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045048发布日期:2018-11-24 10:4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折叠车技术领域,特指一种折叠车。

背景技术

电动车,现在已经是人们常使用的代步工具了,但由于电动车普遍体积较大,配备的电池也比较庞大笨重,因此电动车并不方便运输及携带。于是,在折叠自行车的衍生下,折叠电动车也逐渐面世,折叠后的电动车可以适当地缩小体积,运输时可减小占地空间,但其往往折叠机构复杂,并且在折叠过程中需要耗费很大的力气,使用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便于折叠,折叠省时省力的折叠车。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折叠车,包括车架、车坐垫、车把杆以及前、后车轮组件,所述前、后车轮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车架上转动安装有转动部,转动部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的一端,所述车把杆、前车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动部的上下两侧;

所述车架上设置有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踏板主体,踏板主体通过第三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车架上可拆卸安装有电力系统。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调节开关、转动件和第一主轴,转动件转动安装在第一主轴上,第一主轴上开设有限位槽,调节开关转动连接在转动件上,调节开关内端可卡设在该限位槽内,调节开关外端延伸出所述转动部外侧;所述第一主轴与所述调节开关端部之间压设有复位弹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下端内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块,所述第一主轴一端固定安装在该安装块内,所述第一主轴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车架穿设在所述转动件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主轴、固定部件以及转动部件,固定部件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上,转动部件上安装有所述后车轮组件,转动部件通过主轴安装在固定部件上;所述第二主轴上安装有驱动部件。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主轴包括圆轴段和多边形轴段,圆轴段外周套设有轴套,多边形轴段的截面呈多边形,所述固定部件上开设有与多边形轴段相配合的多边形孔,多边形轴段卡设在该多边形孔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三转动组件包括转轴和固定件,固定件固设在所述车架上,所述踏板主体通过转轴穿设在所述固定件上,踏板主体内端安装有滚轮。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踏板主体包括踩踏面,踩踏面上安装有第一磁石,所述车架上配合安装有第二磁石,所述踏板主体折叠后,第一磁石与第二磁石相互吸引。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力系统包括电池盒,电池盒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上,电池盒内设置有电池组件;所述车架上设置有卡块,所述卡块中部开设有一容纳腔,容纳腔内设置有一弹性件;卡块上转动设置有卡扣,卡扣外端成型有限位勾,内端成型有挡片,挡片卡设在卡块内,所述电池盒上成型有限位凸块,限位凸块可卡在所述限位勾内。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为一“c”型空心弯管,车架上端连接有所述车坐垫,车坐垫下方设置有用于悬挂物品的挂钩。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把杆远离所述转动部的一端可折叠安装有一对车把手,车把杆上端设置有一横杆,横杆的两端部均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车把手转动安装在该连接槽内。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

1、本发明在车架上通过转动组件连接前后车轮组件以及脚踏板组件,折叠时只需旋转转动部即可完成前轮组件的折叠,转动第二转动组件完成后轮组件的折叠,转动第三转动组件能够完成脚踏板的折叠,可以实现前后车轮及脚踏板的充分折叠,十分方便,且折叠效果好,折叠后大大减小了占地空间,便于运输和包装。

2、本发明的前轮组件折叠通过扳动调节开关,使其脱离第一主轴内的限位槽,然后旋转转动部,转至一定位置时,调节开关再次卡入第一主轴内,完成折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限位槽与调节开关的相互配合可以起到稳固的作用,使得转动部在进行转动折叠后能够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加强结构转动折叠后的稳定性。

3、本发明的第一主轴与调节开关之间压设有复位弹簧,可以使在转动部转动180度后,调节开关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卡入主轴的限位槽内,无需人工按压归位,十分省力,并且加快折叠的效率。

4、本发明的车架整体呈“c”型,转动部也为一空心弯管,在转动完成后,车轮部分正好可以折叠放入“c”型的弧形圈内,合理利用空间;空心弯管转动后与车架组成的形状也为“c”型,增添整个机构折叠后的美感。

