接,所述冷却液出口通过第二输送管道12连接在所述泵体3的下端。这样,当偏心轮13推动活塞杆5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和夹层空间1-1内的空气会被冷却液挤压到所述泵体3中且位于活塞4下方的空间中,使得所述冷却液能够充满在坐垫1的夹层空间1-1中,当偏心轮13带动活塞杆5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所述活塞4挤压所述泵体3中位于活塞4下方的空间内的空气,这些空气反向推动冷却液,使得冷却液回流到泵体3中,这样可以实现冷却液在所述夹层空间1-1与所述泵体3之间来回流动,使得降温效果更明显。此外,由于所述夹层空间1-1与所述泵体3之间通过第一输送管道11和第二输送管道12组成一个回路,使得人们在推车的过程中,由于这个回路中的空气只是被轻微,使得人们在骑车前或者在骑车过程中不需要耗费很大力气就可以驱动自行车运动,从而方便人们操作。为了便于连接,可以在冷却液进口、冷却液出口以及泵体3的进出口处设置标准的接头,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和第二输送管道12采用柔性塑料管,两端也设有标准接头,从而便于安装和连接。

实施例3

参见图1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输送泵2为两个且两个输送泵2之间上下设置,其中一个输送泵2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连接,另一个输送泵2与第二输送管道12连接,其中,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连接的输送泵2为第一输送泵,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2连接的为第二输送泵。这样,人们在骑车前,可以通过驱动脚踏转轴14转动的方式(例如推车或者单脚踩踏脚踏板)来带动偏心轮13转动,偏心轮13转动的过程中带动活塞杆5竖向运动,从而带动第一输送泵或者第二输送泵中的活塞4竖向运动,使得其中一个输送泵2中用于盛装冷却液的内腔为负压,另一个输送泵2的内腔为正压,这样冷却液就能从正压的输送泵2的内腔中流向夹层空间1-1,并流向负压的输送泵2的内腔,操作时无需压缩空气,从而操作更加轻松省力;只需让脚踏转轴14转动,就能让冷却液往返流动,使得坐垫1迅速降温;通常来回推动几次,即可达到降温的效果。

实施例4

参见图15和图1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所述夹层空间1-1由上夹层空间板和下夹层空间板组合而成,该夹层空间1-1内设置若干分隔条1-6将夹层空间1-1的内部空间分隔成迂回的流动通道,该流动通道一端与所述第一输送管道1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输送管道12连接。这样也可以增加冷却液在坐垫1内的流动行程,从而增加所述冷却液在所述坐垫1内的停留时间;所述上夹层空间板和下夹层空间板由塑料注塑而成,同时在上夹层空间板或/和下夹层空间板上注塑出分隔条1-6,从而将上夹层空间板和下夹层空间板装配在一起后,即可形成所述迂回的流动通道。所述上夹层空间板和下夹层空间板可以在后续的装配过程中先与坐垫1的表皮1-2装配(如粘合)成一体,然后再与坐垫1的其他部件(如海绵体、支承架等)装配成一起。

上述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内容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