5、本发明在转动部上连接有车把杆,车把杆下端设置有折叠组件,使得车把杆本身可进行折叠,车把杆上端又可转动设置车把手,使得车把手也能进行折叠,多处折叠连接设计,可以将整个车架、车把、车轮尽可能地进行折叠,减小空间。

6、本发明后轮组件折叠通过转动驱动部件进行解锁,推动车轮组件,使车轮组件跟随转动部件进行转动达到将车轮组件折叠进车架内的效果,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

7、本发明的第二主轴通过圆轴与多边形轴的结合设计,使其圆轴部分能够贴合轴套,便于转动部件的转动,多边形轴段能紧贴固定部件,增强第二主轴与固定部件之间结构连接的稳定性。

8、本发明的电池盒可拆卸安装在车架上,具体的可拆卸结构为:在车架上设置卡块,卡块上转动设置卡扣,卡扣外端成型与电池盒限位凸块相配合的限位勾,通过转动限位勾来实现电池盒的拆装,十分方便;卡块内装设有弹性件,弹性件可在卡扣的作用下进行变形,有助于电池盒与车架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9、本发明在车坐垫下侧设置有挂钩,现有技术中,通常人们在骑行过程中将物品悬挂在某一侧的车把手上,由于受力不均,车头容易向一侧倾斜转动,需要骑行者扶住车头来稳定车体,本申请将挂钩设置在车坐垫下侧,挂钩及车坐垫位于整辆车的中部,物品悬挂在车身的中部,使其能够受力平衡,避免车辆倾倒,也无需骑行者扶住车体,相比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便捷性。

10、本发明的踏板主体是可折叠安装在车架上的,当要把折叠车折叠起来时,可将踏板主体折起,缩小整个折叠后的宽度,并且在踏板主体上安装有滚轮,滚轮在踏板主体展开的状态下,位于近似水平状态,当折叠后,滚轮方向改变,变成近似竖直状态,从而可使其在地面上进行滚动,运输时,只需推动车架即可,无需将整个车架抬起,非常省力。

11、本发明在踏板主体和车架上分别设置有相互吸引的磁石,使得踏板主体在折叠状态下,可由于两个磁石之间的吸引二紧贴车架,避免因长时间使用转轴有所松动而使踏板主体在折叠时松开掉落,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转动部与车架连接结构的截面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转动部与车把杆及车轮组件连接结构的截面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前轮组件折叠后的状态参考图。

图6是本发明车把杆折叠组件的结构参考图。

图7是本发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8是图7的b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第二转动组件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电池盒与车架连接结构的爆炸视图。

图11是本发明后车轮组件折叠后的状态示意图。

图12是本发明车架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13是图12的c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4是本发明踏板主体展开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15是本发明踏板主体折叠状态的结构简图。

图16是本发明踏板主体与滚轮连接的结构爆炸视图。

图17是本发明折叠后的结构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图17,

一种折叠车,包括车架100、车坐垫500、车把杆以及前、后车轮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车轮组件分别通过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100上;

所述车架100上转动安装有转动部300,转动部300通过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100的一端,所述车把杆、前车轮组件分别安装在所述转动部的上下两侧;

所述车架100上设置有踏板组件,踏板组件包括踏板主体200,踏板主体200通过第三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上;

所述车架上可拆卸安装有电力系统。

所述前轮组件折叠的具体安装结构为:

所述第一转动组件包括调节开关310、转动件320和第一主轴330,转动件320转动安装在第一主轴330上,第一主轴330上开设有限位槽331,调节开关310转动连接在转动件320上,调节开关310内端可卡设在该限位槽331内。所述限位槽331可以是径向贯通所述主轴的通槽,也可以是在主轴的上下两侧各开设有一个限位槽,使得将调节开关从限位槽内脱离后,转动部带动调节开关转动至180°时可以将调节开关再对准反面的限位槽内卡入。

所述调节开关310包括延伸出所述转动部300外的驱动部311、通过连接轴312转动连接在所述转动件320上的连接部313以及可卡设在所述限位槽331内的限位部314,所述转动部300上开设有通槽340,所述驱动部311延伸出所述通槽340。当需要进行折叠时,只需要用手或工具向外扳动裸露在转动部外侧的驱动部,驱动部及限位部绕着连接轴向外转动,限位部逐渐脱离限位槽,然后用手旋转转动部,转动件带动调节开关绕着主轴进行转动,当转至180°时,限位部对准限位槽卡入,完成转动部的转动折叠。

为了便于在转动完成后调节开关可以自动卡入限位槽,所述第一主轴330与所述调节开关310端部之间压设有一复位弹簧350,复位弹簧会随着转动件进行转动,当转至180°时,调节开关限位部由于转至限位槽处了,底部无阻挡,在复位弹簧的促使下可直接卡入限位槽,方便省力。

所述车架100为一“c”型空心弯管,车架100上端连接有车坐垫500,车架100下端内部固定设置有安装块110(本实施例中,固定件通过螺钉紧固在车架内),所述第一主轴330一端通过螺钉332固定安装在该安装块110内,同时,固定件内开设有一安装通道,安装通道内设置有一插销111,插销内端卡入所述主轴内,第一主轴330另一端延伸出所述车架100设置在所述转动部300内。“c”型的设计,可以在折叠时直接将车轮部分折叠至“c”型内包围的环形区域,使得整个车在折叠后近似呈一个圆形,既美观又能充分利用空间,设计合理。

所述转动部300为一空心弯管,所述转动件320固定安装在转动部300内侧(本实施例中,转动件通过螺钉紧固在转动部内),所述第一主轴330一端穿设在所述转动件320内,转动件320可相对第一主轴330进行转动;所述转动件与所述固定件之间压设有垫片321。转动部弯管的设计,可以使其在转动后与车架形成“c”字型,使得整个车在折叠后近似呈一个圆形,既美观又能充分利用空间。车架与转动部均为空心管设计,减轻了整个结构的重量,便于拿放和运输。

所述转动部300上设置有一连接管360,连接管360上下两端分别设置有车轮组件400和车把杆600。此处的车轮组件为自行车或电动车的前车轮,连接管360下端连接前车轮,连接管360上端连接车把杆600,同时车轮上设置有刹车结构410,车把杆600上设置有手刹结构660,手刹结构660与刹车结构410通过控制线相连。

所述后轮组件折叠的具体安装结构为:

所述第二转动组件包括第二主轴710、固定部件720以及转动部件730,固定部件720固定安装在所述车架100上,转动部件730上安装有所述车轮组件,转动部件730通过第二主轴710安装在固定部件720上,第二主轴710上安装有驱动部件750。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主轴710包括圆轴段711和多边形轴段712,圆轴段711外周套设有轴套740,多边形轴段712的截面呈多边形,本实施例中,选用六边形轴,所述固定部件720上开设有与多边形轴段712相配合的多边形孔,多边形轴段712卡设在该多边形孔内。如图所示,所述固定部件720包括两块与所述车架100固接的固定块721,所述转动部件730通过所述第二主轴710转动安装在两块固定块721之间。位于上侧的固定块上开设有圆孔7212,位于下侧的固定块上开设有六边形孔7211,第二主轴710位于上侧的圆轴段穿设所述圆孔7212,位于下侧的多边形轴段穿设六边形孔7211,圆轴段与圆孔7212之间压设有所述轴套740,所述转动部件位于主轴中部,转动部件内开设通孔,该通孔上段内壁与所述轴套相贴合。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主轴710上下两端均成型有螺纹段713,位于上端的螺纹段713螺纹连接有所述驱动部件750,驱动部件750连接头上横向设置有一连接柱752,连接柱752内开设有与螺纹段713相互配合的螺纹孔,驱动部件750可在第二主轴710上进行转动,所述驱动部件750下端与所述固定部件720之间压设有垫片751;位于下端的螺纹段713螺纹连接有紧固部件760。该紧固部件可以为一螺帽,通过螺纹螺接在主轴的下端,使其能够紧固连接在位于下侧的固定块上。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力系统包括电池盒810,电池盒810可拆卸安装在所述车架100上,电池盒810内设置有电池组件。电池盒810可拆卸安装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车架100上设置有卡块120,卡块120上转动设置有卡扣130,卡扣130外端成型有限位勾131,所述电池盒810上成型有限位凸块811,限位凸块811可卡在限位勾131内。所述卡块120中部开设有一容纳腔121,容纳腔121内设置有一弹性件140,所述卡扣130内端成型有挡片132,挡片132卡设在卡块120内,弹性件140可在挡片132的作用下发生形变,弹性件优选为硅胶轴,由硅胶制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变形后容易恢复原样。安装完电池盒后呈以下状态:所述限位勾勾在所述限位凸块上,避免电池盒掉落,当需要将电池盒拆卸下来时,只需拨动限位勾,挡片向内移动,抵在所述弹性件上,使其发生形变,此时限位勾脱离电池盒上的限位凸块,便可将电池盒取下。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架100上固设有用于安装所述电池盒810的安装台150,安装台150上开设有限位孔151,所述电池盒810下方成型有与限位孔151相适配的限位块812,限位块配合设置在限位孔内。电池盒固定于车架的卡扣与安装台之间。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车坐垫500下方设置有用于悬挂物品的挂钩510。挂钩设置在车坐垫下侧,挂钩及车坐垫位于整辆车的中部,物品悬挂在车身的中部,使其能够受力平衡,避免车辆倾倒,也无需骑行者扶住车体,相比现有技术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便捷性。

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后车轮组件均包括连接架910、挡泥板920和车轮930,所述连接架910通过螺钉/螺栓固定连接在所述转动部件730及所述转动件320上,连接架910用来固定车轮轴,车轮930安装在车轮轴上,所述车轮930部分外周设置有所述挡泥板920,挡泥板920固定安装在所述连接架910上,车轮展开时,挡泥板920靠近车架的一端相比远离车架的一端宽,既美观,挡泥效果又好;在车轮上配合安装有刹车装置。

所述踏板组件的具体结构为:

所述踏板主体200通过第三转动组件可折叠安装在所述车架100上,踏板主体200内端安装有滚轮210;所述第三转动组件包括转轴和固定件,固定件固设在所述车架100上,所述踏板主体200通过转轴穿设在所述固定件上。如图3所示,滚轮在踏板主体展开的状态下,位于近似水平状态;如图4所示,当踏板主体折叠后,滚轮方向随之改变,变成近似竖直状态,从而可使其在地面上进行滚动。

所述踏板主体200包括踩踏面,踩踏面上安装有第一磁石231,所述车架100上配合安装有第二磁石232,所述踏板主体折叠后,第一磁石231与第二磁石232相互吸引。由于长时间使用,转轴在踏板主体多次翻折之后会逐渐松动,为了避免踏板主体折叠后能够保持稳定,设置了磁石,通过磁石之间的吸引,能够将踏板主体牢固地吸引在车架上,也便于滚轮能够一直保持通过方向在地面上进行滚动,增强结构的稳定性并延长使用寿命。

所述转轴优选为螺栓241和螺母242,所述固定件包括两片固定片243,两片固定片243上分别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431和第二连接孔2432,螺栓241依次穿过第一连接孔2431、所述踏板主体200以及第二连接孔2432与螺母242连接,所述踏板主体200通过螺栓连接在两片固定片243之间。

所述踩踏面上成型有若干道防滑纹路250,所述第一磁石231的上表面与所述防滑纹路250的上表面位于同一水平面内。第一磁石的厚度不宜过大也不宜过小,当第一磁石的上表面高于防滑纹路表面时,使用者在踩踏时会有凹凸不平的不适感;当第一磁石的上表面过低于防滑纹路表面时,在踏板主体折叠后,第一磁石与车架上的第二磁石不易吸引相连,会影响磁石的吸引力从而影响踏板主体的稳定性。

所述滚轮210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踏板主体200内端开设有螺纹孔260,一连接销270穿过所述滚轮210的中心孔螺纹连接在螺纹孔260内。

作为滚轮与连接销的第一种优选安装方式:所述滚轮210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垫圈,内侧垫圈281压设在所述踏板主体200与滚轮210内壁之间,外侧垫圈282压设在连接销的销头271与滚轮210外壁之间,使得滚轮能够以连接销为轴进行转动。

作为滚轮与连接销的第二种优选安装方式:所述滚轮210中心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连接销270与该轴承固定相连。相比第一种优选方式,此种方式结构较为复杂,并且成本相对较高。

所述踏板主体200、滚轮210、转动组件均设置有两个,两个踏板主体200分别通过转动组件安装在所述车架100的左右两侧,两个滚轮210分别连接在两个踏板主体200的内端。两个踏板及滚轮的设计,大大增强了结构的稳定性。

所述车把杆600靠近所述转动部300的一端设置有折叠组件,折叠组件包括扳手610、上连接座620、下连接座630,上连接座620与所述车把杆600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下连接座630与所述连接管360一体成型或分体设置,上连接座620与下连接座630铰接,扳手610下端铰接在所述下连接座630上,所述上连接座620上开设有供所述扳手610卡住的定位槽621。所述下连接座上成型有一对卡块631,所述扳手610下端通过转轴632连接卡块之间,同时卡块的端部连接有紧固件633。需要对车把杆进行折叠时,只需扳动扳手,使其上端脱离上连接座,然后将车把杆进行折叠即可。

所述车把杆600远离所述转动部300的一端可折叠安装有一对车把手640,车把杆600上端设置有一横杆650,横杆650的两端部均开设有连接槽651,所述车把手640转动安装在该连接槽651内。所述车把手640与所述连接槽651的具体安装结构为:所述车把手640内设置有转轴641,转轴641内端成型有连接片,连接片上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连接槽的两侧均开设有第二连接孔,一连接销穿过第二连接孔及第一连接孔将所述转轴连接在所述连接槽内,转轴可绕着连接销进行转动折叠。所述车坐垫500呈前端较尖的三角形,当横杆两端的车把手向下折叠时,车坐垫的前端正好能卡入两个车把手之间的空隙处。

本发明所提出的折叠机构既可用于折叠电动车也可以运用在折叠自行车中或者其他相关领域中,当折叠前轮组件时,通过扳动调节开关,使其脱离主轴内的限位槽,然后旋转转动部,转至180度时,调节开关再次卡入主轴内,完成折叠,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省力,限位槽与调节开关的相互配合可以起到稳固的作用,使得转动部在进行转动折叠后能够一直处于一个稳定的位置,加强结构转动折叠后的稳定性;当折叠后轮组件时,扳动驱动部件,将其与第二主轴之间松动,此时转动部件可被推动进行旋转,当车轮组件被转动至车架一侧完成折叠时,再扳动驱动部件,使其与第二主轴之间锁紧固定;然后将踏板组件进行折叠,此时连接在踏板内侧的滚轮转至外侧并可在地面上进行滚动,当需要转移整个电动车时,可以直接手拉或推车把杆,滚轮进行滚动,运送十分方便省力;当需要对车把杆进行折叠时,只需扳动扳手,使其上端脱离上连接座,然后将车把杆进行折叠即可,同时,车把杆上端的横杆两端的车把手向下折叠时,车坐垫的前端正好能卡入两个车把手之间的空隙处,完成整辆电动车的折叠(如图所示),本发明尽最大可能地将整辆电动车进行折叠,且折叠方便省力。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